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回顾】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研究探讨。尽管是公开课,但咱们也不刻意追求高潮和热闹,我们追求的关键是每一个人的心是不是走进了课文。那就是: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也就是要与作品产生所谓的“共鸣”。“读出问题”就是在欣赏课文的基础上以研究的眼光来读课文,提出问题,质疑课文,质疑作者,质疑老师。
(生读课文,师巡视,不时提醒生大声朗读,五分钟后)
师:刚才同学们在读课文时,表达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加进了自己的感情。同样,李老师的朗读,也体现了李老师的理解和感情。请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拿起笔,把课文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语句勾画一下。(教师范读,当读完最后一句时,李老师久久没有说话,学生也没有任何声息,沉浸在朱自清所营造的爱的氛围里了……)
师:李老师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受。现在我想听听同学们的感受,请谈谈自己最欣赏的语句,好吗?
生:我最喜欢“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这一句,读着它,我好像看见朱自清和他父亲一起吃豆腐,屋子虽然阴暗,但亲情却很浓。也使我想起了爸爸给我讲过的他小时侯吃豆腐的故事。
师:是啊,我们多么怀念那种吃豆腐的生活啊!朱自清这篇散文勾起了我们对一种久违了的温馨人情味的回忆。
生:我对“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一句感到特别温馨!虽然是在冬天,他们住的地方人也少,冷清,但一家人却……(这位女生可能因为紧张说不下去了)
师:好,不用说了。有时感动是难以言说的。我也特别喜欢这一句,这叫共享。咱们握个手吧!
生:“父亲常常得站起来……夹起豆腐,一一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这一句我特别感动。因为让我想起了和家人吃饭的时候,爸爸总是把最好的菜往我碗里夹……(这位学生流泪了)还有“楼下厨房的窗子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这一句使我想起了每当我放学回家打开门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微笑着看着我。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不只是一个善于阅读的人,还是一个非常善于感受爱的孩子,一位非常有孝心的孩子!让我们向她表示敬意!(如雷的掌声响起……)
师:同学们读出了什么问题吗?可以提出质疑。
生:“我渐渐地快要睡着了。”我觉得“渐渐”和“快”叠在一起不太通顺。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
……
生:我发现文章通篇并没有写到冬天,好像文不对题。这是为什么?
师:这个问题非常具有探究价值,那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吧!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冬天》在这里不只是为了单纯写冬天,而是为了写对发生在冬天里的几件往事的回忆和对友情、亲情的怀念,所以用这个题目。
生(不服气地):即使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冬天,但既然以冬天为题,还是应该有一些写冬天的句子才好,就像《济南的冬天》一样。
生:写了。这篇文章所写的生活中的几件平淡的小事就是发生在寒冷的冬天,却使作者特别温暖。这种心里的温暖与自然界里的冬天形成反差,更能衬托出这些事情的温馨。
……
师:读文章注意文章的细节很重要,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感受也主要是通过许多细节来表现的,表明大家已经走进文章。但关注细节,也决不仅仅是读写文章,作文与做人也是统一的,刚才那位女同学提到父亲给自己夹菜时忍不住流泪了,她想起自己回家时看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便很感动,这些都是通过细节来感受的。所以,无论做人还是作文,请从细节做起!
【赏析】由特级教师李镇西的这个课例,一直以来,我反复思考的、几个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迎刃而解了:首先,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自读课遭遇公开课时,如何还课堂教学活动以应有面目?李老师教学此课,刚开始就给学生明示了教学目的和要求——让每一个人的心走进课文: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其次,自读课的阅读可否直接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开始,以讨论解决问题为过程,以旧问题解决、新问题生成为课堂的纵深发展?学生的阅读,又是否能够保证不偏离文本意义?学生是否会只纠缠于文本表象意义,而不去钻研更值得探究的文本本真意义?再次,公开课活动,到底是要检测教师的个体教学素质,还是检测学生的课堂活动情况?是以教师个体的高水平表现为观赏点,还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认真合作探究为观赏点?观课以后静下心来推敲这些问题,认识到李老师已经在课堂上给出了答案。如,在组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思考的同时,教师进一步放手让学生思索、讨论、争论,在不断生成新问题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引导,使自读课的特征更加明显。当然,这些问题已经跳出了《冬天》课例本身,而走向了语文教学法探究的广阔空间。不过,正是因为这种体现,这样的课例才有了研究的价值。而且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能够激发思维的火花,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的课,不正是一节更有价值的课吗?(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插图/泽忠)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研究探讨。尽管是公开课,但咱们也不刻意追求高潮和热闹,我们追求的关键是每一个人的心是不是走进了课文。那就是: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也就是要与作品产生所谓的“共鸣”。“读出问题”就是在欣赏课文的基础上以研究的眼光来读课文,提出问题,质疑课文,质疑作者,质疑老师。
(生读课文,师巡视,不时提醒生大声朗读,五分钟后)
师:刚才同学们在读课文时,表达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加进了自己的感情。同样,李老师的朗读,也体现了李老师的理解和感情。请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拿起笔,把课文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语句勾画一下。(教师范读,当读完最后一句时,李老师久久没有说话,学生也没有任何声息,沉浸在朱自清所营造的爱的氛围里了……)
师:李老师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受。现在我想听听同学们的感受,请谈谈自己最欣赏的语句,好吗?
