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从学生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吴家山第三中学办学,可以清楚地发现,追求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让学生通过科技创新(以下简称科创)教育,了解科数字化工具应用、强化自身科技素养、形成自主创新意识,不仅仅是我校办学理念的延续与发展,更是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具有前瞻意义的回应。学校围绕科技创新和培养目标,努力从科创课程建设角度做进一步探索,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校文化;科创课程;培养目标
一、背景
从2005年开始,我校就将科创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确定了不同时期的科创教育特色发展目标。近年来,我校通过一系列科创课程实施,已将科创教育融合到整个学校文化建设之中,科创教育已成为我校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在我校培养“心智卓越的强者”的育人目标的支撑下,学校将科创教育活动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联系起来,训练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分析、质疑、交流和讨论的习惯,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在校园里享受到快乐,适应未来的生活,承载社会的责任。
二、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科创课程,铸造学生创新之魂
我校认为,学校应该围绕创新文化,特色发展,从科技发展角度及学生差异需求出发,整合国家课程资源,力求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开发适切的特色创新课程,引领学生卓越发展,适应社会对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
学校文化建设与科创教育建设的有机融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
学校文化,是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每一个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学校理念、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学校文化的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引领学校内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每一个生命的自主发展和文化自觉。经过十多年的积淀,科创教育的理念、实践、创新感染着、影响着、改变着学校的每一个个体,已成为学校展示、交流、体现学生成果最好的名片。
1.学校文化发展需要校本课程的支撑
首先,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的办学理念及一切价值观都会反应到课程中、课堂上。因此,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要和整个学校建设联系起来,也就是要和办学思想、长远规划联系起来,和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其次,学校文化是特色校本课程的支撑。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员工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而核心是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心理意识等。
再次,课程建设应和学校文化建设结合。对于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结合学校的历史传统、现实条件、学生特点,加以规划,形成学校的特色。选择什么课程结构,如何开发课程内容,怎样进行教学,以达到课程目标要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课程的文化内涵是学校课程的管理重点。
最后,有特点的课程模式是学校教育思想之内核,是学校长久以来实践与探索的课程哲学和课程文化的标识。课程模式之特点可能会突出表现在课程建设的某个环节,如课程的创生、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
2.特色校本课程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第一,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个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学校始终关注科创课程的建设,也紧跟时代的脉搏,推陈出新,做适合学生发展的科创课程。
第二,学校课程差异反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层次和水平。发展科创课程课程,能给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为学校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找到兴趣所在、特长所在,这也是当前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
第三,应对竞争需要大力发展特色科创课程。从学校特色到特色校本课程,科创教育一直是学校作为品牌学校的核心内容。
基于以上几点,学校创新课程在建设上,围绕校园文化,不断添砖加瓦,不断探索与改进。
三、确定适切的课程标准,探索师生成长之路
课程是促进学生成长、老师发展的生命源泉,那我们的科创课程应该给予师生什么给养?这就要回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文化上,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
学校期望通过科创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其创新潜能得到发展,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人文情怀。具体的主要体现在这样几项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具有问题意识
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二)具有实践能力
能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设计和实施方案,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三)具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对现象提出质疑、勇于挑战、敢于创新。
(四)具有科技与信息的知识处理能力
能合理运用科学技能和信息技术。
四、明确科技发明为抓手,构建学校科创课程结构
学校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建设了三大课程体系,分别为:心灵之约、智慧之门、强者之路。科创课程隶属于智慧之门下的创意实践类,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运用已有知识技能,通过设计和实施方案,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独立的思考与探索能力。比如:《快乐发明》《3D创新设计》《我爱机器人》《基于Arduino的开源硬件》。
