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5年夯基础、3年上水平”的总体部署,到2018年实现“六分四清”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优化部署、完善系统、精细管理、科学对标、夯实基础,全面提升油田基础管理水平。
关键词: 盘古梁油田 精细管理 油田开发
一、基础资料建设是管理基础
1.积极开展报表精简
利用数字化深度应用,繁杂的纸质报表通过删繁就简建成电子版资料,构建生产单元、应急班、作业区三级资料传导“闭合圈”,实现32个站点“无纸化办公”,资料利于保存及网络共享。
2.整合油田开发基础数据库
为适应数字化油田建设,自行建立油田开发管理基础数据库,共计27项,实现网上办公及数据共享。包括基础资料8项年度更新、历史资料8项年度更新、图库资料6项随时更新、日常资料6项随时更新。
3.推进单井资料录取管理
油井分级管理实行“A、B、C、D、E”管理制度,将油井产能t≥5.0吨、2.0≤t<5.0吨、1.0≤t<2.0吨、0.5≤t<1.0吨、t<0.5吨分为A、B、C、D、E五类,实行分类专人负责所管油井资料录取,将油井管理细化,目标明确,提高油井管理水平。
3.1对“A”类油井的管理
3.1.1每5天单量、取样各一次,每旬动液面、功图同步测取一次,每月测三次,间隔不少于7天,不大于12天,及时发现隐性躺井;
3.1.2严格落实油井含水大调查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含水大调查,对含水变化井连续落实,直至落实清楚,并制定相应对策上报地质研究所,督促调整。
3.2对“B、C、D ”类油井的管理
3.2.1对“B、C、D”类井严格按照下发的《采油、注水资料录取管理细则》资料录取上报;
3.2.2生产波动较大的油井连续跟踪,落实清楚原因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对于不正常的油井,应连续进行单量、化验、测井等工作,并将录取资料及时上报技术室。
3.3对“E”类油井的管理
3.3.1动液面、示功图每月测取一次,两次之间的测试间隔25-35天,对于产量波动较大的油井连续跟踪,落实清楚原因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3.3.2每月单量2次,因液量较低,站点单量必须采取12h或24h单量制度,以提高资料录取的可靠性;每5天测定含水,月内第一个样测定一次含盐。
二、技术力量是保障手段
成立以技术经理为组长的培训小组,分片承包,定时培训;推行轮岗锻炼,以老带新;建立技术人才梯队,提升综合软实力。
1.明确职责:修订完善《采油作业区技术干部职责》,充分了解自身职责。
2.轮岗锻炼:定期组织作业区、井区两级技术干部轮岗交流学习。
3.专项负责:充分职能下移、自我加压、深入一线、查找问题根源、攻克技术难题。
4.搭建平台:建立共享平台,实现数字化办公,以“三会”为契机,开展技术培训。
5.激励机制:工作量化,评先选优,年初交风险抵押金,季度动态分析竞赛,奖优罚劣。
三、油水井正常生产是管理目标
单井是油藏开发管理的最小元素,维护油水井的正常生产是一项繁重、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大量的工作,必须严格遵照“油水并重,注水先行”的思想。
1.水井管理
坚持“油井出问题、注水找原因”、“油水并重,以水换油”的理念,精细注采调控,优化注水政策,强化剖面治理,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最终就是要做到“注够水、注好水,有效注水、精细注水”。
1.1注够水
1.1.1多措并举,解决欠注问题
始终把单井消欠问题做为注水管理工作重点,努力做到发现一口、落实一口、治理一口,日跟踪周分析旬落实月治理,通过现场调研,分析欠注原因解决欠注问题。
1.1.2系统改造,实现注水系统整体优化
本着“消除站点回流”的改造思路,技术人员现场核实掌握靖三联合站设备运行参数,调整注水泵压力消除回流;同时针对盘一注、盘二注、盘三注注水回流大的情况,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定期检泵”技术对三个站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机泵运行效率,消除“大马拉小车”现象,消除注水回流,实现平稳注水,提高管网效率。
1.2注好水
注入水质和井筒清洁与否一直是影响油田“注好水”的两个主要因素,我区尤为重视这两项重点工作,确保油田注好水。
1.2.1严格水质管理,确保水质达标
严格执行水质监测制度,每五天对3个注水站点过滤器进出口水质化验分析一次,每天对靖三联合站和陕92转油站沉降罐和三相分离器污水水质进行化验分析,加大清、污水处理站点运行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从工艺系统、设备管理、污水回注等几个方面强化管理,通过化验分析及时调整上游站点输油制度和加药制度,确保水处理系统平稳运行。
1.2.2加强井筒管理,确保井筒长期健康
针对注水井井筒脏、油套压高的情况,制定《汽化水洗井、水泥车+罐车洗井》管理制度,成立洗井督导组,专人负责,在洗井过程中要求认真投加洗井液,全过程监督。
1.3有效注水
1.3.1剖面综合治理,提高水驅控制及动用程度
