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得到观众的青睐。有人说,它故事曲折,扣人心弦;有人说,它制作精良,画面唯美;还有人说,演员演技精湛,形象俊美看着养眼……这些都不错,但我还要加上一条:有意无意地,它触动了中国人心中“认错与道歉”的那根心结。
   其实,此剧就是一个冤案得申的主题,被誉为“良心剧”。
   人有了错误要认错,要向被自己伤害过的人道歉,这本是一般性常识。但在某些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并非那么容易。尤其是让位之高权之重者,更尤其是让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帝王认错道歉,几无可能。因为帝王们自诩真命天子,天然掌握真理,是正确的化身,绝不会犯错;即使有被实践、被历史证明了的错误,也是身边的小人蒙蔽“圣上”的结果;而即使这样的结果,只因“圣上”曾经支持,也是断不能承认和翻案的。这涉及到帝王的百世英名,岂能在历史上留下败笔。
   如此一来,有多少昏庸帝王宠信的奸雄佞臣制造的冤假错案,就只能沉冤大海,永无昭雪之日,就像《琅琊榜》中的祁王、林帅和7万赤焰军当初的命运一样。
   《琅琊榜》一剧奇就奇在,它把这不可能变为了可能。一个才智过人、运筹帷幄的谋士,一个正义在胸、敢作敢为的太子,一群肝胆相照、重情重义的文臣武士,竟合成了一股感天动地的正能量,与帝王的专横跋扈、储君的勃勃野心、佞臣的机关算尽以及各种政治势力的纠结缠斗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较量,跌宕起伏,峰回路转,在“一定不让冤案沉底,赤焰军兄弟的血不能白流”的坚定信念下,竟然取得了节节胜利。
   劇情结尾的一幕十分感人——帝王的寿辰成了昭雪历史旧案的现场:犯者家属苙阳公主的摒私首告,群臣和亲王的冒死附议,太子的大义担当,以及这一切的总策划梅长苏置生死于度外的慷慨,生生逼着那个自私、多疑、专断、冷酷的皇帝老儿不得不低下他那高贵的头,被迫下诏重申冤案,为冤魂平反昭雪。
   本人历史知识有限,不知道在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下,这一幕是否曾真实地出现过,或许这只是人们在网络小说和电视剧上的虚构,或许这只代表了人们心中的一种愿望,期盼符合现代民主精神的“认错与道歉”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主流价值观。因为,唯有对过去的历史错误真心“认错与道歉”,才能匡正是非,弘扬正义,把谬误永远甩给历史而不让它再来兴风作浪。
   剧中大梁皇帝与梅长苏的一段对话很耐人寻味:皇帝明知自己是错的,但不希望在他生前纠正这个错误。他问梅:“为什么不等到我百年之后,你们再来翻案?”梅回答:“生前由你亲自纠正和死后翻案,是大不一样的!”我觉得这个“大不一样”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由帝王亲自翻案容易形成铁案,后人很难出于各种目的再把它翻过去;二是,体现了帝王“知错能改”的精神,对树立其历史上的正面形象反倒是有利的。遗憾的是,能意识到这一点并切身力行的帝王少之又少。
   其实,在现代社会,为历史的错误道歉、认错已成为一种正面价值观,能产生巨大的正面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向犹太人纪念碑下跪,“总理跪了下去,德意志民族从此站了起来”!“华沙之跪”为德国赢得了尊严。还有胡耀邦,在“文革”结束之时大力平反冤假错案,为300余万人昭雪。这一举措对国家稳定、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久久为后人所感念。反面的例子也现成:日本政府一直回避就战争责任深刻谢罪,七十年来始终得不到亚洲及世界人民的谅解。
   近年在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种好现象:一些当年的“红卫兵”,向曾经被自己批斗、侮辱过的老师忏悔、道歉。虽然他们只是在少不更事时被充当了历史罪错的工具,但勇于承担自己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也体现了一种人性的回归。
  【小黑孩/图】
其他文献
当下社会隔三岔五地便会爆出些令人闻之愕然且出于颇有“知识”的分子嘴中的奇谈怪论。譬如网传浙江财大谢作诗教授发表的自以为并非“哗众取宠”而在网友却认为“十分离谱”的高论——“婚姻是交易”,“美女就该嫁‘富豪’”云云!   众所周知:婚姻是人类社会进化至私有制时期的产物。倘照托尔斯泰的说法:“同是一件婚事,一些人视之为儿戏,而另一些人则视之为世界上最庄重的事情。” 如何定义婚姻之本质,则恐怕一千个家庭
期刊
