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织锦符号的数字化保护与产业创新方法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888t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浪潮的到来给瑶族织锦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手工业的生产模式、传播模式、销售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瑶族织锦产业要发展和创新应该做出改变,以此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重点阐述瑶族织锦从收集、分类、提炼的数字化保护方法,以及提出借助数字化资源进行产业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瑶族织锦;传播;数字化;产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1-0075-02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科研课题“永州瑶族织锦数字化生存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C0824);2019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生态视野下的瑶族织锦活态传承与文化再生产研究”;2019年湖南科技学院科研课题“永州瑶族织锦可持续设计应用研究”。
  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人们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数字技术使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个人的选择变得多样化。二十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开展了“世界的记忆”项目,接着,西方发达国家竞相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一方面将馆藏的文献资料、手稿、影像、录音等进行数字化的转化,便于保存与传播,另一方面,运用数字化交互手段,借助VR等高科技技术建立数字博物馆。我国也一直在探索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工作,并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学者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瑶族织锦的数字化整理与产业创新不仅可以改善手工艺人的生存与传承的问题,而且能够丰富瑶族织锦文化,推动其向前发展。
  一、瑶族织锦符号数字化整理方法
  (一)纹样符号数字化采集
  瑶族织锦符号是一种非语言的民俗符号,瑶族织锦符号的数字化整理第一步就是数字化采集。瑶族织锦符号的产生与瑶族人的审美观念、图腾崇拜、幸福祈盼息息相关。用数字摄像对纹样和素材进行高清记录,调整好相机的曝光度、感光值、平衡度等数值,并选择适当的角度,用数码相机对瑶族织锦进行拍照和录像,可以得到不失真的永久数据,可以将瑶族织锦的照片、录音、视频等转化为数字格式,数字技术为瑶族织锦图案采集提供了多种方法,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扫描仪和数码相机,在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时候最好采用像素不低于1800万,图片格式为JPG,若是录制视频,则可选择存为MOV格式,尺寸为1920*1080,保存于计算机、光盘、硬盘等现代媒介中,还可以上传于网盘、传输于网络。
  (二)纹样符号数字化分类
  瑶族织锦符号的创意设计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编码”和“解码”两个过程。例如,瑶族纹样的再设计其实就是编码的过程,而解码实际上是信息接收者对设计作品的解读,可见,信息能否准确有效被接收者理解是“编码”过程中着重要考虑的,要使设计师准确有效地传递纹样信息,就必须要让设计者了解符号的内涵意义,而非表面层次的审美意义。瑶族织锦纹样类型多样,象征意义丰富,因此,帮助设计师和接收者准确有效了解瑶族织锦纹样的内涵意义不仅可以打破纹样符号在传播中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而且可以减少纹样符号传播过程中的偏差,这就可以借助现在的数字技术,对瑶族织锦纹样进行分类整理,这样才有利于织锦符号的查找和解读。就纹样的识别而言,近年来随着神经网络的发展,纹样识别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常用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并且能够通过池化运算降低网络的空间维度,CNN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其使用了卷积运算的缘故。卷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取图片的特征。卷积运算可以保持像素之间的空间关系。CNN主要用来识别位移、缩放及其他形式扭曲不变性的二维图形。由于CNN特征检测层通过训练数据进行学习,在使用CNN时,避免了显式的特征抽取,而隐式地从训练数据中进行学习,由于同一FM上的神经元权值相同,所以网络可以并行学习,这也是卷积网络相对于神经元彼此相连网络的一大优势。卷积神经网络以其局部权值共享的特殊结构在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其布局更接近于实际的生物神经网络,权值共享降低了网络的复杂性,避免了特征提取和分类过程中数据重建的复杂度,因此,在瑶族纹样符号提炼分类上可以采取CNN进行分类。
  (三)纹样符号数字化提炼
  瑶族织锦由于其纺织形式的特殊性,其纹样大多都是在菱形框架中进行造型处理,因此,这些手艺人会选择物体中最简洁、最真实、最具有特色的部分对其融入自己的构思和想象,在写实的基础上,对物体的造型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采用“夸张”“对比”等手法进行造型处理,织锦纹样虽然没有刺绣那么生动逼真,但对于折线的运用使其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感受。在对瑶族织锦符号进行了收集和分类后就要对这些收集到的纹样进行提炼、优化和矢量化,并建立素材库。在纹样的提取过程中可以采用绘图软件和图形处理软件,最常用的矢量图形绘制软件有Illustrator和CorelDraw,通过矢量图形的绘制,可以使纹样无限地放大或缩小,并且,不会影响图片质量,便于其可持续设计的高质量要求,设计师可以通过矢量繪制的纹样进行翻转、分割、重组、排列、变换、等方法对其进行处理,进而重形成新的纹样。图形处理软件主要是通过Adobe Photoshop来完成,此软件主要用来处理和编辑图像大小、规格、转存等需求。这些数字图形处理可以为设计者提供瑶族织锦符号可持续设计的资料查阅与编辑。