该区通过多年总结实践,形成了堵水调剖、酸化调剖、补孔调剖、分注调剖主体技术4项;常规酸化、暂堵酸化、选择性酸化等主要措施方式7个,解决了油藏剖面出现的各类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
1.3.2差异化化学调驱
为精细注水井深部化学调驱,有效指导区域剖面治理,总结历年化学调驱各类施工参数,根据油藏沉积特征,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施工参数(用量、压力、浓度、排量)的化学调驱,即差异化调驱。 1.4精细注水
1.4.1坚持分区域注水开发技术政策
2007年以来,按照“宏观上整体强化、微观上精细调控”思路,对长6油藏西南部、边部等低产、低能量区域强化注水;对油藏中部裂缝发育区平衡注水;对高产高能量区域温和注水;对油藏分层开发区,不断精细小层注水,优化单井注水参数。
1.4.2深度应用数字化,实现注水实时监控
完善数字化运行模式下注水管理考核制度,依靠数字化改造将单井干式水表换为磁电式和稳流自控水表,做到注水井的压力、排量变化实时监控。
2.油井管理
按照“统一标准,分类管理”工作思路,实现差异化油井管理。
2.1产能差异化管理
成立单井管理小组,按照产能大小分级管理:产量大于10吨井由作业区经理管理,技术副经理、技术干部监控;产量大于5吨小于10吨井由生产副经理管理,技术副经理、技术干部监控;产量大于2吨小于5吨井由技术副经理管理,技术干部监控;产量小于2吨的井由技术干部监控、管理。
2.2开发差异化管理
在油井管理上,建立“一井一目标一对策”精细管理模式,建立开发井史,找到适合每口井最优生产模式。
2.2.1最大限度发挥高效井潜力:对高效井、大頭井,加强生产动态监控,对对应注水井实施最合理注水强度,不断探索出最合理生产制度,严防高产井产量下降或含水上升。
2.2.2优化低效井管理:首先通过对静态资料的排查,判断是否有措施潜力,对其进行治理,使其转化为高效井;其次严格实施合理注水政策,认真分析低产低效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治理对策;再次对已核定无措施增产潜力井实施各项生产制度(间开时间,冲程、冲次、泵径等)的优化。
2.2.3重新认识高含水井及长关井:重新认识非主力层,采取油井堵水、隔采等方式方法,降低含水,提高单井产量。
2.2.4无效井实施关停:针对油藏边部边底水发育及主向高含水水淹井,目前技术手段无法进行治理的井实施关停,保持地层能量,为邻井正常生产做好保障。
四、结论
保持油藏稳产和可持续生产,最主要管理方法还是要注重最基础的“油水并重”原则,实行精细管理。油田精细管理是一项长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设定目标、埋头苦干、积极主动、开拓创新,从而提升油藏开发管理水平。
关键词: 盘古梁油田 精细管理 油田开发
一、基础资料建设是管理基础
1.积极开展报表精简
利用数字化深度应用,繁杂的纸质报表通过删繁就简建成电子版资料,构建生产单元、应急班、作业区三级资料传导“闭合圈”,实现32个站点“无纸化办公”,资料利于保存及网络共享。
2.整合油田开发基础数据库
为适应数字化油田建设,自行建立油田开发管理基础数据库,共计27项,实现网上办公及数据共享。包括基础资料8项年度更新、历史资料8项年度更新、图库资料6项随时更新、日常资料6项随时更新。
3.推进单井资料录取管理
油井分级管理实行“A、B、C、D、E”管理制度,将油井产能t≥5.0吨、2.0≤t<5.0吨、1.0≤t<2.0吨、0.5≤t<1.0吨、t<0.5吨分为A、B、C、D、E五类,实行分类专人负责所管油井资料录取,将油井管理细化,目标明确,提高油井管理水平。
3.1对“A”类油井的管理
3.1.1每5天单量、取样各一次,每旬动液面、功图同步测取一次,每月测三次,间隔不少于7天,不大于12天,及时发现隐性躺井;
3.1.2严格落实油井含水大调查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含水大调查,对含水变化井连续落实,直至落实清楚,并制定相应对策上报地质研究所,督促调整。
3.2对“B、C、D ”类油井的管理
3.2.1对“B、C、D”类井严格按照下发的《采油、注水资料录取管理细则》资料录取上报;
3.2.2生产波动较大的油井连续跟踪,落实清楚原因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对于不正常的油井,应连续进行单量、化验、测井等工作,并将录取资料及时上报技术室。
3.3对“E”类油井的管理
3.3.1动液面、示功图每月测取一次,两次之间的测试间隔25-35天,对于产量波动较大的油井连续跟踪,落实清楚原因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3.3.2每月单量2次,因液量较低,站点单量必须采取12h或24h单量制度,以提高资料录取的可靠性;每5天测定含水,月内第一个样测定一次含盐。
二、技术力量是保障手段
成立以技术经理为组长的培训小组,分片承包,定时培训;推行轮岗锻炼,以老带新;建立技术人才梯队,提升综合软实力。
1.明确职责:修订完善《采油作业区技术干部职责》,充分了解自身职责。
2.轮岗锻炼:定期组织作业区、井区两级技术干部轮岗交流学习。
3.专项负责:充分职能下移、自我加压、深入一线、查找问题根源、攻克技术难题。
