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思维花开的声音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denaclair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回顾】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研究探讨。尽管是公开课,但咱们也不刻意追求高潮和热闹,我们追求的关键是每一个人的心是不是走进了课文。那就是: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也就是要与作品产生所谓的“共鸣”。“读出问题”就是在欣赏课文的基础上以研究的眼光来读课文,提出问题,质疑课文,质疑作者,质疑老师。
  (生读课文,师巡视,不时提醒生大声朗读,五分钟后)
  师:刚才同学们在读课文时,表达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加进了自己的感情。同样,李老师的朗读,也体现了李老师的理解和感情。请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拿起笔,把课文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语句勾画一下。(教师范读,当读完最后一句时,李老师久久没有说话,学生也没有任何声息,沉浸在朱自清所营造的爱的氛围里了……)
  师:李老师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受。现在我想听听同学们的感受,请谈谈自己最欣赏的语句,好吗?
  生:我最喜欢“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这一句,读着它,我好像看见朱自清和他父亲一起吃豆腐,屋子虽然阴暗,但亲情却很浓。也使我想起了爸爸给我讲过的他小时侯吃豆腐的故事。
  师:是啊,我们多么怀念那种吃豆腐的生活啊!朱自清这篇散文勾起了我们对一种久违了的温馨人情味的回忆。
  生:我对“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一句感到特别温馨!虽然是在冬天,他们住的地方人也少,冷清,但一家人却……(这位女生可能因为紧张说不下去了)
  师:好,不用说了。有时感动是难以言说的。我也特别喜欢这一句,这叫共享。咱们握个手吧!
  生:“父亲常常得站起来……夹起豆腐,一一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这一句我特别感动。因为让我想起了和家人吃饭的时候,爸爸总是把最好的菜往我碗里夹……(这位学生流泪了)还有“楼下厨房的窗子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这一句使我想起了每当我放学回家打开门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微笑着看着我。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不只是一个善于阅读的人,还是一个非常善于感受爱的孩子,一位非常有孝心的孩子!让我们向她表示敬意!(如雷的掌声响起……)
  师:同学们读出了什么问题吗?可以提出质疑。
  生:“我渐渐地快要睡着了。”我觉得“渐渐”和“快”叠在一起不太通顺。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
  ……
  生:我发现文章通篇并没有写到冬天,好像文不对题。这是为什么?
  师:这个问题非常具有探究价值,那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吧!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冬天》在这里不只是为了单纯写冬天,而是为了写对发生在冬天里的几件往事的回忆和对友情、亲情的怀念,所以用这个题目。
  生(不服气地):即使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冬天,但既然以冬天为题,还是应该有一些写冬天的句子才好,就像《济南的冬天》一样。
  生:写了。这篇文章所写的生活中的几件平淡的小事就是发生在寒冷的冬天,却使作者特别温暖。这种心里的温暖与自然界里的冬天形成反差,更能衬托出这些事情的温馨。
  ……
  师:读文章注意文章的细节很重要,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感受也主要是通过许多细节来表现的,表明大家已经走进文章。但关注细节,也决不仅仅是读写文章,作文与做人也是统一的,刚才那位女同学提到父亲给自己夹菜时忍不住流泪了,她想起自己回家时看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便很感动,这些都是通过细节来感受的。所以,无论做人还是作文,请从细节做起!
