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荆州市质监系统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创新思路,提出了“只为‘快’想办法,不为‘慢’找理由”的新理念。以“探索新机制,建设新质监”为目标,强化监管职责,服务发展大局,和谐内外关系,提升部门实力,勇立潮头,追求卓越,实现了荆州质监事业的新跨越。
一、 “五变”、“五统”的管理方式
“变则通,通则兴”。在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上,荆州市质监局把质监工作的着力点体现在“五变”、“五统”上。五变即:变“围绕中心”为“紧贴中心”;变“服务发展大局”为“融入发展大局” ;变“完成任务”为“追求卓越”; 变“履行职责”为“创造性工作”;变“努力工作”为“激情工作”。通过一年一度的目标责任状,提升了全系统的目标责任意识,而且每年的工作目标完成得十分出色。市局还以资金管理中心为重点,严格财务管理,做到“五统”即:预算统编、核算统一、帐户统设、资金统筹、财务统管。保持专职财会人员的相对稳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推行“五变”和“五统”,极大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大家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拓荒精神,挥写着荆州质监事业的时代画卷。
二、 从改革用人制度入手,激活运行机制
改革用人制度和工作制度。一是探索“两推直选,两推竟聘”的干部选拔机制,打破干部终身制和单一任命制,不拘一格用人才。2005年,荆州市质监局率先在全市公开招聘公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一职,社会各界反响良好。此外,在公开竞选县(市、区)局领导班子全体副职与基层所干部职位上,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得到省局的首肯。二是实行岗位设置改革,推进事业单位的“六大转换”。按照人随岗位走、酬随岗定的改革取向,不断推进技术机构从分散作战向集中整合转换,从“官检思维”向“商检思维”转换,从“衙门思维”向“市场思维”转换,从“一元产权”向“多元产权”转换,从僵化的用人方式向灵活的用人机制转换,从干部单一任命、工程技术人员统一评聘向选聘结合和评聘分离转换。三是继续探索定检计划改革,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按照以资质为基础,卡住“双认”,以抽检程序的规范性和数据、报告的合法性为核心,坚持市管重点,县管一般的原则,实行分级检验、分级管理和分级负责,进一步扩大定检的覆盖面。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素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质量兴省战略,全面推进质量兴市战略。推进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三低”原则,即把身架放低一点,磨合感情;把调子放低一点,赢得感情;把标准放低一点,发展感情。在真情实情融入发展大局的同时,不辱使命地履行好监管职责。
按照中央精神要求,荆州市局党组先后提出了构建和谐荆州质监的27条意见和《关于在全市质监系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对外以和为贵,营造良好环境,对内以人为本,培养“三点一线,四位一体”的团队精神。几年来,把和谐社会建设与以“八荣八耻”为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内外关系和谐,上下风清气正,发展态势良好的生动局面。市质监局局长蔡文武在北京参加全国质监系统培训班上的精彩发言赢得了与会人员和总局领导的好评。
三、 弘扬“质量卫士”的先进事迹
近年来,全市质监系统不断涌现了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市质监局局长蔡文武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监利县质监局汪厚琼以忘我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荆州区质监分局谭勋虎以过硬的本领,练就火眼金星,临危不惧,敢碰硬;江陵县质监局何祖武用热血谱写了质监卫士乐于奉献之歌;荆州市质监局稽查分局黄凯,敢打硬仗,舍小家为大家的真情感动荆州;松滋市质监局易军细心办案,心底无私,永葆“质量卫士”本色;荆州市计量测试所马力淡泊名利,老骥伏枥,不用扬鞭自奋蹄。
正如一名质监干部所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公务人员,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有准则。耐不住寂寞的人,顶不住诱惑的人,一定会栽跟头,贪图一时之财,必有牢狱之灾”。2007年,全市质监系统廉政标兵们拒收和上缴现金达4万余元。这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尚品德,正应了古人那句“公生廉、廉生威”的名言。全市质监系统以“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坚守廉洁之道”为准则,着力把荆州质监系统建设成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单位。荆州市质监局在短短三年内化解了4000多万元的债务。
四、 为地方经济建设增砖添瓦
近年来,荆州市质监系统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使质监工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
品牌建设创佳绩。荆州市继2006年获得两个“中国名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后,2007年又有4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中国名牌产品总数位居全省第二。同时2007年有18个产品荣获湖北名牌,总数达到56个,名列全省地市州之首,实现了名牌创建的新跨越。
农业标准化显身手。目前全市共有7个在建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示范区先后通过国家验收。洪湖大闸蟹、监利“福娃”大米、松滋“八宝棉”、荆州区“李埠蔬菜”走向全国。洪湖市被列为全省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县市。
帮扶企业取得良好社会效应。成功为荆州晶崴国际大酒店与亿钧玻璃两大重点企业,解决了标准、代码、特种设备检测等技术问题,并一次性减免相关费用6万多元。成功调处了小天鹅(荆州)三金电器有限公司、石首吉丽木业公司、湖北凯乐科技公司、荆州万树集团等多起跨省质量纠纷,避免了企业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以质取胜战略扎实推进。2007年,全市5000名企业职工接受了全国新一轮的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教育;5个QC小组、2个班组、1家公司和2名企业领导人受到国家质检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和中国质协的联合表彰。到2007年底,全市QC活动小组增加到了2418个,活动效益累计达到2.46亿元。
五、守土有责,强化质量监管
