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成绩,农村初中的成绩绝大多数不尽人意,明显低于城市初中水平,且差距较大。这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工作不努力?都不是,不少语文教师经验丰富,也教出过好成绩。不少语文教师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课后忙得不亦乐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局面呢?这是值得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仔细想想主要是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很差。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考试题型的变化,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语文试卷总分120分,阅读、写作就占108分,若阅读、写作能力差必然导致成绩不理想。
一、导致农村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差的因素
1、教学条件差,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
农村初中教学条件简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教学,不要说多媒体,连“三机两幕”也未完全进入课堂。走出外面,听过几堂优质课。如《天上的街市》,执教者除有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调动学生外,精心制作的课件,声形俱全,动静结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想想自己教学这一课,其效果差距相当大。
客观条件的差距存在,主观原因不容忽视。虽说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大提高,但仍有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依然运用“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方法,因而语文课常常出现教师自我陶醉,学生恹恹欲睡的现象。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反正是考课外的,课本上的课文可以不上,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做课外阅读训练题,练了讲,讲了练,把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纯技术训练,把课堂变成了训练场。这样的气氛,如何吸引学生?学生真正得到多少?
2、“封闭式”管理,学生缺乏自由活动的空间
农村地域广阔,农民居住分散,农村的孩子上初中只好寄宿。学校为了安全起见,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吃、住学校,周日到校;周六回家方可出校门一次。把学生拘束在狭小的空间内,夸张一点说,就是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无人知晓,唯一的信息来源就靠教师的这张嘴。试问,在这种环境下的学生如何萌发创新意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如何能写出有独特感受和见解的文章呢?只好老师怎么讲,学生怎样写,千人一面。
3、应试教育,学生缺乏自由阅读的时间
中考制度未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没变,分数仍然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分数仍然是评价学校教师的标准。因此,很多学校尽管素质教育常挂嘴边,实质实行的还是应试教育,自习课没有了,课外活动没有了,有些学校甚至规定学生半个小时吃完饭,然后进教室看书或完成作业,毕业班节假日基本不休息。学生整天走着“吃饭一一上课一一睡觉”三步棋,过着“食堂一一教室一一寝室”三位一体的生活。学生哪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图书馆、阅览室只是摆设,学生根本不知道“四大名著”。今年期末考试初二一道阅读题《空城计》,学生没有接触过《三国演义》,如何讲得出诸葛亮的故事或说出有关孔明的诗?
4、教育投入少,缺乏语文学习的环境
环境造就人,环境改变人,学习语文,也需要有语言文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知识,接受熏陶。山区学校,尤其是条件差的学校,生源少、资金少、教育投入少,校园内没有广播,没有报纸,没有新书,教室里没有电视,没有语文课外活动,仅有的是课本、题目,学生唯一的娱乐就是谈笑、追打。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的氛围,如何使学生对语言文学产生兴趣?如何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5、家长不重视,缺乏学习的动力
农民缺少的是文化,有的只是力气。外出打工,赚钱养家,对子女关心不够,辅导书不舍得买,报不舍得订,其它书籍更不用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到初二,连一本《新华字典》也没有。学生学习成绩如何?到底在校学到的知识有多少?家长不闻不问,初中生惰性强,必然混一天算一天,求知欲不强,除了上课,从不拿起书本。这样下去,如何进行阅读、写作?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的主方法:
1、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发现知识:应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崇尚“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真理的化身,是权威的象征,学生对教师有种崇拜敬畏的心理,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导致学生盲目依附教师,唯教师是从,死记硬背,能力提高无从谈起。只有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阅读分析与写作实践中来,学生的主动精神才能培育和发展,能力才会提高。
2、改革教法,建立新型的课堂结构
课堂E要反对“一言堂”,学生“鸦雀无声”;提倡百家争鸣,七嘴八舌自由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同老师争辩,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采用尝试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争论中、合作中、探索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3、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也认为:“兴趣是一种兴奋剂,一个人一旦对某事产生了兴趣,那他就会乐此不疲。”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途径。语文活动的形式多样,课本中有实践活动指导,另外还有些操作简便的活动,如:语文知识竞赛、作文竞赛、演讲赛、讲故事、办校刊、写读书笔记、影评等等。这都是别人成功的做法,通过这些措施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写作。
4、转变观念,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
“封闭式”管理,把学生关在校园内,不出校门,保证安全,很有必要。但不能把学生成天关在教室里、课堂上,满脑子就是“x+y”、“A、B、c”,学校、教师应该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开放图书馆、打开阅览室,向学生推荐好书,给学生作必要的阅读方法介绍,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自由阅读,不要把它看作是浪费时间,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5、加大投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城乡差距固然存在,但是希望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给学校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教师能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教学,让学生能通过电视看到外面的世界,让学生感受一下网络时代,品味一下“空中课堂”的滋味……
今天,我们已进入21世纪,新的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彻底冲破自我中心意识,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教学思想,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才能把语文教好。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仔细想想主要是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很差。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考试题型的变化,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语文试卷总分120分,阅读、写作就占108分,若阅读、写作能力差必然导致成绩不理想。
一、导致农村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差的因素
1、教学条件差,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
农村初中教学条件简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教学,不要说多媒体,连“三机两幕”也未完全进入课堂。走出外面,听过几堂优质课。如《天上的街市》,执教者除有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调动学生外,精心制作的课件,声形俱全,动静结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想想自己教学这一课,其效果差距相当大。
客观条件的差距存在,主观原因不容忽视。虽说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大提高,但仍有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依然运用“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方法,因而语文课常常出现教师自我陶醉,学生恹恹欲睡的现象。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反正是考课外的,课本上的课文可以不上,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做课外阅读训练题,练了讲,讲了练,把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纯技术训练,把课堂变成了训练场。这样的气氛,如何吸引学生?学生真正得到多少?
