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炳意,男,1974年8月出生,甘肃靖远人,教育硕士。现为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教材研究部副主任、数学教研员,长期参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导与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现参与主持“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示范建设项目”研究工作。
在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学校课程作为其中的一个板块,它是高中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不可或缺。针对学校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学校课程的开发、学校课程的实施与保障等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教材研究部副主任张炳意先生。
学校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1.学校课程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它对有效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什么作用?
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目标提出,要开发和建设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的学校课程,创建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新经验,构建富有特色的、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学校课程是基于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而建立和存在的,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实际是对国家新课程方案中选修Ⅱ模块课程的开发,就是学校要在实施好必修和选修Ⅰ课程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实际,组织教师对选修Ⅱ模块的课程进行开发与实施。
开发与实施好选修Ⅱ课程,有助于拉近课程与学生的距离,整合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新内容,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容易形成激励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形成教师团队合作的工作与学习机制,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如何把握和定位学校课程,才能有效推进课程开发?学校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关系是什么?
在学校实践层面,加强对选修Ⅱ模块课程的开发,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与学校能够提供的课程资源,要在对学生发展需求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组织教师个人或团队来开发。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对选修Ⅱ模块课程的开发,变成对必修或选修Ⅰ课程的简单重复、随意加深和拓展。更不能将课程开发实施过程变成对高考科目进行辅导的第二课堂,表现出课程开发中的功利化倾向,让其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属品。
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课程应该具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学及评价)及课程资源开发等基本要素,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种形态或者课程载体。学校课程开发不完全等同于校本教材的编写。学校课程在形态上可以是讲义、活动方案设计、多媒体影像素材等,当然也可以是文本的教材,这是在学校课程开发中要予以注意的。
3.学校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以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那么,怎样处理学校课程设置与学生多样化需求之间的关系?
学校课程应具有选择性,旨在满足学生独特性、差异性的发展需要,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要保证学生共性素质发展的需要,又要保证学生个性素质发展的要求,对两者不能厚此薄彼。普通高中课程内容中,有些内容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在保证学生基础学习的基础上,要关注学生独特性、差异性的发展需要,不能以偏概全,要树立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重心,而不是以教师或专家为重心。开发学校课程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要提升学生的现实经验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学校要结合本校可以提供的课程资源和课程开发实施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可选择的、尽可能丰富的课程平台。当然,学校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融入了学校的教育哲学,浸润了教师对学生的洞悉,而这一切都源于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考虑。学校课程开发绝不是一劳永逸或者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的跟进、调整、完善甚至否定的动态发展过程,只有这样的课程才能承载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功能。
4.学校课程的开发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是一个考验,除了合理利用好学校的师资力量外,对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学校课程开发中,教师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说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那么更多地表现为课程开发中的选题与开发深度问题。在课程开发初期,各教研组、学科组、教师团体或者个人要做一些学科拓展性的课程开发,或者将自己擅长的领域作为开发的选题而组织开发。因此,为了有效落实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激发和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增强课程开发的实效性,学校要重点组织教师开展课程开发的培训、研修活动,帮助教师透彻理解《学校课程方案》与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的关系,明确教师开发学校课程的任务要求。
同时,教师学习和参与学校课程的规划,也是将学校课程与学校办学理念普及的过程。只有达成共识,把学校课程开发的行为变成教师群体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培训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了解学校课程,易于形成民主参与、积极合作的学校文化。培训一般涉及课程分级管理的新政策、学校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本校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学校课程开发的参与策略及范围、方式及阶段性要求、课程开发的程序、课程纲要的撰写及审议要求、课程评价等。
学校课程的开发
1.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的范围和类型是什么?
学校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对应的概念,课程开发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活动,即“学校课程的开发”和“校本的课程开发”。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高中新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的内容,把“学校课程”看作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二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是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三是其他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模块及其具体内容,是学科拓展类的学校课程。从学校实践层面上来看,更多的集中在第一、第二类上,也不乏学科拓展类的学校课程。
2.学校课程开发有哪些程序?