学校的科创课程是围绕創新文化展开,学校认为创新能力的养成不是单一课程、单一学科能解决的问题,只有给予学生比较全面的创新方法、合理的思维方式、先进的科学技能、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的实践能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科技发明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最好载体,以科技发明项目为抓手,能将其他科创课程科目有机衔接,构建符合学校文化建设、满足学生需求的科创课程系列,同时也为后期学校科创课程的开发,明确了方向。同时其他课程为科技发明的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比如《3D创新设计》是为科技发明过程中提供结构件的设计与制作,《我爱机器人》《基于Arduino的开源硬件》是为科技发明提供技术支撑,《快乐发明》是为科技发明提供思维与方法,每一门科创课程指向清晰、目标明确。 五、立足科技创新,引领学生卓越发展
基于创新理念,学校科创课程目标鲜明、科创课程意识突出、科创课程核心清晰、科创课程模式初显。
(一)立足课程之“适”,合理设置科创课程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一阐述意味着国家将课程权利下放到地方和学校,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围绕创新文化、以科技发明为抓手,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及课程的实用性,开设了了解发明方法、思维方式的发明课程《快乐发明》;也有为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从而能尝试小制作小创造的课程,如航海模型课程《走向深蓝》、航空航天模型课程《飞向蓝天》;为适应发明活动对新的数字制造工具的需求,学校开设了学习电子电路相关知识的课程,如《我爱机器人》《基于Arduino的开源硬件》《物联网》;开设了编程语言类课程,主要基于Scratch和microbit,同时在发明创造的结构解决上,学校通过《3D创新设计》予以解决。
(二)立足国家课程校本化,合理分配科创课程课时来源
学校科创课程体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校本化、特色课程校本化的特点。在学校科创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中,学校以综合实践课、信息技术课、第二课堂为主阵地,将基础课程、特色课程、试点课程、社团活动、科创竞赛、校际交流展示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践行学校科创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具体的体现在,将基础课程《快乐发明》《基于Arduino的开源硬件》纳入综合实践课程;将Scratch和Microbit编程融入信息技术课程;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我爱机器人》《飞向蓝天》等特色课程。
学校在科创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仍然受到学生时间、环境空间、师资调配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但是基于学校文化发展的需要、师生成长的需求,学校还是将一如既往继续探索适合学校的科创课程模式,紧跟时代脚步调整跟进科创课程内容,呼应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述求!
参考文献
[1]万伟.大夏书系·课程的力量:学校课程規划、设计与实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托德·威特克尔(ToddWhitaker),史蒂夫·格鲁奈特(SteveGruenert).如何定义、评估和改变学校文化[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关键词:学校文化;科创课程;培养目标
一、背景
从2005年开始,我校就将科创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确定了不同时期的科创教育特色发展目标。近年来,我校通过一系列科创课程实施,已将科创教育融合到整个学校文化建设之中,科创教育已成为我校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在我校培养“心智卓越的强者”的育人目标的支撑下,学校将科创教育活动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联系起来,训练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分析、质疑、交流和讨论的习惯,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在校园里享受到快乐,适应未来的生活,承载社会的责任。
二、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科创课程,铸造学生创新之魂
我校认为,学校应该围绕创新文化,特色发展,从科技发展角度及学生差异需求出发,整合国家课程资源,力求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开发适切的特色创新课程,引领学生卓越发展,适应社会对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
学校文化建设与科创教育建设的有机融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
学校文化,是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每一个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学校理念、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学校文化的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引领学校内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每一个生命的自主发展和文化自觉。经过十多年的积淀,科创教育的理念、实践、创新感染着、影响着、改变着学校的每一个个体,已成为学校展示、交流、体现学生成果最好的名片。
1.学校文化发展需要校本课程的支撑
首先,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的办学理念及一切价值观都会反应到课程中、课堂上。因此,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要和整个学校建设联系起来,也就是要和办学思想、长远规划联系起来,和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其次,学校文化是特色校本课程的支撑。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员工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而核心是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心理意识等。
