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简述了我国译制片的发展历史,明确了影视配音翻译与一般文字翻译的共同点及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优秀的影视配音翻译所必须实现的基本目标,并以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于2004年在我国院线公映的译制片版本为例,通过大量列举影片在配音翻译上的精彩与不足,讨论了实现上述基本目标可以采用的几项基本策略。
关键词: 影视配音翻译 译制片 《蒙娜丽莎的微笑》
一、译制片的发展历史
1896年,也就是电影诞生的第二年,一种叫做“西洋影戏”的影像节目在上海的徐园上映,那就是最早进入我国的外国电影。不过,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译制片。当时进入中国的电影一般都是默片。虽然自1927年起,世界电影工业进入了有声年代,但进入中国的有声片一般都以原文放映,不存在语言翻译的问题。
直到1948年7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袁牧之决定开始译制片(当时称为“翻译片”)的创作,他任命演员袁乃晨作为导演,前往前苏联进行电影版权的谈判,由此诞生了中国的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同年冬天,上海译制片厂派出了陈叙一带队的翻译片组来到东北学习译制片经验。从那时起至1965年的17年间,我国译制的外国电影多达775部,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亿万观众,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带来了巨大的艺术享受,对精彩段落的模仿甚至在当时成了年轻人的一种时尚。
优秀的译制片在半个多世纪里给中国观众带来了莫大的精神滋养,除了原片的高水准及配音艺术家们富有感染力的表现之外,配音翻译人员的创作赋予译制片独特的艺术品格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那么,怎样的译制片才能够堪称优秀,它必须达到哪些基本要求,并有哪些策略可供研究采用呢?下面,笔者就此进行归纳。
二、影视配音翻译的基本目标
归纳影视配音翻译艺术的基本目标,首先可以从了解“翻译”的基本目标入手。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代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代码的跨文化传播活动。但是,翻译不是简单的解码-编码,而是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近代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1853—1921)一生致力于介绍、翻译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哲学思想,代表作品包括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一系列西方巨著。他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即忠实、顺达、优美。百年以来,这三个标准一直被翻译界推崇为基本原则。
影视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自然需要满足“信、达、雅”的基本原则。但同时,由于翻译文本最终将被用于实施“配音”的艺术活动,这又对影视配音翻译的文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一)适应性是指被翻译的影视作品中的语句既在表情达意方面十分精准,又符合配音语言的表达习惯,画音之间的配合在整体上感觉自然、默契、流畅。
(二)理解性是指被翻译的影视作品中的语句易于被观众理解。不仅不存在晦涩难懂或与上下文脱节的部分,反而简化至令观众能够在兼顾画面进展的同时听一遍即可理解的程度。
(三)艺术性是指被翻译的影视作品中的语句同时需富有灵气,符合由影视作品的类型所划定的整体基调。
下面以上海电影译制厂出品的优秀译制片《蒙娜丽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为例,简要谈谈影视配音翻译的基本策略。
三、影视配音翻译的基本策略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与韩国三星影业于2003年联合制作完成的轻喜剧言情片。中国电影公司于2004年引进该片,并交予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继而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该片描述了1953年,刚刚从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的凯瑟琳·沃森是一位美丽成熟的女性,她前往坐落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老师。50年代的美国虽然女性的地位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层社会,封建思想仍旧非常严重。凯瑟琳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沿袭学校一贯的教学做法和风格,她鼓励学生发掘兴趣并大胆实践想法,向传统势力发起猛烈攻击。
(一)与影片基调保持一致
由于该片的故事背景为20世纪50年代的女子学院,整体基调为古典与现代的兼容,旁白及人物对话始终洋溢着青春、优雅、文艺的气息,于是在配音翻译方面,即便是口语,也较一般影片更趋于书面化。其中,“四字成语或俗语”的大量运用便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例如:
(1)英:…(She)made up in brains what she lacked in pedigree.
