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意义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的掌握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又是整个幼儿语言训练的中心环节。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幼儿可以更完整的抒发内心的感受,表达见闻和情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各种能力得以展现的基础,它也直接影响着自身的发展。
二、目前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偏重识字,而忽略阅读能力的培养
部分教师往往会用幼儿的识字量来衡量幼儿阅读能力,认为幼儿认字越多,语言能力发展越好。而在强调识字的同时,经常会忽略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包括读图和看图说话的能力,而这个也是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二)注重模仿,而忽略幼儿创造性语言的培养
在组织幼儿园的语言活动时,部分教师更多的是要求幼儿跟着图书上的字跟着老师一起读,通过这种模仿的阅读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而较少地给时间让幼儿自己去表达在图书中看到的内容。
(三)单向交流多,双向互动交流较少
在阅读图书中,幼儿更多是自己阅读,自己理解图书中的内容,并尝试阅读书中的字。而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则较少。
三、目前幼儿语言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
现在依然有很多幼师坚持采用“牵牛鼻子”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一节课下来只注重老师讲,没有把“教”放到幼儿的“学”上面来,以“告诉”把知识全部呈现在孩子面前,使得孩子对讲授传播产生了依赖性,禁锢了幼儿在求知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探索。
(二)教师提问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大量的封闭性问题是幼儿教师习惯的提问方式,直接表现为:忽视幼儿主体地位,为完成教学设计而提问,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这类问题鼓励幼儿猜测而不是动脑,即使幼儿不知道正确答案,也会有50%的几率猜对。教师没有认真备课不熟悉教材对教材内容的提问目标的不明确,只是把提问当作一种课堂教学的必备手段。
(三)引导方式
当幼儿回答问题有困难时, 往往很多老师采用干巴巴的语言让幼儿“继续”或”再想想”式地“逼”问。这样做不但不能有效地支持幼儿,反而可能让幼儿种心理压力。
(四)语言环境
目前我们多数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育时,注重在课上通过故事、儿歌、看图讲述等手段丰富词汇来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但很少考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培来养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情感以及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因此,常常导致课上课下相脱节的情况。
(五)家庭教育的影响
小部分孩子因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平时家长忙于工作很少和孩子沟通,孩子有话也没有机会说,导致幼儿性格孤立不太愿意与人沟通。
四、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行为,在教学中,教师会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导致幼儿成了教师的附属品,过分依赖教师。
(二)教师对活动内容的熟悉度
很多教师对语言活动并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准备,认为语言活动很容易组织,不必花那么多心思去备课。这样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就经常会出现提问随意,提问不能很好地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现象。
(三)教学和生活脱节
良好的教学应当是和生活紧紧联系的,既要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更要有利于为生活服务。但是在很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仅是为了教而教,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长远发展,没有考虑到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五、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示范模仿法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的一些的语言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运用规范语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成为幼儿的模仿学习的典范。
2.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幼儿自由交谈
爱说,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不要过多的去控制孩子,应该每天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间,让幼儿与幼儿之间互相交流,在自由自在的闲谈中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利用日常生活小环节,鼓励幼儿主动说
在幼儿园里多鼓励幼儿主动说,每当幼儿开饭前老师会给孩子们介绍今天我们吃的是什么饭菜,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今天的菜,保育员分好饭菜请幼儿过来拿饭时,可培养孩子们会自己主动说,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老师我吃完饭了,请您帮我添汤等。抓住这些生活小环节|,让幼儿主动开口说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积极主动性。
(二)利用本班的特色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1.给幼儿上台展示的机会
在班上开展“我是小小故事王”“我是小小播音员”“升旗小礼仪” 的比赛给孩子们准备一个麦克风让孩子们出来讲故事,请孩子们要先自我介绍,向观众们介绍自己要表演的主题是什么。不管幼儿讲得好不好,都能得到老师奖励的一个印章,如果累计的印章最多的幼儿可获得老师颁发的奖品。通过这些激励和多种渠道,让孩子产生成就感。
2.丰富幼儿图书角
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的图书角,请孩子们从家中带来。大家把不同的书可以互相交换来看,培养幼儿的阅读欲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利用区角的创设、材料的投放以及情景的创设支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利用区角区域活动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状态可以更放松、更自我、更无拘无束。教师通常投放的头饰、指偶、卡片、图书等、在位置上与一些“动”区隔开,排除幼儿干扰,让幼儿的活动氛围更为安静、以便更快地投入其中。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的掌握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又是整个幼儿语言训练的中心环节。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幼儿可以更完整的抒发内心的感受,表达见闻和情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各种能力得以展现的基础,它也直接影响着自身的发展。