  二、瑶族织锦的产业创新
  产业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产业的类别也有许多,概括地来说“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而产业创新主要是指,把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关联起来,例如企业与高校、政府、机构、供应商等建立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活动,帮助产业转型,实现效益最大化。本文主要研究瑶族织锦产业的创新,帮助瑶族织锦在实现数字化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活态传承与产业创新。   (一)融入新技术
  社会的发展对瑶族织锦产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推动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运用新技术。新技术的运用要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前提,一方面,如今的山区农村不再种植棉花及靛染原料,这使得瑶锦的制作原料减少,由于天然原材料的成本较高、越来越难以获得,并且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可以借助种植技术来改善原料缺乏的问题,也可适当采用新型的合成材料。新技术的融入并不是完全推翻手工艺,而是借助新技术完善手工艺制作,以手工艺为前提。另一方面,如今的产品越来越人性化,市场需求不同导致产品样式的多样化,并且会织布的人越来越少,瑶族织锦技艺传授无文字记载,口授心传在时间和地点上有局限性,因此,可以借助数据的信息化记录技艺传授过程和重点的讲解,也可以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来进行加工和装配,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成本,并且便于设计和产品的迭代,满足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并通过APP平台进行推广,让更多对瑶族织锦感兴趣的人参与进来。
  (二)拓展文创产品
  瑶族织锦数字化的收集、分类、提炼和保护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设计者可以依靠瑶族织锦的数据库进行设计创新,但是,要想制造出具有品牌效益的文创产品,需要关注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以及深入了解文创市场的发展动态。首先,应该根据瑶族织锦的文化内涵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避免市场上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的产生,找出产品中的独特之处以及地域特征,让购买者通过文创产品了解瑶族文化及内涵;其次,关注文创市场,要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发展,需要把产品的实用性放在首要位置,若忽略其功能性将不是真正意义上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不利于产业链的发展,例如,可以在日常生活用品中进行发掘,将创意思维与文化元素和生活需求有机融合,营造良好的品牌效应,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再则,树立品牌意识,一方面通过提炼文化内涵,设计经典文创,杜绝杂乱平庸的文创设计,通过文创产品打响品牌,另一方面,可以将瑶族织錦与城市现代文化相结合,打造城市符号,这样不仅能够带动手工业的发展,而且能凸显城市的地域特色。
  (三)重构商业模式
  以促进消费为目的产业发展虽然能够带动瑶族织锦手工业的发展,但是这并不能称之为产业创新,因为,其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和销售渠道都没发生变革性质的改变,因此产业创新需要进行产业转型。第一步,拓展原有市场的局限性,以往的瑶族织锦主要是用于瑶族地区的婚嫁和日用,需求量少,导致其逐渐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对瑶族织锦手工业的市场重新定位,这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步,进行资源整合,将企业、高校、政府纳入到产业链里来,协调资源的配置,增强不同领域的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第三步,建立传播销售网络平台,满足手工艺人与用户交流和互动的需求,建立APP,在平台上可展示瑶族织锦的制作过程,便于人们了解和学习其制作方法,消费者也可为手工艺人提供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瑶族织锦的定制,同时也可以在APP上进行文创产品的售卖。通过市场需求、资源整合、网络平台的搭建以此来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
  三、结语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对瑶族织锦的保护首先应从采集、分类到提炼建立数据库,再通过产业创新来实现发展,数字化为瑶族织锦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但更多的是契机,合理利用将推进中国手工业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远攀,李广阳,李晔.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55(12):20-36.
  [2]孙发成,程波涛.跨学科视角下的民俗艺术传播[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128-132.