中:……(她)虽然出生卑微,但天资聪颖、胆识过人。
(2)英:But she didn’t come to Wellesley to fit in.She came to Wellesley because she wanted to make a difference.
中:她来卫斯利并不是为了随波逐流,她来卫斯利是因为她想突破创新。
(3)英:—I see you survived.—Just barely.
中:—你大难不死啊。—苟且偷生。
(4)英:Just in case.I’ll be prepared.
中:以防万一,有备无患。
(5)英:It’s out of my hands.
中:我爱莫能助。
(二)令难句易于观众理解
由于包括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内的主要角色均为学院老师或学生,片中大部分皆为说话方式文绉绉的教学或者社交场景,此时的英语原文往往以知性优雅的长句为主,有时会用到典故、俗语及专有名词,措辞及逻辑关系的运用较为花哨,甚至有些拐弯抹角。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就会显得相当拗口(即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或令观众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主人公想要表达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直指该片的精神主旨所在,不可轻易忽略。为了令难句易于被观众理解,译者采用了下述手段。 1.长句截断、前后换位。
(1)英:Look at what we’ve done to the man who refused to conform his ideas to popular taste,who refused to comprise his integrity.
中: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拒绝从俗,拒绝放弃坦诚。对这个拒绝妥协的人,我们都做了什么?
(2)英:This revelation is disturbing to an institution that prides itself on propriety.
中:此举伤风败俗,对于一所以淑女形象为荣的学校,无疑会造成恶劣影响。
2.将英语思维转为中文思维(将含蓄转为直接)。
(1)英:You almost convinced me.
中:你瞒不过我的。
<说明>直译为“你几乎要说服我了”,会令观众很难理解。
(2)英:Everyone wants to murder your mother.
中:你母亲真是人见人恨。
(3)英:You’re your mother’s daughter.
中:你妈遗传的。
3.意译典故及专有名词。
(1)英:This is History of Art 100.
中:这门课,叫艺术史,这是初级。
(2)英:—Even if she is a communist.—The only thing red about Lucy is her hair.
中:—即使她信仰红色。—Lucy唯一红色的就是她的头发。
(3)英:Apple,tree.
中:母女俩一个德性。
(4)英:Amenda needs to start minding her p’s and q’s.
中:Amenda从现在起一定得处处留神了。
4.简化部分信息。
(1) 英:Closet we ever get to Italy was the baked ziti at Mama Leone’s.
中:能跟意大利扯上关系的也只有餐馆的通心面了。
<说明>中国观众并不了解“Mama Leone’s”是什么,所以翻译成“餐馆”即可。
(2)英:Well,that’s an awful long commute to get dinner on the table by 5 o’clock.
中:要是,要是她去耶鲁就顾不上回家做晚饭了。
<说明>去掉“5点前”并不影响意思的表达,还能令语言更简练。
(三)中西方表达习惯的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方的表达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上讲,西方人热情开放,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喜欢强调个人的观点或感受,说话时表情和手势的运用十分频繁,措辞略显夸张。而东方人则相对含蓄内敛,说话时尽量淡化主体,较倾向于运用比较客观、平实的词句。在进行配音翻译的过程中,应仔细留意上述差异,避免人物的中文表达太过“译文腔”。
1.强调个人观点或感受的插入语。
(1)英:I don’t think I can go a year without a hot plate.
中:一年到头不煮饭,我可做不到。
(2)英:You should be (proud),I guess.
中:你是该自豪。
(2)英:I guess I should’ve done.
中:这我不应该。
2.表达强烈情感的语句。
(1)英:Don’t you just love chintz?
中:瞧这印花布,多好看。
(2)英:I’m dying to know her.
中:真想认识她。
(3)英:I love you,and I swear I’m not saying this to hurt you.
