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受重视程度逐渐增高。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本节课程的所学效果以及教学进度安排是否合理,也能够活活跃课堂氛围,让小学生的思维紧跟课程进度。但按照目前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提问状况而言,仍存在着部分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首先分析了问题所在,并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提出几点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不仅能够活跃氛围,还能够帮助教师第一时间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及時调整教学进度与侧重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听课效率。由于小学生的持续关注能力不及成年人,有效的课堂提问可让其思维长时间保持在课堂之上,促使其积极思考。提问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问题的提出可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让师生得到更多交流反馈的机会。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策略。
一、提问环节问题所在
(一)课堂提问频率不高
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认为部分问题较为简单而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实施灌输式教学。但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与接受速度还有待提升,因此在缺少课堂提问下学生只能被动的记忆。若存在忽略或遗漏的知识点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得以解决。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采用一问一答形式,强调的是提问形式而忽视了问题提出的效果。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推动作用不足,教学无法在循序渐进下稳步发展。
(二)缺乏针对性提问
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的提问对象较为广泛,缺乏提问的针对性,也就是缺乏层次化提问。通常在问题提出后,看似全班同学均有所参与,但教师往往点名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来回答问题,或是在问题难度的设定上缺乏层次划分,导致语文能力较差的学生缺乏思考与表现的空间。部分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对问题回答的时间没有规定,导致学生思考或讨论的时间过长而影响到课堂进度的安排。若提问在广泛性的同时未兼顾个性化,会对性格内向、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思考主动性以及语文学习效果的发展不利。
二、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一)抠“文眼”
根据课文的题目展开提问更适合应用于安排预习的阶段。对于一篇语文课文而言,题目是精华所在,可将题目看作全文的中心句。根据题目设置问题可让学生在看到题目后脑海中自动联想本篇文章讲述了哪些内容,或猜想故事情节会怎样发展,通过问题促使学生更愿意展开预习。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预习前教师可鼓励学生思考将和相分别指的谁,他们双方为何会不和。在未阅读课文的情况下鼓励学生通过题目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想象。
(二)抓“中心”
在简单读完一篇文章后,可让学生思考本篇文章的写作意图以及中心思想可从哪个段落、哪个句子中有所体现。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展开问题设计可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准重点。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思考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可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再次精读课文,学生可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独特性,在思考问题期间逐渐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以及作者对景色的热爱,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理“脉络”
根据文章的设计思路展开提问需要将课文内容有效分层,让学生明白课文的思路,也就是写作线索。在第一遍阅读课文时理清大致结构、写出文章大纲,再次阅读时逐渐梳理文章脉络。问题的设计可帮助学生顺藤摸瓜的解释文章思路,对文章层层深入性理解,提升其阅读质量。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海底世界有哪些丰富的物产以及奇异的景色,之后将问题升级,思考哪些段落是对物产丰富的描述,哪些段落是对景色奇异的夸赞。通过问题让学生在脑海中将文章分层并理清脉络,同时找出课文的重点段落。
(四)依“要求”
按照教学要求展开问题的设计与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相符。教师可直接参照书本上文章课后问题展开相似的课堂提问,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训练内容。例如在《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学习时,让学生思考护士长叶欣是如何在高效率、高强度、高风险下完成了抢救工作,他的行为体现出了怎样的舍己为人、临危不惧的精神。
(五)解“疑难”
针对疑难点的提问设计可帮助学生找到课文的难点与重点,引导其把握更深层次的文章内涵。例如在《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中,阅读前让学生思考黄河的主人指的是谁,为什么将它比作黄河的主人。在未读课文的情况下学生难以理解,但经过反复推敲,学生可认识到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行为下其伟大精神的表现。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可帮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对文章内容更准确的把握。
(六)牵“一发”
找准文章的突破口展开问题的设计可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通常小学阶段的文章有明显的关键段、关键句或关键词,可起到揭示中心、统领全文的效果。也有部分关键句段蕴含着深意,可将其作为教学突破口。例如在《三顾茅庐》这篇文章中,由于该文章属于文言文,可让学生思考故事什么意思,三顾茅庐中的主人公有哪些,为什么要多次光顾茅庐。通过学生对文言文的逐步理解,三顾茅庐的事件脉络将逐渐清晰,这篇文章提问的突破口在于“顾”这个字。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对学生展开合理的提问,达到教学上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启发思维、反馈信息、促进思考、培养能力,语文课堂的提问环节需不断优化问题设计,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季有东.浅析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J].学周刊,2018(02):98-99.
