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康复评定技术》作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实训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职业能力。从编制实训手册、增加实训学时、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善实训室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对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教学改革展开初步研究。
[关 键 词]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102-01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师。而康复治疗始于评定、终于评定,只有通过准确、客观的评定,才能制定出正确、高效的康复治疗计划,故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康复评定技术》是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部位、性质、程度等进行定性、定量的评定,并制定相适应的康复治疗计划,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职业能力。
《康复评定技术》的实训教学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当前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得不到较大的提高,学生在进入医院后,将成为一名康复治疗师,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编制实训手册,明确实训内容和目标
实训手册能明确实训内容及实训需要达到的目标,实训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因此,标准化实训手册的编制非常重要,各院校可根据《康复评定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自己院校的实验条件编制实训手册。学生在实训课前,通过实训手册的学习,明确了实训内容、重难点、实训目标,针对这些,学生可在实训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这将大大提高实训教学的课堂效果。
二、增加实训学时,延长实训室开放时间
目前,我国《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实训课的比例还是偏小,而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增加康复评定实训学时迫在眉睫。同时,可以通过延长实训室开放的时间,使学生能自由分配课余时间来利用实训室的条件,更好地锻炼实践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教学的方法较单一,可借鉴其他应用性强的学科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导入法、PBL教学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微课程教学法及其他信息化技术方法等,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方面,可采取“以赛促学”方法[1],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的“全国康复技能大赛”及各省每年组织的“康复治疗专业技能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模式上,结合课程特点,可使用ATDE教学模式,即问(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评(evaluation)四项基本要素,通过引导学生融入实验教学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较快进入角色,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实习、工作奠定了基础[2]。
四、改善康复评定实训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的康复评定实训室条件应尽量与国际康复评定实训室保持同步更新,才能与康复评定的知识更新配套。另外,实训室应与医院康复治疗师的工作环境贴近,也就是说,在空间设计方面,实训室应尽量模拟医院康复治疗室的空间布局,如房间大小、室内布置、照明等方面。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配备标准化病人,实行仿真教学。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质量的最大影响因素,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应该有“教法”,即教师素质和教育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利用寒暑假及其他课余时间到临床进行一线锻炼,提高职业指導能力。
《康復评定技术》作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均很强的学科,其实训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从编制实训手册、增加实训学时、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善实训室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对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教学改革展开初步研究,希望对其他高职院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庄洪波.高职《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3,21(3):60-61.
[2]吴庆文.ATDE教学模式在康复评定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113-114.
[关 键 词]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102-01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师。而康复治疗始于评定、终于评定,只有通过准确、客观的评定,才能制定出正确、高效的康复治疗计划,故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康复评定技术》是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部位、性质、程度等进行定性、定量的评定,并制定相适应的康复治疗计划,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职业能力。
《康复评定技术》的实训教学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当前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得不到较大的提高,学生在进入医院后,将成为一名康复治疗师,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编制实训手册,明确实训内容和目标
实训手册能明确实训内容及实训需要达到的目标,实训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因此,标准化实训手册的编制非常重要,各院校可根据《康复评定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自己院校的实验条件编制实训手册。学生在实训课前,通过实训手册的学习,明确了实训内容、重难点、实训目标,针对这些,学生可在实训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这将大大提高实训教学的课堂效果。
二、增加实训学时,延长实训室开放时间
目前,我国《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实训课的比例还是偏小,而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增加康复评定实训学时迫在眉睫。同时,可以通过延长实训室开放的时间,使学生能自由分配课余时间来利用实训室的条件,更好地锻炼实践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教学的方法较单一,可借鉴其他应用性强的学科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导入法、PBL教学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微课程教学法及其他信息化技术方法等,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方面,可采取“以赛促学”方法[1],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的“全国康复技能大赛”及各省每年组织的“康复治疗专业技能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模式上,结合课程特点,可使用ATDE教学模式,即问(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评(evaluation)四项基本要素,通过引导学生融入实验教学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较快进入角色,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实习、工作奠定了基础[2]。
四、改善康复评定实训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的康复评定实训室条件应尽量与国际康复评定实训室保持同步更新,才能与康复评定的知识更新配套。另外,实训室应与医院康复治疗师的工作环境贴近,也就是说,在空间设计方面,实训室应尽量模拟医院康复治疗室的空间布局,如房间大小、室内布置、照明等方面。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配备标准化病人,实行仿真教学。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质量的最大影响因素,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应该有“教法”,即教师素质和教育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利用寒暑假及其他课余时间到临床进行一线锻炼,提高职业指導能力。
《康復评定技术》作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均很强的学科,其实训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从编制实训手册、增加实训学时、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善实训室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对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教学改革展开初步研究,希望对其他高职院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庄洪波.高职《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3,21(3):60-61.
[2]吴庆文.ATDE教学模式在康复评定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