4.搭建平台:建立共享平台,实现数字化办公,以“三会”为契机,开展技术培训。
5.激励机制:工作量化,评先选优,年初交风险抵押金,季度动态分析竞赛,奖优罚劣。
三、油水井正常生产是管理目标
单井是油藏开发管理的最小元素,维护油水井的正常生产是一项繁重、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大量的工作,必须严格遵照“油水并重,注水先行”的思想。
1.水井管理
坚持“油井出问题、注水找原因”、“油水并重,以水换油”的理念,精细注采调控,优化注水政策,强化剖面治理,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最终就是要做到“注够水、注好水,有效注水、精细注水”。
1.1注够水
1.1.1多措并举,解决欠注问题
始终把单井消欠问题做为注水管理工作重点,努力做到发现一口、落实一口、治理一口,日跟踪周分析旬落实月治理,通过现场调研,分析欠注原因解决欠注问题。
1.1.2系统改造,实现注水系统整体优化
本着“消除站点回流”的改造思路,技术人员现场核实掌握靖三联合站设备运行参数,调整注水泵压力消除回流;同时针对盘一注、盘二注、盘三注注水回流大的情况,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定期检泵”技术对三个站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机泵运行效率,消除“大马拉小车”现象,消除注水回流,实现平稳注水,提高管网效率。
1.2注好水
注入水质和井筒清洁与否一直是影响油田“注好水”的两个主要因素,我区尤为重视这两项重点工作,确保油田注好水。
1.2.1严格水质管理,确保水质达标
严格执行水质监测制度,每五天对3个注水站点过滤器进出口水质化验分析一次,每天对靖三联合站和陕92转油站沉降罐和三相分离器污水水质进行化验分析,加大清、污水处理站点运行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从工艺系统、设备管理、污水回注等几个方面强化管理,通过化验分析及时调整上游站点输油制度和加药制度,确保水处理系统平稳运行。
1.2.2加强井筒管理,确保井筒长期健康
针对注水井井筒脏、油套压高的情况,制定《汽化水洗井、水泥车+罐车洗井》管理制度,成立洗井督导组,专人负责,在洗井过程中要求认真投加洗井液,全过程监督。
1.3有效注水
1.3.1剖面综合治理,提高水驅控制及动用程度
该区通过多年总结实践,形成了堵水调剖、酸化调剖、补孔调剖、分注调剖主体技术4项;常规酸化、暂堵酸化、选择性酸化等主要措施方式7个,解决了油藏剖面出现的各类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
1.3.2差异化化学调驱
为精细注水井深部化学调驱,有效指导区域剖面治理,总结历年化学调驱各类施工参数,根据油藏沉积特征,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施工参数(用量、压力、浓度、排量)的化学调驱,即差异化调驱。 1.4精细注水
1.4.1坚持分区域注水开发技术政策
2007年以来,按照“宏观上整体强化、微观上精细调控”思路,对长6油藏西南部、边部等低产、低能量区域强化注水;对油藏中部裂缝发育区平衡注水;对高产高能量区域温和注水;对油藏分层开发区,不断精细小层注水,优化单井注水参数。
1.4.2深度应用数字化,实现注水实时监控
完善数字化运行模式下注水管理考核制度,依靠数字化改造将单井干式水表换为磁电式和稳流自控水表,做到注水井的压力、排量变化实时监控。
2.油井管理
按照“统一标准,分类管理”工作思路,实现差异化油井管理。
2.1产能差异化管理
成立单井管理小组,按照产能大小分级管理:产量大于10吨井由作业区经理管理,技术副经理、技术干部监控;产量大于5吨小于10吨井由生产副经理管理,技术副经理、技术干部监控;产量大于2吨小于5吨井由技术副经理管理,技术干部监控;产量小于2吨的井由技术干部监控、管理。
2.2开发差异化管理
在油井管理上,建立“一井一目标一对策”精细管理模式,建立开发井史,找到适合每口井最优生产模式。
2.2.1最大限度发挥高效井潜力:对高效井、大頭井,加强生产动态监控,对对应注水井实施最合理注水强度,不断探索出最合理生产制度,严防高产井产量下降或含水上升。
2.2.2优化低效井管理:首先通过对静态资料的排查,判断是否有措施潜力,对其进行治理,使其转化为高效井;其次严格实施合理注水政策,认真分析低产低效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治理对策;再次对已核定无措施增产潜力井实施各项生产制度(间开时间,冲程、冲次、泵径等)的优化。
2.2.3重新认识高含水井及长关井:重新认识非主力层,采取油井堵水、隔采等方式方法,降低含水,提高单井产量。
2.2.4无效井实施关停:针对油藏边部边底水发育及主向高含水水淹井,目前技术手段无法进行治理的井实施关停,保持地层能量,为邻井正常生产做好保障。
四、结论
保持油藏稳产和可持续生产,最主要管理方法还是要注重最基础的“油水并重”原则,实行精细管理。油田精细管理是一项长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设定目标、埋头苦干、积极主动、开拓创新,从而提升油藏开发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