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低,若要使其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数学问题,必须依赖于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其根本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数学学习氛围,保证学生高效率地学习、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课上,教师往往通过板书进行授课,学生只能坐在讲台下被动听讲。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较为被动,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空间。而直观的情境教学法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心理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心理特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高效性。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陈述性的知识点,如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都是较为抽象、枯燥的文字。如果教师仅仅要求学生记住这些枯燥的内容,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就失去了趣味,数学教学也失去了探究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应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表达数学,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笔者首先以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例为问题背景,对学生进行提问:“学校要在一条长120米的南北通道边种上一排香樟树,如果每棵树之间的间距是10米,学校一共需要买多少棵香樟树?”学生凭直觉给出了需要购买12棵的答案。此时,笔者没有直接否定他们,而是让他们绘制线段图,自主验证自己的答案。这时,班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线段图画法:第一种是两端都种上了树的;第二种是两端都没种上树的;第三种是仅在起点或终点种上了一棵树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只有第三种方案的种树量是12棵;当两端都不植树时,只需要种11棵;当两端都种上树时,则需要种13棵。这个时候,笔者没有直接归纳出“植树问题”的解决模型,而是让学生继续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自主思考,最后发现了“植树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
如此,原本抽象的“植树问题”模型的建立过程,就变得非常“接地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中积极思考、建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数学素养。
二、创设趣味游戏情境,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在短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完成课本内容的教学工作,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与爱好,做到因材施教。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融入一些游戏的元素,促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这样可以让数学学习的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避免情境教学的手段过于单一。当下,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使在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法,也只是生搬硬套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新意,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高。第二,避免让情境教学变成“纸上谈兵”。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没有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不能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例如,在讲解公式时,很多教师仅仅对公式表面的含义进行解释,而忽视对公式背后的拓展内容进行讲解。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借助信息技术,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数学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数学知识也较为枯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将抽象、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视听等不同认知层面的冲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小数的乘除法”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笔者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生动化、趣味化的动画视频呈现到学生面前,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并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使他们直观地看到“小明买西瓜的场景”,进而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也使得他们思考出“买 3 千克西瓜要多少钱”这一问题,进而推动后续探究活动的积极展开。由此可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趣味化情境,不仅使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结论:总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更先进的教学模式,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情境教学法符合当代数学教学的需要,通过情境教学法,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施娅林.浅谈小学数学中情境创设的教学省思[J].学苑教育,2020(14):48.
[2]曾艳红.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6):65+64.
[3]黄忠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学习情境[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6):76.
[4]齐行新.小学数学情境互动学习方式的运用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65.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其根本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数学学习氛围,保证学生高效率地学习、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课上,教师往往通过板书进行授课,学生只能坐在讲台下被动听讲。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较为被动,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空间。而直观的情境教学法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心理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心理特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高效性。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陈述性的知识点,如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都是较为抽象、枯燥的文字。如果教师仅仅要求学生记住这些枯燥的内容,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就失去了趣味,数学教学也失去了探究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应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表达数学,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笔者首先以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例为问题背景,对学生进行提问:“学校要在一条长120米的南北通道边种上一排香樟树,如果每棵树之间的间距是10米,学校一共需要买多少棵香樟树?”学生凭直觉给出了需要购买12棵的答案。此时,笔者没有直接否定他们,而是让他们绘制线段图,自主验证自己的答案。这时,班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线段图画法:第一种是两端都种上了树的;第二种是两端都没种上树的;第三种是仅在起点或终点种上了一棵树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只有第三种方案的种树量是12棵;当两端都不植树时,只需要种11棵;当两端都种上树时,则需要种13棵。这个时候,笔者没有直接归纳出“植树问题”的解决模型,而是让学生继续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自主思考,最后发现了“植树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
如此,原本抽象的“植树问题”模型的建立过程,就变得非常“接地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中积极思考、建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数学素养。
二、创设趣味游戏情境,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在短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完成课本内容的教学工作,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与爱好,做到因材施教。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融入一些游戏的元素,促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这样可以让数学学习的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避免情境教学的手段过于单一。当下,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使在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法,也只是生搬硬套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新意,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高。第二,避免让情境教学变成“纸上谈兵”。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没有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不能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例如,在讲解公式时,很多教师仅仅对公式表面的含义进行解释,而忽视对公式背后的拓展内容进行讲解。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借助信息技术,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数学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数学知识也较为枯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将抽象、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视听等不同认知层面的冲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小数的乘除法”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笔者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生动化、趣味化的动画视频呈现到学生面前,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并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使他们直观地看到“小明买西瓜的场景”,进而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也使得他们思考出“买 3 千克西瓜要多少钱”这一问题,进而推动后续探究活动的积极展开。由此可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趣味化情境,不仅使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结论:总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更先进的教学模式,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情境教学法符合当代数学教学的需要,通过情境教学法,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施娅林.浅谈小学数学中情境创设的教学省思[J].学苑教育,2020(14):48.
[2]曾艳红.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6):65+64.
[3]黄忠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学习情境[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6):76.
[4]齐行新.小学数学情境互动学习方式的运用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