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况:万年县地处赣东北部的鄱阳湖畔,全县辖6镇6乡,总人口40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09所,在校中小学生70 239人,在职教职工4 193人,幼儿园170所(含学前班),入园幼儿15 296人。该县历史悠久,是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
理念:育人为本 质量为先
感言:传承稻作文化,力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万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环古文化遗址名闻遐迩,出土了目前世界最早的野生稻、栽培稻植硅石标本以及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割穗蚌器等磨光石器和饰纹圆底陶罐。这将浙江河姆渡发现的中国稻作文化提前了五千年,万年因此成为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万年的教育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宋至清代就有南溪、石洞、斛峰等24所有影响力的书院。早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万年就创办了县立高等小学,这是万年现代教育之始。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万年教育事业呈现城乡均衡发展的良好势头。万年县如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万年县教体局局长朱林泉。
记者: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万年县的城乡教育发展发生了哪些变化?
朱林泉:我是2007年7月7日任万年县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的。今年4月机构改革后,任万年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初到教育局,我们新的领导班子清楚地认识到面临的教育现状和困境:一是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区学校原有办学规模难以满足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有的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还存在招生宣传混乱、高价抢挖师生等不良行为。三是在如何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现科学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四是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基础设施不齐全,师资紧缺,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全局意识,积极调整布局,优化城乡资源。一是科学规划城区教育布局。按照“立足现状、着眼发展、合理布局、全力推进”的要求,积极打造教育平台,做到西有万中、五小,南有二中、二小,东有三中、三小,北有四中、四小,中有六○小学,以满足城区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二是合理调整农村教育网点,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实施校建项目、办学资金和师资配备三项政策向农村倾斜。大力支持农村教育,全力缩小城乡差距,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记者:在解决老百姓对城区优质学校的期待和农村学校生源减少之间的矛盾上,你们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朱林泉:我们从新建、改造和托管三方面着手助推城区学校发展,全力加快教育产业园区建设。以省重点中学——万年中学新校园建设和省示范性职业学校——万年县职业教育中心异地扩建为龙头,切实抓好县城和石镇两大城区中小学包括幼儿园的布局、规划、建设工作,着力实施六○小学托管郊区小学、万年二中托管珠山中学工作,盘活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满足老百姓对城区优质学校的需求,缓解县城存在的“上学难、上学贵”、热点学校班额过大、城郊中小学生源锐减等问题。
记者:从您刚才的谈话中,可发觉“托管”是万年县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新举措,请您就万年县如何实施名校“托管”作些具体介绍。
朱林泉:好的。六○小学是我县品牌学校,拥有优秀的育人师资,良好的教学质量,吸引着众多的学子来校就读,因而在校生数每年大量增加。一方面,有限的班级导致大班额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地处城区中心,每天上学和放学,引发交通堵塞问题,成为全县关注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难点。而地处县城西关的郊区小学,校门口路面宽阔,却因生源少、校舍富余、班额过小、教学设备使用率低,导致教学资源浪费。
依据两校的教育现状及城区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多次调研论证,报县委、县政府批准后,于2007年9月正式实行“托管”方案:郊区小学校领导班子、师生、校园、财务统一“打包”由六○小学管理,旨在推动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利用名校品牌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学校纷纷赞誉万年县创新机制,通过“托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请问学校“托管”后带来哪些实际效果?
