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美术教学有自身的独特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价值就是培养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通过美术教育实现这一目标呢?根据美术课程的性质,从不同角度谈一下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美术课程的价值。
一、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美术的关键
《美术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所谓的美术语言,也就是美术知识和表现技能,对于学生而言,美术语言包括点、线、面、色调、材质等各种美术基本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相互联系并构成美术形式时所具备的审美形式和规律: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学生只有习得这些基本的美术语言,才能更好地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欣赏作品。初中美术教学的技能训练有自身的特点,与专业美术技能训练不同的是,它没有功利性,它只是为学生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提供一些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把美术技能训练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文化学习层面上,选择那些能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又比较容易掌握的技法、技巧来让学生学习,如色彩的基本知识,透视的基本原理,设计的基本要素、素描的基本方法,国画的笔墨常识。对于写实的东西,初中生较难掌握,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学习,现在有些学校尝试用抽象弱化具象,用卡通训练写实,用制作代替绘画的效果就不错,这样可以把学生从单独的技法训练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
二、能力和情操的互促提高是现代美术课程观的体现
课程是为社会发展服务,是为人的成长服务。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属于大美术教育范畴,是广义的美术教育,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能激发创造精神和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因此,《美术课程标准》在表述美术课程的价值时,把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作为主要价值进行了强调,旨在让人们了解认识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树立科学的美术课程观。从现在的美术教育来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较传统的注重知识、技能的教学更加有利于促进个性的发展。因此,无论是一般的能力培养,还是加强专门能力的培养,都是着眼于人才教育的艺术教育思想,都要注重能力和情感的协调的发展。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和社会阅历的欠缺,许多学生的审美情趣偏低,甚至庸俗。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一种文化学习,意义也就在其中。所以说美术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能力,也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通过美术,不仅增长了知识,还能陶冶情操、充实了情感。这样的美术教学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更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传承与创新是美术适应社会发展的体现
一般地说,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创造中形成的,又是在不断创造中被突破和创新而走向现代的。怎样创新,这就关乎到人才培养问题。现在有许多人对中国现行的教育模式提出了质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钱学森之问”,这涉及到我们的教育怎样培养创新人才问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教育,所以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美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最有效的学科之一,一张白纸可以画出美丽的彩虹,一堆泥土可以被赋予鲜活的生命,一幅作品可以给人带来无限遐思。这就是艺术的神奇,它以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来让人们通过直觉、顿悟、灵感来进行艺术创作与实践,让人的思维水平在感性和理性认识的交替中得到升华。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美术的这种功能,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和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美术,不是仅仅为了能画好一张画或创作出一件好作品,而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做一个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
四、学习和应用巧妙结合是美术实用价值的体现
加强美术的学习和应用的结合,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美术知识,还能体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认为学得有用。如在教学时,我就曾经通过布置教室、布置学习园地、制作贺卡、练习插花,编制手抄报、布置自己的房间、设计服装等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来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应用来体会到学与不学的差异、认真学与不认真学差距,让他们通过体验来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探究,乐于学习。同时我们在教学时,要加强美术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过去我们太看重课堂,教学囿于课堂而放不开,这种把课堂和生活截然分开的结果使得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越学越烦,美术教学之路越走越窄。美术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生活,美术学习也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实践,不为生活而学美术,美术就失去了生命力。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如果教学不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联系农村实际,学生学习时只能感到空洞、遥远和自己无关,学不学对自己都没有多大影响,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依然不会改变,美术教学的现状依然不会,农村美术弱势学科的地位依然不会改变。所以说,农村美术教学就要有农村特色,要联系生活,要让学习和应用相结合,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在教学时,我就曾用泥土上过雕塑课、用树叶作上过装饰课、用麦秸上过编织课,让学生领悟美术材料的广泛性和可用性,体验美术和自己的关系。学生在利用这些资源学习时,因内容贴近生活,也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去关注,他们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增加了能力;同时感受到了美术和自己很近。
