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莫过人间烟火味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epOrW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外面吃得多了,总是各种不适,总想着回家吃顿安宁饭,自己动手或妻子做,两三碟小菜,荤素搭配,不寡不腻,吃得舒坦、自在,关键还有调适脾胃的功能。
  菜不多,也并不意味着凑合,一定都是爱吃的具有自家独特口感的,比方说:熘包菜的醋就放得特别的多一些,一般人可吃不了;菜薹炒得刚刚熟,要吃起来还有些脆感;马齿苋一般凉拌了吃,蒜和醋不能少;西芹一般切成寸段用腊肉丝炒;西红柿炒蛋要分开来炒,炒好了再烩,这样色香味才有保障;汽水肉是妻子的拿手菜,蛋和肉馅搅和匀了要用开水冲合了蒸,这样蒸出来的汽水肉才嫩而滑爽;秘制鸭用生抽、蚝油、料酒三样主料加上自配的辅料腌渍,做出来的味道餐馆里是难以尝到的;烧鸡就更有特色了,要用纯土鸡,杜绝香料,用鸡油或茶油烧,高压锅焖制后回锅加蒜烧,焦黄的色泽,浓浓的蒜香味道,看着都会流口水……这些菜都会顺着时令轮番上桌,长时间不吃怎能不挂念?
  好在有周末,是约定俗成的小外甥一家回来吃饭的日子,什么应酬都推掉。
  周末的早晨,我尤其起得早,不论寒暑,因有期待激荡着。菜品的选择自然是要上心些、费时些,虽然也不过几样家常菜,但终归比平常的要丰富些。春季里,新冒出的野菜是首选,换换口味,“脱”一下冬季储下的油脂很是必要;夏季,菜品的选择余地大了,虽然是不缺吃的年代,也知道这个季节尤应以清淡为主,但鸡鸭仍是不可少的;秋季的吃食也是丰富的,煲汤是重中之重的主打菜;冬季照例是进补季,但太荤的已不受欢迎,荤素搭配方显均衡。这不,刚刚立冬,包饺子似乎是一款不错的选择,五花肉一斤,小葱一斤,面粉三斤,包饺子的料就算齐了,其他的菜照例还是要备,兼顾各种口味,不能像老两口过日子,可以简单地以饺子替代一切。
  三个鸡蛋,二两麻油,加上味精、胡椒一搅拌,那凝结的肉馅就软乎了,切碎的葱末也恰到好处地糅合其中,馅是妥帖了,费事的莫过于和面、擀饺子皮了,原本菜市场是有现成的饺子皮卖的,但据说其成分是有问题的,关键是硬生生的,包起来没手感,吃起来没口感,缺了手擀面皮的柔和与筋道。夫唱妇随中一个擀皮一个包,不着边际地唠着家长里短,不知不觉中饺子就包好了,并没多费劲的感觉。菜嘛,就更是平常小事,在老夫老妻默契的转悠中,一桌菜就好了,看着小外甥美美地吃,说不出的熨帖。
  味蕾是有记忆的,它烙下的是童年的味道,已经嵌进了我们生命的基因密码,无法改变,纵使山珍海味也无法取代。曾经看到很多类似的新闻:国外留学多年回到故乡的学子,第一桩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吃上两碗家乡的辣子面或是热干面。很不解一些家庭为了锅碗瓢盆而扯皮,好多人總以没时间为由,混了上顿混下顿的。民以食为天,任何时代,吃无疑都是平凡人平凡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只不过随着物质条件的富裕,吃的食材会提档升级,吃食的提供也会一定程度的社会化,但由饱到好后对美味的追求是不变的,并且就绝大多数平凡的家庭而言,自己做饭仍会是常态。很能理解那些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的人家,陶醉在节假日的大吃大喝中的快感,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幸福感。
  吃实在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吃也是最容不得马虎或“对付”的事情,它关系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与一位女教授一起谈事,接近下班时分留她晚餐,教授却执意要走,问及原因,教授腼腆地回道:最近有些甜蜜的小烦恼,要回家做饭,先生不爱吃外面的饭菜。我们都知道教授的先生是一个单位的行政首长,平日应酬多,单位也开设有食堂,按说家中是无须“开伙”的,但这位先生却偏偏爱在家吃妻子做的饭菜,看来这是一对参透生活真谛的烟火夫妻。
  一直以来,农舍炊烟都被当作诗意的描写,因它象征着和平与富足,在失了炊烟又真正富足的今天,我们理性愉悦地接受着生火做饭原料道具的升级换代,但我却不能接受饮食的社会化,若都去快餐了,难免会丢失那凝聚下一代的内在的神奇密码,我们又拿什么来拴住儿孙呢?
