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找出提高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一带一路”;跨文化交际
  2013年,建设“一带一路”这一国际性倡议被提出,这对新时代大学外语专业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给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外语专业作为我国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主要阵地,如何应对这次挑战,持续推进和深化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成为未来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外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我们不难发现,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学生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它要求外语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化概念和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宽容性和差异性认知以及应对文化差异能力的培养。
  一、高校外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通过中外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这一行为概念的理解,我们大体可以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即: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具备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技能。本文作者选取了陕西省两所高校外国语学院5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发放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分,收回调查问卷489分,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待加强
  在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13.5%的学生有定期进行跨文化交际行为,较少或偶尔进行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学生有64.9%,而从未有过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学生比例占到了21.6%;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动机方面,学生主动选择参加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比例并不高,只有9.7%的学生是为了培养提升自身素质主动参与跨文化交际活动,79%的学生参与跨文化交际活动完全是出于学校或者老师的硬性要求,或是课程的需要。因此可以看出,外语专业的学生对于参加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主动性并不够。而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与高校在外语专业教育过程中所营造的跨文化交际环境氛围和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关系。
  2.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掌握不够
  通过反馈的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程度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欠缺,有超过70%的学生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族文化,所学习的语言国家的传统文化,甚至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掌握水平都较低。而观察和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认为这与在大部分高校内课程的设置,文化课程的学习以及课时安排上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3.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技能的掌握有待提升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制约。而在这五方面,分别有69%,73%,23%,46%,59%的学生认为自身能力较差;关于非语言技能方面,如所学语言国家常用手势语,礼仪,肢体语言等内容,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据了解,大学中普遍设置了关于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化课程,但是学生普遍掌握的只有几种规范性很强的日常交际用语,却没有对于更具特色,或者更加口语化的交际用语有更深的了解。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主动性和效果。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针对目前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的分析,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
  1.优化外语专业课程设置
  据了解,本科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了目的语国家文化选修课程,而跨文化交际课程大多集中在研究生阶段,这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需要在原本的课程设置上增加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以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专业知识。同时,增加目的语国家文化课程的课时或者开设学期,以便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目的语国家地历史渊源,风土人情,社会国情,交际礼仪等等。除此之外,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丰富外语专业学生文化和语言水平,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起了最直接的作用。高校外语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在传统的语言教学过程中,借助于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融入跨文化知识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识,将跨文化背景知识更多地通过语言知识的教学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探寻语言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培训或者中外合作交流,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跨文化交际平台
  外语专业的跨文化教学,要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高校外语专业应尽可能积极拓宽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内容,组织丰富的課外活动,如参加国际活动的志愿者服务,跨文化交流讲座,演讲比赛,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等等,为学生创造更多了解外语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帮助学生积累跨文化交际知识,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开放包容能力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谢赛,“一带一路”战略下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J],教育评论,2017(10).
  [3]王辉,王亚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J],语言战略研究,2016(2).
  [4]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
  基金项目:2019年度渭南师范学院横向课题项目
  项目编号:19HX33
  项目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王雅琼(1992.02-),女,汉族,籍贯:陕西渭南,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学位,专业: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俄语国家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外语教学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发展,英语专业精读课程从传统的词汇教学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到产出导向法,其目的逐步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到培养学生的复合型、跨文化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各个教学方法的利弊,在网络新语境下要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好的一面,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英语专业教学水平。  关键词:英语精读;传统教学法;网络语境  大学英语教学几十年来在我国一直沿用的课堂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作为生长发育和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会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媒体技术;应用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整个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本身就蕴含着非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为高校团委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互动式课堂教学和网络新媒体传播的理论学习,以及校园社团活动和社会志愿者服务的内化实践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文化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管理  1引言  大学生正处于发展成熟期,身心可塑性非常大。大学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阶段。但是大学生对复杂性事物还缺乏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一些
期刊
摘要:当代新青年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而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其有效运用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迫切需要以劳动教育为抓手,通过明确运用原则、推进课程升级、加强师资建设、优化阶段衔接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并加强制度保障、资源保障和组织保障,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学生德智体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艺考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学习音乐以达到考取大学或实现音乐梦想的最终目的。因此,本文以新课标视角下广西高中音乐特长生专业课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口述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广西高中音乐特长生专业课教学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探讨广西高中音乐特长生在专业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本质提出相应的调整和教学改革策略,优化教育教学结构,为人才培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微课作为互联网融入教育课堂的产物,被广泛地应用在教学领域,微课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质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能够便于学生随时随地接受规范的音乐教育,激发学习情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钢琴教育;微课;教学  一、引言  钢琴演奏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将微课运用
期刊
青年在大学阶段,更多时间是在学校生活和学习度过的。抑郁症是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高发于青年阶段,抑郁症是危害着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黑狗”。经过药物治疗后,绝大部分的抑郁症患者能够回归学校正常生活和学习。辅导员是在校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若辅导员提供主动的帮助,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康复作用。  一、对抑郁症大学生的干预治疗  由于遗传基因和生活环境压力等因素,精神疾病患者的大脑结构发
期刊
摘要:师德,作为职业道德一种,是一定社会调整教师与学生、与本职工作之间关系而提倡的一种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正因为它的非强制性,对教师的言行起指导和规范作用,这种指导和规范作用的大小也依赖于教师自身的修养、素质的高低上。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群体的师德表现参次不齐,以致影响到学生的教育效果的不确定。因此对师德标准作相应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师德师风; 政治方向  本人认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
期刊
摘要:在学校管理之中,通过温度的传递,可以在整个校园之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增强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在温暖与幸福的环境中不断的发展,也推动学生综合化素质的进步。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在开展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一定要运用温度效应,让教师感受到温度,产生对学校的浓厚感情,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之中。也让学生体会到温度,乐于在校园之中体会知识的奥秘。此外,还要让家长体味到温度,与家长共同合作推动学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精准认定能够保障家庭困难的学生都能够满足资助政策所规定的的条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社会的公平和和谐。本文主要从精准扶贫视域下论述下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认定的实践与探索,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高职贫困生精准扶贫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论述当前对于高职贫困生精准认定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论述具体路径的实践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