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汉语拼音“ü”的大写形式写作“V”是错误的,写作“U”也不一定正确。“ü”在省略两点时,大写形式可以写成“U”;不省略两点时,大写形式应该是“?”。从Windows系统中的字母大小写转换完全可以看出“ü(不省略两点)”的大写形式就是“?”;从其拉丁字母来源看,“ü(不省略两点)”的大写形式也是“?”。另外,《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GB/T 28039-2011)也说明“ü”的大写形式就是“?”。
关键字 汉语拼音“ü” 大写形式 ? U V
很多人都不知道韵母“ü”的大写形式是什么。根据调查,国内学术期刊,有一大半在“ü”的拼写方面出现错误。至于广告、招贴等就更不用说,基本找不到正确的。很多图书报刊编辑、设计人员和其他人士也都为此大伤脑筋:“ü”的大写形式到底是什么?
一、“ü”的大写形式不是“V”
许多人根据拼音输入法把“ü”的大写形式写作“V”,这是绝对错误的。我们知道,英语26个字母中没有“ü”,键盘无法直接输入“ü”,而汉语拼音中又没有用到字母“v”。为了方便键盘输入,在许多键盘输入法中都用字母“v”代替韵母“ü”。这只是权宜之计。但许多人竟然就据此认为“ü”的大写形式就是“V”。还有些人看见许多人都这样用,也就不辨真伪,以讹传讹。这是严重的错误。“V”只是“v”的大写形式,与“ü”无关。用一个汉语拼音中根本没有的字符去冒充汉语拼音中的韵母,这还有正确性可言吗?
二、“ü”(省略两点)的大写形式是“U”
也有许多人把“ü”的大写形式写作“U”,这也不一定是正确的。“ü”和“u”长得很像,只比“u”多两个点。找不到“ü”的大写形式,就找“u”的大写形式“U”来冒充。这同样毫无道理,因为“ü”和“u”是根本不同的。在汉语拼音中,“u”使用非常广泛,不仅能单独作韵母,还能组成复韵母iou(iu)、ou、ua、uai、uei、ui、uo和鼻韻母uan、uang、ueng、uen(un),可以用于声母b、c、ch、d、f、g、h、k、l、m、n、p、r、s、sh、t、w、z、zh之后;而“ü”的使用范围非常小,除单独作韵母外,组成的复韵母只有üe,组成的鼻韵母只有üan、ün,只能用于声母j、l、n、q、x、y之后。与它们能相拼的共同声母只有l和n。从下表中完全可以看出,lu与lü或nu与nü的读音是根本不同的。所以,简单地把“ü”的大写形式写成“U”是不可以的。
我们知道“ü”用在声母j、q、x、y之后时要省略两点写作“u”,如ju、juan、jue、jun、qu、quan、que、qun、xu、xuan、xue、xun、yu、yuan、yue、yun等,这时候的“ü”的大写形式直接写成“U”即可。但是“ü”用在声母l、n之后不能省略两点,如lü、lüe、nü、nüe等,大写的话自然不能用“U”,否则就会变成LU(lu)、LUE(lue)、NU(nu)、NUE(nue)等。当然更不能用“V”。
那么,“ü”(不省略两点)的大写形式到底是什么呢?
三、“ü”(不省略两点)的大写形式是“?”
1.在Windows系统中,我们打开一个Word文档,输入“ü”或者“ǖ”、“ǘ”、“ǚ”、“ǜ”,并选中,在“格式╲字体”中选择“全部大写字母(A)”,它们就会变为“?”或者“?”、“?”、“?”、“?”。如果去掉“全部大写字母(A)”选项,它们就会变回“ü”或者“ǖ”、“ǘ”、“ǚ”、“ǜ”。这个字母大小写转换足以说明:“?”或者“?”、“?”、“?”、“?”就是“ü”或者“ǖ”、“ǘ”、“ǚ”、“ǜ”的大写形式。
2.从文字来源上看,“ü”来源于拉丁字母。拉丁语和拉丁字母产生于古意大利罗马附近的拉提姆(Latium,意大利语为Lazio)随着罗马帝国的强盛,拉丁语和拉丁字母的使用范围从台伯河入海口扩展到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区,并分化出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分支;又随着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和基督教的传播,而几乎遍布世界。现在,“ü”在爱沙尼亚语、佛罗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鞑靼语、维吾尔语(拉丁)、西班牙语等语言中都广泛使用,其大写形式都是“?”,而且发音都是/yu/。这也足以证明“ü”的大写形式就是“?”。
3.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捡验检疫总局2011年10月1日联合发布、2012年2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The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spelling rules for Chinese names)》(GB/T28039-201l)在其末尾写着“6.2 根据技术处理的特殊需要,必要的场合(如公民护照、对外文件和书刊等),大写字母?可以用YU代替。”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和“ü”的关系,但我们仍然可以根据其中的“大写字母?”来推出“?”就是“ü”的大写形式。
4.在我国,汉字“拉丁化”运动在20世纪20─30年代兴起,受到社会各界和许多知名人士的推崇。1941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员会”,宣布新文字与汉字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年,延安出版《Sin WenziBao》(《新文字报》)第一期。毛泽东为之题字:“切实推行,愈广愈好”。[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推行汉字“拉丁化”,并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下设“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
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被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包括“ü”在内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正式成为普通话音标。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中国专有词语的国际标准,标准号为ISO7098-1982。《汉语拼音方案》从中国标准发展成为国际标准,“ü”自然也成为汉语拼音标准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可见“ü”(不省略两点)的大写形式就是“?”。
另外,在Windows系统中,输入“ü”或“?”除了用插入符号的方式外,还可以用alt+0220输入“?”,用alt+0252输入“ü”──按住alt键,在小键盘输入0220或0252后松开即可。
参考文献:
[1]lintianyi.拼音字母ü能大写吗?[DB/OL].编辑中文网,2011,6,7.
