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不仅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教师在成功的课堂教学中积累经验,激励自我,不断拓宽教学思路。而且有利于教师在失败的课堂教学中吸取教训,反思自我,不断增长教育智慧,从而促使教师从传授型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关 键 词】: 教学反思 拓宽教学思路 增长教育智慧 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中图分类号】H319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指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职业发展与自我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思然后知不足,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增长教育智慧,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也真正感受到反思所带来的种种益处。
1 、有利于教师在成功的课堂教学中积累经验,激励自我,不断拓宽教学思路。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为了适应应试教育,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课堂很是枯燥无味,学生一上课就想打瞌睡。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流式,互动式的,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思想与情感,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我在讲《我为什么而活着》一课时,抛弃了以往那种就课本讲课本的教学模式,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一指导思想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的参与意识空前高涨,课堂教学的活力大大增强。针对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了两个灵活性的问题:"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一句话,为什么?","罗素是个怎样的人?",这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对问题的热情参与,以及从不同角度所做的思考都远远超出了我的课堂预设。如果说在文学史的评价中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那么经过他们对文本的研读,在我的课堂上同样出现了说不尽的罗素。接着,也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最后一个问题:"由罗素的人生观你想到了什么?你是否对"我为什么而活着"有了自己的思考?"学生们更是热情高涨,积极发言,他们 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的屈原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司马迁,再到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生命的神话的海伦.凯勒,以及"别对自己说不可能"的世界著名的激励大师约翰*库提斯......,学生们的回答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也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当然,除了问题的精心设计外,我还注意到教师的激情在本节课中的作用,因此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性语言我也做了精心的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声情并茂地讲述,以教师的激情来感染学生。一节课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结束了,学生的热情极其高涨,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一节课下来,反思一下,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要想让学生从枯燥的教学中获得知识,教师就必须充分把握教材特点,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不断创新思维,从而带动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创新,迸发智慧的火花,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已经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它激励我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2.有利于教师在失败的课堂教学中吸取教训,反思自我,不断增长教育智慧
教然后而知不足,教学后的反思常常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改正,进一步地激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每一节课后,我们都应当真正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这样讲学生能不能懂?我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答?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喜不喜欢?做为年轻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在这样的反思中,在这样对课堂瑕疵的苦苦寻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从而不断增长我们的教育智慧。
有一次,我在讲《雷雨》一课时,为了活跃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研读辩难的能力,我在课前做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将知识点的教学转化为辩论、抢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当时设计的辩论题目为"周朴园对侍萍有没有真爱?"可当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却发现实际情况和我设想的简直是大相径庭,课堂辩论几乎成了争吵的战场,看到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我真不知该如何收场,这节课可以说是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挫败感,在教学后记上我是这样写的:"这节课我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课下我找学生了解情况,他们告诉我说:"老师,你让我们开展辩论,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辩论赛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啊!首先,你得告诉我们有关辩论塞的注意事项,其次,要让我们做好搜集资料的预习准备工作。"原来我只顾自己忙得焦头烂额地准备课件,设计导语与教学过程,却没有想到居然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环---备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给他们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所以才会出现课堂一团糟和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的情形,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针对我所设计的问题,学生的反应以及他们可能回答的程度等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因此,一节课下来,仔细想想,自己在课堂上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之处;知识点上有什么新的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对学生的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它是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它既有对教学中闪耀着新教学理念的精彩片段的回顾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更有对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的剖析,它有利于将感性的经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成为教育智慧。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3.有利于教师从传授型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而当代教师职业也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则体现在他的教学研究和反思上。即教师除应具备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较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靠借鉴别人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而应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探究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更好地指导自身或他人的教学实践。
教师身处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掌握着很多第一手的研究素材,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常常会 善于发现和捕捉有研究价值的教学细节,从看似平常的教学事件中看到别人没能看到的内在联系,这是观察思考的结果,也是研究的开始。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养成书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把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及时记录和总结,从而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研究性课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地认识、分析、
探究与思考,从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每天写教学日记,及时记录下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每节课下来我都要反思一下这节课最大的收获与不足是什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注意什么,该怎么去改正,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教学,努力使自己由传授型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成长的至关重要:反思,使我们扬长避短;反思,使我们吐故纳新;反思,使我们超越自我,反思,使我们走向成熟。在新课改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勇于探索创新,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唯有如此,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快速成熟起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光彩,从而向着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叶际琴:《以教学反思来促成语文教师专业成长》[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第24卷第3期,2006.9