朱林泉:“托管”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一是有效激活了城乡教育资源。托管后,两所学校共用一套领导班子和财务制度,统一由六○小学调配老师和管理事务。原郊区小学成为六○小学的低年级校区,被称为“第二校区”。 六○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被安排在第二校区就读。六○小学校区没有了低年级,门前拥挤不堪的交通状况也有了改观。郊区小学原先所有空闲的教室、办公室均被改造利用。二是城郊学生可以与城区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家长喜笑颜开。托管初期,城区的家长听说一、二年级学生安排在第二校区就读,纷纷担心优质教育“兑水”。事实证明,托管后学校管理更加规范,一至六年级的老师按学科重新“洗牌”后被均衡搭配到各年级。由于重新整合师资力量,六○小学大班额现状得到有效缓解,课堂教学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第二校区硬件设施得到完善,创设了符合低年级段的教学环境,学生数额大幅增长。三是托管机制为教师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与挑战。原先的小班额教学不复存在,独班教学变成多个平行班教学,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心态。
在总结六○小学托管郊区小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于2008年8月实行了位于城南的万年二中托管位于城北的珠山中学。同样,被托管的珠山中学通过借鉴二中先进管理制度,依托二中师资优势,学校迅速发展,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师生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记者:在万年这个农业大县,农村学校众多,目前能够享受到“托管”的学校也只能是少部分。那么,对于大多数农村学校承办能力不足、生源不足问题,你们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朱林泉:面对我县农村小学点多面广、师资缺乏、成班率低情况,我们创新思路,积极调整教育规划网点,探索出加大农村中心校建设和实行小学交叉办班两条路子。
在农村中心校建设方面,以汪家乡中心校为例。我们将汪家小学作为试验点,撤并了庄里、铁炉、深田三个教学点,创办汪家乡中心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心校加强管理,制定了教学奖励方案,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外地优秀教改经验,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经过三年的实践,汪家乡中心校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连续几年都居全县前列,既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又提高了农村小学成班率,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集中办学的优势逐渐显现。迄今为止,学生就读中心校没有发生一起事故,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在实行小学交叉办班方面,以裴梅镇为例。裴梅镇2000余在校生分布在16所完(村)小、1个教学点的89个教学班中,而教师只有114人。因此,我们对相距较近的村完小实行中、高年级交叉办学,即把彭家小学与雅岗小学的四年级与六年级合并、三年级与五年级合并,并分别集中在彭家小学、雅岗小学办学;将珠林小学与黄墩小学的四年级与六年级合并、三年级与五年级合并,并分别集中在黄墩小学、珠林小学办学。每个学年结束后,学校间进行年级交替,形成良性循环。实行小学交叉办班后,农村小学成班率低、教师课程负担过重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整合,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记者:万年县在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抓好教育教学质量上有什么好做法?
朱林泉: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名师工程”,旨在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带动全县教师专业成长。2007年,万年县委、县政府与上海浦东新区签订了师资培训协议。根据培训协议,我县自2007年起每年选派了5名优秀学校管理人员和15名中小学教师赴上海浦东新区知名中小学跟班实训。此外,我们还组织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和民办学校管理人员赴省外学习,选派骨干教师送教下村,并从部分农村学校挑选优秀教师进城实训。经过多种渠道学习,老师们更新了教学观念,提升了自身素质,提高了教学水平,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智力支撑。同时,一批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在万年乃至在省、市都颇有名气的教师。(插图/泽忠)
□责任编辑 许雅健
E-mail: [email protected]
理念:育人为本 质量为先
感言:传承稻作文化,力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万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环古文化遗址名闻遐迩,出土了目前世界最早的野生稻、栽培稻植硅石标本以及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割穗蚌器等磨光石器和饰纹圆底陶罐。这将浙江河姆渡发现的中国稻作文化提前了五千年,万年因此成为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万年的教育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宋至清代就有南溪、石洞、斛峰等24所有影响力的书院。早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万年就创办了县立高等小学,这是万年现代教育之始。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万年教育事业呈现城乡均衡发展的良好势头。万年县如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万年县教体局局长朱林泉。
记者: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万年县的城乡教育发展发生了哪些变化?
朱林泉:我是2007年7月7日任万年县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的。今年4月机构改革后,任万年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初到教育局,我们新的领导班子清楚地认识到面临的教育现状和困境:一是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区学校原有办学规模难以满足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有的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还存在招生宣传混乱、高价抢挖师生等不良行为。三是在如何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现科学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四是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基础设施不齐全,师资紧缺,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全局意识,积极调整布局,优化城乡资源。一是科学规划城区教育布局。按照“立足现状、着眼发展、合理布局、全力推进”的要求,积极打造教育平台,做到西有万中、五小,南有二中、二小,东有三中、三小,北有四中、四小,中有六○小学,以满足城区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二是合理调整农村教育网点,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实施校建项目、办学资金和师资配备三项政策向农村倾斜。大力支持农村教育,全力缩小城乡差距,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记者:在解决老百姓对城区优质学校的期待和农村学校生源减少之间的矛盾上,你们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朱林泉:我们从新建、改造和托管三方面着手助推城区学校发展,全力加快教育产业园区建设。以省重点中学——万年中学新校园建设和省示范性职业学校——万年县职业教育中心异地扩建为龙头,切实抓好县城和石镇两大城区中小学包括幼儿园的布局、规划、建设工作,着力实施六○小学托管郊区小学、万年二中托管珠山中学工作,盘活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满足老百姓对城区优质学校的需求,缓解县城存在的“上学难、上学贵”、热点学校班额过大、城郊中小学生源锐减等问题。
记者:从您刚才的谈话中,可发觉“托管”是万年县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新举措,请您就万年县如何实施名校“托管”作些具体介绍。
朱林泉:好的。六○小学是我县品牌学校,拥有优秀的育人师资,良好的教学质量,吸引着众多的学子来校就读,因而在校生数每年大量增加。一方面,有限的班级导致大班额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地处城区中心,每天上学和放学,引发交通堵塞问题,成为全县关注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难点。而地处县城西关的郊区小学,校门口路面宽阔,却因生源少、校舍富余、班额过小、教学设备使用率低,导致教学资源浪费。
依据两校的教育现状及城区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多次调研论证,报县委、县政府批准后,于2007年9月正式实行“托管”方案:郊区小学校领导班子、师生、校园、财务统一“打包”由六○小学管理,旨在推动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利用名校品牌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学校纷纷赞誉万年县创新机制,通过“托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请问学校“托管”后带来哪些实际效果?
