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匠心的词语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gsdr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顾茅庐》一文集中出现了不少四字词语,教材编者将理解“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的意思设计为课后习题。教学时,首先我出示这几个词语,让学生看看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这六个词语分布得并不零散,“三顾茅庐”是课题,而其他的则分别集中在两段文字之中。一段文字是描写隆中的美景,另一段文字是写诸葛亮与刘备见面后的交谈。之后,我指导学生学习这六个词语。
  一、抓住关键词理解“三顾茅庐”
  师:“顾”是什么意思?(拜访)怎么理解“三顾茅庐”这个词?
  生:三次拜访茅庐。
  生:三次拜访了住在茅庐中的人。
  师:也就是谁?
  生:诸葛亮。
  师:三次前往草堂拜访诸葛亮,这是词语的原意。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个词语来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现在的用法中,这个“三”演变成了多次的意思。《三国演义》中刘备确实是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课题,理应一开始便进行讲解,让学生根据字义理解词语的本意及引申意,并自然地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中。
  二、直观形象理解“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1.这三个词语都出现在同一自然段中,谁来把这段话读一读?
  2.这段话写的是什么? (隆中的美丽景色)
  3.理解“蜿蜒起伏”。
  (1)结合课文,说说“蜿蜒起伏”的意思。
  (2)指名上讲台,画一画蜿蜒起伏的山冈。
  (3)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的样子。你能联系《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相关内容,说出这个比喻的深意吗?
  4.说说“青翠欲滴”的意思。文中说什么青翠欲滴?你还见过哪些植物也是青翠欲滴的?
  5.比较“秀丽宜人”与“秋色宜人”“气候宜人”,理解“宜人”的意思。
  根据词语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蜿蜒起伏”用简笔画来辅助理解;“青翠欲滴”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说说看到过的青翠欲滴的植物,对这个词的意象产生更直观的感受,并在说话练习中将词语内化为自己的积累;“秀丽宜人”,通过词语的比较,学生形象而准确地将“宜人”理解为让人感到心里很舒服,很开心,同时积累了相关词语。
  三、联系语境理解“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师:在三国时期,有许多实力雄厚的人,他们大多拥有兵权,你知道有哪些?(生很活躍,纷纷举手回答。)
  师:这么多人,可谓“群雄”,他们都想在这乱世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称霸为王,这就叫——
  生:群雄纷争。
  师:面对这群雄纷争的局势,诸葛亮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哪“三分”?
  生:魏、蜀、吴,三足鼎立。
  师:他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策略?为什么不直接想办法一统天下呢?(生联系三国的具体情况,各抒己见。)
  师:诸葛亮真是聪明,这样的策略一下子让刘备“茅塞顿开”。对这个词理解吗?有哪些词和它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生: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师:你曾经有过茅塞顿开的感觉吗?
  生:有一次,我有一道题目总是想不出来怎么做,妈妈一讲我就茅塞顿开了。
  师:这种感觉太好了。从这一小节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生:诸葛亮非常聪明,很有才华。
  师:这样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也难怪刘备会三顾茅庐呢。
  在上述教学中,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了“群雄纷争”的含义,明白了当时混乱的局面,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过人才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茅塞顿开”,借词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接下来的精读品味课文就变得轻松了许多。
  教无定法,词语教学自然也是如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文和具体的词语,采取最适切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城西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古诗词就是其中绚烂夺目的代表。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爱上这些文字凝练、意境深远的古诗,积极地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呢?笔者尝试着将情境教学应用到了古诗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由题目入手进行情境创设  古诗的题目有短小、凝练的特点,能够起到提示古诗大意的作用。在教学时,可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着重记住古诗的题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掌握古诗的大致内容,便于他们
【关键词】课堂教学;活力课堂;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0-0015-03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改革的依托,缺少对课堂变革观照的教育变革只会成为空中楼阁。普通教育如此,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未来社会要求职业教育提供大批充满活力的技能人才,而充满活力的技能人才需要充满活力的教育来培养,教育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课堂更应具备活力。虽然
西瓜猫浑身长着深绿色的毛,深绿色的毛上是一条条黑色花纹,就像西瓜一样。  西瓜猫爱吃西瓜,却不会种西瓜。  西瓜成熟的时候,西瓜猫就躲在小猪种的西瓜地里,团成一团,远看和西瓜一模一样。西瓜猫吃西瓜,连西瓜皮、西瓜籽都一起吃下去了,糊涂的小猪少了西瓜也不知道。  一天,小猪装了一车西瓜准备进城。西瓜猫很高兴:“我躲在汽车里,跟着西瓜进城,就能去城里玩玩了。”  小猪开着汽车来到食品加工厂,工人把车上
课后练习和课文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着编者对于课程理念的落实,教学设计应围绕课文的核心教学目标展开。课后的练习是教师制订核心教学目标的重要参考。现代语文教育理论认为,语文教学目标应该是一元的。关于多元目标,张志公先生曾经分析道:“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无疑是培养和提高人们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唯主独尊,不及其余。”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
教材中收录了一些神话故事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上出“语文味”。我结合《开天辟地》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  一、借助课文插图,激起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拥有浓厚的阅读兴趣,阅读活动才能极大地得以开展。《开天辟地》这篇课文充满了奇幻的想象,语言优美,结构明晰。在开始本课教学之前,我首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看图猜故事,向学生展示了六张非常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每天睡觉前的我都要和女儿一起说故事:“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动物,号讲完故事,女儿问:“妈妈,狐狸是不是很狡猾啊?”
2016年版苏教版教材,不管是从教材的尺寸大小、封面的装帧设计、内容的增加删减,都跟以往有所不同,重要的是教材采用了借助“两境”学拼音、拼音识字“双线并进”的编排特点。新换课文约占1/3,课后练习注重板块设计,单元练习进行整体化改造,综合性学习有所增加,绘图也更加优化。  但不管教材如何改变,低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重点没有改变,教材更加优化识字系统。如何进行低年级的汉字教学?在学习中我从国家督学成
字、词、句、段、篇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到了中高年级以后,教师就应把关注段落的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以使学生明白段落的特点、表达形式、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是如何构段的等,加强学生对段落的理解,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在中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段落教学才更有效呢?  一、教给方法,学会概括  在段落教学中,教给学生概括段落的方法、了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其中,口语交际能力是衡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人”“文”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鼓励、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充分凸显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的个性人格和优良的创新品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标提倡“读整本的书”,如今整本书阅读也正逐步成为各地教师研究的热点。由于课外阅读的地位和整本书阅读操作策略研究不够等原因,在教学中,整本书阅读还只是美丽的“空中楼阁”。笔者最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一篇文拓展到一本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是林海音,她围绕骆驼队描绘了童年生活的四个场景,表达了深深怀念童年的情感。这篇课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小说《城南旧事》的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