再次,课程建设应和学校文化建设结合。对于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结合学校的历史传统、现实条件、学生特点,加以规划,形成学校的特色。选择什么课程结构,如何开发课程内容,怎样进行教学,以达到课程目标要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课程的文化内涵是学校课程的管理重点。
最后,有特点的课程模式是学校教育思想之内核,是学校长久以来实践与探索的课程哲学和课程文化的标识。课程模式之特点可能会突出表现在课程建设的某个环节,如课程的创生、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
2.特色校本课程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第一,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个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学校始终关注科创课程的建设,也紧跟时代的脉搏,推陈出新,做适合学生发展的科创课程。
第二,学校课程差异反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层次和水平。发展科创课程课程,能给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为学校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找到兴趣所在、特长所在,这也是当前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
第三,应对竞争需要大力发展特色科创课程。从学校特色到特色校本课程,科创教育一直是学校作为品牌学校的核心内容。
基于以上几点,学校创新课程在建设上,围绕校园文化,不断添砖加瓦,不断探索与改进。
三、确定适切的课程标准,探索师生成长之路
课程是促进学生成长、老师发展的生命源泉,那我们的科创课程应该给予师生什么给养?这就要回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文化上,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
学校期望通过科创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其创新潜能得到发展,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人文情怀。具体的主要体现在这样几项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具有问题意识
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二)具有实践能力
能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设计和实施方案,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三)具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对现象提出质疑、勇于挑战、敢于创新。
(四)具有科技与信息的知识处理能力
能合理运用科学技能和信息技术。
四、明确科技发明为抓手,构建学校科创课程结构
学校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建设了三大课程体系,分别为:心灵之约、智慧之门、强者之路。科创课程隶属于智慧之门下的创意实践类,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运用已有知识技能,通过设计和实施方案,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独立的思考与探索能力。比如:《快乐发明》《3D创新设计》《我爱机器人》《基于Arduino的开源硬件》。
学校的科创课程是围绕創新文化展开,学校认为创新能力的养成不是单一课程、单一学科能解决的问题,只有给予学生比较全面的创新方法、合理的思维方式、先进的科学技能、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的实践能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科技发明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最好载体,以科技发明项目为抓手,能将其他科创课程科目有机衔接,构建符合学校文化建设、满足学生需求的科创课程系列,同时也为后期学校科创课程的开发,明确了方向。同时其他课程为科技发明的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比如《3D创新设计》是为科技发明过程中提供结构件的设计与制作,《我爱机器人》《基于Arduino的开源硬件》是为科技发明提供技术支撑,《快乐发明》是为科技发明提供思维与方法,每一门科创课程指向清晰、目标明确。 五、立足科技创新,引领学生卓越发展
基于创新理念,学校科创课程目标鲜明、科创课程意识突出、科创课程核心清晰、科创课程模式初显。
(一)立足课程之“适”,合理设置科创课程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一阐述意味着国家将课程权利下放到地方和学校,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围绕创新文化、以科技发明为抓手,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及课程的实用性,开设了了解发明方法、思维方式的发明课程《快乐发明》;也有为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从而能尝试小制作小创造的课程,如航海模型课程《走向深蓝》、航空航天模型课程《飞向蓝天》;为适应发明活动对新的数字制造工具的需求,学校开设了学习电子电路相关知识的课程,如《我爱机器人》《基于Arduino的开源硬件》《物联网》;开设了编程语言类课程,主要基于Scratch和microbit,同时在发明创造的结构解决上,学校通过《3D创新设计》予以解决。
(二)立足国家课程校本化,合理分配科创课程课时来源
学校科创课程体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校本化、特色课程校本化的特点。在学校科创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中,学校以综合实践课、信息技术课、第二课堂为主阵地,将基础课程、特色课程、试点课程、社团活动、科创竞赛、校际交流展示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践行学校科创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具体的体现在,将基础课程《快乐发明》《基于Arduino的开源硬件》纳入综合实践课程;将Scratch和Microbit编程融入信息技术课程;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我爱机器人》《飞向蓝天》等特色课程。
学校在科创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仍然受到学生时间、环境空间、师资调配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但是基于学校文化发展的需要、师生成长的需求,学校还是将一如既往继续探索适合学校的科创课程模式,紧跟时代脚步调整跟进科创课程内容,呼应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述求!
参考文献
[1]万伟.大夏书系·课程的力量:学校课程規划、设计与实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托德·威特克尔(ToddWhitaker),史蒂夫·格鲁奈特(SteveGruenert).如何定义、评估和改变学校文化[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