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将“青马工程”贯穿于青年学生的教育之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其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青马工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223-0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事关到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成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青马工程”培养机制:
一、打造健康舆论环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高校要加强“青马工程”的宣传教育,深化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使广大青年学生明确自身历史使命;可以通过邀请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深化广大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和对民族繁荣复兴的认识;通过培养优秀学生,树立优秀典型,引导学生骨干争先创优发挥榜样作用。同时要注重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有效利用QQ、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载体,将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场所由现实扩展到网络之中,做好新传媒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制定明确选拔标准,培养优秀学生骨干:
高校的选拔目标群体应集中在学生干部、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在学术、文体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确保其立场坚定、作风端正、综合素质过硬。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要建立有针对性的选拔标准、合理的选拔体系和透明的选拔程序,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选拔途径,科学有效地实现择优培养。校团委、院系分团委、班级团支部等团组织要充分利用组织优势,推动“青马工程”培养对象不断成长,吸纳优秀学生进入“青马工程”之中来,实现“青马工程”和党组织优秀人才的互通对接。
三、建立健全培养模式,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马工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组织建立理论学习小组,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青年学生作报告,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培养一批政治过硬、立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践锻炼是“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培养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实现寒暑假期社会实践常规化,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进入企业参观考察、假期“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增加学生们对国情、民情的深入了解,增强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建立跟踪培养体系,强化全面教育效果:
应建立“青马工程”培养对象的培养档案,汇总学生基本信息、获得成绩、考核鉴定等相关信息全程跟踪记录,對不同的培养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分阶段培养,实现优秀学生向学生党员、最终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转变。我们可以充分结合各自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机构建立、课程设计、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各有特色的工作方案;通过创建“青马工程”培养机构为实施“青马工程”提供阵地支持,搭建优秀学生培养基地,“培养一批学生领袖,带动一代青年学生”。
五、完善评估考核机制,区别对待奖惩分明:
高校应尝试建立“青马工程”评估考核管理办法:从思想觉悟高度、实践执行能力、先锋模范作用、个人综合素质、师生评价及其他方面设定量化考核指标评出等级,出台学生干部任期责任制、末位淘汰制等手段,有效结合定期与不定期考核、静态与动态考核,对培养对象的实际表现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考察评估,监督学生骨干的学习情况、工作作风、思想状况等综合表现,实现良性的培养过程。从具体操作角度来看,可以通过理论考试、论文撰写、报告提交等方式综合考评培养对象在培训期间的表现,结合他们的日常表现给予客观、公正、全面的考核结果。
高校开展“青马工程”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快速发展。要不断完善“青马工程”选拔机制和培养模式,让“青马工程”贯穿于青年学生的学习与工作之中,从而使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立敏.基于“青马工程”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范式[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09):4-6.
[2]王琦.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效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38-40.
【关键词】青马工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223-0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事关到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成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青马工程”培养机制:
一、打造健康舆论环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高校要加强“青马工程”的宣传教育,深化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使广大青年学生明确自身历史使命;可以通过邀请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深化广大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和对民族繁荣复兴的认识;通过培养优秀学生,树立优秀典型,引导学生骨干争先创优发挥榜样作用。同时要注重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有效利用QQ、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载体,将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场所由现实扩展到网络之中,做好新传媒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制定明确选拔标准,培养优秀学生骨干:
高校的选拔目标群体应集中在学生干部、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在学术、文体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确保其立场坚定、作风端正、综合素质过硬。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要建立有针对性的选拔标准、合理的选拔体系和透明的选拔程序,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选拔途径,科学有效地实现择优培养。校团委、院系分团委、班级团支部等团组织要充分利用组织优势,推动“青马工程”培养对象不断成长,吸纳优秀学生进入“青马工程”之中来,实现“青马工程”和党组织优秀人才的互通对接。
三、建立健全培养模式,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马工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组织建立理论学习小组,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青年学生作报告,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培养一批政治过硬、立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践锻炼是“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培养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实现寒暑假期社会实践常规化,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进入企业参观考察、假期“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增加学生们对国情、民情的深入了解,增强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建立跟踪培养体系,强化全面教育效果:
应建立“青马工程”培养对象的培养档案,汇总学生基本信息、获得成绩、考核鉴定等相关信息全程跟踪记录,對不同的培养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分阶段培养,实现优秀学生向学生党员、最终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转变。我们可以充分结合各自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机构建立、课程设计、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各有特色的工作方案;通过创建“青马工程”培养机构为实施“青马工程”提供阵地支持,搭建优秀学生培养基地,“培养一批学生领袖,带动一代青年学生”。
五、完善评估考核机制,区别对待奖惩分明:
高校应尝试建立“青马工程”评估考核管理办法:从思想觉悟高度、实践执行能力、先锋模范作用、个人综合素质、师生评价及其他方面设定量化考核指标评出等级,出台学生干部任期责任制、末位淘汰制等手段,有效结合定期与不定期考核、静态与动态考核,对培养对象的实际表现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考察评估,监督学生骨干的学习情况、工作作风、思想状况等综合表现,实现良性的培养过程。从具体操作角度来看,可以通过理论考试、论文撰写、报告提交等方式综合考评培养对象在培训期间的表现,结合他们的日常表现给予客观、公正、全面的考核结果。
高校开展“青马工程”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快速发展。要不断完善“青马工程”选拔机制和培养模式,让“青马工程”贯穿于青年学生的学习与工作之中,从而使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立敏.基于“青马工程”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范式[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09):4-6.
[2]王琦.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效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