【关 键 词】: 教学反思 拓宽教学思路 增长教育智慧 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中图分类号】H319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指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职业发展与自我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思然后知不足,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增长教育智慧,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也真正感受到反思所带来的种种益处。
1 、有利于教师在成功的课堂教学中积累经验,激励自我,不断拓宽教学思路。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为了适应应试教育,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课堂很是枯燥无味,学生一上课就想打瞌睡。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流式,互动式的,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思想与情感,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我在讲《我为什么而活着》一课时,抛弃了以往那种就课本讲课本的教学模式,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一指导思想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的参与意识空前高涨,课堂教学的活力大大增强。针对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了两个灵活性的问题:"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一句话,为什么?","罗素是个怎样的人?",这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对问题的热情参与,以及从不同角度所做的思考都远远超出了我的课堂预设。如果说在文学史的评价中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那么经过他们对文本的研读,在我的课堂上同样出现了说不尽的罗素。接着,也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最后一个问题:"由罗素的人生观你想到了什么?你是否对"我为什么而活着"有了自己的思考?"学生们更是热情高涨,积极发言,他们 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的屈原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司马迁,再到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生命的神话的海伦.凯勒,以及"别对自己说不可能"的世界著名的激励大师约翰*库提斯......,学生们的回答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也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当然,除了问题的精心设计外,我还注意到教师的激情在本节课中的作用,因此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性语言我也做了精心的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声情并茂地讲述,以教师的激情来感染学生。一节课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结束了,学生的热情极其高涨,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一节课下来,反思一下,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要想让学生从枯燥的教学中获得知识,教师就必须充分把握教材特点,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不断创新思维,从而带动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创新,迸发智慧的火花,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已经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它激励我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2.有利于教师在失败的课堂教学中吸取教训,反思自我,不断增长教育智慧
教然后而知不足,教学后的反思常常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改正,进一步地激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每一节课后,我们都应当真正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这样讲学生能不能懂?我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答?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喜不喜欢?做为年轻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在这样的反思中,在这样对课堂瑕疵的苦苦寻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从而不断增长我们的教育智慧。
有一次,我在讲《雷雨》一课时,为了活跃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研读辩难的能力,我在课前做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将知识点的教学转化为辩论、抢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当时设计的辩论题目为"周朴园对侍萍有没有真爱?"可当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却发现实际情况和我设想的简直是大相径庭,课堂辩论几乎成了争吵的战场,看到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我真不知该如何收场,这节课可以说是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挫败感,在教学后记上我是这样写的:"这节课我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课下我找学生了解情况,他们告诉我说:"老师,你让我们开展辩论,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辩论赛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啊!首先,你得告诉我们有关辩论塞的注意事项,其次,要让我们做好搜集资料的预习准备工作。"原来我只顾自己忙得焦头烂额地准备课件,设计导语与教学过程,却没有想到居然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环---备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给他们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所以才会出现课堂一团糟和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的情形,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针对我所设计的问题,学生的反应以及他们可能回答的程度等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因此,一节课下来,仔细想想,自己在课堂上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之处;知识点上有什么新的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对学生的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它是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它既有对教学中闪耀着新教学理念的精彩片段的回顾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更有对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的剖析,它有利于将感性的经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成为教育智慧。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3.有利于教师从传授型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而当代教师职业也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则体现在他的教学研究和反思上。即教师除应具备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较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靠借鉴别人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而应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探究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更好地指导自身或他人的教学实践。
教师身处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掌握着很多第一手的研究素材,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常常会 善于发现和捕捉有研究价值的教学细节,从看似平常的教学事件中看到别人没能看到的内在联系,这是观察思考的结果,也是研究的开始。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养成书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把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及时记录和总结,从而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研究性课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地认识、分析、
探究与思考,从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每天写教学日记,及时记录下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每节课下来我都要反思一下这节课最大的收获与不足是什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注意什么,该怎么去改正,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教学,努力使自己由传授型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成长的至关重要:反思,使我们扬长避短;反思,使我们吐故纳新;反思,使我们超越自我,反思,使我们走向成熟。在新课改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勇于探索创新,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唯有如此,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快速成熟起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光彩,从而向着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叶际琴:《以教学反思来促成语文教师专业成长》[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第24卷第3期,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