[2]冯志伟.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回顾[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1).
关键字 汉语拼音“ü” 大写形式 ? U V
很多人都不知道韵母“ü”的大写形式是什么。根据调查,国内学术期刊,有一大半在“ü”的拼写方面出现错误。至于广告、招贴等就更不用说,基本找不到正确的。很多图书报刊编辑、设计人员和其他人士也都为此大伤脑筋:“ü”的大写形式到底是什么?
一、“ü”的大写形式不是“V”
许多人根据拼音输入法把“ü”的大写形式写作“V”,这是绝对错误的。我们知道,英语26个字母中没有“ü”,键盘无法直接输入“ü”,而汉语拼音中又没有用到字母“v”。为了方便键盘输入,在许多键盘输入法中都用字母“v”代替韵母“ü”。这只是权宜之计。但许多人竟然就据此认为“ü”的大写形式就是“V”。还有些人看见许多人都这样用,也就不辨真伪,以讹传讹。这是严重的错误。“V”只是“v”的大写形式,与“ü”无关。用一个汉语拼音中根本没有的字符去冒充汉语拼音中的韵母,这还有正确性可言吗?
二、“ü”(省略两点)的大写形式是“U”
也有许多人把“ü”的大写形式写作“U”,这也不一定是正确的。“ü”和“u”长得很像,只比“u”多两个点。找不到“ü”的大写形式,就找“u”的大写形式“U”来冒充。这同样毫无道理,因为“ü”和“u”是根本不同的。在汉语拼音中,“u”使用非常广泛,不仅能单独作韵母,还能组成复韵母iou(iu)、ou、ua、uai、uei、ui、uo和鼻韻母uan、uang、ueng、uen(un),可以用于声母b、c、ch、d、f、g、h、k、l、m、n、p、r、s、sh、t、w、z、zh之后;而“ü”的使用范围非常小,除单独作韵母外,组成的复韵母只有üe,组成的鼻韵母只有üan、ün,只能用于声母j、l、n、q、x、y之后。与它们能相拼的共同声母只有l和n。从下表中完全可以看出,lu与lü或nu与nü的读音是根本不同的。所以,简单地把“ü”的大写形式写成“U”是不可以的。
我们知道“ü”用在声母j、q、x、y之后时要省略两点写作“u”,如ju、juan、jue、jun、qu、quan、que、qun、xu、xuan、xue、xun、yu、yuan、yue、yun等,这时候的“ü”的大写形式直接写成“U”即可。但是“ü”用在声母l、n之后不能省略两点,如lü、lüe、nü、nüe等,大写的话自然不能用“U”,否则就会变成LU(lu)、LUE(lue)、NU(nu)、NUE(nue)等。当然更不能用“V”。
那么,“ü”(不省略两点)的大写形式到底是什么呢?
三、“ü”(不省略两点)的大写形式是“?”
1.在Windows系统中,我们打开一个Word文档,输入“ü”或者“ǖ”、“ǘ”、“ǚ”、“ǜ”,并选中,在“格式╲字体”中选择“全部大写字母(A)”,它们就会变为“?”或者“?”、“?”、“?”、“?”。如果去掉“全部大写字母(A)”选项,它们就会变回“ü”或者“ǖ”、“ǘ”、“ǚ”、“ǜ”。这个字母大小写转换足以说明:“?”或者“?”、“?”、“?”、“?”就是“ü”或者“ǖ”、“ǘ”、“ǚ”、“ǜ”的大写形式。
2.从文字来源上看,“ü”来源于拉丁字母。拉丁语和拉丁字母产生于古意大利罗马附近的拉提姆(Latium,意大利语为Lazio)随着罗马帝国的强盛,拉丁语和拉丁字母的使用范围从台伯河入海口扩展到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区,并分化出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分支;又随着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和基督教的传播,而几乎遍布世界。现在,“ü”在爱沙尼亚语、佛罗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鞑靼语、维吾尔语(拉丁)、西班牙语等语言中都广泛使用,其大写形式都是“?”,而且发音都是/yu/。这也足以证明“ü”的大写形式就是“?”。
3.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捡验检疫总局2011年10月1日联合发布、2012年2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The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spelling rules for Chinese names)》(GB/T28039-201l)在其末尾写着“6.2 根据技术处理的特殊需要,必要的场合(如公民护照、对外文件和书刊等),大写字母?可以用YU代替。”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和“ü”的关系,但我们仍然可以根据其中的“大写字母?”来推出“?”就是“ü”的大写形式。
4.在我国,汉字“拉丁化”运动在20世纪20─30年代兴起,受到社会各界和许多知名人士的推崇。1941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员会”,宣布新文字与汉字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年,延安出版《Sin WenziBao》(《新文字报》)第一期。毛泽东为之题字:“切实推行,愈广愈好”。[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推行汉字“拉丁化”,并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下设“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
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被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包括“ü”在内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正式成为普通话音标。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中国专有词语的国际标准,标准号为ISO7098-1982。《汉语拼音方案》从中国标准发展成为国际标准,“ü”自然也成为汉语拼音标准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可见“ü”(不省略两点)的大写形式就是“?”。
另外,在Windows系统中,输入“ü”或“?”除了用插入符号的方式外,还可以用alt+0220输入“?”,用alt+0252输入“ü”──按住alt键,在小键盘输入0220或0252后松开即可。
参考文献:
[1]lintianyi.拼音字母ü能大写吗?[DB/OL].编辑中文网,2011,6,7.
[2]冯志伟.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回顾[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