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村镇银行自2006年底获准成立,十年来,正在我国基层金融市场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它们形成了相对健全的公司结构,在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三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但在具体实践中,村镇银行受到很多问题制约而难以成长壮大。本文将从村镇银行的涉农业务、零售业务入手,考虑当前银行业新背景,分析已出现的典型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三农;涉农业务;零售业务
1 当前我国村镇银行面临困境
1.1涉农业务困难重重
当前的涉农业务,许多问题盘根错杂,制约着农村金融市场的繁荣。
首先,占比较大的涉农贷款投资标的主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这些产业受自然条件、市场波动、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影响较大,收益水平难以量化评估。
其次,农村金融市场信用环境差。在贷前调查中,缺乏一个针对当地的可靠的标准,对于农户的信用评价常常是通过村委会,但村委会成员之间的人情关系常常使得对于控制贷款风险十分必要的的信用评价流于形式。此外涉农贷款成本偏高,普遍金额较小、对象分散、绩效低。放贷前,信贷员常常要深入田间地头,而贷款的服务费常常只有几十元。在绩效考核已成为行业标准的今天,不少信贷业务员会更倾向于向当地的龙头涉农企业放贷,而放弃“吃力不讨好”的小微农户。
1.2贷款集中度偏大,利润波动明显
我们在衡量公司的经营绩效时,通常使用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这两个指标。从下图可知,某村镇银行利润率水平自成立起,保持一致的上升势头,在2015年后出现下滑。与之相对的是居高不下、缓慢爬升的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与10%的标准值仅差一线,这反映了该行资产运用相对集中。资产集中投向特定行业,有利于攫取热门行业增长的红利。而且,贷款集中度过高会将信用风险扩大。一些突发的风险暴露就会让这些小微金融机构难以承受。又由于政策准入限制,村镇银行的经营范围被严格限制于注册县域,属地企业的关联性强,风险被进一步放大。
数据来源:某村镇银行年报
1.3零售业务便捷性差
对于个人客户来说,相对于衍生服务如购买理财、持卡增值服务,日常的存取款便捷性,人工电话服务,网上银行的易用性更为基础而实在。
为了解ATM的设置情况,笔者通过使用网站的地图搜索,发现本市的各家村镇银行已经实现了县域的基本全覆盖,在人口稠密的商圈、居民区,并没有加大ATM的投放数量,个人客户存取款不方便;笔者特意拨打了本市几个村镇银行的人工坐席,发现语音转接速度慢,电话接通率低,接线员业务不熟练是常态;另外,笔者访问了几家村镇银行官网,发现一些村镇银行的官网相应时间长,有顿卡现象。这会造成用户因失去耐心而对银行产生不良印象,甚至会造成客户的流失。
2 当前村镇银行改革对策分析
在存贷利差进一步收窄,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的今天,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村镇银行,必须自足差异化竞争的发展方向,开发更贴近农村金融需求的产品,加大营销力度,创新服务质量,不断发现影响经营的关键障碍因素,不断进行增强竞争力的修正,使该自身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占据先机。
2.1坚定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
作为县、区域村镇银行,在体量上、技术上不占优势,差异化竞争是突围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坚守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独立法人灵活的体制优势,践行支持农业、支持小微主体的发展战略,创新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在涉农项目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新“三农”项目的服务方案。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土地确权证抵押、农户联保的新模式,对于信用良好的农户、涉农企业,适当简化手续、积极授信,提供良好的贷款服务。同时,增强人口密集区的自助设备投放力度,安排人员专职负责这些设备的定期维护。
2.2 培育营销基因,提升服务质量
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市场“初出茅庐的新丁”,运作时间短,金融产品单一,公众认可度一般。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营销手段扩大客户群体。为此,可以适时地与保险、基金公司合作,举办休闲类的沙龙活动,传播理财观念,推介理财产品;可以邀请一些专家举办讲座,将宏观经济走势信息、股市操作技巧向客户群分享。此外,村镇银行应着手运作低成本的社交平台,如微博公众号、微信平台。委任专门的人员负责:及时的推送文字、图片、语音,传播金融知识,营销特色金融产品,完成移动端的沟通互动,从而进一步增强银行品牌影响力。
2.3发挥发起行作用,优化公司治理
主发起行在运营经验、风险控制技术上更有优势,可以委任发起行的高管人员,深入业务开展每个关节,帮助村镇银行建立对于关键指标定时监测、预警、核实、向董事层披露的制度。
此外,村镇银行应充分借鉴主发起行的公司治理经验,持续优化公司治理体系:明确界定董事、监事、经理人各自的权利和责任,警惕越权行为;强化监事会的作用;适当稀释股权,避免“独大一人”控制董事层,使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权力“越轨”时彼此掣肘;战略计划要长远、科学,规避短视的逐利决策。
參考文献:
[1]植凤寅.村镇银行十年[M].中国金融,2016.(22):94~98.
[2]钟献兵,潘华.农村信用制度构建与农村金融创新路径选择[M].经济问题探索,2014(08):79~83.
