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任务驱动型与活动型课堂进行融合创新,形成任务活动型教学模式,为县乡地区教师提供一种既体现创新型课堂特点,又易于操作的常规教学模式。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活动型;任务活动型
一、背景与现状
21世纪是一个事事有创新、时时有惊喜的时代,教育界也应如此。但事与愿违,经调查发现,在县乡地区,尤其在欠发达的、边远的县乡地区,创新型课堂似乎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公开课之中,而在常规教学中甚少看到新型课堂的运用,更多的是“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或者创新勇气。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其教学方法。虽然新课标和新课改已经实行多年,但是,这些地区有一些教师却依然认为只有“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才是适合的,其余的教学模式都是花俏的表演,只有在公开课的时候才会排练表演一番,而公开课之后又归于“满堂灌”之中。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基础不好,要是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恐怕难以完成教学任务,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提高或者保证升学率。教师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哪一科,最后都剩下“满堂灌”了,唯一的区别在于,谁讲得更精彩、更生动有趣而已。
第二,学生学习能力弱影响教学模式的运用。经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跟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关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能接受新型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不易接受新型教学模式。但是,这种关联不是必然的,是可变的。现实情况是,教师害怕学生在新型课堂中无所适从,从而影响教学秩序,进而影响教学任务。
第三,教学评价影响教学模式的运用。在县乡地区,对教师的评价,往往是“唯分数论英雄”。在这种评价机制下,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至于其它素质的提升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满堂灌”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虽然影响了教学模式的运用,但都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策略去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使其充满创新和惊喜,而不是只有“满堂灌”,时代呼唤创新型课堂。
二、任务活动型课堂
创新型课堂不是某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是活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是情景型教学模式,可以是表演型教学模式,也可以是复合型的教学模式,不一而足,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它都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景。在此,笔者将任务驱动型与活动型课堂进行融合创新,探究这种模式在教学中运用策略。
为何选择将任务驱动型与活动型课堂进行融合呢?这是因为,任务驱动型课程在不同的学科中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能體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任务驱动型课堂具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它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明确提出来,学生很清楚自己本节课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达成哪些学习目标,不足之处在于哪里。这种模式缺少灵活性与趣味性,容易变成问答式的教学模式。而活动型课堂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通过活动来实现,活动型课堂具有灵活性与趣味性都比较强的特点,但是,教学目标分散,容易沦为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如果将两者融合起来,既能保持两者的优点,又能克服两者的缺点,让其升华为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即“任务活动型”教学模式。
三、策略与方法
(一)原则
既要保持任务驱动型与活动型课堂的优点,又要克服它们的缺点,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性。任务活动型教学模式显著的特点就是具备明确的目的性,每一项教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每一个活动小组都有明确的任务。
2.可操作性。每一项教学活动都是符合学情的,且易于执行和落实的,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3.生活情景性。教学活动是学生生活实际的艺术性再现,要体现生活情境性,能激发学生高度的参与热情。
4.趣味性与竞争性。教学活动应具备趣味性与竞争性,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二)方法与应用
1.课前准备阶段
在开展教学之前,应该把本班学生分为若干大组,每个大组又细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大组设大组长一名,小组长若干名,大组长负责分配落实任务、巡查组员的学习情况、汇报或者指定人员汇报学习成果、参与互评,小组长负责督促本小组成员开展教学活动、整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
2.授课阶段
第一阶段分配任务,通过PPT课件展示各大组的学习任务,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等。
第二阶段落实任务,各大组根据学习要求展开学习活动。
第三阶段完成任务,各大组长汇总本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并进行汇报。
3.评价阶段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评价,然后就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解说和点拨,尤其针对重难点内容加以精讲。
任务活动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将任务和活动融合起来,做到任务引领活动、活动体现任务目标,在常规教学中比较容易掌握和操作。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而高效的课堂必须要有合适的教学模式来承担。所以,作为一名负责任的一线教师,必须要有勇气和智慧去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做一名“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创新型教师。下面将以一节课堂实践来说明该教学模式的运用。
(三)课堂实践
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第一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课堂实践。
课前准备阶段:全班分为4个大组,每组分3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成员,设4个大组长,12个小组长。
授课阶段:
1.导入,略去。(1分钟)
2.展示任务:(1分钟)
第一大组,列举生活中哪些东西属于商品,哪些不属于商品,并说明理由?进而探讨超市过期的酸奶能否成为商品,并说明理由。
第二大组,表演一个关于从物物交换到商品流通过程的小情景剧,并概括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第三大组,通过生活实例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
第四大组,通过生活实例说明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是通过紧缩?并分析其原因。
3.执行任务:各大组成员根据本组的学习要求,在大组长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讨论或模拟表演,大组长负责收集本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12分钟)
4.展示成果:大组长按照顺序依次到讲台上向全班学生进行成果汇报并提出本组成员的学习疑点,其中,第二组参与表演的学生到教室前面的空地上进行情景表演。(12分钟)
评价阶段:
1.组长互评。第一、第三组组长互评,第二、第四组组长互评,互评者分别对对方的学习成果进行优缺点分析。(4分钟)
2.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各大组成员的表现及其成果进行恰当的点评,并对重难点进行精讲和点拨。(8分钟)
3.总结。请一名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简单的知识总结,并谈谈收获与感受。(2分钟)
四、总结与展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唯有坚持与时俱进地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根本的方法。教育是促进新思想发展的最重要手段,教学方法绝不能亘古不变、墨守成规,必须要有大智慧、大勇气去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任务活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教学的效果如何还要经过实践的验证。但它起码展示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一种创新的思维模式,为教学方法的大水塘注入一股新流。亦正因创新,教育方能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活动型;任务活动型