开发与实施选修Ⅱ模块课程是国家课程决策权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的具体体现,这也就给学校的课程决策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进行学校课程开发?有没有可以遵循的操作步骤?”对此,不少学者总结出了学校课程开发的实施步骤,如斯基尔贝克的五步骤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八步骤法,我国学者王斌华提出的五环节法等等。由于每个学校的环境、教育资源、文化氛围、经济因素及开发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采取什么样的程序都必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或调整。
在此,结合各学校的一些实践研究和情况,可大致描绘出学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的步骤,使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把握核心要素,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首先,要制定学校课程规划。课程开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进行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开发的首要阶段,其前提是对学校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分析,核心是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或对办学特色的追求。它涵盖了学校所有教育哲学中的价值选择:普通高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民和社会?我们必须提供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以获得什么样的理想结果?学校须对本校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考量,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综合学校的社区环境、学校传统的办学风格、学校资源状况等,设计和编制切合本校教育目标与实际的课程计划,研制开发本校的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开发必须考虑课程的实际操作问题,考虑学校的现有条件、资源以及评估学校的课程需求和开发意愿,设计好各环节、步骤,组织人员力量,调配优势资源,做好人员分工,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并做出详尽的工作方案。课程规划的过程大致包括组织建立、现状分析、目标拟定、方案编制等。
在学校课程开发规划中需要防止以下两种倾向:一是将“学校课程”变成“校长课程”,即校长从自己所理解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目标出发,没有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没有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想当然地设置有关课程;二是将学校课程变作“教师课程”,“教师会什么就开什么”,即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导向下的课程开发,成为教师的单方面、单主体行为,学校和其他开发主体(如专家、社区等)责任缺失。
其次,要组织课程开发。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课程申报与审议。学校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根据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课程大致结构,结合自己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和自己的专业、兴趣与特长,要积极参与申报课程。
在课程开发的初期,教师由于畏惧情绪或没有时间等主客观因素,会存在参与热情不高、程度不够、思考不深入等问题。特别是按照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按照每学分18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还存在课程内容不足,课程评价及学分认定困难等问题。这需要在学校课程开发领导机构的协调下,整合有关选修内容,改变选修课程各自独立、缺乏联系的格局,积极探索构建综合选修的课程机制,使得不同的选修内容在一个共同的主线下构成一个知识体系,以此来完善和丰富选修模块。
3.学校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于构建新型的教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专业素养构架中,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知识的唯一权威。教师要在课程的实施中摒弃狭隘的教学观念,树立“课程”意识,要更多地关注课程背后的故事,摸透课程设计者的意图,把握课程内容呈现的方式并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和加工,要在课程内容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重建这样的教学相长关系,正好回应了对选修Ⅱ模块课程开发的开放、动态发展的轨迹,课程开发与实施期间,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对选修Ⅱ模块课程的实施应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对选修Ⅱ模块课程的实施,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定位更加现实,教师更多时候是和学生在一起学习、研究,唯有如此,才可能指导学生做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学校课程的实施与保障
1. 如何开展学校课程的实施工作?
在对选修Ⅱ模块课程开发过程中,前期更多关注的是决策、设计与开发技术层面的问题,课程编制完成以后,就要关注如何将课程设计者的意图、观点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即课程实施的问题。课程实施主要涉及课程解释和课程实施两个层次。
做好课程解释工作。选修Ⅱ模块课程实施之前,学校要科学合理地管理设置课程信息,应对家长、教师、学生做好观念澄清、所开设课程的解释、介绍及宣传工作,使广大课程参与者了解和熟悉所开课程的定位、目标、内容及学分要求等,培养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课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根据课程开设的要求安排班级规模、课时、教室分配及选课要求等,这样课程执行才会相对容易。
做好课程实施工作。课程实施主要涉及选课、组班、上课等步骤,具体应由学校教务、学生管理等部门协作实施。开课教师要在学校课程的整体架构下,根据各自专业实际、资源条件,按照课程方案的规定,学校教务处负责统一安排实施学校课程的教学活动,特别要注意做好课程的档案及学分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行政支援措施到位。
2.对学校课程如何进行课程评价?