美术教学有自身的独特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价值就是培养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通过美术教育实现这一目标呢?根据美术课程的性质,从不同角度谈一下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美术课程的价值。
一、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美术的关键
《美术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所谓的美术语言,也就是美术知识和表现技能,对于学生而言,美术语言包括点、线、面、色调、材质等各种美术基本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相互联系并构成美术形式时所具备的审美形式和规律: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学生只有习得这些基本的美术语言,才能更好地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欣赏作品。初中美术教学的技能训练有自身的特点,与专业美术技能训练不同的是,它没有功利性,它只是为学生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提供一些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把美术技能训练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文化学习层面上,选择那些能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又比较容易掌握的技法、技巧来让学生学习,如色彩的基本知识,透视的基本原理,设计的基本要素、素描的基本方法,国画的笔墨常识。对于写实的东西,初中生较难掌握,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学习,现在有些学校尝试用抽象弱化具象,用卡通训练写实,用制作代替绘画的效果就不错,这样可以把学生从单独的技法训练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
二、能力和情操的互促提高是现代美术课程观的体现
课程是为社会发展服务,是为人的成长服务。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属于大美术教育范畴,是广义的美术教育,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能激发创造精神和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因此,《美术课程标准》在表述美术课程的价值时,把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作为主要价值进行了强调,旨在让人们了解认识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树立科学的美术课程观。从现在的美术教育来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较传统的注重知识、技能的教学更加有利于促进个性的发展。因此,无论是一般的能力培养,还是加强专门能力的培养,都是着眼于人才教育的艺术教育思想,都要注重能力和情感的协调的发展。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和社会阅历的欠缺,许多学生的审美情趣偏低,甚至庸俗。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一种文化学习,意义也就在其中。所以说美术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能力,也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通过美术,不仅增长了知识,还能陶冶情操、充实了情感。这样的美术教学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更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传承与创新是美术适应社会发展的体现
一般地说,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创造中形成的,又是在不断创造中被突破和创新而走向现代的。怎样创新,这就关乎到人才培养问题。现在有许多人对中国现行的教育模式提出了质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钱学森之问”,这涉及到我们的教育怎样培养创新人才问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教育,所以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美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最有效的学科之一,一张白纸可以画出美丽的彩虹,一堆泥土可以被赋予鲜活的生命,一幅作品可以给人带来无限遐思。这就是艺术的神奇,它以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来让人们通过直觉、顿悟、灵感来进行艺术创作与实践,让人的思维水平在感性和理性认识的交替中得到升华。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美术的这种功能,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和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美术,不是仅仅为了能画好一张画或创作出一件好作品,而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做一个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
四、学习和应用巧妙结合是美术实用价值的体现
加强美术的学习和应用的结合,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美术知识,还能体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认为学得有用。如在教学时,我就曾经通过布置教室、布置学习园地、制作贺卡、练习插花,编制手抄报、布置自己的房间、设计服装等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来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应用来体会到学与不学的差异、认真学与不认真学差距,让他们通过体验来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探究,乐于学习。同时我们在教学时,要加强美术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过去我们太看重课堂,教学囿于课堂而放不开,这种把课堂和生活截然分开的结果使得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越学越烦,美术教学之路越走越窄。美术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生活,美术学习也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实践,不为生活而学美术,美术就失去了生命力。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如果教学不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联系农村实际,学生学习时只能感到空洞、遥远和自己无关,学不学对自己都没有多大影响,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依然不会改变,美术教学的现状依然不会,农村美术弱势学科的地位依然不会改变。所以说,农村美术教学就要有农村特色,要联系生活,要让学习和应用相结合,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在教学时,我就曾用泥土上过雕塑课、用树叶作上过装饰课、用麦秸上过编织课,让学生领悟美术材料的广泛性和可用性,体验美术和自己的关系。学生在利用这些资源学习时,因内容贴近生活,也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去关注,他们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增加了能力;同时感受到了美术和自己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