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产生了许多创新型的授课模式,“学讲课堂”就是其中一种。“学讲课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的模式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进去”和“讲出来”的教学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不是知识输出,而是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体现了本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感性认识,采用与人沟通的形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行为规范和法律的认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新时期的教学之下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接下来笔者将和大家共同讨论,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文章的研究能够为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
一、引导自主学习
“学讲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立足教材开展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深层含义,并且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时间,保证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得到“异步学习”的公平机会。
二、科学的分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合作学习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4~6人的学习小组,落实“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保证小组间的水平是持平的,在需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对组员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实现互助教学,通过在小组内的分享和讨论领悟思想道德精神和法治意识。
三、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
在合理分配好小组之后,初中德育教师应该在小组内选出一位信服力较高、组织管理能力较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出色的学生作为组长,教师应该帮助组长明确职责和定位,鼓励小组组长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应该发挥带头作用,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为他们讲解习题,合理分配学习任务,监督组员学习情况,定期向教师反映小组学习成果和组员的思想感悟,做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四、做到教学合一
“学讲课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学进去,更要懂得“讲出来”。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讲出来”提供了发展空间。初中德育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与组员进行交流,不论是学到的具体知识还是学习感悟,都勇敢地“讲出来”,对于遇到问题的同学,积极帮忙讲解[3]。学生在“讲出来”和“教别人”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反刍和吸收自己所学的知识,达到巩固和深化的学习效果。
五、教师点评促进树立公民意识
在进行小组探究后,教师要对每个组的课堂表现给予充分的点评,在进行点评时,教师要注意点评的语言运用,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发言给予合适的评价,做到不打击其发言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其对自己的表现有较为客观的认识[3],即让学生明白大胆发言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点评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绝对性的语言,如“对错”等词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探究知识点,教师对每个组发言的学生进行详细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重要内容有所了解,如让学生懂得责任的含义以及来源,明白其重要性,并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促进树立公民意识。教师的合理点评能对初中生形成更多的激励,使其更加积极参与小组探究,在合作学习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并能在合作学习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复习巩固的习惯,使其在课后阶段对课上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六、通过热点事件提高道德修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剧变期,其思想较为活跃,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更多,也更为细致[2]。因此,教师要对初中生的思想进行充分挖掘,有意识地锻炼其思考能力,使其发散思维得以有效发展,从而提高道德修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很多思想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让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注意细节,使其展开更多角度的思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我与社会”一课时,本课学习目标包括: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生活不能与社会脱离,更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约束,在社会中生活的过程中,要遵守社会规则,讲社会道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提高其道德修养,促进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要对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一定的认识,并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本课知识与每个人的社会生活与社会角色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当下的社会热点事件,让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对其展开讨论,各自表达观点,结合本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展开讨论,让每个学生的个人意志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挖掘。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初播放一些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主题的视频片段,让初中生从中得到更加深刻的直观体验,并在小组内通过探究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后感,充分释放自己的思想意志,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关键时期,初中德育教师应该创新授课模式,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发挥其育人育心的作用。可以定期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合理分配小组,科学选拔组长,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范正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探究[J].知识文库,2020(17):140+142.
[2]贾祖英.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82.
[3]刘静.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6.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新时期的教学之下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接下来笔者将和大家共同讨论,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文章的研究能够为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
一、引导自主学习
“学讲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立足教材开展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深层含义,并且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时间,保证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得到“异步学习”的公平机会。
二、科学的分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合作学习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4~6人的学习小组,落实“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保证小组间的水平是持平的,在需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对组员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实现互助教学,通过在小组内的分享和讨论领悟思想道德精神和法治意识。
三、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
在合理分配好小组之后,初中德育教师应该在小组内选出一位信服力较高、组织管理能力较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出色的学生作为组长,教师应该帮助组长明确职责和定位,鼓励小组组长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应该发挥带头作用,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为他们讲解习题,合理分配学习任务,监督组员学习情况,定期向教师反映小组学习成果和组员的思想感悟,做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四、做到教学合一
“学讲课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学进去,更要懂得“讲出来”。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讲出来”提供了发展空间。初中德育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与组员进行交流,不论是学到的具体知识还是学习感悟,都勇敢地“讲出来”,对于遇到问题的同学,积极帮忙讲解[3]。学生在“讲出来”和“教别人”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反刍和吸收自己所学的知识,达到巩固和深化的学习效果。
五、教师点评促进树立公民意识
在进行小组探究后,教师要对每个组的课堂表现给予充分的点评,在进行点评时,教师要注意点评的语言运用,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发言给予合适的评价,做到不打击其发言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其对自己的表现有较为客观的认识[3],即让学生明白大胆发言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点评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绝对性的语言,如“对错”等词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探究知识点,教师对每个组发言的学生进行详细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重要内容有所了解,如让学生懂得责任的含义以及来源,明白其重要性,并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促进树立公民意识。教师的合理点评能对初中生形成更多的激励,使其更加积极参与小组探究,在合作学习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并能在合作学习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复习巩固的习惯,使其在课后阶段对课上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六、通过热点事件提高道德修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剧变期,其思想较为活跃,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更多,也更为细致[2]。因此,教师要对初中生的思想进行充分挖掘,有意识地锻炼其思考能力,使其发散思维得以有效发展,从而提高道德修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很多思想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让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注意细节,使其展开更多角度的思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我与社会”一课时,本课学习目标包括: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生活不能与社会脱离,更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约束,在社会中生活的过程中,要遵守社会规则,讲社会道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提高其道德修养,促进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要对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一定的认识,并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本课知识与每个人的社会生活与社会角色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当下的社会热点事件,让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对其展开讨论,各自表达观点,结合本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展开讨论,让每个学生的个人意志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挖掘。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初播放一些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主题的视频片段,让初中生从中得到更加深刻的直观体验,并在小组内通过探究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后感,充分释放自己的思想意志,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关键时期,初中德育教师应该创新授课模式,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发挥其育人育心的作用。可以定期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合理分配小组,科学选拔组长,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范正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探究[J].知识文库,2020(17):140+142.
[2]贾祖英.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82.
[3]刘静.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