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语文占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个学科,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去学,所以,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这就体现出了课前预习的必要性。本文就是围绕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进行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策略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来说,其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学习能力也相对比较薄弱,在课堂上很难快速、准确的接收新知识。怎样在课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保证课堂效率?那就需要课前做足功课。然而课前预习就是本着,提前把所要讲的内容进行了解,以至于课上不会被动的来接收知识。同时,这个习惯的养成,可以培养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也要求家长配合,小学生本身自制力比较差,在预习的时候如果不监督,很有可能会偷懒。为了让孩子们逐步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就需要教师对预习效果进行检验,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规划,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1]。首先,学生刚开始进行预习的时候,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其掌握正确的预习技巧。在日常的学习中,预习功课做的好,可以在课堂上对知识加深理解,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氛围中;如果没有预习到位,教师还得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进行讲解,让同学们感觉内容比较枯燥和乏味,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其次,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的教学环境下,要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教师的讲解为辅,主要还是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其更为主动的探索学习。所以更加凸显出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预习兴趣
对于预习来说,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刚开始的时候,很难调动小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转变思路,先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下手,一点点的指引孩子们,直到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小小的船》这一课。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没有具体的概念,不像南方一些地区,以船为交通工具。教师可以先带孩子们阅读一遍,让其大概知道船是什么样子的,回家后,在家长的陪同下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手工折小船,或者也可以在纸上画出小船的形状,再或者找于小船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孩子们在观看过程中,进一步去了解。这样他们就会产生新鲜感,进而主动进行课前预习。教师也要对布置的作业进行多方面考虑,如内容的简易程度、学生的兴趣点是哪里等,及时对预习内容进行调整。总之,课前预习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先去了解,课堂上在讲解就比较容易吸收这一部分知识了。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课前预习。教师也要对预习内容加以引导,使学生全方面的了解预习的目的和意义[2]。
(二)对预习方法进行指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本身年龄小,对于学习秉持的是老师怎么教他们就怎样学,照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学习方法,缺少科学的方法指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们,给他们制定目标,让他们了解预习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并且还加以引导,让同学们会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划分,对于需要拓展的知识,运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提前预习。这样不仅找到了符合自身的预习技巧,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也是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例如:在《端午粽》这一课,学生们不仅仅要知道这是一个节气,对于为什么要吃粽子呢?还要加以了解。带着这些问题预习之后,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面对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人们之所以在端午节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他。既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个节日的了解,也渲染了爱国情怀。这就要求同学们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挖掘出其更深层的含义。
(三)抓住重点,提高预习效果
教师应该突出本课的重点在哪里,让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进行预习。在预习的时候,教师加以引导,由简单到复杂,一步步的去预习,逐步加深对知识点的吸收,针对一些重点内容,还要在课本标注,方便以后预习的时候,更有侧重点。这样不仅提高了预习效果,而且还对知识点了解更加深入。例如:在预习《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本文的重点是用什么办法来称大象,当面对体积庞大的大象,应该怎么称它,很多人都束手无策,曹冲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呢?教师带领孩子们预习的时候,先提出这些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更加专心的去文中找答案,又可以提高预习的效率,通过预习过程,满足学生找到答案的成就感。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有利于养成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四)建立有用的评价机制
小学生因其年龄小,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就需要教师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督促和激发学生们课前预习知识的欲望。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课,教师给孩子们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要知道“小溪说了什么,小路又说了什么”,孩们带着好奇的心理进行阅读之后,教师进行随机抽查,对于回答的比较完整的及时进行表扬,一些回答的不全面的,也要进行鼓励,不能打击孩子们对学习产生的热情。在这样有竞争的环境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实施有效的奖励机制,对表现好的同学奖励小红花,一周进行一次评比并进行奖励,奖品可以是孩子们喜欢的卡通玩具,也可以是铅笔、橡皮这些等,目的是带动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借助这种方法,也可以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在预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文中找到答案,对于同学们来说获得的成就感,可以很好的激发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好的习惯和方法都是在不断学习中总结出来的,教师要鼓励孩子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建红.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0(06):56-57.
[2]陈其学.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中),2019(09):61.