强化监管职责。一是认真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整治,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了质量档案,形成了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监管网络。二是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加强安全监察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在用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坚持开展节假日期间的专项监察,加强了特种设备安全的动态监管。市局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三是深入开展执法打假活动。以食品、农资、建材、棉花、成品油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产品为重点,加强执法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取得了较好效果,确保了一方安全。
狠抓质监基础工作。一是坚持源头抓质量。及时下达产品“定检”计划,制定《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检查考核细则》,按季度对各县市区局的“定检”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通报,使定检工作有章可循,考核评价定性定量,不断推进“定检”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提高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二是推动标准化工作上台阶。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建立了标准化专家人才库。开展了工业产品执行标准情况调查,加强了标准化动态管理,建立了企业标准电子资料库。完成了省局交办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交叉验收任务。三是狠抓民生计量的监督与管理。加大民生计量执法力度,组织开展了在用汽车衡专项计量监督检查和商品量计量监管。开展了加油站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餐饮业计量器具以及“民用四表”的强制检定工作,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的监督检查和节能降耗减排服务工作。
严格依法行政。一是加大领导班子建设力度,提高各级班子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全面开展行政执行力大讨论和文明执法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文明执法,取信于民。二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政风、行风进一步端正。近年来,全系统没有发生一件收受商业贿赂的案件,没有发生一起有损经济环境事件,没有发现一桩严重违反省局“六条禁令”的行为。三是认真探索建立区域监管新模式,以达到整合技术资源,提高综合监管服务能力的要求。四是切实加强打假治劣工作,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市质监系统今年上半年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856起,其中,立案619起,现场处罚1237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总额1212.8万元,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起,其中刑事扣留5人。处理消费者申诉136起,挽回经济损失336.5万元。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源清渠正流自直,风顺气畅好扬帆,不惧关山重阻隔,无怨无悔求卓越。”荆州市质监系统这艘航船,正向着新的目标鼓浪前行。
(作者:监利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一、 “五变”、“五统”的管理方式
“变则通,通则兴”。在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上,荆州市质监局把质监工作的着力点体现在“五变”、“五统”上。五变即:变“围绕中心”为“紧贴中心”;变“服务发展大局”为“融入发展大局” ;变“完成任务”为“追求卓越”; 变“履行职责”为“创造性工作”;变“努力工作”为“激情工作”。通过一年一度的目标责任状,提升了全系统的目标责任意识,而且每年的工作目标完成得十分出色。市局还以资金管理中心为重点,严格财务管理,做到“五统”即:预算统编、核算统一、帐户统设、资金统筹、财务统管。保持专职财会人员的相对稳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推行“五变”和“五统”,极大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大家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拓荒精神,挥写着荆州质监事业的时代画卷。
二、 从改革用人制度入手,激活运行机制
改革用人制度和工作制度。一是探索“两推直选,两推竟聘”的干部选拔机制,打破干部终身制和单一任命制,不拘一格用人才。2005年,荆州市质监局率先在全市公开招聘公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一职,社会各界反响良好。此外,在公开竞选县(市、区)局领导班子全体副职与基层所干部职位上,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得到省局的首肯。二是实行岗位设置改革,推进事业单位的“六大转换”。按照人随岗位走、酬随岗定的改革取向,不断推进技术机构从分散作战向集中整合转换,从“官检思维”向“商检思维”转换,从“衙门思维”向“市场思维”转换,从“一元产权”向“多元产权”转换,从僵化的用人方式向灵活的用人机制转换,从干部单一任命、工程技术人员统一评聘向选聘结合和评聘分离转换。三是继续探索定检计划改革,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按照以资质为基础,卡住“双认”,以抽检程序的规范性和数据、报告的合法性为核心,坚持市管重点,县管一般的原则,实行分级检验、分级管理和分级负责,进一步扩大定检的覆盖面。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素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质量兴省战略,全面推进质量兴市战略。推进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三低”原则,即把身架放低一点,磨合感情;把调子放低一点,赢得感情;把标准放低一点,发展感情。在真情实情融入发展大局的同时,不辱使命地履行好监管职责。
按照中央精神要求,荆州市局党组先后提出了构建和谐荆州质监的27条意见和《关于在全市质监系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对外以和为贵,营造良好环境,对内以人为本,培养“三点一线,四位一体”的团队精神。几年来,把和谐社会建设与以“八荣八耻”为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内外关系和谐,上下风清气正,发展态势良好的生动局面。市质监局局长蔡文武在北京参加全国质监系统培训班上的精彩发言赢得了与会人员和总局领导的好评。

三、 弘扬“质量卫士”的先进事迹
