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年级“段”的教学例谈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al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词、句、段、篇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到了中高年级以后,教师就应把关注段落的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以使学生明白段落的特点、表达形式、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是如何构段的等,加强学生对段落的理解,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在中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段落教学才更有效呢?
  一、教给方法,学会概括
  在段落教学中,教给学生概括段落的方法、了解段落大意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段落结构的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段落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概括课文,从而真正把段落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主要以回忆的形式描写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事迹,表现了我对伯父的敬爱之情。在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从文本特点出发提取有效信息,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取信息。对于写人的文章来说,要注重从谁、他做了什么事情等方面去了解与把握;对于写事的文章要从什么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方面去把握。在学生把握这个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在教学课文第1自然段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从写人文章的特点去总结与概括,于是,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明白了文中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去世了,许多人来悼念他,“我”
  想到再也见不到他了,很难过。由于文中段落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此种概括方法逐段了解大意,最后连段成篇,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认识,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段落教学重在使学生获得段落的概念和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作为段落教学的重要目标,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与理解,长此以往,学生把握文本段落的能力也将会逐渐得到提升。
  二、改变策略,优化学法
  著名语文专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因此,在段落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把握段落的结构特点,提升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山中杂记》一文时,教师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以后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种小动物,从中感受到了哪些乐趣。这种教学方法习以为常,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教师不妨换一种问法,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以后思考:“课文为我们展示了哪些小动物?在这些小动物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文中作者是怎样把小鸟一家相亲相爱的情形展现出来的?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它们?”这样的问题更具视觉感,比起单独阅读分析枯燥的文字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气氛更加活跃,教师还可以分别展示出大马、小狗、猫等小动物让学生说说文中是如何进行描述的。这样一来,就促使学生对文本中相关的描写进行回顾,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使枯燥的段落学习变得生机盎然,还可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逐段分析讲读、概括段落大意的教学方法,从找寻文本的最佳训练点出发,以教引路,辅以学法,因材施教,以帮助学生找到段落学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得到提升。
  三、抓住重点,深度解析
  对于一篇课文来说,由许多个段落构成,这些段落在内容表达的侧重点上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应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深入赏析、品味,以避免面面俱到、逐段讲读的教学方式。
  如《挑山工》一文主要通过对挑山工的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上下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本单元重点训练要求以及本文特点,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上。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所在的段落,然后引导学生感悟、品味。在我的鼓励下,有学生找出了挑山工说的话所在的段落,有学生找出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于是,我就以“谈话更随便些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以及“从泰山回来……因为我需要它”这两个段落展开教学,着重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说说对挑山工说的话的理解。另外,再让学生说说“我”需要“它”,“它”在这儿指的是什么。如此教学,挑山工的精神自然被学生所体验、感悟,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在段落教学中均衡用力的现象,应根据本单元教学重点以及本课实际确定好重点教学段落,引导学生阅读、品味、感受、体验。这样教学,才能真正抓住阅读教学的重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读写结合,提升能力
