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fy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食品种类的增加,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食品检测技术为例,其检测质量和效率会对食品安全构成显著影响。本文就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旨在保障食品安全,推动食品行业的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生物技术;食品;检测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为了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把关。单纯利用传统的食品检测方式,已无法满足食品种类和生产量激增的现状,强化对生物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生物技术概述
  1.1 生物技术的概念
  生物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生物有机体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在食品检测过程中,积极应用生物技术,即在食品工业项目中应用生物有机体检测相关因子。
  1.2 生物技术的特点
  生物技术具备了高效性、精准性的特点,其主要包含了PCR技术、生物芯片及DNA探针技术等。我国需加大对生物技术的研发力度,由此将其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中,旨在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与人们的食用安全。
  2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意义
  传统的物化仪器检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较为滞后,在检测各个方面存在很多局限性,根本无法满足食品行业发展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中,不仅能监测食品安全,还能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切实提升食品质量。同时,生物技术还能检测微生物,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合格食品并剔除,避免了人们因食用不合格食品而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生物技术还能检测农药残留,为食品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帮助工作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处置措施,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3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3.1 DNA探针技术
  该技术属于一种分子杂交技术,主要是指基因检测技术。DNA探针技术的应用原理是依托于基因的分裂变性,利用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将食品中发生变异的DNA分子序列检测出来。DNA探针技术主要分为异相杂交和同相杂交2种方式。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大肠杆菌中含有葡糖苷酸酶,DNA探针技术能准确的将大肠杆菌检测出来。和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DNA探针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的优点,但由于该技术的成本较高,所以在实际的生物检测工作中的利用率不高,这也是未来研发人员的一个重点研发方向。
  3.2 PCR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指在DNA聚合酶作用完成DNA片段扩增的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主要包含了3个步骤,即变性、退火、延伸。PCR技术主要具备了如下优势:①能有效增加基因片段;②能定量和定性分析检测样品[1]。但是该项技术检测仪器成本较高,操作较难,对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较高。该技术更多被应用于检测转基因食品,确定食品中的外源基因。
  3.3 免疫学检测技术
  该项技术的应用原理是抗体和抗原的反应,具体涵盖了免疫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以及免疫凝集试验。免疫学检测技术具备了方便、快捷的优势,并且还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通常情况下,更多被应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研发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包含了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和荧光免疫测定技术等。例如常见的PCR-ELISA技术,其检测原理是将酶联免疫技术和PCR技术相结合,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用酶标记特异抗体,并发挥酶的特异性催化作用,与抗原抗体发生一定的反应,将待检测物的含量应用底物显色程度体现出来[2]。由于酶本身具有较强的催化效率,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反应,确保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但该项技术目前更多被应用于鲜活组织监测和基因工程生物体改造中。
  3.4 生物芯片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将大量的生物分子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在特定载体上,利用生物分子之间的亲和反应来分析存在的各种生物分子及其量的一种方法。在以往的技术实施过程中,一次检测工作只能检测出一种基因,检测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且检测手段不够自动化、智能化。而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能在一次工作中同时检测出多种基因,具备了较高的自动化,且检测结果较为准确,检测数据具备了可靠性。利用光导原位合成方法或是微量点样方法,在特定的载体上排列生物分子,使得检测的样品和分子之间发生反应,结合反应结果对杂交信号分析检测[3]。
  3.5 生物传感器技术
  应用特定的生物材料,采用放大信号的装置系统,检测食品质量。当信号发出之后,应用转换器将信号进一步放大,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为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该技术具备了操作难度低、反应速度快、较高的科学性等优点,通过积极应用该项技术,能在原有基础上完善现有的食品检测系统,大大提升检测效率,适当地缩减检测时间。例如,在牛奶检测中,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能检测出其中的葡萄糖球菌肠毒素。与此同时,计算机系统和生物材料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生物传感器技术还可应用于食品熟度和新鲜度的检测,例如在肉汤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应用该技术分析肉汤的滋味,并有效辅助肉汤制作质量的提升[4]。
  4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4.1 检测技术呈现多元化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生物检测技术越来越先进,在食品检测工作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检测质量越来越高。传统的检测技术已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食品检测需求,技术人员必须结合不同的食品种类和特点,不断研发出更多优质的生物检测技术,使其更加完善,为食品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支撑。但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包含外界环境、人为操作等,在无形中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基于此,技术人员应加大生物检测技术的优化力度,促使其更加多元化,最大程度上降低食品安全威胁。
  4.2 食品监测更加灵敏化
  生物检测技术的先进程度和其灵敏度息息相关,食品安全的检测结果也会受到技术的灵敏度影响。所以技术人员必须结合不同的食品种类,充分发挥出生物检测技术的优势,不断降低检测结果误差,使得检测技术更加灵敏化。
  4.3 食品检测更加高效化
  技术人员以食品性质为基础,挑选对应的、合理的检测技术。若在检测中采用不合理的生物检测技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便会受到影响。所以未来的生物检测技术应用中,势必会朝着高效化的方向发展[5]。
  5 结语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生物技术日渐成熟,生物技术凭借其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在食品检测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确保了食品质量安全,还降低了人们食用食品的安全隐患。技术人员应全面、充分了解生物技术种类和具体操作方式,不断提升其使用价值,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倩,李梦樱.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20(4):114-115.