  我还是会坚持做自己的饭菜。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胭脂巷,是杭州天水小区一条不足200米的小巷。这条巷子,在很早之前就是卖胭脂水粉、针头线脑儿的,是杭州市井柳巷的一个代表。  最近,胭脂巷又在改造了,青砖黛瓦的墙面,一律土黄色的店面招牌,多了一些商业气息,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在屋顶喝啤酒、看流星、数烟火了。  小黑  巷子里出名的东西很多。小黑,就是其中一个,算起来该有五六年的光景了。  小黑是条狗,而且是条草狗。论年纪,小黑也该是年过四十,但长得
期刊
一  那是黑夜里唯一活的声音,是灵魂呼唤灵魂的声音,更是黑夜里唯一是能让人听着安心与平静的吆喝声。  在中国,打更是古代民间夜间的一种定时报时的做法,类似于现在巡夜,在报时的同时,也报平安。打更通常两人一组,一人手中拿锣,一人手中拿梆,打更时两人一搭一档,边走边敲,“笃笃——咣咣”。打更人一夜要敲五次,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等敲第五次(俗称五更天)时,鸡也叫了,天也快亮了。  随着我对打更的深入了解
期刊
暑假了,所有的紧张都飘飞如风。  伯父家门前的栀子开得如同小写意,半阖半醉,凝聚的清香一波一波地飘散。姐姐——我伯父的长女,安静地坐在花前,悠悠地做着绣活儿。微风吹动白色裙裾,身边绿叶茵茵,清妙的碧玉年华。一枝桃花从亮白绣布中斜出,怜人的红意就荡漾在她的指缝间,疏枝里温润的尽是夏日美好。我迷恋这颜色和细节,倾心姐姐的一针一缕,新奇地伴她缝绣心中的日月。绣针在她手中翻飞,十二色彩线搭配,平针、套针、
期刊
又是雨。  这雨自有一种声音和气味,引人遐思,“对雨思君子”。今夜在雨幕中,在我心头的“君子”是我的恩师——张乘健先生。  他卷曲的头发自有一种疏狂,一种魏晋时代人物的风范。抽烟的样子,洒脱自在。他对着你说话,目光灼烈而富有神采。你在路上看见他,那步子里又富有民国时代慢条斯理的风度。  我入温师院,选了他的课,是讲《红楼梦》。有一回课上,张老师讲到佛学。下课后,我跟上张老师,请教佛学的入门书。张老
期刊
有村庄的地方就有房屋,有晒坝。  方方幺爸和根明大伯头上冒着白烟,他们抬着被竹杠架起的石礅杵地——他们要在新屋前面打一块晒坝。  晒坝四四方方。先平整泥巴地,用锄头挖挖填填,晒坝的毛坯已然成型。泥巴杵得实是晒坝能经久的关键。从晒坝的某个角落开始,“轰——轰——轰——”“嘿——嘿——嘿——”石礅每一次被抬起,又放下,似乎都用尽了根明大伯和方方幺爸最后的力气——他们的肌力要和晒坝的肌力合体。他们在寒冬
期刊
今年,信丰县古陂镇阳光村从32户贫困户中挑选出9户家庭环境脏乱的当作夏季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我带领帮扶干部逐一走访、查看。  当我们来到信安公路沿线一户智障残疾的家庭时,只见一个瘦弱、严重驼背的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屋子里迎了出来,爬满皱纹的脸,需吃力地仰起头与我们说话。村干部跟她介绍说,这是就业局的徐局长,今天过来走访。她说:“徐局长啊,家里好乱,不要见怪!”  这是只建了一层没有粉刷的两间砖混房屋,
期刊
阿黄是我和妻子养的一只狗。  儿子满百日时,隔壁婶子家的狗崽刚好出窝,披着一身油亮黄毛,长着两只明汪汪的大眼,肉嘟嘟地跑来我家院子里满地撒欢的阿黄似乎和儿子特别有缘,阿黄摇摇尾巴,儿子就咯咯笑,看它伶俐乖巧,和妻子一商量,阿黄就被我们收养了。  阿黄很听话。儿子没挪步前,但凡要腾出手来做事,妻子就唤阿黄,然后指着座婆(一种幼儿日常用品)中的儿子嘱咐:“阿黄,看着仔仔些。”妻子抽身忙去,阿黄听话地趴
期刊
期盼已久的春节大假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滋扰,想起小学中学课本里收录过鲁迅先生的不少作品,这次不妨重温一次,就从《朝花夕拾》一书读起。曾经在少年时光里影响过我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次阅读,那些文字仍让人觉得妙趣横生,难以忘怀;而首篇《狗猫鼠》中的隐鼠偶尔做了少年鲁迅的小小宠物,由此生出不同层次的爱憎,今天读起来更让我多了些新的感悟,恰恰遇上这个鼠年。  在母亲端午节绣的荷包品目中,总少不了小
期刊
上初一那年寒假,父亲对我说,他们单位食堂有位老师傅,姓孙,七十多岁,是个高人,会画画,尤其是画蝴蝶,画得跟真的一模一样。他问我想不想跟孙师傅学画画。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天一大早,父亲骑着自行车,把我带去他们的单位。从我家居住的蟹脐沟村到父亲的单位,大约十公里路。因为是由东向西,地势升高,这中间有两个长长的上坡路。父亲骑不动了,我就跳下车,跟着车跑,或在后面推一把。虽然天寒地冻,但一路颠跑,到
期刊
记忆拉回到34年前,我们在同一天跨入晋江一中高一5班。  你是政治课代表,我是英语课代表;你是略带病态的苍白色,我却是健健康康的小麦色;你是班级前几名,我却严重偏科,学习成绩处于中上等水平;我是个慢热型的人,但你第一次主动和我说话,我便滔滔不绝!你说过你没有知音,却执着地把我引为知音,你说只有我懂你。缘分,就是这么神奇,这么不可思议!  我英语成绩稳居No.1,你也是前几名,你提议我们到操场,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