  在段落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注重段落的特点以及注意事项,而忽视了对学生写的训练。那么,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段落训练也不可以停留在浅层次上。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段落的结构特点,采取读写结合的形式,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如《松鼠》一文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以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讲了松鼠喜欢在枝头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在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描写的,课文是抓住松鼠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借助这段话的中心句明白了主要内容,作者指出了松鼠机灵的特点。在学生回答完毕以后,我又继续追问道:“作者是如何围绕着中心句把话写具体的呢?”在我的追问下,在细读课文之后,学生发现作者先总体介绍了松鼠的特点,然后用上了“只要……就……”的句式,最后又举了一个具体的事例来描写。当学生发现这个规律以后,我又趁热打铁说:“你们能不能用这种形式来描写一种活动,并且把它写具体呢?”由于有了文本例子的依托,学生精彩的作品出炉了:“我们班的方方同学特别喜爱画画。只要一有空,她就拿出彩笔在纸上画个不停,没过一会儿,那些可爱的小鸡、小鸭就像活的一样在纸上走来走去。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中午,天气十分寒冷,老师叫我们都去活动活动。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往操场跑去,唯独她一个人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画画,手冻得通红……”就这样读写结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閱读教学中,对于那些结构特点明显的段落,教师要充分挖掘段落的教学价值,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段的学习。这样教学,读写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还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段落是文本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改变传统机械总结段意的教学方法,而从段落结构的特点出发,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提炼、总结、品味、概括等训练,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段落的主要内容、表达特点等,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民乐县洪水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标点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标点符号很容易被忽视,使阅读课堂缺少了应有的味道。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阅读文本中标点符号的特点,合理利用,因需施教。  一、以标点为趣点,激发学习热情  标点作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有着表示停顿及表达情意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文言文两则·学弈》教学片段为例。  大屏幕显示:  弈
下课铃声响起,不少教师是上到哪就断到哪,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也使得教师在下一节课中需要花大力气进行巩固,得不偿失。断课的艺术,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以下是笔者践行的课堂教学中的断课策略。  一、借助悬念断课,激发探索欲望  单田芳老师在讲评书结束时,总会说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设置悬念,激发听众持续听书的欲望。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对感兴趣的事物最为好奇。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他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来说,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很多课堂中小组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学生被动参与,课堂只剩下“热闹”,没有实质效果。笔者拟在本文指出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策略进行探究。  问题一、学生被动参与,缺乏竞争意识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发言积极、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成了小组合作的“主角”,而其他小组成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古诗词就是其中绚烂夺目的代表。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爱上这些文字凝练、意境深远的古诗,积极地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呢?笔者尝试着将情境教学应用到了古诗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由题目入手进行情境创设  古诗的题目有短小、凝练的特点,能够起到提示古诗大意的作用。在教学时,可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着重记住古诗的题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掌握古诗的大致内容,便于他们
【关键词】课堂教学;活力课堂;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0-0015-03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改革的依托,缺少对课堂变革观照的教育变革只会成为空中楼阁。普通教育如此,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未来社会要求职业教育提供大批充满活力的技能人才,而充满活力的技能人才需要充满活力的教育来培养,教育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课堂更应具备活力。虽然
西瓜猫浑身长着深绿色的毛,深绿色的毛上是一条条黑色花纹,就像西瓜一样。  西瓜猫爱吃西瓜,却不会种西瓜。  西瓜成熟的时候,西瓜猫就躲在小猪种的西瓜地里,团成一团,远看和西瓜一模一样。西瓜猫吃西瓜,连西瓜皮、西瓜籽都一起吃下去了,糊涂的小猪少了西瓜也不知道。  一天,小猪装了一车西瓜准备进城。西瓜猫很高兴:“我躲在汽车里,跟着西瓜进城,就能去城里玩玩了。”  小猪开着汽车来到食品加工厂,工人把车上
课后练习和课文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着编者对于课程理念的落实,教学设计应围绕课文的核心教学目标展开。课后的练习是教师制订核心教学目标的重要参考。现代语文教育理论认为,语文教学目标应该是一元的。关于多元目标,张志公先生曾经分析道:“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无疑是培养和提高人们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唯主独尊,不及其余。”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
教材中收录了一些神话故事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上出“语文味”。我结合《开天辟地》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  一、借助课文插图,激起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拥有浓厚的阅读兴趣,阅读活动才能极大地得以开展。《开天辟地》这篇课文充满了奇幻的想象,语言优美,结构明晰。在开始本课教学之前,我首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看图猜故事,向学生展示了六张非常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每天睡觉前的我都要和女儿一起说故事:“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动物,号讲完故事,女儿问:“妈妈,狐狸是不是很狡猾啊?”
2016年版苏教版教材,不管是从教材的尺寸大小、封面的装帧设计、内容的增加删减,都跟以往有所不同,重要的是教材采用了借助“两境”学拼音、拼音识字“双线并进”的编排特点。新换课文约占1/3,课后练习注重板块设计,单元练习进行整体化改造,综合性学习有所增加,绘图也更加优化。  但不管教材如何改变,低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重点没有改变,教材更加优化识字系统。如何进行低年级的汉字教学?在学习中我从国家督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