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悟从字面上理解是“感受、领悟”。从感受中领悟,再从领悟中进一步感受,从而有新的领悟。就这样感受、领悟相互交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才能使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火花的迸发。这恰恰符合新课程对我们课堂教学设计中比较高的要求,怎样设计让学生有深刻感悟的教学过程呢?我想应该是从每一个过程,从每一个活动,从每一个细节。下面是我在设计《角的度量》时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共享。
一、新旧知识联系——感悟的迸发
片段: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认识了角,请你在纸画一个角。看谁画得又标准又快!
生画角。
师:请同桌两人左边的同学标∠1、右边的同学标∠2,互相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生上台展示。
师:同桌两人再比一比,∠1大,还是∠2大?
(新旧知识联系,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知识的过渡,跨越知识难度。在复习这个环节中,我设计复习角的认识,认识的角的各部分名称“顶点、边、另一条边”以及“画角的正确方法”。最重要的是画角的方法,先确定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两条射线。这个画角的方法,教师很容易忽略,而这个知识点才是和这节课当中的难点“量角的方法”息息相关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就已经开始有了第一个想法,老师复习这些知识和我们今天的知识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感悟的开始。)
二、概念和实物相结合——感悟的跳跃
片段一:……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认识1°
师指放大的量角器说:把半圆分成…就是1°,这是顶点,边、另一条边(师生边指边说)
生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指1°
师:同学们,你对1°有什么感觉?
生:很细,很小。
师: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30°的角吗?并指明顶点、边、另一条边。然后看它有多大?
生1:指出内刻度的30°。
生2:指出外刻度的30°。
师:你能在量角器上找一找,看一看 45 °… 90 ° 120 °有多大?
(学生在学具纸上画出相应的度数)
(动作是思维的最好的展示,动手操作既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又是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确的数理,发现规律的内容,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在实物量角器上找1°时,必须准确的运用画角的方法,先确定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两条射线,学生在量角器上一直都在感悟顶点、起边、终边的位置,在心里慢慢生成了从量角器上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从模糊到清晰,逐渐感悟,最后达到认知。)
片段二:……
师:你还能在量角器上找到几度的角?
生:可以找到15 °、23 °…。
生: 1°——180 °的角都可以找到。
片段三:师出示一个角
师:估计这个角有多大?
师:谁的结果最接近他们的实际度数,我们还需要用量角器亲自动手去量一量,请大家打开课本37页的两个角就是这两个角,用量角器量一量∠1。?然后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学生获得知识需要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在实物上摸一摸——在实物上看一看——估一估——验一验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悟”出规律、“悟”出方法,通过概念与实物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的理解概念,让学生的思维在感悟中经历跃动,从而促进深入思考。)
三、总结方法——感悟的飛跃
片段: 师出示量角步骤1
师: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给你的同桌说一说,是什么与什么重合?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简单说成“点重合”,谁能说一说这里的“点”指的是什么?
师再说步骤2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给你的同桌说一说,是什么与什么重合?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简单说成“边重合”,谁能说一说这里的“边”指的是什么?
师说步骤3、,学生说,同桌互说,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为说成“读刻度”。
(总结方法是对知识的提炼,是对学生思维的有效提升。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把本节课前后知识沟通联系,进行分析概括,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完善方法,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产生“化繁为简”的效果,对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达到感悟的飞跃。)
四、联系生活——感悟的提升
片段一: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有角,这有一个五角星,你在哪里见过它? 国旗和队旗上都有这个五角星,国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十月一我们刚刚庆祝过祖国母亲60岁的生日,作为她的孩子你高兴吗?自豪吗?大街小巷都飘扬着五星红旗,老师也想做一面五星红旗,可是这个五角星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做一个标准的五角星呢?
片段二: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的作图工具还有哪些?三角板估一估他们上面每个角的度数 ,再量一量,最后算一算,有什么发现?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学生生活情景、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教学与 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智力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一、新旧知识联系——感悟的迸发
片段: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认识了角,请你在纸画一个角。看谁画得又标准又快!
生画角。
师:请同桌两人左边的同学标∠1、右边的同学标∠2,互相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生上台展示。
师:同桌两人再比一比,∠1大,还是∠2大?
(新旧知识联系,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知识的过渡,跨越知识难度。在复习这个环节中,我设计复习角的认识,认识的角的各部分名称“顶点、边、另一条边”以及“画角的正确方法”。最重要的是画角的方法,先确定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两条射线。这个画角的方法,教师很容易忽略,而这个知识点才是和这节课当中的难点“量角的方法”息息相关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就已经开始有了第一个想法,老师复习这些知识和我们今天的知识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感悟的开始。)
二、概念和实物相结合——感悟的跳跃
片段一:……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认识1°
师指放大的量角器说:把半圆分成…就是1°,这是顶点,边、另一条边(师生边指边说)
生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指1°
师:同学们,你对1°有什么感觉?
生:很细,很小。
师: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30°的角吗?并指明顶点、边、另一条边。然后看它有多大?
生1:指出内刻度的30°。
生2:指出外刻度的30°。
师:你能在量角器上找一找,看一看 45 °… 90 ° 120 °有多大?
(学生在学具纸上画出相应的度数)
(动作是思维的最好的展示,动手操作既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又是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确的数理,发现规律的内容,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在实物量角器上找1°时,必须准确的运用画角的方法,先确定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两条射线,学生在量角器上一直都在感悟顶点、起边、终边的位置,在心里慢慢生成了从量角器上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从模糊到清晰,逐渐感悟,最后达到认知。)
片段二:……
师:你还能在量角器上找到几度的角?
生:可以找到15 °、23 °…。
生: 1°——180 °的角都可以找到。
片段三:师出示一个角
师:估计这个角有多大?
师:谁的结果最接近他们的实际度数,我们还需要用量角器亲自动手去量一量,请大家打开课本37页的两个角就是这两个角,用量角器量一量∠1。?然后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学生获得知识需要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在实物上摸一摸——在实物上看一看——估一估——验一验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悟”出规律、“悟”出方法,通过概念与实物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的理解概念,让学生的思维在感悟中经历跃动,从而促进深入思考。)
三、总结方法——感悟的飛跃
片段: 师出示量角步骤1
师: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给你的同桌说一说,是什么与什么重合?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简单说成“点重合”,谁能说一说这里的“点”指的是什么?
师再说步骤2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给你的同桌说一说,是什么与什么重合?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简单说成“边重合”,谁能说一说这里的“边”指的是什么?
师说步骤3、,学生说,同桌互说,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为说成“读刻度”。
(总结方法是对知识的提炼,是对学生思维的有效提升。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把本节课前后知识沟通联系,进行分析概括,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完善方法,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产生“化繁为简”的效果,对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达到感悟的飞跃。)
四、联系生活——感悟的提升
片段一: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有角,这有一个五角星,你在哪里见过它? 国旗和队旗上都有这个五角星,国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十月一我们刚刚庆祝过祖国母亲60岁的生日,作为她的孩子你高兴吗?自豪吗?大街小巷都飘扬着五星红旗,老师也想做一面五星红旗,可是这个五角星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做一个标准的五角星呢?
片段二: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的作图工具还有哪些?三角板估一估他们上面每个角的度数 ,再量一量,最后算一算,有什么发现?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学生生活情景、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教学与 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智力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