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活性药物在微量泵注射下的护理安全与预防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降低微量泵注射条件下血管活性药物发生外渗的机率;方法:通过应用50%硫酸镁溶液及0.02%呋喃西林溶液湿敷留置针穿刺处;结果:该方法减少血管活性药物发生外渗的机率;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湿敷的护理干预措施,更好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疾病,减轻血管損伤。
  【关键字】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微量注射泵、湿敷;
  一、前言
  血管活性药物是指通过血管收缩状态,改善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从而达到抗休克目的的一类药物。它分为血管扩张剂和血管收缩剂,在心脏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治疗效果明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同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治疗中根据使用剂量以及患者的血管状况的不同,导致血管外渗的几率大大增加,微量注射泵使血管活性药性的量化使用已经成为现实;外渗现象的发生造成血管不同程度的损伤,既加重了患者的病痛,又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药物外渗的原因及临床应用湿敷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二、原因分析
  1: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自身的理化因素血管收缩药收缩皮肤、粘膜血管和内脏血管,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回升,从而保证重要生命器官的微循环灌注。在危机状态下进行大剂量的应用,并和血管扩张药物的联合应用,本身会对血管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药物的自身影响不可避免;2:患者因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中,根据年龄的不同,用药前的皮肤状况有所不同;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中老年患者的发生率较高,由于血液循环系统受阻,并合并其它病发症的发生,患者一般血管状况较差;在大多数患者中,由于长期输液,对血管造成了一定的损伤,血管及周围皮肤青紫,血管缺少弹性,血管发硬。在此基础上血管活性药物的泵入大大加重了对血管的损伤;昏迷及敏感度低的患者,对药物外渗后的疼痛感觉较差,到血管及周围皮肤发生异常时,药物外渗情况已经非常严重;3:技术操作因素:进行留置针穿刺时,没有对血管进行良好的评估,缺乏对血管的选择;在同一个位置进行反复穿刺,增加药物外渗的机率;用药中没有进行密切观察,没有及时发现血管的变化;其它:缺少对患者及家属药物外渗知识的宣教。
  三、护理预防措施
  (1)在输注药物时,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机皮肤状况。穿刺血管要选择较为粗大的血管,此类血管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强;(2)使用药物前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告知药物外渗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及外渗的不良反应;(3)在患者输注时就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虽然有不可避免的药物因素,但进行有效的干预后,会大大降低外渗的机率;(4)在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时正确使用微量泵,在临床实践中,用50%的硫酸镁溶液及0.02%呋喃西林溶液进行湿敷,在血管穿刺的上方纱布块覆盖。50%的硫酸镁溶液长时间裸露会有结晶的出现,影响湿敷效果。0.02%呋喃西林溶液会造成颜色的侵染,在临床中我们将输液袋剪至成所需的大小,包裹纱布块进行湿敷。减少了湿敷药物结晶及侵染的发生,达到有效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加上护理人员密切的观察,微量泵输注药物血管发生外渗的情况有所好转,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在有效期内延长。
  参考文献
  [1]
  李娟.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海南医学》,2010,21(5);140-141.
  [2] 张晓琳.微量泵双通道中继在泵入血管活性药时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7,13(14);1283-1284.
  [3] 姜 虹 ,韩雪玲 ,陶永虹.静脉注射药物外渗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5,7(9);541-542.
  [4] 吴蔚琦;微量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方法探究[J].《天津护理》,2005,3;170.
  [5] 胡惠平,高梅仙.微泵推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针筒跟换方法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54.
其他文献
【中圖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医院的护理工作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外科护理的日常工作中不免存在着一些潜在风险,这些存在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给医院的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甚至会影响到外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针对医院外科护理工作中存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当前,在新医改背景下,外科护理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本文旨在为了保证外科护理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外科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分析,进而提出了防范对策,为外科实际护理工作降低护理风险。方法:随机抽取某院30名外科护理工作者,并深入观察和了解护士工作者护理的全过程,进而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结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急性胰腺炎会导致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使胰岛素分泌缺陷,从而使血糖升高且不易控制,而血糖控制不好则直接影响胰腺炎的愈合,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胰岛素泵是一种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实用模式,可根据身体需要精确灵活地调整基础率及注射餐前大剂量,更符合人体生理需要,是目前控制血糖的最
期刊
【中圖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关键词】 术后疼痛;护理;外科  疼痛是个体对有害刺激的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包括两个方面:痛觉(painper-ception)和疼痛的反应(pain reaction)。痛觉是一种意识现象,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它受人的性别、性格、经验、情绪和文化背景等的影响,表现为痛苦和焦虑。疼痛反应是指对有害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共86例,对患者进行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实施综合护理,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4.2%,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讨论对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全麻手术患儿88例,分为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的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患儿在临床效果和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对比情况。结果:利用相关方法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在临床效果和满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净化深静脉置管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这段时期收治的深静脉置管的血液净化的患者20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护理方法,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地保障。结果:患者在治疗前均按照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换药后在导管出口处使用百多邦涂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乡镇卫生院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在治疗过程中均给予循证护理。结果:显效61例,有效2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74%。结论:循证护理可改善乡镇卫生院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应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索产妇产程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产程为(7.01±2.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 讨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家庭护理。方法针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进入家庭,制定综合措施进行护理。结论 采取综合家庭护理对于促进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家庭护理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十二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