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音乐不仅能给幼儿得到身心的愉悦,而且能使之产生想象,让幼儿在自然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接受一些要求和自觉去完成一些任务。幼儿教育中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养成教育,我们都需要按《纲要》的精神去做,达到让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参加活动的境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生活常规,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对幼儿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说到常规管理,在幼儿教育中我们都在努力想寻找一种既轻松、又愉快的路子,如: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吃饭前念念儿歌等,但不科学地压制现象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普遍存在。如:“不快点睡午觉就不让你起床,爸爸妈妈来接不准走”;“不好好吃饭就不让你参加游戏”等,又如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压制幼儿吵闹,用力拍铃鼓等,这样做幼儿表面虽然被迫按你的要求去做,但仍然不能好好地入睡、吃饭、愉快地参加活动。不仅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地培养,而且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哪一种方法是最好和有效的呢?俗话说得好,教育有法,但无定法,我认为在多种活动中,只要是能让幼儿在自然、愉快、轻松情况下接受和自觉去生活常规培养能起到理想的效果,音乐教育结果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喜欢音乐”,而且不同性质的音乐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如:悲伤的音乐会使人随之悲伤,甚至催人泪下,愉快跳跃的音符会使人想随之舞蹈。当婴儿在拼命地哭,你不知道如何为时,放上一段优美的音乐,你会发现婴儿不仅停止了吵闹,而且在努力寻找音乐来自的方向,马上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幼儿一日作息时间是要依据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并每天相同,因此,结合幼儿喜欢音乐的特点和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安排,在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的有些环节选择相应的音乐或者乐器做信号,久而久之,会使人产生动力定型,即,听到同一种音乐,就会做出同样的反映。如何通过音乐来培养幼儿的常规呢?
  一、根据一日生活常规的不同内容安排及要求选择相应的音乐
  音乐的魅力在于对人的情趣、情感能起到调节作用,愉快的音乐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昂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振奋,安静的音乐能使人情绪稳定。根据不同音乐性质的特点和一日生活常规各个五一节的内容安排选择相应的音乐,如:午睡环节,选择《摇篮曲》,该曲轻柔、安静,能让幼儿情绪安静地快事进入梦乡;进餐环节,选择《田园曲》,该曲愉快节奏平稳、安静,能让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进餐;活动中,走路和变换队形,四排变半圆或变圆形,需要幼儿斗志昂扬,精神百倍,神采奕奕的精神境界,选择《运动员进行曲》能达到此效果。
  二、让音乐循序渐进地贯在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过程
  第一阶段,音乐,肢体语言、口头语言相结合的阶段。
  幼儿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幼儿主要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幼儿心理活动及行为具有无意性,因此,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第一阶段要做到音乐、肢袋子本语言、口头语言相结合,如,在幼儿午睡前,首先组织幼儿听《摇篮曲》,“小朋友听歌里唱什么?这首曲子告诉我们小朋友要睡觉了。”教师用动作做出睡觉状,暗示小朋友,在活动中需要幼儿起立时一边伴奏135|135|,一边起立;坐下时,同样边伴奏531|531|,,边做出坐下的动作,再如组织幼儿洗手时,一边放《洗小手》歌曲一边组织幼儿排队,“伸出小手比一比,看看谁的最干净”,既杜绝了等待的现象,又达到了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目的。
  第二阶段,音乐、肢体语言相结合,口头语言逐渐消失的阶段。
  幼儿年龄小,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具有反复性,虽然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能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行为要求,但仍然会出现时而遵守、时而不遵守的现象,因此,队了用音乐、肢体语言来指异其行为规范外、还需要用口头语言做相应的暗示,以提醒、督促幼儿。
  第三阶段,音乐占主导,肢体语言逐渐消失的阶段。
  随着幼儿对音乐越来越熟悉和依赖,肢体语言在良好常规培养中逐渐显得可有可无,很多时间不需要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说明,幼儿就能在相应的音乐伴奏下,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摇篮曲》一响,自然会学小猫轻巧地走进午睡室安静躺下。
  第四阶段,音乐独占鳌头,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已经形成。
  根据人的心理、生理特点,长期在同一时间,同一情况,出现同一刺激,就会产生牢固的稳定的“习惯性”,即动力定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在不断地反复地强化过程中,音乐刺激越来越起主导作用,肢体语言,口头语言基本甚至完全消失,音乐成了一日生活常规管理中的主要因素,在生活的各个环节,只要有相应的音乐响声,幼儿就会做出相应的动作,当然,幼儿活动常规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受多種因素的影响,在教育中,我们要注意排除一切因素的干扰,防止常规培养中的不良因素。
  总之,音乐不仅能给幼儿得到身心的愉悦,而且能使之产生想象,让幼儿在自然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接受一些要求和自觉去完成一些任务。幼儿教育中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养成教育,我们都需要按《纲要》的精神去做,达到让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参加活动的境界。
  
  
其他文献
背景近年来,医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的诊疗、抢救措施不断出现,在提高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同时也使某些条件致病菌引起的医院感染逐年增加。为加强抗感染治疗,大量新的广谱抗菌药物不断问世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加速引发这些条件致病菌和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便是其中之一。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存在两种β-内酰胺酶,即我们常说的L1和L2金属酶,导致其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而水解氨基糖苷类的天然修饰酶使其
为确保船舶的正常航行,船公司需具备某种远程的监控策略。面对不断提高的开放性、灵活性和易维护的系统需求,具有Web功能的监控系统,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的要求,它
[摘 要]探究性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本文对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探究性 阅读 教学  探究性的方式侧重于调动学生对问题的自主研究以及分析,有助于学生从其自身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地去感受文章的内容以及含义,从而使他们在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实
目的:  评估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中动态眼球旋转(dynamic cyclotorsion component, DCC)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5年6月
现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并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诠释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具体做法。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是按照好奇心、求知欲、兴趣依次发展的。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具有先天性和泛化性。好
[摘 要]英语教字中的素质教育应从德育和英语素质两方面着手。情感是人的心理机制的中心,是一种很强的内在动力,没有情感,就不可能有学习动力。教师要抓住这个重要因素,不断与学生产生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热爱。英语素质教育是指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素质又集中表现在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方面。  [关键词]素质
[摘 要]长期以来,体育活动在促进学生身体方面的功能,忽略了体育活动在心理方面的功效。体育运动过程本身就是人类某些意志品质的锻炼过程,所以,充分利用体育教育发展学生的情绪智力促进“三生”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育情绪智力三生教育  在以往体育教学活动中过于重视体育活动在促进学生身体方面的功能,忽略了体育活动在心理方面的功效。可以说“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
[摘 要]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之一。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会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亲身体验语文学习乐趣,使课堂教学更具生机与活力。因此,加强情境教学研究是实现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小学生由于储备知识较少,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