  作者简介:
  陈红初,女,湖南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再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围绕孔子之惑进行思考研究,辨析惑之本源,厘清不惑之方。文章首先通过释惑本身,强调其疑与迷两个特征;其次,基于《论语》此文本对孔子与弟子两次辨惑进行解析,了解到孔子之惑与人们情感和情绪的平衡相关;由此引申文本中对于不惑的思考,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孔子的两次不惑。得出知与智是解惑之关键,知解疑惑,智辨迷惑。  【关键词】孔子;惑;不惑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意象理论是我国古代诗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揭示中国古典诗词本身所具备的美学特质,在世界诗坛中是极为独特的存在。诗学与哲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学、历史与哲学都在互相交融碰撞,而由于所处地域、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西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诗哲之争”,与中国的诗学以及哲学历史形成了鲜明对比。由此可见,对中国、西方诗学意象中涵盖的哲学思维进行比较分析,在学术价值方面有着十
期刊
【摘要】“土龙祈雨”是一种基于天人感应思想进行雩祀的方法。它可能起源于上古时期,至少在汉代固定成为王朝官方祈禳仪式中的一个部分,隋唐盛行一时,最终于赵宋之世为其他祈雨方式所代替。本文旨在对土龙祈雨法的发展历程作一考证,并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吴元扆拒绝召巫作土龙祈雨之事入手,探讨宋朝官方祈雨政策的内容,并分析“土龙祈雨”衰落于宋代的原因。  【关键词】土龙祈雨法;雩祀;禁巫政策  【中图分类号】K2
期刊
【摘要】后唐末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契丹的扶持下,灭掉了后唐,然后建立后晋。后晋是在契丹扶持下建立的,石敬瑭采取了与契丹和平处之的政策,但是后来由于契丹的嚣张态度、石重贵挑衅契丹的行为、后晋野心家的挑拨等原因导致双方关系恶化,战争爆发。  【关键词】后晋;契丹;战和关系;转变原因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1-0043
期刊
【摘要】工业文明带来了事物的平均化和人的不完整化发展,以其科学技术的支撑和高效的机器生产将手工艺制作推向边缘,在后工业时代,人们愈加重视对个性和精神世界的追求,这为手工艺品的发展和人寻找自我打开了一扇大门,人们赋予了这一物理实体独有的思想和情感,它寄托着人类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对灵魂的解放、对美好生命的体验,伴随着身体的介入实现人本质力量的确证。  【关键词】当代手工艺品;价值诉求;自我确证  【中
期刊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在其著作《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人内心的否定性和批判性向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消失,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趋向单一向度,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也因主体性的丧失,沦为了只有肯定向度的人,即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通过对消费异化现象的深刻分析和批判引导人们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发展。  【关键词】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消费异
期刊
【摘要】国民性问题从甲午以后成为热议问题,知识分子在批判国民性的同时往往会提出解决方法。但是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只专注于通过教育这一手段来改善国民性,却看不到造成国民奴隶性的根本原因。邹容在其唯一作品《革命军》中仍以较大篇幅谈论国民性的问题,国民教育思想与前人相比有质的飞跃,不局限于革命,更注重革命之后的教育。  【关键词】邹容;国民教育,奴隶根性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艺术策展机制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多艺术作品运用新的科技手段成为新的分支媒体艺术,传统的艺术策展则面对了很大的挑战,意味着主动或被动地破茧而生。对于策展机制和艺术资源共享而言,是一种崭新的艺术传播与共享方式,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对传统形式的资源共享势必是一种打击,随着时代的科技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在当代互联网环境下美术策展认同机制与美术资源共享的
期刊
【摘要】枫坪傩狮舞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湘中地区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它显示了湘中地区的文化独特性和民族精神,有综合性的艺术特征和价值。本文先阐述枫坪傩狮舞的概况和传承现状,然后从研究非遗进校园的意义中,提出枫坪傩狮舞进校园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最后对枫坪傩狮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承和发展提出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傩狮舞;校园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4
期刊
【摘要】1925年,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后,《东方杂志》对此进行了报道,从揭露惨案事实真相,坚守民族立场,到关注惨案对外交涉,积极出谋划策,再到报道国内外态度,谴责英方暴行,最后还刊载了有关五卅事件的漫画、照片,尊重客观事实,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上进行报道和评论,积极应援五卅事件,体现了该杂志浓厚的爱国主义。  【关键词】《东方杂志》;五卅惨案;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K25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