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困扰个人、政府、社会的重大民生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文章以衡阳地区的居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以及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衡阳地区居民养老服务体系在规划、落实以及后续跟进的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对比不同形式的养老体系以及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寻求衡阳地区养老问题的解决办法,以求促进区域内养老服务的优化和落实。
关键词:衡阳市 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保险 人口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218-02
自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始,在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老龄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开始逐渐重视对养老问题的解决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近年来,湖南省衡阳市在整体规划上,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做出了及时的判断和处理,但在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从体系的规划建设以及具体政策落实上,都存在着诸多与民众需求和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衡阳地区居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研究
(一)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体系
在“二胎政策”正式放开以前,由于计划生育的普遍实施,我国人口生育率得到显著的降低,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人均寿命延长,年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老年人口的數量相对得到提高,造成社会范围内的老年人口比例迅猛提高,从而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面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政府养老职能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到社会大多数老年人口的生活状态,从而关系到社会发展和稳定。
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包括对社会各独立家庭提供的基本生活的环境,也包括社区为区域养老提供的基础公共设施和服务条件,更包括政府为养老问题提供的宏观政策支持以及制度保障,因此居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涉及个人、社会团体、政府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赡养过程。
(二)衡阳地区居民养老服务演变轨迹
在分析衡阳市12个典型区域的居民养老服务开展状况后,笔者得到以下总结,即衡阳居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本保障型养老服务体系,这一阶段,区域内的养老服务体系呈现出单向度的特点,以衡阳的5个县为例,衡南县、衡阳县、衡山县、衡东县以及祁东县的居民养老基本依靠家庭进行支撑,由于县级区划下,城市居民养老体系的相关基础设施和政策尚未落实,这五个县级地域缺少基本的养老院以及相关的管理服务机构,政府和社会的养老帮助仅体现在每月发放的金额较少的养老保险上。
第二阶段是服务型养老体系,居民的养老服务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行业进行集中管理并提供相应服务,这一现象出现在衡阳市的县级市和5个市辖区范围内,仅衡阳市区的敬老院便已经达到37家,敬老院的主要经营形式表现在,缴纳相关的费用,将需要照顾养老的老年人群体集中起来,由专业的社会团体和营业机构对老人进行照料,以此获得经济效益,这一阶段的养老体系更多的反映了市场化的需求,缺少行业规范和市场准入。
第三阶段是发展型的养老服务体系,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衡阳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革的基本方向,这一阶段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会紧密结合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家庭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每个家庭中的待赡养老人通过外包服务的形式,将政府的部分公共职能委托给社会团体,形成行业化的产业链,在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保障政府公共职能的落实。同时,在这一阶段,政府部门通过更加规范的立法和司法,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支持,规范市场秩序,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养老资源的合理分配,以促进衡阳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落实。
从社会开始普遍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到“十三五”规划提出养老的生态化和行业化,衡阳地区的养老体系由单向度的子女养老向多为视角的家庭、机构、社会养老的系统整合。体现出“适度普惠”的特点,即社会范围内的养老体系建设由政府和社会团体适度适量的提供帮助,但帮扶的范围较之前更为广泛,受益人群的比例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针对衡阳地区12个典型区域的养老服务体系问题的实证分析
衡阳市作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总人口超过730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97万,占总人口数的13.1%,其中高龄化老人的比例为8.59%。在对衡阳市12个区域的老龄化情况做出调查分析后发现,衡阳地区的老龄化表现出“女性多,男性少;受教育年限较低;丧偶多,子女少;经济来源子女多,社会保障提供少;闲暇时间多,精神文化少,带病情况多,自理生活少”的特点。而作为规模中等的城市,衡阳地区的养老意识和养老机构的建立起步较晚,处于养老工作开展的初级阶段。
就已有的衡阳地区养老机构及体系建设情况而言,体现出了以下问题:
首先,养老结构单一。养老机构的主要形式为民办养老机构,由私人开办的敬老院以及福利院生存状况混乱,且开展的环境鱼龙混杂,近年来,全市区域内的126家养老院机构中,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一共84家,以社会福利院为主要形式的国有养老机构仅有15家。一方面,现存的养老机构中,养老的形式十分单一,设施简陋,除了日常的照料和供养外,缺乏创新的服务项目和丰富的活动内容。另一方面,敬老院的开办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和市场准入原则,对敬老院的管理责任不明,十分混乱,导致现有的敬老院中经常出现入住率低、经济纠纷严重、服务质量低下等情况。
其次,数量和基础设施上的落后。一方面敬老院由于环境设施落后、服务质量低下等原因造成养老资源利用率不高、入住率低、养老效果不佳,另一方面97万老年人却亟待安置和接受公共服务,衡阳地区的养老资源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以全市现有的养老机构平均水平计算,单个养老机构的建筑面积为393平方米,活动场所面积为285平方米,平均投入费用为65万元,面对巨大的资源配置和财政支出,养老机构的发展受到了明显的限制,造成现存的养老机构在数量上无法再得到提高,在自身的服务质量提升和基础设施完善上也体现出疲软。 再者,专业人才的缺失严重。养老体系总体呈现出工作人员少、人员素质差别巨大的特点,通过对12个典型区域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状况的走访调查,区域内养老机构中现有的工作人员一共为1890名,其中医护人员125名,护理人员471名,其中超过一半的工作人员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市辖区和县级市,而5个县级区域的养老服务人员数量极少,且工作环境较差。不仅在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质量上也亟待提高和改善。大部分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为已下岗的失业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培训以及上岗资格,管理能力和医护水平不专业,面临突发状况缺乏正确的处理经验和及时的护理手段,造成了多次护理意外和纠纷。
