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顺应教学改革要求,文学素养的培养要从小学生抓起。自2016年部编教材出炉后,受到了各学校的关注和好评。新改版的部编教材更加重视识字和古诗的编排,通过字和小诗提升学生的创编文学素养,扎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本文将通过目标引领、夯实环节、自主建构三大环节,细化并落实部编教材字和小诗创编文学素养培养,丰富学生的识字量和古诗阅读量,为学生创编提供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目标引领;夯实环节;自主建构;部编教材;文学素养
引言
2019年全国中小学完成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的覆盖。特别是语文教材变化很明显,字词和古诗文的学习与考核的难度和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越发的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种改变不管是从素质教育还是能力教育而言,都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教育改革方向的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部编教材对字和小诗的编排的变化
部编教材中提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语文素养”,而创编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部编教材的关键要素。对此部编教材也根据这一任务对人教版的识字和诗词环节作出了较大的改变,促进学生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
1、识字要求大大提高
部编教材对识字给予高度的重视,希望学生掌握扎实的汉字基础。例如,在教材安排中,减少了需要书写的一类生字,每节课需要书写的生字量只剩四五个。而大大增加了二类生字,提高了学生对“识”的要求。同时,部编教材以儿歌的方式讲解拼音,拼音成为学生识字的辅助工具,而不再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和目的,每单元还增加了成语、读读背背的内容,开创了“和大人一起读”的版块,增强了新教材的可行性。
2、增加传统文化渗透
部编教材注重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加了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古诗文数量明显增加,成为了部编本的最大亮点,这也与习主席强调的“文化自信”遥相呼应。小学一年级就设计到古诗,整个小学教学中共安排了124篇古诗文,占比与之前人文版教材有了显著的提高,占总课文数的三分之一。同时,古诗文的体裁和历史年代也变得多元化,体裁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律诗、民歌、绝句到词曲,年代从两汉论文到唐宋的古文、明清小说,均有涉及。
3、增加亲子阅读练习
新教材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和大人一起读”的设计,引导家长、教师多与学生共同阅读。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缺乏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与大人一起读,养成阅读习惯直至自己完成阅读。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重视和配合,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扮演好孩子阅读的“导师”,一起与孩子阅读有趣的散文、童话、历史、科学等作品,与孩子共进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利用字和小诗培养小学生创编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1、为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丰富资源
部编教材对识字和小古诗的重视以及对其篇幅的加大,为学生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大量的资源。首先,识字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文字背后的含义,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引发学生对阅读的渴望,理解字的用法,为学生的创编提供词汇支撑;其次,古诗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基础,通过对古诗的阅读,让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文化,学习古诗对偶、夸张、拟人等修辞和写作手法,为学生的创编提供经验参考。
2、为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奠定了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创编文学素养是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通过部编教材的识字和小古诗的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感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古诗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健全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美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为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梳理了写作技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对识字和古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创编的技巧,吸取有效的经验和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减少学生创编时不知如何下手的、如何写起的现状,在理解古诗或文章语言的基础上,积累更多的词汇量,巧妙运用于自己的创编中,提高写作的文彩。
三、部编教材字和小诗创编文学素养培养路径
1、目标引领——明确创编文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从部编教材和新课标的出发点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心转向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语文基本知识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编文学素养。教师应该结合不同阶段学生创编文学素养培养的需求,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
首先,对于识字。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除了达到让学生认识字的目的外,更应该让学生理解每个字的结构和含义,便于学生在创编时对字的应用。如《天地人》这一课,教师将天、地、人、你、我、他这些字编成一个小故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对于小诗。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和蕴含的道理,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不仅增强学生对古诗的语感体验,还增加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运用。如《咏鹅》《江南》《悯农》《古朗月行》等古诗,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意蕴。
2、夯实环节——加强创编文学素养内涵的挖掘
(1)加强对文学素养的渗透
在识字或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字或诗中蕴含的创编文学素养元素,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拓展,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例如在教“累”这个字时,教师可以通过“累”的结构,编制一个小故事:农民伯伯通过到田里干活赚钱来养活他们的小孩,他们每天非常辛苦,经历了“汗滴禾下土”的付出,才能为他们的小孩营造更好的生活,引导学生尊敬父母、懂得感恩。同时也从这个故事中为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当前比较火爆的慕课、微课的教学方式,把字的组成和意义、古诗的蕴意以短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和反复查看。同时,增加对小组合作法、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3、自主构建——搭建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平台
(1)搭建文学素养培养的网络学习平台
跟随信息化教学的步伐,在学生创编文学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网络化的平台。
首先,搭建文学交流微信平台。教师及家长可以及时将好的书籍、古诗等发送到微信群里,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学生有不懂的知识可以及时在群里提问,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增近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碎片化学习。
其次,搭建一起阅读平台。以古诗词阅读为主,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每读完一篇,奖励小红花一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积累学生的识字量和对小古诗的认知。
(2)搭建文学素养培养的多元评价平台
教师要创新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改变掌握课本知识点为核心的评价方式,增强对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教师为每个学生设计评价卡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阅读的数量,每理解一首古诗或读懂一个故事在卡片上画一个五角星,对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比较为主,尽量减少“横向”比较,增强学生的自信,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
结论
部编教材的普及和实施为学生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学生通过对大量识字和小古诗的阅读和学习,积累了丰厚的词汇存储量,感受了博大文化的熏陶,使得学生在知识眼界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推动学生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參考文献
[1]吴梦思,吕沙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古诗选文的呈现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79-80.
