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再加上教育思想的陈旧、教学的单一、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得一些小学的课堂教学不注重艺术性,其主要表现为课堂模式欠佳、教学方法陈旧等等。究其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艺术性不高的现实,认清其危害,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艺术大有裨益。
所谓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趣味性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发展智力。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主面:
一、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艺术
采用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教学,这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处于高度的自觉能动状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既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正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动力越大,学习效果也越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趣味性的教学艺术诱发,强化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找朋友”、“开火车”、“读语景儿歌”、“讲故事”、“打电话”、“猜谜语”等活动进行拼音教学。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对声母j、q、x分别有韵母U这个规律。
二、启发性的课堂教学艺术
那种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看成了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头脑直接灌注知识,使学生生吞活剥,呆读死记,抑制了学生的思考力和独创精神,它既不利于学生真正领会知识,又不利于增长智慧,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因此,语文教学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如果都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起着重要作用。有两位教师在教学《北风和小鱼》这一课中“毛”一字的生字组词,就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前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直接板书并教读了“毛”这个生字,然后,直接告诉学生这个“毛”字的组词,并板书组词。这是让学生“伸手,接果子”,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后果往往是“消化不良”。后一位教师所用的方法截然不同,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时,随课文的出现而教学“毛”这个生字及其组词。当课文中出现“毛”这个字时,她问:“‘毛’这个字怎么读呢?你们注意了它的章节没有?它在课文中指什么?除了课文中的(鹅毛)这一组词,还可以组成(?毛)呢?”这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将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式教学法离不开课堂提问,但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决不是启发式教学。教学法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因此,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三、谈话法和讨论法的教学艺术
这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课文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谈话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堂上生气勃勃,学生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唤起学生真挚而深刻的感情,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好处,谈话法宜与讨论法并举,避免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师要提出富于思考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思考材料,指导思索的方法,由学生展开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一些教师乃至学校管理者心中存在认识的误区,认为课堂越安静,课堂纪律就越好,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越高。就是由于这种误解,我们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上课时端坐不动,不准开口或有任何动作,也就是说,只准许用眼睛和耳朵来学习。事实上,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有效的学习需要整体的配合。如《美丽的丹顶鹤》一文的教学,就有两位教师对两班学生进行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试验,前一位教师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先直接板书生字,并教读告诉学生生字组词,再把课文分段讲解,最后,让学生读几次课文,这就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可想而知,这位教师是长期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习惯于那种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做法,认为不讲到底、不讲透彻就对不住学生,就显得没有水平,甚至是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还有的教师盯住课本,几十年如一日地、千篇一律地进行课文分析,真可谓呕心沥血,百授不厌,孰不知却违背了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的儿童心理特征。让学生只听、死记不动地学习,他们会不厌烦吗?还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吗?而另一位教师采用了谈话法和讨论法的教学艺术,他先让学生自由拼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小组讨论问题:1、美丽的丹顶鹤长什么样子?2、它为什么叫丹顶鹤这个名字?3、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这位教师等学生讨论了一段时间后,就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了问题,这些代表边回答还边高兴地配上一些优美的舞蹈动作。最后,教师还给了每组一张丹顶鹤的素象图,让每个小组根据课文的内容给丹顶鹤涂上颜色,比一比哪一组涂得好。不难看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是比较高的,思想是比较活跃的,这就利用了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的特征,让学生在自由讨论、图画、舞蹈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课文,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 要提倡教师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四、艺术性的作业设计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一般说来,应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趣味性
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一样,也应该讲究趣味性。如一般单调枯燥无味的组词作业,把它设计成“找朋友”、“连一连”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感觉到做作业就像做游戏一样有趣、好玩,从而使学生爱做作业,而不把作业看成是一种枯燥无味的负担。
2、灵活性
小学语文,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要学习大量字词。这么多的字词如果只是让学生读几遍、抄几遍,就没有多大的作用。应该根据词语特点进行各有侧重地训练,有的重在读准字音,有的重在比较中掌握字形词义,有的重在理解中运用等。由于小学有低、中、高三个阶段,一个学期也有初期、期中、期末三个阶段,作业设计也应有阶段性,不要总是“老面孔”,要有变化和发展。除此,还要注重综合性,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也要相应地体现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
3、激发性
激发性的作业就是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欲望的作业。这种作业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也应该像课堂教学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一样,因人而异,不一定要全班学生人人都做。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仅是语文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问题,同时也牵涉到教育整体还包括一些外部环境的研究等等。但只要我们在广泛地吸取传统的语文教学营养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就会得到不断提高的。