清初“明史案”,起因是文化流氓吴之荣,以“家国情怀”敲诈《明史》编撰者庄允诚金钱。朝廷不但不惩戒吴之荣,反升为右佥都御史,还赠其庄允诚一半资产!一时间,靠“告讦”的流氓手段制造涉案千余,流放几百,诛杀七十,凌迟十四人大案的吴之荣,飙升为流氓文人升官发财的另类标杆。  所谓“告讦”,按《汉书·刑法志》解释,是指责人过失或揭人阴私。关键在于,“告讦”者假“家国情怀”,一招置对手于死地。西汉被腰斩的杨恽
期刊
叶赫那拉氏,生于1835年,其父为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惠征。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因得咸丰帝宠幸,1854年进封懿嫔。1856年生子载淳。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遗诏以载淳继承皇位,叶赫那拉氏被尊“圣母皇太后”,亦称慈禧太后。同年11月,叶赫那拉氏与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政变,改元同治,实行垂帘听政,至1908去世,控制国家大权达47年之久。  在慈禧统治期间,晚清王朝国事日非,在1894
期刊
“青岛大虾”事件过去一年了,但总觉得这个事还没“剧终”——因为没见到青岛市相关政府部门深刻反思出可供全社会借鉴的反面教训,也没看到人们呼吁建立的“开放畅通的投诉处理机制”进入生活,看到的仅是38元一只的“天价虾”才4个月,5000元一条的“天价鱼”就在哈尔滨成功复制。为使“青岛大虾”所蕴含的深刻教训真正变成全社会财富,愚以为,在“青岛大虾”事件一周年之际,有必要就“青岛大虾”发生的某些原因,再做一
期刊
同治九年(1870)十月曾国藩卸任直隶总督,回金陵第三次担任两江总督时,他原来的秘书,如今在磁州做代理知州的赵烈文特意赶来送行。谈话中曾国藩问他工作体会,赵烈文说:“佛经说妇人把忧愁当饭吃,州县官则把说谎当饭吃。”又说:“以前觉得上司和同事需要敷衍,现在看来百姓更需要敷衍。”曾国藩安慰他说:“足下在直隶,光景如果很好,当然最妙,如果有什么不如意处,可随时写信告知,彼此商酌而行。”(《能静居日记》,
期刊
重读以前的日记,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下乡支农,和农民搞“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  比如,1965年10月23日(星期六)的日记写道:带领学生去东垒头劳动4天,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下乡支农,就要和社员打成一片,我要求学生:下地劳动,要不惜力、不惜汗;回村休息,要帮助房东挑水、扫院子……对同学们的表现,群众反映挺好,昨天返校时,干部、社员热烈欢送,亲亲热热,互道祝语。通过“三同”,
期刊
每年中高考的作文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不,一朋友在微信中分享了一篇“北京中考零分作文”,是篇给材料作文:  不是所有鸟都能飞越太平洋。而有一种小鸟,却能飞越。它需要的仅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就这样,小鸟越过了太平洋。  有位理科考生据此写了篇《我不相信傻鸟的道理》的作文,被判零分。他在作文
期刊
晁错死得很冤。他之力主削藩,全为辅佐景帝稳定大局,以免藩王“尾大不掉”而使刘氏天下陷于内乱。“如果不这样做,天子不尊贵,宗庙不安宁”。其父闻听后说:“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饮药自杀前还说:“吾不忍见祸逮身!”但晁错宁以晁氏之“危”而保刘氏之“安”,对于刘氏天下,他算得上是忠心耿耿的。然而,当吴、楚七国以“诛错”为名作乱之时,手足无措的景帝居然与袁盎密谋,想借晁错的人头平定内乱。密谋实施之
期刊
北京大学胡泳教授撰文,大谈“山寨式创新”(《社会科学报》2016年6月9日)。在他看来,若从“正面意义”上定义山寨的话,那么,山寨“是指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一种模仿式的创新”。也就是说,他提出的“山寨式创新”,实际上就是“模仿式的创新”。可问题是,模仿或者说山寨是创新么?胡教授明明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把没有自主创新能力、靠模仿其他品牌以达到低价行销、自产产品的现象,统统称为山
期刊
一位女作家与编辑聊天,谈起她的新作,不无感慨地说:“写作者要把读者当成侦探才行啊。”彼时这位编辑出版了她的一部长篇小说,第一版刚刚印出来,便有读者给出版社写信,指出其中常识性、见识性的错误与疏漏,他想起女作家的话,对这些侦探般的读者感佩不已,当然后来在再版中,这些错漏都在书中进行了修订(《人民日报》2015年12月9日)。  “把读者当侦探”,说得太好了。作家服务的对象是读者。“把读者当侦探”实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