衡阳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在资源利用、人员分配、社会意识以及管理规范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再进一步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和改革过程中,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来自家庭、社会利益团体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共同努力。
三、衡阳居民养老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和政策分析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在未来的养老服务体制改革过程中,要积极促进“互联网+”与养老体制的结合,“积极开展相应的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一)政府宏观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的政策现行和制度落实是社会以及市场实现内部改革的风向标,充足的资源分配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能够促进衡阳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于老年人团体而言,政府在政策支持上应该加强对养老保险相关政策的完善,为老年人团体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和政策支持,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的空间范圍和时间维度,监督落实养老保险的发放过程和福利给予。于养老机构等社会团体而言,认真加快落实衡阳市政府对于养老服务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对现存的优惠政策进行补充完善以及适当的细化,充分调动行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养老机构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促进相应的社会资源向社会养老行业汇聚,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不仅能够对市场做出方向引导,而且在资源分配以及市场秩序的管理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衡阳市政府应该善用政策和制度手段,对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做出宏观的规划和建设分析,为社会养老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同时,利用政府调控手段的强制性,对养老行业做出适当的规范,杜绝虚假的信息进入市场,加强监管,形成养老保险制度和市场监察制度相互结合的政策引导。
(二)创新养老机构管理机制
一方面,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大环境下,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必须逐渐向农村地区倾斜,实现城乡的统筹兼顾,实现城乡养老机构的均衡分配。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与时代接轨,将“互联网+”与养老体制相结合,颠覆传统的养老模式,将网络和大数据运用到养老机构的建立、管理和监控过程中。通过对老年人的基本信息以及健康状况进行电子化的建档和管理,推动区域内各养老机构自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高效管理,促进区域养老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料传递,形成覆盖全市范围的养老服务网络,从而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以及共享,创新养老机构的管理机制,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在市场准入原则上,创新养老机构的服务支出方式,通过购买或者外包的形式,将政府的公共职能委托给具有专业能力和科学管理的相关企业,增加市场主体向养老行业的倾斜,提高社会范围内的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的供给和产生。
(三)加快人员培养,提高社会意识
首先,在社会范围内,必须明确养老责任是个人、社会和政府三方共同承担的结果,并非单纯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支持,也无法全权委托社会团体,因此在养老意识的形成上,三方责任主体必须主动的承担自身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形成过程中的相关责任,积极履行赡养义务。其次,在养老服务的人员培养上,社会范围内需要对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予以正确的社会地位,并提供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薪资报酬,以提高养老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场所和考核环境,建立一系列的科学化考核程序,提高市场的劳动者准入原则,并且积极培养相关职业能力者,优化整体的人员素质和工作环境。再者,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通过政府和社会团体合作的方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养老行业的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方向,提供正确的行业定位和专业定位,为区域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人才。这一过程需要市场的各个行业和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合作,付出巨大的财政支出建立专业的培养环境,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员充沛以及合理分布。
四、结语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且政策环境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不仅能够使衡阳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更加科学合理,而且对于衡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支持下,将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相互结合,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眼未来,统筹全局,才能不断促进养老服务向“适度普惠”的方向发展。只有长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相互监督,共同作用,衡阳地区的养老服务行业才能够取得显著的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基金来源:本文系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衡阳地区居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基于对全市12个典型区域调查数据的分析》(编号:2015D042);湖南工学院2016年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向华.浅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西农经,2016(05)
[2] 李蔓婷,林源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2)
[3] 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J].武汉市人民政府公报,2015(21)
[4] 钟俊.??新时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的不足及优化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4(23)
[5] 余建平,张冉.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走进千家万户[J].?天津社会保险,2014(01)
[6] 张丽宾.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调查与思考[J].?人事天地,2014(02)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8)