[3]刘通.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李超(1989—),男,汉族,天津人,金融硕士,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
[关键词]村镇银行;三农;涉农业务;零售业务
1 当前我国村镇银行面临困境
1.1涉农业务困难重重
当前的涉农业务,许多问题盘根错杂,制约着农村金融市场的繁荣。
首先,占比较大的涉农贷款投资标的主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这些产业受自然条件、市场波动、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影响较大,收益水平难以量化评估。
其次,农村金融市场信用环境差。在贷前调查中,缺乏一个针对当地的可靠的标准,对于农户的信用评价常常是通过村委会,但村委会成员之间的人情关系常常使得对于控制贷款风险十分必要的的信用评价流于形式。此外涉农贷款成本偏高,普遍金额较小、对象分散、绩效低。放贷前,信贷员常常要深入田间地头,而贷款的服务费常常只有几十元。在绩效考核已成为行业标准的今天,不少信贷业务员会更倾向于向当地的龙头涉农企业放贷,而放弃“吃力不讨好”的小微农户。
1.2贷款集中度偏大,利润波动明显
我们在衡量公司的经营绩效时,通常使用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这两个指标。从下图可知,某村镇银行利润率水平自成立起,保持一致的上升势头,在2015年后出现下滑。与之相对的是居高不下、缓慢爬升的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与10%的标准值仅差一线,这反映了该行资产运用相对集中。资产集中投向特定行业,有利于攫取热门行业增长的红利。而且,贷款集中度过高会将信用风险扩大。一些突发的风险暴露就会让这些小微金融机构难以承受。又由于政策准入限制,村镇银行的经营范围被严格限制于注册县域,属地企业的关联性强,风险被进一步放大。
数据来源:某村镇银行年报
1.3零售业务便捷性差
对于个人客户来说,相对于衍生服务如购买理财、持卡增值服务,日常的存取款便捷性,人工电话服务,网上银行的易用性更为基础而实在。
为了解ATM的设置情况,笔者通过使用网站的地图搜索,发现本市的各家村镇银行已经实现了县域的基本全覆盖,在人口稠密的商圈、居民区,并没有加大ATM的投放数量,个人客户存取款不方便;笔者特意拨打了本市几个村镇银行的人工坐席,发现语音转接速度慢,电话接通率低,接线员业务不熟练是常态;另外,笔者访问了几家村镇银行官网,发现一些村镇银行的官网相应时间长,有顿卡现象。这会造成用户因失去耐心而对银行产生不良印象,甚至会造成客户的流失。
2 当前村镇银行改革对策分析
在存贷利差进一步收窄,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的今天,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村镇银行,必须自足差异化竞争的发展方向,开发更贴近农村金融需求的产品,加大营销力度,创新服务质量,不断发现影响经营的关键障碍因素,不断进行增强竞争力的修正,使该自身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占据先机。
2.1坚定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
作为县、区域村镇银行,在体量上、技术上不占优势,差异化竞争是突围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坚守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独立法人灵活的体制优势,践行支持农业、支持小微主体的发展战略,创新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在涉农项目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新“三农”项目的服务方案。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土地确权证抵押、农户联保的新模式,对于信用良好的农户、涉农企业,适当简化手续、积极授信,提供良好的贷款服务。同时,增强人口密集区的自助设备投放力度,安排人员专职负责这些设备的定期维护。
2.2 培育营销基因,提升服务质量
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市场“初出茅庐的新丁”,运作时间短,金融产品单一,公众认可度一般。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营销手段扩大客户群体。为此,可以适时地与保险、基金公司合作,举办休闲类的沙龙活动,传播理财观念,推介理财产品;可以邀请一些专家举办讲座,将宏观经济走势信息、股市操作技巧向客户群分享。此外,村镇银行应着手运作低成本的社交平台,如微博公众号、微信平台。委任专门的人员负责:及时的推送文字、图片、语音,传播金融知识,营销特色金融产品,完成移动端的沟通互动,从而进一步增强银行品牌影响力。
2.3发挥发起行作用,优化公司治理
主发起行在运营经验、风险控制技术上更有优势,可以委任发起行的高管人员,深入业务开展每个关节,帮助村镇银行建立对于关键指标定时监测、预警、核实、向董事层披露的制度。
此外,村镇银行应充分借鉴主发起行的公司治理经验,持续优化公司治理体系:明确界定董事、监事、经理人各自的权利和责任,警惕越权行为;强化监事会的作用;适当稀释股权,避免“独大一人”控制董事层,使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权力“越轨”时彼此掣肘;战略计划要长远、科学,规避短视的逐利决策。
參考文献:
[1]植凤寅.村镇银行十年[M].中国金融,2016.(22):94~98.
[2]钟献兵,潘华.农村信用制度构建与农村金融创新路径选择[M].经济问题探索,2014(08):79~83.
[3]刘通.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李超(1989—),男,汉族,天津人,金融硕士,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