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中有关“诗眼”的考题,其考查方式有的是直接让考生从诗句中找出“诗眼”并赏析,有的则变换提问方式,如:“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诗眼”类的题目已成为高频考点。
一、考点解说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分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加以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又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这一“闹”字把春意盎然写得形象生动,读者的心中似乎想到了蜂来蝶往,雀跃枝头的情景。
“诗眼”分“句中眼”和“篇中眼”。所谓“句中眼”,是指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性的字,“一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所谓“篇中眼”,往往就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篇中眼”有的是词、短语,有的则是一个句子。
二、典题分析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2014年湖北卷)
分析:本题考查“篇中眼”,诗题“早发”,即“早晨出发”的意思。回答此题,首先要考虑有哪些事物可以表现出发时间之早。由此结合全诗,找出能够体现“早”的关键词语,如“灯残”“酒醒”“闻鸡唱”“独向长空”“微有路”等,然后条理清晰地描述出来。
答案: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2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2014年四川卷)
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考查“句中眼”。山是四时、朝暮都存在的,晦明朝夕,仪态万方,决非“常带”斜阳之色。诗人这样说,无非表明,他只是在这暮色苍茫之际才远眺寒山,这时的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诗人面对这“寒山”“斜阳”不免生迟暮之感。更何况山高秋晚,望之一派森森寒意。下句“新月”,是上弦的如钩的月亮,很快就会西沉,而现在却偏偏照临在落叶的疏林之上,诗人看了那些落叶,已不胜摇落之悲,更何况又敷上新月的凄迷昏黄之色?一个“偏”字,正和苏轼中秋词“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的“偏”字同一意蕴,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怨悱惆怅。
答案:“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2014年全国卷)
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考查“句中眼”。在诗中,“过雨”暗示刚刚遇雨。诗人仅仅用一个“过”字表示雨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凸显出来。“随”字则极为简洁地表现出诗人随山转折、山道迂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的情境。回答此题,要重点体会“过”字与“随”字有何表达效果,放到具体的诗句中加以品味。
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三、方法指要
1明确类型。分清诗眼是“句中眼”还是“篇中眼”。
2分析作用。“句中眼”一般先要解释作为“句中眼”的那个词的含义,再放入诗句中描述景象,如果涉及修辞或其他表达技巧,也要指出来加以分析,最后写出“诗眼”在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篇中眼”的分析方法更要着眼于全篇的结构、内容或主旨。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276300)
一、考点解说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分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加以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又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这一“闹”字把春意盎然写得形象生动,读者的心中似乎想到了蜂来蝶往,雀跃枝头的情景。
“诗眼”分“句中眼”和“篇中眼”。所谓“句中眼”,是指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性的字,“一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所谓“篇中眼”,往往就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篇中眼”有的是词、短语,有的则是一个句子。
二、典题分析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2014年湖北卷)
分析:本题考查“篇中眼”,诗题“早发”,即“早晨出发”的意思。回答此题,首先要考虑有哪些事物可以表现出发时间之早。由此结合全诗,找出能够体现“早”的关键词语,如“灯残”“酒醒”“闻鸡唱”“独向长空”“微有路”等,然后条理清晰地描述出来。
答案: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2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2014年四川卷)
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考查“句中眼”。山是四时、朝暮都存在的,晦明朝夕,仪态万方,决非“常带”斜阳之色。诗人这样说,无非表明,他只是在这暮色苍茫之际才远眺寒山,这时的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诗人面对这“寒山”“斜阳”不免生迟暮之感。更何况山高秋晚,望之一派森森寒意。下句“新月”,是上弦的如钩的月亮,很快就会西沉,而现在却偏偏照临在落叶的疏林之上,诗人看了那些落叶,已不胜摇落之悲,更何况又敷上新月的凄迷昏黄之色?一个“偏”字,正和苏轼中秋词“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的“偏”字同一意蕴,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怨悱惆怅。
答案:“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2014年全国卷)
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考查“句中眼”。在诗中,“过雨”暗示刚刚遇雨。诗人仅仅用一个“过”字表示雨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凸显出来。“随”字则极为简洁地表现出诗人随山转折、山道迂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的情境。回答此题,要重点体会“过”字与“随”字有何表达效果,放到具体的诗句中加以品味。
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三、方法指要
1明确类型。分清诗眼是“句中眼”还是“篇中眼”。
2分析作用。“句中眼”一般先要解释作为“句中眼”的那个词的含义,再放入诗句中描述景象,如果涉及修辞或其他表达技巧,也要指出来加以分析,最后写出“诗眼”在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篇中眼”的分析方法更要着眼于全篇的结构、内容或主旨。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27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