[作者简介:陆利军(1983—),男,湖南衡阳人,硕士,湖南工学院经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休闲教育与农村经济管理;曹毅,男,硕士研究生,湖南宁乡人,湖南工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区域经济管理;史荣,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学院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责编:纪毅)
关键词:衡阳市 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保险 人口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218-02
自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始,在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老龄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开始逐渐重视对养老问题的解决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近年来,湖南省衡阳市在整体规划上,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做出了及时的判断和处理,但在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从体系的规划建设以及具体政策落实上,都存在着诸多与民众需求和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衡阳地区居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研究
(一)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体系
在“二胎政策”正式放开以前,由于计划生育的普遍实施,我国人口生育率得到显著的降低,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人均寿命延长,年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老年人口的數量相对得到提高,造成社会范围内的老年人口比例迅猛提高,从而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面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政府养老职能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到社会大多数老年人口的生活状态,从而关系到社会发展和稳定。
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包括对社会各独立家庭提供的基本生活的环境,也包括社区为区域养老提供的基础公共设施和服务条件,更包括政府为养老问题提供的宏观政策支持以及制度保障,因此居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涉及个人、社会团体、政府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赡养过程。
(二)衡阳地区居民养老服务演变轨迹
在分析衡阳市12个典型区域的居民养老服务开展状况后,笔者得到以下总结,即衡阳居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本保障型养老服务体系,这一阶段,区域内的养老服务体系呈现出单向度的特点,以衡阳的5个县为例,衡南县、衡阳县、衡山县、衡东县以及祁东县的居民养老基本依靠家庭进行支撑,由于县级区划下,城市居民养老体系的相关基础设施和政策尚未落实,这五个县级地域缺少基本的养老院以及相关的管理服务机构,政府和社会的养老帮助仅体现在每月发放的金额较少的养老保险上。
第二阶段是服务型养老体系,居民的养老服务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行业进行集中管理并提供相应服务,这一现象出现在衡阳市的县级市和5个市辖区范围内,仅衡阳市区的敬老院便已经达到37家,敬老院的主要经营形式表现在,缴纳相关的费用,将需要照顾养老的老年人群体集中起来,由专业的社会团体和营业机构对老人进行照料,以此获得经济效益,这一阶段的养老体系更多的反映了市场化的需求,缺少行业规范和市场准入。
第三阶段是发展型的养老服务体系,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衡阳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革的基本方向,这一阶段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会紧密结合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家庭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每个家庭中的待赡养老人通过外包服务的形式,将政府的部分公共职能委托给社会团体,形成行业化的产业链,在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保障政府公共职能的落实。同时,在这一阶段,政府部门通过更加规范的立法和司法,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支持,规范市场秩序,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养老资源的合理分配,以促进衡阳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落实。
从社会开始普遍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到“十三五”规划提出养老的生态化和行业化,衡阳地区的养老体系由单向度的子女养老向多为视角的家庭、机构、社会养老的系统整合。体现出“适度普惠”的特点,即社会范围内的养老体系建设由政府和社会团体适度适量的提供帮助,但帮扶的范围较之前更为广泛,受益人群的比例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针对衡阳地区12个典型区域的养老服务体系问题的实证分析
衡阳市作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总人口超过730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97万,占总人口数的13.1%,其中高龄化老人的比例为8.59%。在对衡阳市12个区域的老龄化情况做出调查分析后发现,衡阳地区的老龄化表现出“女性多,男性少;受教育年限较低;丧偶多,子女少;经济来源子女多,社会保障提供少;闲暇时间多,精神文化少,带病情况多,自理生活少”的特点。而作为规模中等的城市,衡阳地区的养老意识和养老机构的建立起步较晚,处于养老工作开展的初级阶段。
就已有的衡阳地区养老机构及体系建设情况而言,体现出了以下问题:
首先,养老结构单一。养老机构的主要形式为民办养老机构,由私人开办的敬老院以及福利院生存状况混乱,且开展的环境鱼龙混杂,近年来,全市区域内的126家养老院机构中,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一共84家,以社会福利院为主要形式的国有养老机构仅有15家。一方面,现存的养老机构中,养老的形式十分单一,设施简陋,除了日常的照料和供养外,缺乏创新的服务项目和丰富的活动内容。另一方面,敬老院的开办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和市场准入原则,对敬老院的管理责任不明,十分混乱,导致现有的敬老院中经常出现入住率低、经济纠纷严重、服务质量低下等情况。
其次,数量和基础设施上的落后。一方面敬老院由于环境设施落后、服务质量低下等原因造成养老资源利用率不高、入住率低、养老效果不佳,另一方面97万老年人却亟待安置和接受公共服务,衡阳地区的养老资源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以全市现有的养老机构平均水平计算,单个养老机构的建筑面积为393平方米,活动场所面积为285平方米,平均投入费用为65万元,面对巨大的资源配置和财政支出,养老机构的发展受到了明显的限制,造成现存的养老机构在数量上无法再得到提高,在自身的服务质量提升和基础设施完善上也体现出疲软。 再者,专业人才的缺失严重。养老体系总体呈现出工作人员少、人员素质差别巨大的特点,通过对12个典型区域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状况的走访调查,区域内养老机构中现有的工作人员一共为1890名,其中医护人员125名,护理人员471名,其中超过一半的工作人员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市辖区和县级市,而5个县级区域的养老服务人员数量极少,且工作环境较差。不仅在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质量上也亟待提高和改善。大部分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为已下岗的失业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培训以及上岗资格,管理能力和医护水平不专业,面临突发状况缺乏正确的处理经验和及时的护理手段,造成了多次护理意外和纠纷。
衡阳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在资源利用、人员分配、社会意识以及管理规范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再进一步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和改革过程中,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来自家庭、社会利益团体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共同努力。