中:我发誓,我说这些不是要伤你的心。
(四)表面形式上的一致
表面形式上的一致是论配音优劣时最基本的因素。试想画音不同步,将在多大程度上损害观影的乐趣。相对于前三点,表面形式上的一致相对较容易调整把握。表面形式上的配合包括“话语用时、口型开合和言语行为”三个方面。下面将逐个举例说明。
1.话语用时的一致,是指在语速与人物性格及剧情相符的前提下,配音语言的发音用时应与原片语言基本一致。一般来讲,配音翻译会根据原音语言的音节数,大致确定配音语言的音节数(在中文的情况下即指字数),但这条准则并不绝对,配音语言的音节数有时需要根据不同情景中说话人的语气语速进行调整。在确定音节数之后,选择使用相应的句法和词汇,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原音语言表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不破坏原意的增减或改写。
(1)英:Excuse me,the bus?
中:请问哪有,呃……巴士?
<说明>“the”用“呃……”替代,“bus”的翻译不是公共汽车,而是同样两个字的“巴士”。
(2)英:I can assure all of you this is the place I want to be more than anything.
中:不过,说实话,我最想去的就是欧洲,它令我神往。 (3)英:So you made me believe he is hiding me.
中:你让我相信他在隐瞒我,你安的什么心?
(4)英:He’s positively vomititious,Giselle.
中:他真恶心,甩了你又勾上她。
(5)英:Well,how are the classes?
中:课,课上得怎么样?
2.口型开闭的一致,是指配音语言的停顿处、句首和句尾口型应与原片基本一致。在一些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目的的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在人物开口说话时给予脸部正面的特写,着重反映人物的性格及情感特征。这一运用在本文所列举的以女教师凯瑟琳为中心形象的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尤为突出。这时,口型开闭吻合显得十分重要,如果调整得当,将大大提高配音的自然程度。
(1)英:These girls,are you proud,President Carr?
中:这些丫头,我真……你为他们感到自豪吗?
<说明>“Carr”和“豪”的口型正好切合。
3.言语行为的一致,是指配音语言的内容应与说话者的表情、动作等基本一致。
(1)英:——Will you be alright?——Better than that.
中:——别一蹶不振。——哦,绝对不会。
<说明>说话人在说“Better than that.”时做出了摇头的动作,因而配音翻译将肯定句改为了否定句,加以配合。
四、《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精彩与不足
总体来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相当优秀的国产译制片,对于一般译制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它都做出了极其巧妙的处理,精准地传达了原片所涵盖的信息,并极大程度地保留了原片所流露的风味。其中,部分中英俗语的转换尤其令人拍案叫绝。
(1)英:To get the edge.
中:先下手为强。
(2)英:Betty is a young girl flexing her muscles.
中:Betty是年轻气盛,小试牛刀。
(3)英:Don’t wash your dirty laundry in public.
中:家丑不可外扬。
(4)英:He is there,I’m here.Long distance.
中:他在天南,我在地北,天各一方。
如果一定要吹毛求疵,那么全片的配音翻译中尚存两处关乎说话人语气的地方可以略加改进。
(1)英:We thought we’ve lost you.
中:我以为你已经退学了。
女学生Betty因为结婚缺课很久,凯瑟琳对此十分不满,所以对婚后首次出现在课堂上的Betty说了例中的这句话。片中的配音翻译对其稍作了改动,使用了“退学”作为补充说明。本文认为直译“我们还以为已经失去你了呢!”或许更妥当,因为“失去”一词强调假惺惺的不舍,能够表达出凯瑟琳对结婚缺课这一现象的讥讽意味。
(2)英:Now he is some fancy teacher.
中:现在他做起了老师。
这是Bill的老战友Stone在向凯瑟琳讲述他们过去的战争经历时提到的一句话。片中的配音翻译完全忽略了some和fancy这两个形容词的存在,这可能是出于音节数匹配的考虑。笔者认为,Stone作为一个目前正在从事空调行业的退役军人,因对教师职业抱有崇敬之心而使用了some和fancy。如果如实翻译为“现在他是个了不起的老师。”,或许能够更完整地体现说话人Stone彼刻的心情。
参考文献:
[1]五集纪录片.译制片回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05.
