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是这样的,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保证学生能够找到恰当的方式学习,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教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设计悬念,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指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这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学习过程。不仅对以后的学习内容、所要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更重要的是这种自学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得到了加强。为使预习活动效果明显,且成为学生习惯性的行为,教师可设计一些与新教学内容相关的悬念,让学生在预习中探求。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前,可提出“谁有办法可量出路边电线杆的直径”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寻求答案。
二、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改以来,教师们都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的问题只问到一半就有许多学生积极应答。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却没有实效。这就需要教师经过长时间、多渠道地培养和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首先教师要提出认真倾听的要求。一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二是要认真听,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不要随便打断、插话等。
其次教师要做到认真倾听,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当学生回答不流利时,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当学生回答错时,也要等他说完了再给予引导。
再次是教学中要经常训练。每当在教师提出问题而学生兴奋不已的争先发言而影响听课的时候,教师用严肃的表情看着他们,谁做得最好,神情最专注就请他回答问题。其他学生马上就会意识到,上课要坐好来认真听讲。有的学生只顧着想发言,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当他的问题与别人一致时,老师给与警告,同时,提醒全班学生要认真听讲。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全班学生都会认真听讲。
三、引导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其实提出问题有时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提出问题是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赞赏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教师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让情感在这里交融,知识在这里增值,切忌抹杀学生的独到思维。另外课后练习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勇于探索钻研一题多解,以题简意深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得新颖、独到、变通的回答,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及时检验的习惯
分析学生计算、解题中的错误,很大比例的错误是由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些错误通过检验是可以避免的。学生的检验意识很淡薄,即使老师要求写出检验的过程,部分学生也是依葫芦画瓢,有检验的形式而已,根本检查不出原题的对错。教学中,要避免检验走形式,多教给学生灵活的方法,只要能检查出原题的对错,写不写检验的过程并不重要。只要有检验的意识,很多错误一检查就能看出来。检验要从多方面考虑,要动脑、动笔,应用题要密切联系实际,结合估算进行检验。
六、抓好常规,培养学生课后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到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负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裴丽苏.点滴成习受益终身--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
[2]刘秀英.好习惯,益终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5.
关键词:教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设计悬念,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指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这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学习过程。不仅对以后的学习内容、所要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更重要的是这种自学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得到了加强。为使预习活动效果明显,且成为学生习惯性的行为,教师可设计一些与新教学内容相关的悬念,让学生在预习中探求。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前,可提出“谁有办法可量出路边电线杆的直径”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寻求答案。
二、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改以来,教师们都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的问题只问到一半就有许多学生积极应答。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却没有实效。这就需要教师经过长时间、多渠道地培养和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首先教师要提出认真倾听的要求。一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二是要认真听,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不要随便打断、插话等。
其次教师要做到认真倾听,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当学生回答不流利时,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当学生回答错时,也要等他说完了再给予引导。
再次是教学中要经常训练。每当在教师提出问题而学生兴奋不已的争先发言而影响听课的时候,教师用严肃的表情看着他们,谁做得最好,神情最专注就请他回答问题。其他学生马上就会意识到,上课要坐好来认真听讲。有的学生只顧着想发言,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当他的问题与别人一致时,老师给与警告,同时,提醒全班学生要认真听讲。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全班学生都会认真听讲。
三、引导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其实提出问题有时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提出问题是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赞赏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教师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让情感在这里交融,知识在这里增值,切忌抹杀学生的独到思维。另外课后练习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勇于探索钻研一题多解,以题简意深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得新颖、独到、变通的回答,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及时检验的习惯
分析学生计算、解题中的错误,很大比例的错误是由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些错误通过检验是可以避免的。学生的检验意识很淡薄,即使老师要求写出检验的过程,部分学生也是依葫芦画瓢,有检验的形式而已,根本检查不出原题的对错。教学中,要避免检验走形式,多教给学生灵活的方法,只要能检查出原题的对错,写不写检验的过程并不重要。只要有检验的意识,很多错误一检查就能看出来。检验要从多方面考虑,要动脑、动笔,应用题要密切联系实际,结合估算进行检验。
六、抓好常规,培养学生课后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到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负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裴丽苏.点滴成习受益终身--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
[2]刘秀英.好习惯,益终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