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保障计算教学的效果,能够有效发展学生计算能力,打好其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基础。为此在教学中,计算教学会受更多教师的重视关注。为促进计算教学的发展,文章分析影响数学计算教学效果的因素,解析提高数学计算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有效措施;计算教学;小学数学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下,纯粹的知识教学理念得到了改变,特别在数学等实践性更强的学科中,如何发展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而在小学,往往学生的计算基础不高,计算能力偏低,让计算教学的开展面临了较大困难。为此,教师要明确影响计算教学实际效果的因素,再对有效开展计算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影响数学计算教学效果的因素
(一)学生计算习惯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拥有的计算习惯,会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1]。在小学,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也有限,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遗忘知识或解题步骤等的状况。当学生在解题中存在丢三落四,不能准确书写并识别运算的符号及数字时,无论教师的计算教学采取多么趣味生动、自主性强的教学方式,最终的教学效果都不能得到保障。
(二)学生计算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计算属于非常讲逻辑性、计算方法的活动,当学生能掌握计算的有效方法时,则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够事半功倍,让计算教学也能充分保障效果。但在现阶段,往往更多学生没有掌握计算的方法,教师也未曾重视引导学生了解计算的方法,最终让计算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
(三)学生计算基础
在数学计算中,要求学生能根据对题意的了解,对所学的数学定义、数学概念及公式等灵活利用,当学生掌握对应的计算知识后,他们便能轻易完成解题,反之会使其解题活动存在难度[2]。由此可见,会让计算教学最终效果受到影响的因素,也会包括学生的计算基础这一重要因素,需要获得教师充分的重视。
二、提高数学计算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好习惯
计算的良好习惯,能让学生计算提高正确率,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审题、书写及演算等习惯[3]。在课堂中,还要对书写格式加强指导,确保学生对符号的应用更为规范,为其正确解题打好基础。书写格式充分的规范性,能对学生运算的思路、计算的步骤及方法等进行表示,以此避免他们出现错写、漏写数字等问题。
比如,为让学生掌握1~5的加减法,使其计算能力得以提高,教师便要引导学生,使其培养计算的良好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本节教学属于学生初次和加减法的接触,使其初步培养计算习惯便非常关键。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便要要求学生,对题目内的运算符号、数字的书写保障充分规范,避免将数字或符号写错。而在学生混淆加减号,将数字写错时,教师也要尽快为其正确指导,改正学生的错误习惯,避免他们在后续计算中也犯同样的错误。
(二)带领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一些计算问题有着对应的计算方法,当学生正确掌握方法后,便能尽快正确的完成计算,让计算教学保障效果。为此在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总结不同的计算方法,确保通过个人的讲解、学生的提问思考、实践运用等,使其能掌握计算的有效方法,使其计算正确率得以保障。
比如,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这属于学生计算学习的一大难点。在混合运算时,往往一些学生会因不了解混合运算正确的计算方法而出现计算错误,他们会出现在13-2×3=?的算式中先算13-2等错误想法,因此其计算正确率便会受到影响。为改变此类状况,在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总结、理解混合运算正确的计算方法,了解无括号先算乘除,有括号先算括号中的计算方法,并出示19+3×5=?或(30-21)×2=?等算式,引导学生对上述计算方法进行实践应用,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教学的最终效果。
(三)以巩固练习打好学生基础
在数学课堂中,计算教学一般会通过巩固练习的方式体现出来,巩固练习一则能让学生打好基础,使其对计算的知识、方法等充分了解,二则能让教师掌握学生状况,了解学生计算时的常见问题,便于后续的针对性教学。因此,教师要设计合理巩固练习的活动。
比如,在学生初步学习6~10的加减法之后,此时学生往往对它们的加减法理论有所了解,但是还没有真正进行数学计算,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自然不能在后续的作业、考试中灵活应用知识。为此,在教师初步带领学生了解此方面的知识后,便应该尽快通过10-7=?或6+9=?等的算式,鼓励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使其计算能力可以当堂得到锻炼。而在学生计算后,教师能视他们计算的结果,对后续教学灵活设计,也能为学生布置针对性强的作业,使其计算能力得以充分锻炼。
(四)组织自主性高的计算活动
在计算教学中,为保障课堂效果,学生需要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他们对计算知识及方式的思考、理解及实践中,其计算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得课堂的效果得以保障。为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在各方面都为学生留出机会,使其能自主、合作的分析计算知识,实践应用计算的方法,使其计算能力得以发展。
比如,为让学生对100以内的加法进行了解,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计算活动的自主性。在面对29+47=?等的案例解答中,教师不能自顾自的进行问题解析,需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跟随教师思路进行思考,正确理解如何进行加法计算。而在案例讲解之后,教师还可以设计“小明有24本童话书,小华比小明多5本,求两人共有多少本童话书?”等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计算自主思考、合作解答,使得计算教学的效果得以保障。
结束语:在数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属于教师更为关注的问题。在新时期,数学教育面临着新的要求,做好计算教学也成为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活动。为此,教师应该对会影响计算教学、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充分分析,在此前提下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做好教学应用及改进,让学生在优质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參考文献:
[1]安清瑞.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0,000(040):70-71.
[2]葛湘靓.基于核心素养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中外交流,2019,000(007):255.