[2]施玲.影视配音艺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0.
关键词: 影视配音翻译 译制片 《蒙娜丽莎的微笑》
一、译制片的发展历史
1896年,也就是电影诞生的第二年,一种叫做“西洋影戏”的影像节目在上海的徐园上映,那就是最早进入我国的外国电影。不过,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译制片。当时进入中国的电影一般都是默片。虽然自1927年起,世界电影工业进入了有声年代,但进入中国的有声片一般都以原文放映,不存在语言翻译的问题。
直到1948年7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袁牧之决定开始译制片(当时称为“翻译片”)的创作,他任命演员袁乃晨作为导演,前往前苏联进行电影版权的谈判,由此诞生了中国的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同年冬天,上海译制片厂派出了陈叙一带队的翻译片组来到东北学习译制片经验。从那时起至1965年的17年间,我国译制的外国电影多达775部,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亿万观众,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带来了巨大的艺术享受,对精彩段落的模仿甚至在当时成了年轻人的一种时尚。
优秀的译制片在半个多世纪里给中国观众带来了莫大的精神滋养,除了原片的高水准及配音艺术家们富有感染力的表现之外,配音翻译人员的创作赋予译制片独特的艺术品格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那么,怎样的译制片才能够堪称优秀,它必须达到哪些基本要求,并有哪些策略可供研究采用呢?下面,笔者就此进行归纳。
二、影视配音翻译的基本目标
归纳影视配音翻译艺术的基本目标,首先可以从了解“翻译”的基本目标入手。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代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代码的跨文化传播活动。但是,翻译不是简单的解码-编码,而是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近代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1853—1921)一生致力于介绍、翻译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哲学思想,代表作品包括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一系列西方巨著。他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即忠实、顺达、优美。百年以来,这三个标准一直被翻译界推崇为基本原则。
影视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自然需要满足“信、达、雅”的基本原则。但同时,由于翻译文本最终将被用于实施“配音”的艺术活动,这又对影视配音翻译的文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一)适应性是指被翻译的影视作品中的语句既在表情达意方面十分精准,又符合配音语言的表达习惯,画音之间的配合在整体上感觉自然、默契、流畅。
(二)理解性是指被翻译的影视作品中的语句易于被观众理解。不仅不存在晦涩难懂或与上下文脱节的部分,反而简化至令观众能够在兼顾画面进展的同时听一遍即可理解的程度。
(三)艺术性是指被翻译的影视作品中的语句同时需富有灵气,符合由影视作品的类型所划定的整体基调。
下面以上海电影译制厂出品的优秀译制片《蒙娜丽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为例,简要谈谈影视配音翻译的基本策略。
三、影视配音翻译的基本策略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与韩国三星影业于2003年联合制作完成的轻喜剧言情片。中国电影公司于2004年引进该片,并交予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继而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该片描述了1953年,刚刚从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的凯瑟琳·沃森是一位美丽成熟的女性,她前往坐落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老师。50年代的美国虽然女性的地位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层社会,封建思想仍旧非常严重。凯瑟琳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沿袭学校一贯的教学做法和风格,她鼓励学生发掘兴趣并大胆实践想法,向传统势力发起猛烈攻击。
(一)与影片基调保持一致
由于该片的故事背景为20世纪50年代的女子学院,整体基调为古典与现代的兼容,旁白及人物对话始终洋溢着青春、优雅、文艺的气息,于是在配音翻译方面,即便是口语,也较一般影片更趋于书面化。其中,“四字成语或俗语”的大量运用便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例如:
(1)英:…(She)made up in brains what she lacked in pedigree.
中:……(她)虽然出生卑微,但天资聪颖、胆识过人。
(2)英:But she didn’t come to Wellesley to fit in.She came to Wellesley because she wanted to make a difference.
