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xiao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古诗词就是其中绚烂夺目的代表。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爱上这些文字凝练、意境深远的古诗,积极地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呢?笔者尝试着将情境教学应用到了古诗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由题目入手进行情境创设
  古诗的题目有短小、凝练的特点,能够起到提示古诗大意的作用。在教学时,可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着重记住古诗的题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掌握古诗的大致内容,便于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在进行情境的创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题目展开想象,明白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主要内容,为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对古诗产生自己独特的体会和领悟。
  如教学《春雨》这首诗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细雨沙沙的视频: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草叶上,草叶弯了弯腰,将雨滴洒落。看完后,笔者让学生描述一下春雨的特点,以便对春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再将自己的体会与诗句进行对照,体会“润物细无声”的意蕴。
  二、通过写作背景进行情境创设
  古诗是诗人思想的体现。诗人与当代的小学生相距甚远,在年龄和地域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要想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明白诗人在那个年龄段的思想,教师就要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将诗人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受诗人在当时那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想法。
  如教学《回乡偶书》一诗时,笔者带着学生一起以小品的形式来演绎古诗所描述的故事,笔者还从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课前,笔者和学生一起准备了一些道具,如纸箱糊的马车、报纸做的帽子、纤维做的白发等。上课时,笔者将故事用三个阶段进行呈现:第一个阶段是诗人少时离家,第二阶段是诗人在外苦学,第三阶段是诗人年老后回乡。在第一阶段中,笔者选了一名个子较矮、看着比较小的学生来扮演诗人;第二阶段则选了一名个子较高、面相较为成熟的学生扮演詩人;第三阶段则是给一名学生化了一个很显老的妆,戴上“白头发”,粘上“白胡子”,扮演老年诗人。当该学生佝偻着背,坐着马车出现时,所有学生都为之一振,竟然有人没认出这是哪位同学。故事表演完后,学生对诗的理解就变得极为深刻,教学始终处于寓教于乐的境界中。
  三、恰当引入音乐进行情境创设
  古诗大多平仄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如果能将其谱上曲,就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不一样的体验。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音乐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以艺术的感染力使古诗学习融入学生的心灵。
  如教学《敕勒歌》时,笔者就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境界开阔、音调雄壮的古筝曲,并在音乐的衬托下进行范读。当笔者读完后,学生还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于是笔者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阴山的脚下生活着一个勤劳的民族,他们就是敕勒族。在他们生活的大平原上,抬头就能看到广袤无垠的天空,天空是那么高、那么远。牧民们的毡帐点缀着绿色的草原,风吹过来,呈现出一阵阵绿色的波澜,牛羊时隐时现。 在笔者描述时,学生的思绪随之飞了起来,他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朗读。由于对本诗有了一定的感悟,学生读得非常激昂,读出了古诗的意境和韵味,和着音乐的节奏,读书声清脆悦耳,让人舍不得结束本课的学习。
  古诗是文化的沉淀,是历史的折射。利用情境进行古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古诗蕴含的意义,提高古诗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的宏伟、精巧,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表达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提升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素养。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埃及金字塔的相关资料,根据预学单学习。  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实录】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课前布置大家
在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广大教师已经意识到“语用训练”的重要性,明白了在“语用意识”的浸润之下,以“语用训练”作为文本解读的突破口,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的功能。  一、基于原有认知,让语用训练更具“准确性”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及课外阅读的积累后,学生已经拥有了比较丰富的阅读体验,对于那些能够引发学生“似曾相识”的内容,应当如何开展教学呢?教师需树立“坐标”意识,紧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引导学
诗人雪莱说过:“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就是说,优秀的诗歌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读者欣赏作品时,脑海里就会联想到自己生活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文字中,或惊喜,或忧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一、利用创作背景来想象  在诗词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意蕴深刻的诗篇,与作者创作背景密不可分。古诗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适时引入作者背景资料
本学期我新接手了四年级一个班,翻翻本班上学年学生的语文成绩单,真是惨不忍睹,不及格的三四个,成绩优秀的却没几个。再看看其他学科,门门领先,巨大的反差让我哭笑不得。前语文老师直挠头,连声说:“这个班的学生特别爱看书,语言积累也很到位,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考试成绩却这么糟糕。”数学老师也百思不得其解:“咱们班学生很有灵气,就是语文学不好,难道小小年纪就都偏科了吗?”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想起于永正老师曾
“习作先导式”教学,可以改变教师按识字—阅读—作文的序列组织语文教学的模式,让“作文”先导,以情境化的口语表达与交流为主要形式,带动拼音、识字、阅读,并与之互相勾连,互相渗透,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习作先导式”教学,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为教学起点,以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发展为价值取向,因而它可以与音、体、美等课程有机融合。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开展融各学科教学于一体的习作活动课,让学生口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主要通过对爸爸让汤姆放鲈鱼这件事的描述,告诉学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还要能够以此为平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教学这课时的一个教学片段及思考。  【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先自由阅读第2自然段,自己读熟练再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非常好。比
专家的话  整理收纳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能够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体现。除此之外,自主穿衣、洗漱、吃饭和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并保护自己不受傷害等,这些都是幼儿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责任感和自主意识,还有利于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家庭是幼儿学习生活自理的重要场所,家长应摒弃溺爱包办的旧习,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
标点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标点符号很容易被忽视,使阅读课堂缺少了应有的味道。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阅读文本中标点符号的特点,合理利用,因需施教。  一、以标点为趣点,激发学习热情  标点作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有着表示停顿及表达情意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文言文两则·学弈》教学片段为例。  大屏幕显示:  弈
下课铃声响起,不少教师是上到哪就断到哪,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也使得教师在下一节课中需要花大力气进行巩固,得不偿失。断课的艺术,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以下是笔者践行的课堂教学中的断课策略。  一、借助悬念断课,激发探索欲望  单田芳老师在讲评书结束时,总会说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设置悬念,激发听众持续听书的欲望。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对感兴趣的事物最为好奇。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他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来说,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很多课堂中小组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学生被动参与,课堂只剩下“热闹”,没有实质效果。笔者拟在本文指出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策略进行探究。  问题一、学生被动参与,缺乏竞争意识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发言积极、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成了小组合作的“主角”,而其他小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