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iser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微信受到了许多学生的关注和追捧。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取随机抽样法,用调查问卷探讨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最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微信已经渗透进在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各个方面;微信在学生工作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微信能提高学生工作的管理效率,实现为学生服务的目标。
  [关 键 词] 微信;在校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147-01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截止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 94% 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用户覆盖 200 多个国家、超过 20 种语言。此外,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 800 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 85000 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
  一、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分析结果
  为探讨微信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笔者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调查问卷》,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全体在校学生作为被调查对象,运用问卷星制作与发放问卷,并对问卷进行回收、统计与分析。共发放问卷2085份,回收有效问卷数为2058份,回收率为98.71%。问卷设计主要围绕大学生使用微信状况及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调查。
  (一)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情况
  就大学生是否经常使用微信这一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91.51%的大学生表示每天都在使用微信,仅有1.3%的学生不使用微信。由此可见,在当今时代,微信已经走进了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结果调查显示,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与其他的联系方式相比,微信能节省流量与费用。(2)微信支持图片传送、语音聊天、群聊、朋友圈分享,具有独特的功能优势。(3)微信具有转账、支付功能,使学生的日常生活更为便利。
  (二)微信对大学生社交的积极影响
  1.方便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微信提供转账、付款、手机充值、生活缴费、滴滴出行、购买火车票机票、酒店预订、吃喝玩乐等功能,满足了学生的生活需要。95.53%的受调查者表示经常使用微信支付功能。因此可以说,微信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方便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2.快捷方便地传达社交信息,丰富了学生交往的方式。
  微信作为交流平台,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与单人或多人联系,使人们的联系方式更加多元化。另外,微信不光具有多样性,人们可以通过微信更快地提高效率,其内容的发布能让人即时收到,只要用户網络开关打开,就能快速地接收信息并且回复信息,从而更节省时间和金钱。
  (三)微信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去看待,微信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一些负面的影响。一些负面信息通过微信不断地散播,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这时候,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应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观。
  二、探讨微信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对策思考
  (一)充分建立以微信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建立班级微信群、院系微信群等,活跃气氛,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在微信群里的讨论情况,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通过对学生讨论话题的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
  (二)丰富学生管理微信公众号,完善线上育人平台
  据调查显示,73.12%的学生会关注并转发学校官方公众号的推送内容。针对高校自身的传统文化、办学特色等量身定做推文内容,可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对外宣传本校信息的媒介,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校的历史文化、办学宗旨、育人理念等。
  三、结束语
  时至今日,微信正在从各个方面渗透进大学生的生活,因其拥有庞大的使用人群和独特的风格特点,所以学生工作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运用微信这一强有力的工具,不断开发和总结,提高管理效率,为学生带来便利。值得注意的是,微信是一把双刃剑,一些自控力不足的学生会沉迷于微信,忽略了的学业。学生工作者应该加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信,让不法分子在微信上的诈骗手段无法实施,保障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还要充分利用微信做好创新服务,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徐静.微信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3(2):39-40.
  [2]程庆红,张颖.微信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船舶职业教育,2015(6):37-39.
其他文献
[摘 要] 舞蹈诗既稱为“诗”,那必然是“诗中有舞,舞中有诗”,舞蹈诗《侗》便是如此。舞蹈诗《侗》由著名导演张继钢率领主创团队耗时6年创作而成,为广西柳州市“十二五”重大文化项目。以体现广西地区特有少数民族——侗族的舞蹈特色,取材及展现与侗族的民俗风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剧以独特的3D艺术语言,通过一个满怀乡愁的游子的视角,引领观众走进遥远的侗寨,相继呈现《养根》《坡会》《思春》《月也》《踩月亮
期刊
[摘 要] 为了了解“专接本”学生的学习动力情况,展开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找到更好的工作”是主因。利用畢业生跟踪调查数据,对“专接本”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学习期望与就业情况,提出了以就业为目的促进“专接本”学生学习动力提升的措施。  [关 键 词] “专接本”;就业;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053-0
期刊
[摘 要] 近些年来,运用同伴教育对艾滋病预防进行干预已成为我国许多高校使用或逐渐接纳的一种方式。我国的同伴教育虽起步较晚且还不够完善,但依然具备可行性及獨特性。针对南京XZ学院对艾滋病预防的现状及同伴教育的实行情况,结合师生的态度和反馈,对同伴教育在高校艾滋病预防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艾滋病预防手段。  [关 键 词] 同伴教育;艾滋病预防;大学生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中央与地方政府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大力推进高等教育“雙一流”建设,其中高职教育“错位发展”理念下“双证书”制度的有效落实尤为重要。在此现实环境下,以《客户服务管理实务》为例,针对重庆电信职业学院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推行“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对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课证融合;客户服务
期刊
[摘 要] 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依托,移动云教学为载体,超星学习通为云平台,对《水泥物理性能检测及生产控制》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实践表明,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使课堂效率最大化,让师生切身体会到 “互联网+教育”的先进性和创造性,推动教育改革建设。  [关 键 词] 超星学习通;翻转课堂;互联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
期刊
[摘 要] 专业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提升专业技能训练的质量一直是教育者研究的方向。为此,以钳工教学为例,从训练方案制定的科学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理论知识的实用性、训练项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来有效地提高钳工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技能训练;钳工;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
期刊
[摘 要]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高职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高职教育中主要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目标,因此在人才培养中更应该注重实践性。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需要突破传统的理念,发展特色化教育优势,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以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对"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时间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高校的教学与社会有着直接联系,大多数学生在高校毕业后会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因此,高校的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适应社会。高校课堂的教学质量如何,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因此应当从教师方面、从课堂教学过程方面对高校中的考核评价制度作出整改,提高高校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高校;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情感教育在五年制高职语文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组织或实现情感教育的方法因人而异。以《海洋与生命》一文尝试的情感教育为例进行介绍,以期继续探索。  [关 键 词] 高职;语文;情感教育;海洋与生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120-01  一、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语文课程的特点  “情动于中而
期刊
[摘 要] 阐述了概念转变,以化学原电池的教学内容为例,通过对教学内容设计的一系列化学实验的安排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概念转变。  [关 键 词] 概念转变;化学实验;化学原电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137-0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的学科,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两部分,由实验获得的直接经验即感性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