对学校课程进行课程评价时,应关注过程性,注重发展性,发挥评价能激励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的功能。学校课程的评价中,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样化更加现实,这就要求在课程评价中要通过广泛的渠道,充分听取和合理采纳各主体的建议、意见和评价的观点,要关注学生参与课程的态度和情感,课堂参与的程度及表现,研究的过程及技能掌握的情况,研究结果及结果的表述等等。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的探索与实践,以此拓展学校课程开发的视野,推动学校课程向纵深发展。
3.对学校课程如何进行管理?应建立怎样的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机制?
在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系内,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是最基础的管理。课程管理一方面具有规范和控制的功能,可以保证课程实施的基本质量;另一方面也具有支持和促进的功能,可以推动学校课程的持续改进。学校对课程的基本管理职责是确保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正确实施选修Ⅱ模块课程。其管理行为主要包括课程开发管理、课程实施管理和课程制度建设。
在教学常规管理上,选修Ⅱ模块课程与国家课程一样,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须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核、有总结,并对修习课程的学生要加强教学班学生出勤管理。为此,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教学班管理制度,对教学班的教学进度、管理过程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重点是教学、学习质量和学分认定等方面的具体目标,促使任课教师认真搞好教学工作。
学生学业成绩的管理主要依靠教师根据考勤情况、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总结、报告、小组评议等给出学生的课程学分认定结果,并放入学生学习档案。
学校课程开发是学校的行为,是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不能因人事的变动而变,学校要在课程管理理念、机制上作出相应调整和改进,形成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激励人的机制,确保学校在课程管理上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一是让教师明确课程开发的一些具体要求、奖惩措施、工作程序和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理解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规划和工作机构,对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考核与管理等。二是学校要在充分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如《课程审议制度》《学校课程教师岗位职责》《学校课程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开发奖励制度》等制度性文件。三是要注重加强对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过程性资料汇编整理和管理,如学校课程管理方面的制度,课程开发的各种方案、报告、案例、问卷等,各级部门对学校开发的选修Ⅱ模块课程的评价、建议及其他原始材料等。制度文本可以是单行文本,也可以是合订文本。
在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学校课程作为其中的一个板块,它是高中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不可或缺。针对学校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学校课程的开发、学校课程的实施与保障等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教材研究部副主任张炳意先生。
学校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1.学校课程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它对有效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什么作用?
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目标提出,要开发和建设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的学校课程,创建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新经验,构建富有特色的、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学校课程是基于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而建立和存在的,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实际是对国家新课程方案中选修Ⅱ模块课程的开发,就是学校要在实施好必修和选修Ⅰ课程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实际,组织教师对选修Ⅱ模块的课程进行开发与实施。
开发与实施好选修Ⅱ课程,有助于拉近课程与学生的距离,整合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新内容,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容易形成激励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形成教师团队合作的工作与学习机制,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如何把握和定位学校课程,才能有效推进课程开发?学校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关系是什么?
在学校实践层面,加强对选修Ⅱ模块课程的开发,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与学校能够提供的课程资源,要在对学生发展需求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组织教师个人或团队来开发。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对选修Ⅱ模块课程的开发,变成对必修或选修Ⅰ课程的简单重复、随意加深和拓展。更不能将课程开发实施过程变成对高考科目进行辅导的第二课堂,表现出课程开发中的功利化倾向,让其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属品。
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课程应该具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学及评价)及课程资源开发等基本要素,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种形态或者课程载体。学校课程开发不完全等同于校本教材的编写。学校课程在形态上可以是讲义、活动方案设计、多媒体影像素材等,当然也可以是文本的教材,这是在学校课程开发中要予以注意的。
3.学校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以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那么,怎样处理学校课程设置与学生多样化需求之间的关系?