中:她来卫斯利并不是为了随波逐流,她来卫斯利是因为她想突破创新。
(3)英:—I see you survived.—Just barely.
中:—你大难不死啊。—苟且偷生。
(4)英:Just in case.I’ll be prepared.
中:以防万一,有备无患。
(5)英:It’s out of my hands.
中:我爱莫能助。
(二)令难句易于观众理解
由于包括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内的主要角色均为学院老师或学生,片中大部分皆为说话方式文绉绉的教学或者社交场景,此时的英语原文往往以知性优雅的长句为主,有时会用到典故、俗语及专有名词,措辞及逻辑关系的运用较为花哨,甚至有些拐弯抹角。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就会显得相当拗口(即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或令观众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主人公想要表达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直指该片的精神主旨所在,不可轻易忽略。为了令难句易于被观众理解,译者采用了下述手段。 1.长句截断、前后换位。
(1)英:Look at what we’ve done to the man who refused to conform his ideas to popular taste,who refused to comprise his integrity.
中: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拒绝从俗,拒绝放弃坦诚。对这个拒绝妥协的人,我们都做了什么?
(2)英:This revelation is disturbing to an institution that prides itself on propriety.
中:此举伤风败俗,对于一所以淑女形象为荣的学校,无疑会造成恶劣影响。
2.将英语思维转为中文思维(将含蓄转为直接)。
(1)英:You almost convinced me.
中:你瞒不过我的。
<说明>直译为“你几乎要说服我了”,会令观众很难理解。
(2)英:Everyone wants to murder your mother.
中:你母亲真是人见人恨。
(3)英:You’re your mother’s daughter.
中:你妈遗传的。
3.意译典故及专有名词。
(1)英:This is History of Art 100.
中:这门课,叫艺术史,这是初级。
(2)英:—Even if she is a communist.—The only thing red about Lucy is her hair.
中:—即使她信仰红色。—Lucy唯一红色的就是她的头发。
(3)英:Apple,tree.
中:母女俩一个德性。
(4)英:Amenda needs to start minding her p’s and q’s.
中:Amenda从现在起一定得处处留神了。
4.简化部分信息。
(1) 英:Closet we ever get to Italy was the baked ziti at Mama Leone’s.
中:能跟意大利扯上关系的也只有餐馆的通心面了。
<说明>中国观众并不了解“Mama Leone’s”是什么,所以翻译成“餐馆”即可。
(2)英:Well,that’s an awful long commute to get dinner on the table by 5 o’clock.
中:要是,要是她去耶鲁就顾不上回家做晚饭了。
<说明>去掉“5点前”并不影响意思的表达,还能令语言更简练。
(三)中西方表达习惯的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方的表达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上讲,西方人热情开放,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喜欢强调个人的观点或感受,说话时表情和手势的运用十分频繁,措辞略显夸张。而东方人则相对含蓄内敛,说话时尽量淡化主体,较倾向于运用比较客观、平实的词句。在进行配音翻译的过程中,应仔细留意上述差异,避免人物的中文表达太过“译文腔”。
1.强调个人观点或感受的插入语。
(1)英:I don’t think I can go a year without a hot plate.
中:一年到头不煮饭,我可做不到。
(2)英:You should be (proud),I guess.
中:你是该自豪。
(2)英:I guess I should’ve done.
中:这我不应该。
2.表达强烈情感的语句。
(1)英:Don’t you just love chintz?
中:瞧这印花布,多好看。
(2)英:I’m dying to know her.
中:真想认识她。
(3)英:I love you,and I swear I’m not saying this to hurt you.