  [2]夏娟.食品检验中生物技术的应用[J].食品界,2021(3):124.
  [3]赫荣昕,黄晶,蔡勤仁,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應用探讨[J].中国食品,2021(4):123.
  [4]黄莹莹,汤新玲.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新丝路:中旬,2020(4):1.
  [5]魏丹.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20(7):116-117.
其他文献
摘 要:酱油是当前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调味品,对于提升食物口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黄豆连续蒸煮在酱油生产中的运用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提升酱油生产品质,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日常饮食需求。  关键词:黄豆连续蒸煮;酱油生产;运用措施  黄豆连续蒸煮工艺的出现对于酱油生产来说起到了质的变化,大大改善了酱油生产工艺,对于提升酱油生产品质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此项工艺措施
摘 要:我国食品安全质量问题频频发生,一些不良商家销售不合格的食品,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也严重损害了我国的食品健康安全。对此,应加强食品安全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合理、规范地完成食品检测工作。食品检测实验室属于专门提供食品安全检测服务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控制与管理食品安全,让流入到市场中的食品安全获得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管理措施,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摘 要:目的:了解大连市辖区市售水产品中禁用兽药残留情况,为进一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2017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应项目監测方法结合国家标准方法,运用固相萃取(SPE)结合液-质联用(LC-MS)技术检测海参中呋喃唑酮(AOZ)、呋喃它酮(AMOZ)、呋喃西林(SEM)和呋喃妥因(AHD)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2-NP-AOZ、2-NP-AMOZ、2-N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经食物途径传播的传染病类型,并就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传染病知识,减少由食物导致的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公共卫生突发灾难风险。  关键词:食物;传播途径;传染病;病原体;预防措施  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的,可在人及动物自体或异体之间进行传播扩散的疾病。病原体主要有微生物和寄生虫,其中微生物最为普遍,包括细菌性和霉菌性微生物。可引发传染疾病的病原体潜藏
摘 要:随着中国咖啡市场的不断增长,进出口贸易额的逐年扩大以及咖啡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上市的呼声日趋高涨,建立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咖啡质量标准与商事争议解决机制成为咖啡市场体系建设中两个迫切的议题。本文从对国际先进经验的借鉴,以及结合中国的市场特点和科研优势两个角度,对解决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一些概念性、方向性的设想。  关键词:咖啡期货;质量标准;争议解决;仲裁  咖啡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大宗农产品。目前的
高寒地区野菜资源营养成分分析  赵 鹤,夏 娴,陈希鹏,何 颖,池 磊,程 宇*  (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黑龍江齐齐哈尔 161006)  摘 要:目的:通过对高寒地区常见野菜资源营养成分的分析,为野菜优质品种的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位于我国高寒地区齐齐哈尔市、北安市、漠河市及加格达奇区的17种野菜,根据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一般营养成分。结果:高寒地区荠菜、灰菜和蕨菜的植物蛋白质含
摘 要:目的:探讨能力验证中双歧杆菌计数培养基的选择及注意事项。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双歧杆菌检验》(GB 4789.34—2016)和乳粉中乳酸菌检验能力验证[ACAS-PT926(2020)]参试指导书的要求,通过采用人员比对及不同培养基(MRS培养基、双歧杆菌培养基),比较分析双歧杆菌计数结果的差异性。结果:相同培养条件下,同一样品使用MRS培养基和双歧杆菌培养基,
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问卷分析  齐宏涛,胡迎芬,于 佳  (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摘 要:目的:了解青岛大学部分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指导大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等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青岛大学部分学生进行营养意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284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分
摘 要:面点是人们饮食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口味需求。中西面点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西面点之间的融合趋势日益加强。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对中西面点之间的异同及融合创新策略研究。本文对中西面点的含义、特点进行了概述,着重阐述了中西面点之间的差异,并重点对中西面点的融汇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西面点;差异;融汇  中西面点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不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