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师必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作为人才培养者,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当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的建设。语文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一、语文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第一,是改变过去语文教育教学现状的需要。过去,我国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共同认为,过去语文教师所授的教育教学内容、所用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其特点是追求固化的系统性和严谨性,重教轻学,信息交流以单向交流为主,课程呈现出流水型作业的特点。这种机械化和程式化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将浑然一体的美文肢解成时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特点;另一方面脱离语境而孤立和片面地分析语文语法和逻辑知识,使语文教学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语文教学必须加以改革,而任何改革都必须以人为本,所以语文教育教学首先是人的自我更新,语文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
第二,是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当今国际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的提高要靠科技人才,并且这种人才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富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过去那种教师高高在上的灌输教育是不可能培养出人的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必须转换角色,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是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领域中,网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是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无疑,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网络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网络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二、语文教师如何进行角色转换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灌”的教师。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纯挚地教授历史常识、解答迷惑,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讨常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的场景,而是学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朝气勃勃的进修排场,学生的进修体例与思维体例发生了质的飞跃。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其次,语文教师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所倡导的“行动研究”,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教师由教书匠变成教育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师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最后,语文教师应该是语文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把这些课程加以整合,教师必须成为课程改革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
一、语文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第一,是改变过去语文教育教学现状的需要。过去,我国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共同认为,过去语文教师所授的教育教学内容、所用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其特点是追求固化的系统性和严谨性,重教轻学,信息交流以单向交流为主,课程呈现出流水型作业的特点。这种机械化和程式化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将浑然一体的美文肢解成时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特点;另一方面脱离语境而孤立和片面地分析语文语法和逻辑知识,使语文教学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语文教学必须加以改革,而任何改革都必须以人为本,所以语文教育教学首先是人的自我更新,语文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
第二,是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当今国际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的提高要靠科技人才,并且这种人才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富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过去那种教师高高在上的灌输教育是不可能培养出人的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必须转换角色,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是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领域中,网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是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无疑,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网络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网络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二、语文教师如何进行角色转换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灌”的教师。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纯挚地教授历史常识、解答迷惑,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讨常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的场景,而是学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朝气勃勃的进修排场,学生的进修体例与思维体例发生了质的飞跃。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其次,语文教师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所倡导的“行动研究”,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教师由教书匠变成教育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师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最后,语文教师应该是语文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把这些课程加以整合,教师必须成为课程改革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