朱林泉:“托管”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一是有效激活了城乡教育资源。托管后,两所学校共用一套领导班子和财务制度,统一由六○小学调配老师和管理事务。原郊区小学成为六○小学的低年级校区,被称为“第二校区”。 六○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被安排在第二校区就读。六○小学校区没有了低年级,门前拥挤不堪的交通状况也有了改观。郊区小学原先所有空闲的教室、办公室均被改造利用。二是城郊学生可以与城区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家长喜笑颜开。托管初期,城区的家长听说一、二年级学生安排在第二校区就读,纷纷担心优质教育“兑水”。事实证明,托管后学校管理更加规范,一至六年级的老师按学科重新“洗牌”后被均衡搭配到各年级。由于重新整合师资力量,六○小学大班额现状得到有效缓解,课堂教学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第二校区硬件设施得到完善,创设了符合低年级段的教学环境,学生数额大幅增长。三是托管机制为教师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与挑战。原先的小班额教学不复存在,独班教学变成多个平行班教学,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心态。
在总结六○小学托管郊区小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于2008年8月实行了位于城南的万年二中托管位于城北的珠山中学。同样,被托管的珠山中学通过借鉴二中先进管理制度,依托二中师资优势,学校迅速发展,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师生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记者:在万年这个农业大县,农村学校众多,目前能够享受到“托管”的学校也只能是少部分。那么,对于大多数农村学校承办能力不足、生源不足问题,你们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朱林泉:面对我县农村小学点多面广、师资缺乏、成班率低情况,我们创新思路,积极调整教育规划网点,探索出加大农村中心校建设和实行小学交叉办班两条路子。
在农村中心校建设方面,以汪家乡中心校为例。我们将汪家小学作为试验点,撤并了庄里、铁炉、深田三个教学点,创办汪家乡中心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心校加强管理,制定了教学奖励方案,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外地优秀教改经验,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经过三年的实践,汪家乡中心校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连续几年都居全县前列,既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又提高了农村小学成班率,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集中办学的优势逐渐显现。迄今为止,学生就读中心校没有发生一起事故,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在实行小学交叉办班方面,以裴梅镇为例。裴梅镇2000余在校生分布在16所完(村)小、1个教学点的89个教学班中,而教师只有114人。因此,我们对相距较近的村完小实行中、高年级交叉办学,即把彭家小学与雅岗小学的四年级与六年级合并、三年级与五年级合并,并分别集中在彭家小学、雅岗小学办学;将珠林小学与黄墩小学的四年级与六年级合并、三年级与五年级合并,并分别集中在黄墩小学、珠林小学办学。每个学年结束后,学校间进行年级交替,形成良性循环。实行小学交叉办班后,农村小学成班率低、教师课程负担过重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整合,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记者:万年县在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抓好教育教学质量上有什么好做法?
朱林泉: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名师工程”,旨在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带动全县教师专业成长。2007年,万年县委、县政府与上海浦东新区签订了师资培训协议。根据培训协议,我县自2007年起每年选派了5名优秀学校管理人员和15名中小学教师赴上海浦东新区知名中小学跟班实训。此外,我们还组织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和民办学校管理人员赴省外学习,选派骨干教师送教下村,并从部分农村学校挑选优秀教师进城实训。经过多种渠道学习,老师们更新了教学观念,提升了自身素质,提高了教学水平,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智力支撑。同时,一批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在万年乃至在省、市都颇有名气的教师。(插图/泽忠)
□责任编辑 许雅健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