一、背景与现状
21世纪是一个事事有创新、时时有惊喜的时代,教育界也应如此。但事与愿违,经调查发现,在县乡地区,尤其在欠发达的、边远的县乡地区,创新型课堂似乎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公开课之中,而在常规教学中甚少看到新型课堂的运用,更多的是“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或者创新勇气。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其教学方法。虽然新课标和新课改已经实行多年,但是,这些地区有一些教师却依然认为只有“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才是适合的,其余的教学模式都是花俏的表演,只有在公开课的时候才会排练表演一番,而公开课之后又归于“满堂灌”之中。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基础不好,要是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恐怕难以完成教学任务,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提高或者保证升学率。教师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哪一科,最后都剩下“满堂灌”了,唯一的区别在于,谁讲得更精彩、更生动有趣而已。
第二,学生学习能力弱影响教学模式的运用。经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跟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关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能接受新型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不易接受新型教学模式。但是,这种关联不是必然的,是可变的。现实情况是,教师害怕学生在新型课堂中无所适从,从而影响教学秩序,进而影响教学任务。
第三,教学评价影响教学模式的运用。在县乡地区,对教师的评价,往往是“唯分数论英雄”。在这种评价机制下,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至于其它素质的提升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满堂灌”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虽然影响了教学模式的运用,但都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策略去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使其充满创新和惊喜,而不是只有“满堂灌”,时代呼唤创新型课堂。
二、任务活动型课堂
创新型课堂不是某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是活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是情景型教学模式,可以是表演型教学模式,也可以是复合型的教学模式,不一而足,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它都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景。在此,笔者将任务驱动型与活动型课堂进行融合创新,探究这种模式在教学中运用策略。
为何选择将任务驱动型与活动型课堂进行融合呢?这是因为,任务驱动型课程在不同的学科中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能體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任务驱动型课堂具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它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明确提出来,学生很清楚自己本节课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达成哪些学习目标,不足之处在于哪里。这种模式缺少灵活性与趣味性,容易变成问答式的教学模式。而活动型课堂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通过活动来实现,活动型课堂具有灵活性与趣味性都比较强的特点,但是,教学目标分散,容易沦为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如果将两者融合起来,既能保持两者的优点,又能克服两者的缺点,让其升华为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即“任务活动型”教学模式。
三、策略与方法
(一)原则
既要保持任务驱动型与活动型课堂的优点,又要克服它们的缺点,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性。任务活动型教学模式显著的特点就是具备明确的目的性,每一项教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每一个活动小组都有明确的任务。
2.可操作性。每一项教学活动都是符合学情的,且易于执行和落实的,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3.生活情景性。教学活动是学生生活实际的艺术性再现,要体现生活情境性,能激发学生高度的参与热情。
4.趣味性与竞争性。教学活动应具备趣味性与竞争性,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二)方法与应用
1.课前准备阶段
在开展教学之前,应该把本班学生分为若干大组,每个大组又细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大组设大组长一名,小组长若干名,大组长负责分配落实任务、巡查组员的学习情况、汇报或者指定人员汇报学习成果、参与互评,小组长负责督促本小组成员开展教学活动、整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
2.授课阶段
第一阶段分配任务,通过PPT课件展示各大组的学习任务,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等。
第二阶段落实任务,各大组根据学习要求展开学习活动。
第三阶段完成任务,各大组长汇总本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并进行汇报。
3.评价阶段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评价,然后就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解说和点拨,尤其针对重难点内容加以精讲。
任务活动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将任务和活动融合起来,做到任务引领活动、活动体现任务目标,在常规教学中比较容易掌握和操作。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而高效的课堂必须要有合适的教学模式来承担。所以,作为一名负责任的一线教师,必须要有勇气和智慧去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做一名“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创新型教师。下面将以一节课堂实践来说明该教学模式的运用。
(三)课堂实践
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第一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课堂实践。
课前准备阶段:全班分为4个大组,每组分3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成员,设4个大组长,12个小组长。
授课阶段:
1.导入,略去。(1分钟)
2.展示任务:(1分钟)
第一大组,列举生活中哪些东西属于商品,哪些不属于商品,并说明理由?进而探讨超市过期的酸奶能否成为商品,并说明理由。
第二大组,表演一个关于从物物交换到商品流通过程的小情景剧,并概括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第三大组,通过生活实例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
第四大组,通过生活实例说明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是通过紧缩?并分析其原因。
3.执行任务:各大组成员根据本组的学习要求,在大组长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讨论或模拟表演,大组长负责收集本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12分钟)
4.展示成果:大组长按照顺序依次到讲台上向全班学生进行成果汇报并提出本组成员的学习疑点,其中,第二组参与表演的学生到教室前面的空地上进行情景表演。(12分钟)
评价阶段:
1.组长互评。第一、第三组组长互评,第二、第四组组长互评,互评者分别对对方的学习成果进行优缺点分析。(4分钟)
2.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各大组成员的表现及其成果进行恰当的点评,并对重难点进行精讲和点拨。(8分钟)
3.总结。请一名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简单的知识总结,并谈谈收获与感受。(2分钟)
四、总结与展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唯有坚持与时俱进地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根本的方法。教育是促进新思想发展的最重要手段,教学方法绝不能亘古不变、墨守成规,必须要有大智慧、大勇气去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任务活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教学的效果如何还要经过实践的验证。但它起码展示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一种创新的思维模式,为教学方法的大水塘注入一股新流。亦正因创新,教育方能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