(作者单位:535429广西灵山县伯劳镇中心校)
所谓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趣味性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发展智力。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主面:
一、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艺术
采用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教学,这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处于高度的自觉能动状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既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正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动力越大,学习效果也越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趣味性的教学艺术诱发,强化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找朋友”、“开火车”、“读语景儿歌”、“讲故事”、“打电话”、“猜谜语”等活动进行拼音教学。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对声母j、q、x分别有韵母U这个规律。
二、启发性的课堂教学艺术
那种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看成了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头脑直接灌注知识,使学生生吞活剥,呆读死记,抑制了学生的思考力和独创精神,它既不利于学生真正领会知识,又不利于增长智慧,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因此,语文教学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如果都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起着重要作用。有两位教师在教学《北风和小鱼》这一课中“毛”一字的生字组词,就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前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直接板书并教读了“毛”这个生字,然后,直接告诉学生这个“毛”字的组词,并板书组词。这是让学生“伸手,接果子”,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后果往往是“消化不良”。后一位教师所用的方法截然不同,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时,随课文的出现而教学“毛”这个生字及其组词。当课文中出现“毛”这个字时,她问:“‘毛’这个字怎么读呢?你们注意了它的章节没有?它在课文中指什么?除了课文中的(鹅毛)这一组词,还可以组成(?毛)呢?”这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将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式教学法离不开课堂提问,但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决不是启发式教学。教学法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因此,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三、谈话法和讨论法的教学艺术
这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课文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谈话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堂上生气勃勃,学生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唤起学生真挚而深刻的感情,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好处,谈话法宜与讨论法并举,避免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师要提出富于思考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思考材料,指导思索的方法,由学生展开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一些教师乃至学校管理者心中存在认识的误区,认为课堂越安静,课堂纪律就越好,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越高。就是由于这种误解,我们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上课时端坐不动,不准开口或有任何动作,也就是说,只准许用眼睛和耳朵来学习。事实上,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有效的学习需要整体的配合。如《美丽的丹顶鹤》一文的教学,就有两位教师对两班学生进行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试验,前一位教师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先直接板书生字,并教读告诉学生生字组词,再把课文分段讲解,最后,让学生读几次课文,这就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可想而知,这位教师是长期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习惯于那种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做法,认为不讲到底、不讲透彻就对不住学生,就显得没有水平,甚至是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还有的教师盯住课本,几十年如一日地、千篇一律地进行课文分析,真可谓呕心沥血,百授不厌,孰不知却违背了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的儿童心理特征。让学生只听、死记不动地学习,他们会不厌烦吗?还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吗?而另一位教师采用了谈话法和讨论法的教学艺术,他先让学生自由拼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小组讨论问题:1、美丽的丹顶鹤长什么样子?2、它为什么叫丹顶鹤这个名字?3、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这位教师等学生讨论了一段时间后,就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了问题,这些代表边回答还边高兴地配上一些优美的舞蹈动作。最后,教师还给了每组一张丹顶鹤的素象图,让每个小组根据课文的内容给丹顶鹤涂上颜色,比一比哪一组涂得好。不难看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是比较高的,思想是比较活跃的,这就利用了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的特征,让学生在自由讨论、图画、舞蹈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课文,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 要提倡教师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四、艺术性的作业设计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一般说来,应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趣味性
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一样,也应该讲究趣味性。如一般单调枯燥无味的组词作业,把它设计成“找朋友”、“连一连”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感觉到做作业就像做游戏一样有趣、好玩,从而使学生爱做作业,而不把作业看成是一种枯燥无味的负担。
2、灵活性
小学语文,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要学习大量字词。这么多的字词如果只是让学生读几遍、抄几遍,就没有多大的作用。应该根据词语特点进行各有侧重地训练,有的重在读准字音,有的重在比较中掌握字形词义,有的重在理解中运用等。由于小学有低、中、高三个阶段,一个学期也有初期、期中、期末三个阶段,作业设计也应有阶段性,不要总是“老面孔”,要有变化和发展。除此,还要注重综合性,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也要相应地体现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
3、激发性
激发性的作业就是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欲望的作业。这种作业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也应该像课堂教学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一样,因人而异,不一定要全班学生人人都做。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仅是语文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问题,同时也牵涉到教育整体还包括一些外部环境的研究等等。但只要我们在广泛地吸取传统的语文教学营养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就会得到不断提高的。
(作者单位:535429广西灵山县伯劳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