[2]周林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68-69.
[3]陈春艳.试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41.
关键词:目标引领;夯实环节;自主建构;部编教材;文学素养
引言
2019年全国中小学完成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的覆盖。特别是语文教材变化很明显,字词和古诗文的学习与考核的难度和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越发的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种改变不管是从素质教育还是能力教育而言,都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教育改革方向的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部编教材对字和小诗的编排的变化
部编教材中提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语文素养”,而创编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部编教材的关键要素。对此部编教材也根据这一任务对人教版的识字和诗词环节作出了较大的改变,促进学生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
1、识字要求大大提高
部编教材对识字给予高度的重视,希望学生掌握扎实的汉字基础。例如,在教材安排中,减少了需要书写的一类生字,每节课需要书写的生字量只剩四五个。而大大增加了二类生字,提高了学生对“识”的要求。同时,部编教材以儿歌的方式讲解拼音,拼音成为学生识字的辅助工具,而不再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和目的,每单元还增加了成语、读读背背的内容,开创了“和大人一起读”的版块,增强了新教材的可行性。
2、增加传统文化渗透
部编教材注重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加了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古诗文数量明显增加,成为了部编本的最大亮点,这也与习主席强调的“文化自信”遥相呼应。小学一年级就设计到古诗,整个小学教学中共安排了124篇古诗文,占比与之前人文版教材有了显著的提高,占总课文数的三分之一。同时,古诗文的体裁和历史年代也变得多元化,体裁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律诗、民歌、绝句到词曲,年代从两汉论文到唐宋的古文、明清小说,均有涉及。
3、增加亲子阅读练习
新教材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和大人一起读”的设计,引导家长、教师多与学生共同阅读。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缺乏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与大人一起读,养成阅读习惯直至自己完成阅读。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重视和配合,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扮演好孩子阅读的“导师”,一起与孩子阅读有趣的散文、童话、历史、科学等作品,与孩子共进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利用字和小诗培养小学生创编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1、为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丰富资源
部编教材对识字和小古诗的重视以及对其篇幅的加大,为学生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大量的资源。首先,识字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文字背后的含义,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引发学生对阅读的渴望,理解字的用法,为学生的创编提供词汇支撑;其次,古诗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基础,通过对古诗的阅读,让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文化,学习古诗对偶、夸张、拟人等修辞和写作手法,为学生的创编提供经验参考。
2、为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奠定了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创编文学素养是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通过部编教材的识字和小古诗的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感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古诗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健全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美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为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梳理了写作技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对识字和古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创编的技巧,吸取有效的经验和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减少学生创编时不知如何下手的、如何写起的现状,在理解古诗或文章语言的基础上,积累更多的词汇量,巧妙运用于自己的创编中,提高写作的文彩。
三、部编教材字和小诗创编文学素养培养路径
1、目标引领——明确创编文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从部编教材和新课标的出发点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心转向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语文基本知识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编文学素养。教师应该结合不同阶段学生创编文学素养培养的需求,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
首先,对于识字。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除了达到让学生认识字的目的外,更应该让学生理解每个字的结构和含义,便于学生在创编时对字的应用。如《天地人》这一课,教师将天、地、人、你、我、他这些字编成一个小故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对于小诗。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和蕴含的道理,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不仅增强学生对古诗的语感体验,还增加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运用。如《咏鹅》《江南》《悯农》《古朗月行》等古诗,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意蕴。
2、夯实环节——加强创编文学素养内涵的挖掘
(1)加强对文学素养的渗透
在识字或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字或诗中蕴含的创编文学素养元素,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拓展,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例如在教“累”这个字时,教师可以通过“累”的结构,编制一个小故事:农民伯伯通过到田里干活赚钱来养活他们的小孩,他们每天非常辛苦,经历了“汗滴禾下土”的付出,才能为他们的小孩营造更好的生活,引导学生尊敬父母、懂得感恩。同时也从这个故事中为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当前比较火爆的慕课、微课的教学方式,把字的组成和意义、古诗的蕴意以短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和反复查看。同时,增加对小组合作法、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3、自主构建——搭建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平台
(1)搭建文学素养培养的网络学习平台
跟随信息化教学的步伐,在学生创编文学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网络化的平台。
首先,搭建文学交流微信平台。教师及家长可以及时将好的书籍、古诗等发送到微信群里,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学生有不懂的知识可以及时在群里提问,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增近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碎片化学习。
其次,搭建一起阅读平台。以古诗词阅读为主,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每读完一篇,奖励小红花一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积累学生的识字量和对小古诗的认知。
(2)搭建文学素养培养的多元评价平台
教师要创新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改变掌握课本知识点为核心的评价方式,增强对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教师为每个学生设计评价卡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阅读的数量,每理解一首古诗或读懂一个故事在卡片上画一个五角星,对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比较为主,尽量减少“横向”比较,增强学生的自信,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
结论
部编教材的普及和实施为学生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学生通过对大量识字和小古诗的阅读和学习,积累了丰厚的词汇存储量,感受了博大文化的熏陶,使得学生在知识眼界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推动学生创编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參考文献
[1]吴梦思,吕沙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古诗选文的呈现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79-80.
[2]周林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68-69.
[3]陈春艳.试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