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增强《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增强《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突出教学形式的“活动化”, 强调教学时空的“开放化”。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活动化;开放化
  Enhancement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Moral and Life
  He Zhonghui TaoJiangXian float high rural yan yan primary school in Hunan
  
  Abstract: To enhance practical results of the teaching of Moral and Life , we must adhere to the people-centered principle. And with implement of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life", and outstanding teaching form of "the activity", which emphases teaching with time and space "digitalizing".
  
  Key Word: Moral and Life, life, mobilization, digitalizing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以及热爱生活、乐于探究的精神品质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德育工作力度的加强,思想品德教学正面临着承前启后、革故鼎新的局面。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突出教学形式的“活动化”、 强调教学时空的“开放化”,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生活化”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是其品德形成的根源。只有源于或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所有《品德与生活》教师必须认识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高度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让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生活”,改变过去那种过分注重“理想”而忽视“现实”,过分注重“未来”而忽视“当下”,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的德育灌輸方式。
   如何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呢?一是要将教学内容与学校生活相结合。比如在教学《我帮你,你帮我》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一个手指系鞋带。让学生先把鞋带解开,然后只用一个手指去把它系好。结果,他们忙得焦头烂额,没有一个人能将鞋带系上。接下来我让他们尝试用一个手指系红领巾,结果也是一样,没有一个人成功。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了没有其它手指的配合,一个手指是系不好鞋带和红领巾的;让他们体会到了个体离开了群体,就显得力量薄弱,只有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有了深刻的感悟,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团结合作才能办好事情”的道理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心里。二是将教学内容与家庭生活相结合。比如在教学《我的爸爸妈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父母养育自己非常艰辛,让他们对父母产生了感激之情,我布置了一个课外活动——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制作一张成长卡片——一方面体现了课程“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激起学生创造的愿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亲情,和父母共享成长的快乐,“热爱父母,快乐生活”!三是将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比如在教学《和小树一起长大》一课时,我带学生一起到到校园绿化带植树,让他们记住树名。每隔一段时间,又去为小苗浇水、松土或“认亲”,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与小树苗一起长大,进而领悟到自己也是在爸爸妈妈的浇灌下长大的。
   二、突出教学形式的“活动化”
   儿童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可以说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要通过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增强教学实效性。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活动,指导儿童通过参与实际活动、动手动脑来进行学习。教师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采取“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的生动形象的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形成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主体活动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道德情感,强化和巩固正确的行为方式。品德与生活课活动的类型主要有3种:
   1.体验型活动
   叶老曾强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李吉林老师也提出“教师的讲解不可以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要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比如前面提到的《我帮你,你帮我》的一个手指系鞋带,《我的爸爸妈妈》的制作成长卡片,《和小树一起长大》的植树,既是生活化又是体验型的活动。
   2.游戏和表演型活动
   儿童在游戏中可以主动地、牢固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同时,他们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是在游戏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在教学《我们活动有秩序》时,我设计了适合一年级学生的一个教学游戏:“逃离虎爪”。以此来触发他们学习的需要与动机,并让他们明白了在活动中、生活中要有秩序的道理。
   学生不仅喜欢看表演,而且乐于参与表演。在教学《我们有礼貌》时,我先给学生讲一个《小猴子做客》的故事,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做客和待客的礼貌用语。然后让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表演《小猴子做客》。学生非常踊跃,并通过扮演角色,懂得了应该怎样有礼貌的做客和待客。
   3.社会实践型活动
   社会实践型活动,是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活动形式主要是社会调查、参观游览和社区服务,通过亲身经历、亲身实践,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如我把《亲亲大自然》设计成社会实践活动课,组织一次秋游活动,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发现、欣赏大自然的美,并用自己的方式与自然万物进行交流,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强调教学时空的“开放化”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非道德教育。”坐而论道是思想品德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较大的缺陷。因此,品德与生活课应从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性大德育教学,教学的时空要强调“开放化”,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社会生活领域,包括家庭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延伸的广阔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更多地去接触社会,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认识、感悟,并把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看到的、体验到的东西带进课堂加以讨论、思考,提高道德认识、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如教《认认标志》这一课,第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马路上的十字路口旁,看交警指挥交通,看红绿灯指路,看行人、车辆如何安全通行,让学生亲身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再请交警介绍常见的交通标志,形象直观地增强学生的认识。第二课时回教室组织学生交流所见所闻,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辨析遵守交通规则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种种表现,然后结合教科书上的交通图,让学生“贴标志”(将交通标志贴在恰当的位置),以加深对交通标志的认识。第三课时师生一起做“过马路”的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成红绿灯、行人、车辆等进行模拟练习。最后,把学生带到马路上进行实地演习。这样,通过“从生活到课堂,再从课堂到生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使学生不但认识了交通标志,还懂得了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并积极地内化为自觉行动,从而提高了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品德与生活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突出教学形式的“活动化”,强调教学时空的“开放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从抽象、空洞、概念化的说教中走出来,真正体现“道德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较大幅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发挥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三要保证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 和谐社会    教育本身并不能自动构建和谐社会,但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传播文化和
期刊
【摘 要】党员关爱基金作为党内帮扶平台中的新型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实现资金来源多渠道化、实现帮扶制度长效化和常态化、充分提升广大党员的帮扶意识、推进帮扶平台社会化进程的帮扶机制,加快其制度建设的步伐、加大其管理力度、保持基金活力将成为未来党员帮扶平台建设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党员关爱基金;党员帮扶平台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第十二部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建设规模日益夸大,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也变得越来与广泛,于此同时,混凝土结构形式也变得复杂多样,混凝土所采用的材料和建筑施工工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强调建筑规模和建筑速度的同时,人们对房屋见者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就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房屋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混凝土结构裂缝,不仅会降低整个建筑的抗渗
摘要:以兰州市安宁区水挂庄村为例,对城中村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市场化为导向,控制城中村的衍生;以适当保留城中村为原则,设计不同的改造模式;打破二元分割,综合设计城中村治理机制;完善城市住房体系,提供低端赁住房供给;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解决方案。  关键词:城中村;城中村改造;兰州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物,无论在东部沿海城市还是在中西部城市都普遍存在。目
摘要:城市是在现代社会中由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聚合而成的综合的实体,塑造独特而鲜明的城市形象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邯郸市导入 CIS有助于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传播城市文化。  关键词: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城市形象;以人为本  城市是在现代社会中由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聚合而成的综合的实体,具有复杂的城市性质、结构和功能,各个不同的城市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个性。特别
摘要:什么是工程施工索赔?如何做好工程施工索赔工作?本文对工程施工索赔作了浅析。  关键词:施工索赔的特征、程序和技巧  一、 工程索赔的概念  广义上讲:索赔是在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而遭受损失时,向另一方提出赔偿要求的行为。在实际工作中,“索赔”是双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可能提出索赔要求。而通常意义的工程施工索赔是狭义的索赔,是承包商由于非自身原因发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展开了建筑企业如何科学建设人才、挖掘人才,基于现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实践策略,对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管理水平,强化团队综合素质、促进建筑企业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字]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建筑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特征  建筑企业的内涵发展特征决定其人员构成具有一定水平的复杂性,基于行业准入机制的不完善令建筑企业包含施工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