学校课程应具有选择性,旨在满足学生独特性、差异性的发展需要,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要保证学生共性素质发展的需要,又要保证学生个性素质发展的要求,对两者不能厚此薄彼。普通高中课程内容中,有些内容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在保证学生基础学习的基础上,要关注学生独特性、差异性的发展需要,不能以偏概全,要树立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重心,而不是以教师或专家为重心。开发学校课程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要提升学生的现实经验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学校要结合本校可以提供的课程资源和课程开发实施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可选择的、尽可能丰富的课程平台。当然,学校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融入了学校的教育哲学,浸润了教师对学生的洞悉,而这一切都源于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考虑。学校课程开发绝不是一劳永逸或者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的跟进、调整、完善甚至否定的动态发展过程,只有这样的课程才能承载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功能。
4.学校课程的开发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是一个考验,除了合理利用好学校的师资力量外,对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学校课程开发中,教师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说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那么更多地表现为课程开发中的选题与开发深度问题。在课程开发初期,各教研组、学科组、教师团体或者个人要做一些学科拓展性的课程开发,或者将自己擅长的领域作为开发的选题而组织开发。因此,为了有效落实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激发和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增强课程开发的实效性,学校要重点组织教师开展课程开发的培训、研修活动,帮助教师透彻理解《学校课程方案》与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的关系,明确教师开发学校课程的任务要求。
同时,教师学习和参与学校课程的规划,也是将学校课程与学校办学理念普及的过程。只有达成共识,把学校课程开发的行为变成教师群体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培训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了解学校课程,易于形成民主参与、积极合作的学校文化。培训一般涉及课程分级管理的新政策、学校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本校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学校课程开发的参与策略及范围、方式及阶段性要求、课程开发的程序、课程纲要的撰写及审议要求、课程评价等。
学校课程的开发
1.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的范围和类型是什么?
学校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对应的概念,课程开发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活动,即“学校课程的开发”和“校本的课程开发”。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高中新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的内容,把“学校课程”看作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二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是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三是其他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模块及其具体内容,是学科拓展类的学校课程。从学校实践层面上来看,更多的集中在第一、第二类上,也不乏学科拓展类的学校课程。
2.学校课程开发有哪些程序?
开发与实施选修Ⅱ模块课程是国家课程决策权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的具体体现,这也就给学校的课程决策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进行学校课程开发?有没有可以遵循的操作步骤?”对此,不少学者总结出了学校课程开发的实施步骤,如斯基尔贝克的五步骤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八步骤法,我国学者王斌华提出的五环节法等等。由于每个学校的环境、教育资源、文化氛围、经济因素及开发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采取什么样的程序都必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或调整。
在此,结合各学校的一些实践研究和情况,可大致描绘出学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的步骤,使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把握核心要素,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首先,要制定学校课程规划。课程开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进行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开发的首要阶段,其前提是对学校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分析,核心是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或对办学特色的追求。它涵盖了学校所有教育哲学中的价值选择:普通高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民和社会?我们必须提供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以获得什么样的理想结果?学校须对本校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考量,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综合学校的社区环境、学校传统的办学风格、学校资源状况等,设计和编制切合本校教育目标与实际的课程计划,研制开发本校的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开发必须考虑课程的实际操作问题,考虑学校的现有条件、资源以及评估学校的课程需求和开发意愿,设计好各环节、步骤,组织人员力量,调配优势资源,做好人员分工,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并做出详尽的工作方案。课程规划的过程大致包括组织建立、现状分析、目标拟定、方案编制等。
在学校课程开发规划中需要防止以下两种倾向:一是将“学校课程”变成“校长课程”,即校长从自己所理解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目标出发,没有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没有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想当然地设置有关课程;二是将学校课程变作“教师课程”,“教师会什么就开什么”,即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导向下的课程开发,成为教师的单方面、单主体行为,学校和其他开发主体(如专家、社区等)责任缺失。
其次,要组织课程开发。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课程申报与审议。学校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根据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课程大致结构,结合自己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和自己的专业、兴趣与特长,要积极参与申报课程。
在课程开发的初期,教师由于畏惧情绪或没有时间等主客观因素,会存在参与热情不高、程度不够、思考不深入等问题。特别是按照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按照每学分18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还存在课程内容不足,课程评价及学分认定困难等问题。这需要在学校课程开发领导机构的协调下,整合有关选修内容,改变选修课程各自独立、缺乏联系的格局,积极探索构建综合选修的课程机制,使得不同的选修内容在一个共同的主线下构成一个知识体系,以此来完善和丰富选修模块。
3.学校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于构建新型的教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专业素养构架中,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知识的唯一权威。教师要在课程的实施中摒弃狭隘的教学观念,树立“课程”意识,要更多地关注课程背后的故事,摸透课程设计者的意图,把握课程内容呈现的方式并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和加工,要在课程内容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重建这样的教学相长关系,正好回应了对选修Ⅱ模块课程开发的开放、动态发展的轨迹,课程开发与实施期间,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对选修Ⅱ模块课程的实施应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对选修Ⅱ模块课程的实施,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定位更加现实,教师更多时候是和学生在一起学习、研究,唯有如此,才可能指导学生做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学校课程的实施与保障
1. 如何开展学校课程的实施工作?
