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不断普及的大好教育形势下,我校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基本素质,进一步加大了课程改革力度,整合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异彩纷呈、各具魅力的教育模式,推行了“五步教学法”.我们化学组的教师结合化学学科特点,经过探索,逐步形成了符合化学学科实际的“五步教学法”.这里把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情境导入
成功的课堂要有良好的导入方法.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发新问题,诱导思维进入新课.创设情境要有趣味,导入自然贴切,有情有理.鲜明的创意,一下就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开启思维之门,唤起求知欲望,进入学习角色,此时学生的心理处于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便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新课的导入可根据授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实验导入、温故求新导入、故事导入、联系生活导入、悬念导入等.例如,在讲分子时,可提出问题:“1+1=2”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等式,那么1 L水与1 L酒精混合,体积等不等于2 L呢?对这样一个看似简单而又有趣的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猜测.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积极主动地通过学习或实验寻求答案.
二、目标导引
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课前展示学习目标,可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努力方向,从而使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目标一致,配合和谐统一,这样可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为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创造前提条件,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确立目标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三、导学探究
这一步是教学的核心部分,既有教师的导又有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在目标导引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自学,同时出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写的自学提纲,让学生以自学提纲为先导,这样可避免学生自学的无序性和盲目性.自学指导必须有启发性,能激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对自学提纲上的问题登台讲解,展示自己.不同学生展示的风格不一样,学生感到很新鲜,听课情绪比单纯由教师讲要好.学生讲解有误的地方可由其他学生进行矫正,最后由教师将学生没讲到、没讲清楚、不深入的地方进行指导点拨.教师点拨时注意要在难点处点拨,易疏忽混淆处点拨,错误之处点拨,即疑问的地方给以解惑,迷惘的地方给以导航.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理解巩固知识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多给学生自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动手解决,对于学生不易弄清楚的问题也尽量以启发引导为主,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不要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导与学发挥最佳效益.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对于实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根据教材尽可能多地选择、设计实验,精心地编制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或者让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做好“向导”,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形成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由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燃烧的条件”,教师可另外准备一些器材:棉花、石块、蜡烛、木条、煤块、酒精灯、镊子、烧杯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也可出示事先编好的实验提示,学生做不出来的可按提示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四、巩固拓展
实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课堂上学生究竟学得怎么样,要靠这个环节检验和强化,教师的策略是否得当,要靠这个环节反馈改进,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有目的、有层次地设计一些典型多样、富有启发性、有梯度的习题,来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既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是培养能力的拓展,还是对课堂效果的有效评价.
五、知识梳理
在这个步骤中,先让学生回顾本节内容,总结学到了什么,可多人相互补充,再由教师全面系统地梳理教材知识结构,形成网络.这样,可让学生主动地从更高的层次和角度再认已学过的知识,促进知识内化过程的完成,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
成功的课堂要有良好的导入方法.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发新问题,诱导思维进入新课.创设情境要有趣味,导入自然贴切,有情有理.鲜明的创意,一下就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开启思维之门,唤起求知欲望,进入学习角色,此时学生的心理处于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便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新课的导入可根据授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实验导入、温故求新导入、故事导入、联系生活导入、悬念导入等.例如,在讲分子时,可提出问题:“1+1=2”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等式,那么1 L水与1 L酒精混合,体积等不等于2 L呢?对这样一个看似简单而又有趣的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猜测.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积极主动地通过学习或实验寻求答案.
二、目标导引
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课前展示学习目标,可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努力方向,从而使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目标一致,配合和谐统一,这样可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为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创造前提条件,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确立目标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三、导学探究
这一步是教学的核心部分,既有教师的导又有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在目标导引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自学,同时出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写的自学提纲,让学生以自学提纲为先导,这样可避免学生自学的无序性和盲目性.自学指导必须有启发性,能激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对自学提纲上的问题登台讲解,展示自己.不同学生展示的风格不一样,学生感到很新鲜,听课情绪比单纯由教师讲要好.学生讲解有误的地方可由其他学生进行矫正,最后由教师将学生没讲到、没讲清楚、不深入的地方进行指导点拨.教师点拨时注意要在难点处点拨,易疏忽混淆处点拨,错误之处点拨,即疑问的地方给以解惑,迷惘的地方给以导航.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理解巩固知识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多给学生自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动手解决,对于学生不易弄清楚的问题也尽量以启发引导为主,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不要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导与学发挥最佳效益.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对于实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根据教材尽可能多地选择、设计实验,精心地编制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或者让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做好“向导”,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形成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由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燃烧的条件”,教师可另外准备一些器材:棉花、石块、蜡烛、木条、煤块、酒精灯、镊子、烧杯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也可出示事先编好的实验提示,学生做不出来的可按提示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四、巩固拓展
实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课堂上学生究竟学得怎么样,要靠这个环节检验和强化,教师的策略是否得当,要靠这个环节反馈改进,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有目的、有层次地设计一些典型多样、富有启发性、有梯度的习题,来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既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是培养能力的拓展,还是对课堂效果的有效评价.
五、知识梳理
在这个步骤中,先让学生回顾本节内容,总结学到了什么,可多人相互补充,再由教师全面系统地梳理教材知识结构,形成网络.这样,可让学生主动地从更高的层次和角度再认已学过的知识,促进知识内化过程的完成,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