2、“封闭式”管理,学生缺乏自由活动的空间
农村地域广阔,农民居住分散,农村的孩子上初中只好寄宿。学校为了安全起见,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吃、住学校,周日到校;周六回家方可出校门一次。把学生拘束在狭小的空间内,夸张一点说,就是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无人知晓,唯一的信息来源就靠教师的这张嘴。试问,在这种环境下的学生如何萌发创新意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如何能写出有独特感受和见解的文章呢?只好老师怎么讲,学生怎样写,千人一面。
3、应试教育,学生缺乏自由阅读的时间
中考制度未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没变,分数仍然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分数仍然是评价学校教师的标准。因此,很多学校尽管素质教育常挂嘴边,实质实行的还是应试教育,自习课没有了,课外活动没有了,有些学校甚至规定学生半个小时吃完饭,然后进教室看书或完成作业,毕业班节假日基本不休息。学生整天走着“吃饭一一上课一一睡觉”三步棋,过着“食堂一一教室一一寝室”三位一体的生活。学生哪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图书馆、阅览室只是摆设,学生根本不知道“四大名著”。今年期末考试初二一道阅读题《空城计》,学生没有接触过《三国演义》,如何讲得出诸葛亮的故事或说出有关孔明的诗?
4、教育投入少,缺乏语文学习的环境
环境造就人,环境改变人,学习语文,也需要有语言文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知识,接受熏陶。山区学校,尤其是条件差的学校,生源少、资金少、教育投入少,校园内没有广播,没有报纸,没有新书,教室里没有电视,没有语文课外活动,仅有的是课本、题目,学生唯一的娱乐就是谈笑、追打。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的氛围,如何使学生对语言文学产生兴趣?如何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5、家长不重视,缺乏学习的动力
农民缺少的是文化,有的只是力气。外出打工,赚钱养家,对子女关心不够,辅导书不舍得买,报不舍得订,其它书籍更不用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到初二,连一本《新华字典》也没有。学生学习成绩如何?到底在校学到的知识有多少?家长不闻不问,初中生惰性强,必然混一天算一天,求知欲不强,除了上课,从不拿起书本。这样下去,如何进行阅读、写作?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的主方法:
1、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发现知识:应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崇尚“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真理的化身,是权威的象征,学生对教师有种崇拜敬畏的心理,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导致学生盲目依附教师,唯教师是从,死记硬背,能力提高无从谈起。只有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阅读分析与写作实践中来,学生的主动精神才能培育和发展,能力才会提高。
2、改革教法,建立新型的课堂结构
课堂E要反对“一言堂”,学生“鸦雀无声”;提倡百家争鸣,七嘴八舌自由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同老师争辩,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采用尝试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争论中、合作中、探索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3、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也认为:“兴趣是一种兴奋剂,一个人一旦对某事产生了兴趣,那他就会乐此不疲。”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途径。语文活动的形式多样,课本中有实践活动指导,另外还有些操作简便的活动,如:语文知识竞赛、作文竞赛、演讲赛、讲故事、办校刊、写读书笔记、影评等等。这都是别人成功的做法,通过这些措施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写作。
4、转变观念,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
“封闭式”管理,把学生关在校园内,不出校门,保证安全,很有必要。但不能把学生成天关在教室里、课堂上,满脑子就是“x+y”、“A、B、c”,学校、教师应该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开放图书馆、打开阅览室,向学生推荐好书,给学生作必要的阅读方法介绍,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自由阅读,不要把它看作是浪费时间,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5、加大投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城乡差距固然存在,但是希望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给学校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教师能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教学,让学生能通过电视看到外面的世界,让学生感受一下网络时代,品味一下“空中课堂”的滋味……
今天,我们已进入21世纪,新的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彻底冲破自我中心意识,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教学思想,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才能把语文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