  【赏析】由特级教师李镇西的这个课例,一直以来,我反复思考的、几个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迎刃而解了:首先,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自读课遭遇公开课时,如何还课堂教学活动以应有面目?李老师教学此课,刚开始就给学生明示了教学目的和要求——让每一个人的心走进课文: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其次,自读课的阅读可否直接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开始,以讨论解决问题为过程,以旧问题解决、新问题生成为课堂的纵深发展?学生的阅读,又是否能够保证不偏离文本意义?学生是否会只纠缠于文本表象意义,而不去钻研更值得探究的文本本真意义?再次,公开课活动,到底是要检测教师的个体教学素质,还是检测学生的课堂活动情况?是以教师个体的高水平表现为观赏点,还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认真合作探究为观赏点?观课以后静下心来推敲这些问题,认识到李老师已经在课堂上给出了答案。如,在组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思考的同时,教师进一步放手让学生思索、讨论、争论,在不断生成新问题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引导,使自读课的特征更加明显。当然,这些问题已经跳出了《冬天》课例本身,而走向了语文教学法探究的广阔空间。不过,正是因为这种体现,这样的课例才有了研究的价值。而且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能够激发思维的火花,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的课,不正是一节更有价值的课吗?(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插图/泽忠)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万老师,我们上六年级时您还教我们吗?”我抬起头,循声望去,孩子的眼神中流露出的依恋和期盼,令我震撼。  他叫梅培,是我班上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生,比同龄人晚了三年才入学,今年已十四岁了。十四岁本已初中毕业了,可他才读完小学五年级。一开始与他接触时,我发现他口无遮拦,经常出口成“脏”。我也经常找他谈话,可他不是昂着头望风景,就是低着头玩弄鞋子,对我置之不理。这让我很头痛。于是,我决定登門拜访他的父母,
期刊
数学课堂的根本在于积极引领学生参与数学问题内在本质的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善于创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重视学生数学思考和独立探索的体验,从数学思考的角度与学生开展深度对话,合理安排活动环节,妥善对待学生差错,从而构建起富有灵性的、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  【案例一】“一般分数化小数”教学片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横向观察时,发现了一个事实——“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期刊
据观察,不少教师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只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没有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忽视了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整体建构。特级教师吴汝萍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通过操作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扩展学生的认识、深化學生的理解,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注重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理念。  【片段一】实验探究,引发冲突  师:同学们,在三
期刊
分数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从整数到分数是小学阶段中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拓展。在接触分数概念后,学生的数学学习步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但是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不少学生在分数概念建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以至于无法深刻领会分数的意义,从而影响后续相关学习的效率。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深刻解读了教材的学习价值,关注了分数概念的深层内涵和本质,灵动建构分数的概念意象,引领学生整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特征,深刻反映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强化了教育培养人的重要使命。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的竞争焦点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或者是人力资源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第一战略资源。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能
期刊
教学不是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文本知识的传授,更需要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有效的教学拓展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激发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学会正确搜集和处理信息,逐步形成理解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具备不断求知、敢于探索的精神。如何很好地处理和运用拓展知识,恰到好处地把握文本教学资源开发的度,让学生从教材走向无限延伸的宽阔大道落实大教学观呢?  一、学科渗透拓展  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
期刊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坐落在千里赣江第一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的省级重点中学——赣州市第三中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果。  回顾一年来学校的发展和变化,我们不止一次感叹新课改带给学校的新活力,不止一次被课堂上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景所感染。高一(12)班的学生分为五人一组,有的在掷飞镖,有的在转动沾有红墨水的瓶盖,有的让不锈钢球从水管里滚出来。奇怪的是这不是课间活动
期刊
概况:万年县地处赣东北部的鄱阳湖畔,全县辖6镇6乡,总人口40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09所,在校中小学生70 239人,在职教职工4 193人,幼儿园170所(含学前班),入园幼儿15 296人。该县历史悠久,是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  理念:育人为本 质量为先  感言:传承稻作文化,力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万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环古文化遗址名闻遐迩,出土了目前世界最
期刊
中学教材中的“鲁迅大撤退”, 其实并不令人意外。一方面,关于鲁迅先生用词生僻且晦涩难懂的诟病一直以来不绝于耳,在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尝试减少鲁迅作品比重的做法无可厚非;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教材编写主体的多元化,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数量有所减少并为新作品所更替,实属情理之中。语文课终归不是鲁迅作品欣赏课,语文教材容纳更多、更广的作者与多种元素,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因此,“鲁迅作品该撤
期刊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针对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特级教师周婷巧妙运用角色转换,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置身于美丽的槐乡,切身体会并与之融为一体。  【片段】  ……  师:小蜜蜂,小蜜蜂,你怎么来了?  生:我被香气扑鼻的槐花吸引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