[3]潘淑英.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8(13):110-1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策略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来说,其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学习能力也相对比较薄弱,在课堂上很难快速、准确的接收新知识。怎样在课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保证课堂效率?那就需要课前做足功课。然而课前预习就是本着,提前把所要讲的内容进行了解,以至于课上不会被动的来接收知识。同时,这个习惯的养成,可以培养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也要求家长配合,小学生本身自制力比较差,在预习的时候如果不监督,很有可能会偷懒。为了让孩子们逐步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就需要教师对预习效果进行检验,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规划,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1]。首先,学生刚开始进行预习的时候,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其掌握正确的预习技巧。在日常的学习中,预习功课做的好,可以在课堂上对知识加深理解,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氛围中;如果没有预习到位,教师还得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进行讲解,让同学们感觉内容比较枯燥和乏味,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其次,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的教学环境下,要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教师的讲解为辅,主要还是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其更为主动的探索学习。所以更加凸显出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预习兴趣
对于预习来说,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刚开始的时候,很难调动小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转变思路,先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下手,一点点的指引孩子们,直到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小小的船》这一课。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没有具体的概念,不像南方一些地区,以船为交通工具。教师可以先带孩子们阅读一遍,让其大概知道船是什么样子的,回家后,在家长的陪同下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手工折小船,或者也可以在纸上画出小船的形状,再或者找于小船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孩子们在观看过程中,进一步去了解。这样他们就会产生新鲜感,进而主动进行课前预习。教师也要对布置的作业进行多方面考虑,如内容的简易程度、学生的兴趣点是哪里等,及时对预习内容进行调整。总之,课前预习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先去了解,课堂上在讲解就比较容易吸收这一部分知识了。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课前预习。教师也要对预习内容加以引导,使学生全方面的了解预习的目的和意义[2]。
(二)对预习方法进行指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本身年龄小,对于学习秉持的是老师怎么教他们就怎样学,照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学习方法,缺少科学的方法指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们,给他们制定目标,让他们了解预习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并且还加以引导,让同学们会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划分,对于需要拓展的知识,运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提前预习。这样不仅找到了符合自身的预习技巧,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也是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例如:在《端午粽》这一课,学生们不仅仅要知道这是一个节气,对于为什么要吃粽子呢?还要加以了解。带着这些问题预习之后,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面对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人们之所以在端午节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他。既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个节日的了解,也渲染了爱国情怀。这就要求同学们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挖掘出其更深层的含义。
(三)抓住重点,提高预习效果
教师应该突出本课的重点在哪里,让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进行预习。在预习的时候,教师加以引导,由简单到复杂,一步步的去预习,逐步加深对知识点的吸收,针对一些重点内容,还要在课本标注,方便以后预习的时候,更有侧重点。这样不仅提高了预习效果,而且还对知识点了解更加深入。例如:在预习《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本文的重点是用什么办法来称大象,当面对体积庞大的大象,应该怎么称它,很多人都束手无策,曹冲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呢?教师带领孩子们预习的时候,先提出这些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更加专心的去文中找答案,又可以提高预习的效率,通过预习过程,满足学生找到答案的成就感。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有利于养成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四)建立有用的评价机制
小学生因其年龄小,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就需要教师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督促和激发学生们课前预习知识的欲望。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课,教师给孩子们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要知道“小溪说了什么,小路又说了什么”,孩们带着好奇的心理进行阅读之后,教师进行随机抽查,对于回答的比较完整的及时进行表扬,一些回答的不全面的,也要进行鼓励,不能打击孩子们对学习产生的热情。在这样有竞争的环境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实施有效的奖励机制,对表现好的同学奖励小红花,一周进行一次评比并进行奖励,奖品可以是孩子们喜欢的卡通玩具,也可以是铅笔、橡皮这些等,目的是带动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借助这种方法,也可以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在预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文中找到答案,对于同学们来说获得的成就感,可以很好的激发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好的习惯和方法都是在不断学习中总结出来的,教师要鼓励孩子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建红.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0(06):56-57.
[2]陈其学.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中),2019(09):61.
[3]潘淑英.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8(13):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