近年来,全市质监系统不断涌现了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市质监局局长蔡文武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监利县质监局汪厚琼以忘我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荆州区质监分局谭勋虎以过硬的本领,练就火眼金星,临危不惧,敢碰硬;江陵县质监局何祖武用热血谱写了质监卫士乐于奉献之歌;荆州市质监局稽查分局黄凯,敢打硬仗,舍小家为大家的真情感动荆州;松滋市质监局易军细心办案,心底无私,永葆“质量卫士”本色;荆州市计量测试所马力淡泊名利,老骥伏枥,不用扬鞭自奋蹄。
正如一名质监干部所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公务人员,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有准则。耐不住寂寞的人,顶不住诱惑的人,一定会栽跟头,贪图一时之财,必有牢狱之灾”。2007年,全市质监系统廉政标兵们拒收和上缴现金达4万余元。这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尚品德,正应了古人那句“公生廉、廉生威”的名言。全市质监系统以“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坚守廉洁之道”为准则,着力把荆州质监系统建设成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单位。荆州市质监局在短短三年内化解了4000多万元的债务。
四、 为地方经济建设增砖添瓦
近年来,荆州市质监系统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使质监工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
品牌建设创佳绩。荆州市继2006年获得两个“中国名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后,2007年又有4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中国名牌产品总数位居全省第二。同时2007年有18个产品荣获湖北名牌,总数达到56个,名列全省地市州之首,实现了名牌创建的新跨越。
农业标准化显身手。目前全市共有7个在建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示范区先后通过国家验收。洪湖大闸蟹、监利“福娃”大米、松滋“八宝棉”、荆州区“李埠蔬菜”走向全国。洪湖市被列为全省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县市。
帮扶企业取得良好社会效应。成功为荆州晶崴国际大酒店与亿钧玻璃两大重点企业,解决了标准、代码、特种设备检测等技术问题,并一次性减免相关费用6万多元。成功调处了小天鹅(荆州)三金电器有限公司、石首吉丽木业公司、湖北凯乐科技公司、荆州万树集团等多起跨省质量纠纷,避免了企业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以质取胜战略扎实推进。2007年,全市5000名企业职工接受了全国新一轮的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教育;5个QC小组、2个班组、1家公司和2名企业领导人受到国家质检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和中国质协的联合表彰。到2007年底,全市QC活动小组增加到了2418个,活动效益累计达到2.46亿元。
五、守土有责,强化质量监管
强化监管职责。一是认真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整治,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了质量档案,形成了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监管网络。二是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加强安全监察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在用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坚持开展节假日期间的专项监察,加强了特种设备安全的动态监管。市局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三是深入开展执法打假活动。以食品、农资、建材、棉花、成品油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产品为重点,加强执法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取得了较好效果,确保了一方安全。
狠抓质监基础工作。一是坚持源头抓质量。及时下达产品“定检”计划,制定《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检查考核细则》,按季度对各县市区局的“定检”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通报,使定检工作有章可循,考核评价定性定量,不断推进“定检”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提高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二是推动标准化工作上台阶。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建立了标准化专家人才库。开展了工业产品执行标准情况调查,加强了标准化动态管理,建立了企业标准电子资料库。完成了省局交办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交叉验收任务。三是狠抓民生计量的监督与管理。加大民生计量执法力度,组织开展了在用汽车衡专项计量监督检查和商品量计量监管。开展了加油站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餐饮业计量器具以及“民用四表”的强制检定工作,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的监督检查和节能降耗减排服务工作。
严格依法行政。一是加大领导班子建设力度,提高各级班子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全面开展行政执行力大讨论和文明执法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文明执法,取信于民。二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政风、行风进一步端正。近年来,全系统没有发生一件收受商业贿赂的案件,没有发生一起有损经济环境事件,没有发现一桩严重违反省局“六条禁令”的行为。三是认真探索建立区域监管新模式,以达到整合技术资源,提高综合监管服务能力的要求。四是切实加强打假治劣工作,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市质监系统今年上半年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856起,其中,立案619起,现场处罚1237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总额1212.8万元,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起,其中刑事扣留5人。处理消费者申诉136起,挽回经济损失336.5万元。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源清渠正流自直,风顺气畅好扬帆,不惧关山重阻隔,无怨无悔求卓越。”荆州市质监系统这艘航船,正向着新的目标鼓浪前行。
(作者:监利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