生:我最喜欢“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这一句,读着它,我好像看见朱自清和他父亲一起吃豆腐,屋子虽然阴暗,但亲情却很浓。也使我想起了爸爸给我讲过的他小时侯吃豆腐的故事。
师:是啊,我们多么怀念那种吃豆腐的生活啊!朱自清这篇散文勾起了我们对一种久违了的温馨人情味的回忆。
生:我对“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一句感到特别温馨!虽然是在冬天,他们住的地方人也少,冷清,但一家人却……(这位女生可能因为紧张说不下去了)
师:好,不用说了。有时感动是难以言说的。我也特别喜欢这一句,这叫共享。咱们握个手吧!
生:“父亲常常得站起来……夹起豆腐,一一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这一句我特别感动。因为让我想起了和家人吃饭的时候,爸爸总是把最好的菜往我碗里夹……(这位学生流泪了)还有“楼下厨房的窗子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这一句使我想起了每当我放学回家打开门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微笑着看着我。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不只是一个善于阅读的人,还是一个非常善于感受爱的孩子,一位非常有孝心的孩子!让我们向她表示敬意!(如雷的掌声响起……)
师:同学们读出了什么问题吗?可以提出质疑。
生:“我渐渐地快要睡着了。”我觉得“渐渐”和“快”叠在一起不太通顺。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
……
生:我发现文章通篇并没有写到冬天,好像文不对题。这是为什么?
师:这个问题非常具有探究价值,那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吧!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冬天》在这里不只是为了单纯写冬天,而是为了写对发生在冬天里的几件往事的回忆和对友情、亲情的怀念,所以用这个题目。
生(不服气地):即使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冬天,但既然以冬天为题,还是应该有一些写冬天的句子才好,就像《济南的冬天》一样。
生:写了。这篇文章所写的生活中的几件平淡的小事就是发生在寒冷的冬天,却使作者特别温暖。这种心里的温暖与自然界里的冬天形成反差,更能衬托出这些事情的温馨。
……
师:读文章注意文章的细节很重要,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感受也主要是通过许多细节来表现的,表明大家已经走进文章。但关注细节,也决不仅仅是读写文章,作文与做人也是统一的,刚才那位女同学提到父亲给自己夹菜时忍不住流泪了,她想起自己回家时看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便很感动,这些都是通过细节来感受的。所以,无论做人还是作文,请从细节做起!
【赏析】由特级教师李镇西的这个课例,一直以来,我反复思考的、几个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迎刃而解了:首先,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自读课遭遇公开课时,如何还课堂教学活动以应有面目?李老师教学此课,刚开始就给学生明示了教学目的和要求——让每一个人的心走进课文: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其次,自读课的阅读可否直接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开始,以讨论解决问题为过程,以旧问题解决、新问题生成为课堂的纵深发展?学生的阅读,又是否能够保证不偏离文本意义?学生是否会只纠缠于文本表象意义,而不去钻研更值得探究的文本本真意义?再次,公开课活动,到底是要检测教师的个体教学素质,还是检测学生的课堂活动情况?是以教师个体的高水平表现为观赏点,还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认真合作探究为观赏点?观课以后静下心来推敲这些问题,认识到李老师已经在课堂上给出了答案。如,在组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思考的同时,教师进一步放手让学生思索、讨论、争论,在不断生成新问题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引导,使自读课的特征更加明显。当然,这些问题已经跳出了《冬天》课例本身,而走向了语文教学法探究的广阔空间。不过,正是因为这种体现,这样的课例才有了研究的价值。而且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能够激发思维的火花,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的课,不正是一节更有价值的课吗?(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插图/泽忠)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