[3]杨玉棠.把握三个”结合点”,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0(4):60-60.
【关键词】有效措施;计算教学;小学数学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下,纯粹的知识教学理念得到了改变,特别在数学等实践性更强的学科中,如何发展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而在小学,往往学生的计算基础不高,计算能力偏低,让计算教学的开展面临了较大困难。为此,教师要明确影响计算教学实际效果的因素,再对有效开展计算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影响数学计算教学效果的因素
(一)学生计算习惯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拥有的计算习惯,会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1]。在小学,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也有限,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遗忘知识或解题步骤等的状况。当学生在解题中存在丢三落四,不能准确书写并识别运算的符号及数字时,无论教师的计算教学采取多么趣味生动、自主性强的教学方式,最终的教学效果都不能得到保障。
(二)学生计算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计算属于非常讲逻辑性、计算方法的活动,当学生能掌握计算的有效方法时,则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够事半功倍,让计算教学也能充分保障效果。但在现阶段,往往更多学生没有掌握计算的方法,教师也未曾重视引导学生了解计算的方法,最终让计算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
(三)学生计算基础
在数学计算中,要求学生能根据对题意的了解,对所学的数学定义、数学概念及公式等灵活利用,当学生掌握对应的计算知识后,他们便能轻易完成解题,反之会使其解题活动存在难度[2]。由此可见,会让计算教学最终效果受到影响的因素,也会包括学生的计算基础这一重要因素,需要获得教师充分的重视。
二、提高数学计算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好习惯
计算的良好习惯,能让学生计算提高正确率,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审题、书写及演算等习惯[3]。在课堂中,还要对书写格式加强指导,确保学生对符号的应用更为规范,为其正确解题打好基础。书写格式充分的规范性,能对学生运算的思路、计算的步骤及方法等进行表示,以此避免他们出现错写、漏写数字等问题。
比如,为让学生掌握1~5的加减法,使其计算能力得以提高,教师便要引导学生,使其培养计算的良好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本节教学属于学生初次和加减法的接触,使其初步培养计算习惯便非常关键。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便要要求学生,对题目内的运算符号、数字的书写保障充分规范,避免将数字或符号写错。而在学生混淆加减号,将数字写错时,教师也要尽快为其正确指导,改正学生的错误习惯,避免他们在后续计算中也犯同样的错误。
(二)带领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一些计算问题有着对应的计算方法,当学生正确掌握方法后,便能尽快正确的完成计算,让计算教学保障效果。为此在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总结不同的计算方法,确保通过个人的讲解、学生的提问思考、实践运用等,使其能掌握计算的有效方法,使其计算正确率得以保障。
比如,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这属于学生计算学习的一大难点。在混合运算时,往往一些学生会因不了解混合运算正确的计算方法而出现计算错误,他们会出现在13-2×3=?的算式中先算13-2等错误想法,因此其计算正确率便会受到影响。为改变此类状况,在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总结、理解混合运算正确的计算方法,了解无括号先算乘除,有括号先算括号中的计算方法,并出示19+3×5=?或(30-21)×2=?等算式,引导学生对上述计算方法进行实践应用,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教学的最终效果。
(三)以巩固练习打好学生基础
在数学课堂中,计算教学一般会通过巩固练习的方式体现出来,巩固练习一则能让学生打好基础,使其对计算的知识、方法等充分了解,二则能让教师掌握学生状况,了解学生计算时的常见问题,便于后续的针对性教学。因此,教师要设计合理巩固练习的活动。
比如,在学生初步学习6~10的加减法之后,此时学生往往对它们的加减法理论有所了解,但是还没有真正进行数学计算,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自然不能在后续的作业、考试中灵活应用知识。为此,在教师初步带领学生了解此方面的知识后,便应该尽快通过10-7=?或6+9=?等的算式,鼓励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使其计算能力可以当堂得到锻炼。而在学生计算后,教师能视他们计算的结果,对后续教学灵活设计,也能为学生布置针对性强的作业,使其计算能力得以充分锻炼。
(四)组织自主性高的计算活动
在计算教学中,为保障课堂效果,学生需要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他们对计算知识及方式的思考、理解及实践中,其计算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得课堂的效果得以保障。为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在各方面都为学生留出机会,使其能自主、合作的分析计算知识,实践应用计算的方法,使其计算能力得以发展。
比如,为让学生对100以内的加法进行了解,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计算活动的自主性。在面对29+47=?等的案例解答中,教师不能自顾自的进行问题解析,需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跟随教师思路进行思考,正确理解如何进行加法计算。而在案例讲解之后,教师还可以设计“小明有24本童话书,小华比小明多5本,求两人共有多少本童话书?”等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计算自主思考、合作解答,使得计算教学的效果得以保障。
结束语:在数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属于教师更为关注的问题。在新时期,数学教育面临着新的要求,做好计算教学也成为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活动。为此,教师应该对会影响计算教学、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充分分析,在此前提下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做好教学应用及改进,让学生在优质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參考文献:
[1]安清瑞.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0,000(040):70-71.
[2]葛湘靓.基于核心素养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中外交流,2019,000(007):255.
[3]杨玉棠.把握三个”结合点”,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0(4):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