在对选修Ⅱ模块课程开发过程中,前期更多关注的是决策、设计与开发技术层面的问题,课程编制完成以后,就要关注如何将课程设计者的意图、观点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即课程实施的问题。课程实施主要涉及课程解释和课程实施两个层次。
做好课程解释工作。选修Ⅱ模块课程实施之前,学校要科学合理地管理设置课程信息,应对家长、教师、学生做好观念澄清、所开设课程的解释、介绍及宣传工作,使广大课程参与者了解和熟悉所开课程的定位、目标、内容及学分要求等,培养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课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根据课程开设的要求安排班级规模、课时、教室分配及选课要求等,这样课程执行才会相对容易。
做好课程实施工作。课程实施主要涉及选课、组班、上课等步骤,具体应由学校教务、学生管理等部门协作实施。开课教师要在学校课程的整体架构下,根据各自专业实际、资源条件,按照课程方案的规定,学校教务处负责统一安排实施学校课程的教学活动,特别要注意做好课程的档案及学分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行政支援措施到位。
2.对学校课程如何进行课程评价?
对学校课程进行课程评价时,应关注过程性,注重发展性,发挥评价能激励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的功能。学校课程的评价中,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样化更加现实,这就要求在课程评价中要通过广泛的渠道,充分听取和合理采纳各主体的建议、意见和评价的观点,要关注学生参与课程的态度和情感,课堂参与的程度及表现,研究的过程及技能掌握的情况,研究结果及结果的表述等等。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的探索与实践,以此拓展学校课程开发的视野,推动学校课程向纵深发展。
3.对学校课程如何进行管理?应建立怎样的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机制?
在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系内,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是最基础的管理。课程管理一方面具有规范和控制的功能,可以保证课程实施的基本质量;另一方面也具有支持和促进的功能,可以推动学校课程的持续改进。学校对课程的基本管理职责是确保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正确实施选修Ⅱ模块课程。其管理行为主要包括课程开发管理、课程实施管理和课程制度建设。
在教学常规管理上,选修Ⅱ模块课程与国家课程一样,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须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核、有总结,并对修习课程的学生要加强教学班学生出勤管理。为此,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教学班管理制度,对教学班的教学进度、管理过程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重点是教学、学习质量和学分认定等方面的具体目标,促使任课教师认真搞好教学工作。
学生学业成绩的管理主要依靠教师根据考勤情况、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总结、报告、小组评议等给出学生的课程学分认定结果,并放入学生学习档案。
学校课程开发是学校的行为,是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不能因人事的变动而变,学校要在课程管理理念、机制上作出相应调整和改进,形成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激励人的机制,确保学校在课程管理上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一是让教师明确课程开发的一些具体要求、奖惩措施、工作程序和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理解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规划和工作机构,对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考核与管理等。二是学校要在充分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如《课程审议制度》《学校课程教师岗位职责》《学校课程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开发奖励制度》等制度性文件。三是要注重加强对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过程性资料汇编整理和管理,如学校课程管理方面的制度,课程开发的各种方案、报告、案例、问卷等,各级部门对学校开发的选修Ⅱ模块课程的评价、建议及其他原始材料等。制度文本可以是单行文本,也可以是合订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