[2]焦维袆.浅析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6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不仅能够活跃氛围,还能够帮助教师第一时间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及時调整教学进度与侧重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听课效率。由于小学生的持续关注能力不及成年人,有效的课堂提问可让其思维长时间保持在课堂之上,促使其积极思考。提问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问题的提出可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让师生得到更多交流反馈的机会。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策略。
一、提问环节问题所在
(一)课堂提问频率不高
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认为部分问题较为简单而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实施灌输式教学。但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与接受速度还有待提升,因此在缺少课堂提问下学生只能被动的记忆。若存在忽略或遗漏的知识点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得以解决。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采用一问一答形式,强调的是提问形式而忽视了问题提出的效果。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推动作用不足,教学无法在循序渐进下稳步发展。
(二)缺乏针对性提问
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的提问对象较为广泛,缺乏提问的针对性,也就是缺乏层次化提问。通常在问题提出后,看似全班同学均有所参与,但教师往往点名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来回答问题,或是在问题难度的设定上缺乏层次划分,导致语文能力较差的学生缺乏思考与表现的空间。部分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对问题回答的时间没有规定,导致学生思考或讨论的时间过长而影响到课堂进度的安排。若提问在广泛性的同时未兼顾个性化,会对性格内向、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思考主动性以及语文学习效果的发展不利。
二、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一)抠“文眼”
根据课文的题目展开提问更适合应用于安排预习的阶段。对于一篇语文课文而言,题目是精华所在,可将题目看作全文的中心句。根据题目设置问题可让学生在看到题目后脑海中自动联想本篇文章讲述了哪些内容,或猜想故事情节会怎样发展,通过问题促使学生更愿意展开预习。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预习前教师可鼓励学生思考将和相分别指的谁,他们双方为何会不和。在未阅读课文的情况下鼓励学生通过题目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想象。
(二)抓“中心”
在简单读完一篇文章后,可让学生思考本篇文章的写作意图以及中心思想可从哪个段落、哪个句子中有所体现。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展开问题设计可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准重点。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思考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可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再次精读课文,学生可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独特性,在思考问题期间逐渐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以及作者对景色的热爱,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理“脉络”
根据文章的设计思路展开提问需要将课文内容有效分层,让学生明白课文的思路,也就是写作线索。在第一遍阅读课文时理清大致结构、写出文章大纲,再次阅读时逐渐梳理文章脉络。问题的设计可帮助学生顺藤摸瓜的解释文章思路,对文章层层深入性理解,提升其阅读质量。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海底世界有哪些丰富的物产以及奇异的景色,之后将问题升级,思考哪些段落是对物产丰富的描述,哪些段落是对景色奇异的夸赞。通过问题让学生在脑海中将文章分层并理清脉络,同时找出课文的重点段落。
(四)依“要求”
按照教学要求展开问题的设计与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相符。教师可直接参照书本上文章课后问题展开相似的课堂提问,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训练内容。例如在《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学习时,让学生思考护士长叶欣是如何在高效率、高强度、高风险下完成了抢救工作,他的行为体现出了怎样的舍己为人、临危不惧的精神。
(五)解“疑难”
针对疑难点的提问设计可帮助学生找到课文的难点与重点,引导其把握更深层次的文章内涵。例如在《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中,阅读前让学生思考黄河的主人指的是谁,为什么将它比作黄河的主人。在未读课文的情况下学生难以理解,但经过反复推敲,学生可认识到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行为下其伟大精神的表现。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可帮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对文章内容更准确的把握。
(六)牵“一发”
找准文章的突破口展开问题的设计可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通常小学阶段的文章有明显的关键段、关键句或关键词,可起到揭示中心、统领全文的效果。也有部分关键句段蕴含着深意,可将其作为教学突破口。例如在《三顾茅庐》这篇文章中,由于该文章属于文言文,可让学生思考故事什么意思,三顾茅庐中的主人公有哪些,为什么要多次光顾茅庐。通过学生对文言文的逐步理解,三顾茅庐的事件脉络将逐渐清晰,这篇文章提问的突破口在于“顾”这个字。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对学生展开合理的提问,达到教学上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启发思维、反馈信息、促进思考、培养能力,语文课堂的提问环节需不断优化问题设计,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季有东.浅析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J].学周刊,2018(02):98-99.
[2]焦维袆.浅析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