中:我发誓,我说这些不是要伤你的心。
(四)表面形式上的一致
表面形式上的一致是论配音优劣时最基本的因素。试想画音不同步,将在多大程度上损害观影的乐趣。相对于前三点,表面形式上的一致相对较容易调整把握。表面形式上的配合包括“话语用时、口型开合和言语行为”三个方面。下面将逐个举例说明。
1.话语用时的一致,是指在语速与人物性格及剧情相符的前提下,配音语言的发音用时应与原片语言基本一致。一般来讲,配音翻译会根据原音语言的音节数,大致确定配音语言的音节数(在中文的情况下即指字数),但这条准则并不绝对,配音语言的音节数有时需要根据不同情景中说话人的语气语速进行调整。在确定音节数之后,选择使用相应的句法和词汇,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原音语言表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不破坏原意的增减或改写。
(1)英:Excuse me,the bus?
中:请问哪有,呃……巴士?
<说明>“the”用“呃……”替代,“bus”的翻译不是公共汽车,而是同样两个字的“巴士”。
(2)英:I can assure all of you this is the place I want to be more than anything.
中:不过,说实话,我最想去的就是欧洲,它令我神往。 (3)英:So you made me believe he is hiding me.
中:你让我相信他在隐瞒我,你安的什么心?
(4)英:He’s positively vomititious,Giselle.
中:他真恶心,甩了你又勾上她。
(5)英:Well,how are the classes?
中:课,课上得怎么样?
2.口型开闭的一致,是指配音语言的停顿处、句首和句尾口型应与原片基本一致。在一些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目的的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在人物开口说话时给予脸部正面的特写,着重反映人物的性格及情感特征。这一运用在本文所列举的以女教师凯瑟琳为中心形象的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尤为突出。这时,口型开闭吻合显得十分重要,如果调整得当,将大大提高配音的自然程度。
(1)英:These girls,are you proud,President Carr?
中:这些丫头,我真……你为他们感到自豪吗?
<说明>“Carr”和“豪”的口型正好切合。
3.言语行为的一致,是指配音语言的内容应与说话者的表情、动作等基本一致。
(1)英:——Will you be alright?——Better than that.
中:——别一蹶不振。——哦,绝对不会。
<说明>说话人在说“Better than that.”时做出了摇头的动作,因而配音翻译将肯定句改为了否定句,加以配合。
四、《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精彩与不足
总体来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相当优秀的国产译制片,对于一般译制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它都做出了极其巧妙的处理,精准地传达了原片所涵盖的信息,并极大程度地保留了原片所流露的风味。其中,部分中英俗语的转换尤其令人拍案叫绝。
(1)英:To get the edge.
中:先下手为强。
(2)英:Betty is a young girl flexing her muscles.
中:Betty是年轻气盛,小试牛刀。
(3)英:Don’t wash your dirty laundry in public.
中:家丑不可外扬。
(4)英:He is there,I’m here.Long distance.
中:他在天南,我在地北,天各一方。
如果一定要吹毛求疵,那么全片的配音翻译中尚存两处关乎说话人语气的地方可以略加改进。
(1)英:We thought we’ve lost you.
中:我以为你已经退学了。
女学生Betty因为结婚缺课很久,凯瑟琳对此十分不满,所以对婚后首次出现在课堂上的Betty说了例中的这句话。片中的配音翻译对其稍作了改动,使用了“退学”作为补充说明。本文认为直译“我们还以为已经失去你了呢!”或许更妥当,因为“失去”一词强调假惺惺的不舍,能够表达出凯瑟琳对结婚缺课这一现象的讥讽意味。
(2)英:Now he is some fancy teacher.
中:现在他做起了老师。
这是Bill的老战友Stone在向凯瑟琳讲述他们过去的战争经历时提到的一句话。片中的配音翻译完全忽略了some和fancy这两个形容词的存在,这可能是出于音节数匹配的考虑。笔者认为,Stone作为一个目前正在从事空调行业的退役军人,因对教师职业抱有崇敬之心而使用了some和fancy。如果如实翻译为“现在他是个了不起的老师。”,或许能够更完整地体现说话人Stone彼刻的心情。
参考文献:
[1]五集纪录片.译制片回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05.
[2]施玲.影视配音艺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