三、衡阳居民养老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和政策分析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在未来的养老服务体制改革过程中,要积极促进“互联网+”与养老体制的结合,“积极开展相应的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一)政府宏观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的政策现行和制度落实是社会以及市场实现内部改革的风向标,充足的资源分配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能够促进衡阳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于老年人团体而言,政府在政策支持上应该加强对养老保险相关政策的完善,为老年人团体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和政策支持,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的空间范圍和时间维度,监督落实养老保险的发放过程和福利给予。于养老机构等社会团体而言,认真加快落实衡阳市政府对于养老服务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对现存的优惠政策进行补充完善以及适当的细化,充分调动行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养老机构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促进相应的社会资源向社会养老行业汇聚,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不仅能够对市场做出方向引导,而且在资源分配以及市场秩序的管理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衡阳市政府应该善用政策和制度手段,对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做出宏观的规划和建设分析,为社会养老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同时,利用政府调控手段的强制性,对养老行业做出适当的规范,杜绝虚假的信息进入市场,加强监管,形成养老保险制度和市场监察制度相互结合的政策引导。
(二)创新养老机构管理机制
一方面,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大环境下,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必须逐渐向农村地区倾斜,实现城乡的统筹兼顾,实现城乡养老机构的均衡分配。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与时代接轨,将“互联网+”与养老体制相结合,颠覆传统的养老模式,将网络和大数据运用到养老机构的建立、管理和监控过程中。通过对老年人的基本信息以及健康状况进行电子化的建档和管理,推动区域内各养老机构自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高效管理,促进区域养老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料传递,形成覆盖全市范围的养老服务网络,从而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以及共享,创新养老机构的管理机制,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在市场准入原则上,创新养老机构的服务支出方式,通过购买或者外包的形式,将政府的公共职能委托给具有专业能力和科学管理的相关企业,增加市场主体向养老行业的倾斜,提高社会范围内的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的供给和产生。
(三)加快人员培养,提高社会意识
首先,在社会范围内,必须明确养老责任是个人、社会和政府三方共同承担的结果,并非单纯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支持,也无法全权委托社会团体,因此在养老意识的形成上,三方责任主体必须主动的承担自身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形成过程中的相关责任,积极履行赡养义务。其次,在养老服务的人员培养上,社会范围内需要对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予以正确的社会地位,并提供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薪资报酬,以提高养老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场所和考核环境,建立一系列的科学化考核程序,提高市场的劳动者准入原则,并且积极培养相关职业能力者,优化整体的人员素质和工作环境。再者,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通过政府和社会团体合作的方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养老行业的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方向,提供正确的行业定位和专业定位,为区域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人才。这一过程需要市场的各个行业和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合作,付出巨大的财政支出建立专业的培养环境,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员充沛以及合理分布。
四、结语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且政策环境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不仅能够使衡阳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更加科学合理,而且对于衡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支持下,将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相互结合,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眼未来,统筹全局,才能不断促进养老服务向“适度普惠”的方向发展。只有长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相互监督,共同作用,衡阳地区的养老服务行业才能够取得显著的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基金来源:本文系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衡阳地区居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基于对全市12个典型区域调查数据的分析》(编号:2015D042);湖南工学院2016年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向华.浅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西农经,2016(05)
[2] 李蔓婷,林源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2)
[3] 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J].武汉市人民政府公报,2015(21)
[4] 钟俊.??新时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的不足及优化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4(23)
[5] 余建平,张冉.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走进千家万户[J].?天津社会保险,2014(01)
[6] 张丽宾.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调查与思考[J].?人事天地,2014(02)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8)
[作者简介:陆利军(1983—),男,湖南衡阳人,硕士,湖南工学院经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休闲教育与农村经济管理;曹毅,男,硕士研究生,湖南宁乡人,湖南工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区域经济管理;史荣,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学院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责编:纪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