二、目前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偏重识字,而忽略阅读能力的培养
部分教师往往会用幼儿的识字量来衡量幼儿阅读能力,认为幼儿认字越多,语言能力发展越好。而在强调识字的同时,经常会忽略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包括读图和看图说话的能力,而这个也是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二)注重模仿,而忽略幼儿创造性语言的培养
在组织幼儿园的语言活动时,部分教师更多的是要求幼儿跟着图书上的字跟着老师一起读,通过这种模仿的阅读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而较少地给时间让幼儿自己去表达在图书中看到的内容。
(三)单向交流多,双向互动交流较少
在阅读图书中,幼儿更多是自己阅读,自己理解图书中的内容,并尝试阅读书中的字。而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则较少。
三、目前幼儿语言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
现在依然有很多幼师坚持采用“牵牛鼻子”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一节课下来只注重老师讲,没有把“教”放到幼儿的“学”上面来,以“告诉”把知识全部呈现在孩子面前,使得孩子对讲授传播产生了依赖性,禁锢了幼儿在求知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探索。
(二)教师提问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大量的封闭性问题是幼儿教师习惯的提问方式,直接表现为:忽视幼儿主体地位,为完成教学设计而提问,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这类问题鼓励幼儿猜测而不是动脑,即使幼儿不知道正确答案,也会有50%的几率猜对。教师没有认真备课不熟悉教材对教材内容的提问目标的不明确,只是把提问当作一种课堂教学的必备手段。
(三)引导方式
当幼儿回答问题有困难时, 往往很多老师采用干巴巴的语言让幼儿“继续”或”再想想”式地“逼”问。这样做不但不能有效地支持幼儿,反而可能让幼儿种心理压力。
(四)语言环境
目前我们多数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育时,注重在课上通过故事、儿歌、看图讲述等手段丰富词汇来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但很少考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培来养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情感以及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因此,常常导致课上课下相脱节的情况。
(五)家庭教育的影响
小部分孩子因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平时家长忙于工作很少和孩子沟通,孩子有话也没有机会说,导致幼儿性格孤立不太愿意与人沟通。
四、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行为,在教学中,教师会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导致幼儿成了教师的附属品,过分依赖教师。
(二)教师对活动内容的熟悉度
很多教师对语言活动并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准备,认为语言活动很容易组织,不必花那么多心思去备课。这样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就经常会出现提问随意,提问不能很好地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现象。
(三)教学和生活脱节
良好的教学应当是和生活紧紧联系的,既要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更要有利于为生活服务。但是在很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仅是为了教而教,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长远发展,没有考虑到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五、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示范模仿法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的一些的语言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运用规范语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成为幼儿的模仿学习的典范。
2.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幼儿自由交谈
爱说,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不要过多的去控制孩子,应该每天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间,让幼儿与幼儿之间互相交流,在自由自在的闲谈中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利用日常生活小环节,鼓励幼儿主动说
在幼儿园里多鼓励幼儿主动说,每当幼儿开饭前老师会给孩子们介绍今天我们吃的是什么饭菜,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今天的菜,保育员分好饭菜请幼儿过来拿饭时,可培养孩子们会自己主动说,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老师我吃完饭了,请您帮我添汤等。抓住这些生活小环节|,让幼儿主动开口说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积极主动性。
(二)利用本班的特色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1.给幼儿上台展示的机会
在班上开展“我是小小故事王”“我是小小播音员”“升旗小礼仪” 的比赛给孩子们准备一个麦克风让孩子们出来讲故事,请孩子们要先自我介绍,向观众们介绍自己要表演的主题是什么。不管幼儿讲得好不好,都能得到老师奖励的一个印章,如果累计的印章最多的幼儿可获得老师颁发的奖品。通过这些激励和多种渠道,让孩子产生成就感。
2.丰富幼儿图书角
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的图书角,请孩子们从家中带来。大家把不同的书可以互相交换来看,培养幼儿的阅读欲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利用区角的创设、材料的投放以及情景的创设支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利用区角区域活动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状态可以更放松、更自我、更无拘无束。教师通常投放的头饰、指偶、卡片、图书等、在位置上与一些“动”区隔开,排除幼儿干扰,让幼儿的活动氛围更为安静、以便更快地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