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弱又不守纪的学生,更是倾注了比普通学生多几倍的精力,有时却收效甚微。便常感叹:“班主任真是难当,好学生,不用操心,差学生,操碎心都没用!”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曾有过这种想法,但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后,发觉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思量。
第一,对后进学生的教育和转变不能操之过急。后进生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指望几次谈话、几次作业辅导就能来个大转变是不现实的,况且其转变过程必然会有反复。作为班主任切忌一个“急”字。
第二,好学生就不用操心吗?其实未必。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自然得到老师青睐,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些学生身上肯定也会存在缺点或问题,如果只因你喜欢,发现不了,或发现了也不及时批评教育,长此以往,好学生也会变成“后进生”。
一些教师对分数高、乖巧的学生总是偏爱有加,甚至宠着、惯着、护着,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这些“好学生”身上滋生出“娇、骄”气,久之他们便会认为自己真的完美无缺,从而不能主动发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更不能主动改正。再说,老师过分偏爱这些学生必然会对其他学生,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因此,我想说:别让“好学生”成为教育的盲区。
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我认为在“好学生”身上可能存在以下缺陷,值得引起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重视。
一、挫折感差,缺乏坚韧的意志
好学生深得老师喜爱,天天听的都是表扬和肯定,认为一切荣誉理所当然就该属于他们。慢慢变得“说不得”,受到一点批评,就瘪脸翘嘴的;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难也容易抱怨、放弃,缺乏与困难做斗争的顽强意志。据家长反映,这些孩子在家里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究其所因就是他们的成长过程太顺了,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夸赞,没有经过挫折的考验。要知道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现代社会的竞争如此激烈,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随时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禁得起考验。“好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狂风暴雨的考验,将来还能灿烂绽放吗?
二、比较自私,缺乏团结的协作精神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就对学习绝对是百分百的认真。但对自己分内的事,还能勉强应付,可对集体的日常事务便是袖手旁观,似乎来学校的唯一目的就是学习。至于帮助其他同学更是不可能,“没时间;家里有事;我也不会做;”理由层出不穷。他们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很冷淡,甚至是瞧不起。曾不经意间听到一位学习组长(“好学生”)在被要求给同学讲题时,嘴里嘟哝道:“笨蛋!给你讲题你听得懂吗?还不是对牛弹琴!”潜意识里他认为自己是老师眼里的红人,是优等生,没有义务去帮助同学。这真是非常可怕的思想,如果眼前连同班同学都看不起的话,很难想象以后他会和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三、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
这就是平常说的“两面派”,他们成绩好,智商较高,脑子灵活,老师传授知识,一听就会,成绩好,分数高,在学科竞赛中给老师争气。并且深知班主任的脾气,当着班主任的面规规矩矩,是名副其实的好学生,但上其他老师的课也时不时表现一番,比如说个话,逗个笑,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课;传个纸条,看本课外书,花样百出,是一个区域的中心人物。能量挺大,脑子好使,先听懂了再折腾,会给周围同学带来什么影响、干扰那可就不管了。一旦事发,告到班主任那儿,班主任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不可能呀!他可是好学生啊,搞错了吧!我上课他可从来不乱来。”等事情查清了,板子却往往落在周围尤其是学习较差同学身上,而对“好学生”的批评只是轻描淡写,来个“下不为例”了事。教师的这种心态和举动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却使学生的心理难以接受,感到不公平。这既不利于对“好学生”的教育,又不利于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还使师生间产生隔阂,更让那些后进生不服管教,给班级管理带来消极影响。
四、学习方法较呆板,工作能力较差,遇事没主见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老师总觉得他们在学习上有自己的一套东西,不用老师多操心,因此在学习上老师的注意力往往都用在学困生身上。
其实,“好学生”的学习也需要老师的指导,特别是女生擅长死记硬背,即使有良好的成绩也是暂时的。如果老师不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很有可能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加深而失去优势。还有一些学生有潜力,但由于学习中某个环节没有掌握或训练好,潜力发挥不出来,老师应该及时给予点拨,让这些“好学生”真正做学习的有心人,不但肯学,还要会学、巧学,冒尖子,出整体优势,这必定对整个班级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这些“好学生”平时拿老师的话当“圣旨”,缺乏主见,特别在工作上。老师交给他们一项工作要独立完成,往往信心不足,非得老师一步步教他们怎么做,才会怎么做。记得上学期开运动会,我让两个特听话的女生去给运动员买矿泉水,不一会她俩气喘吁吁地跑回来问:“王老师,那儿有五种矿泉水,到底买哪一种呀!”这事说起来是个笑话,却反映出某些“好学生”能力上的不足。遇事没主见,没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何况现今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如果只呆板地执行,不会决策,恐怕也难以成就一番事业。
综上所述,我认为分数的高低不能成为评价学生好坏优劣的唯一标准,作为教师不能只因成绩好就忽视他们身上的缺点,使他们成为教育的盲区。愿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既不偏激也不偏爱。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把爱的雨露洒向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第一,对后进学生的教育和转变不能操之过急。后进生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指望几次谈话、几次作业辅导就能来个大转变是不现实的,况且其转变过程必然会有反复。作为班主任切忌一个“急”字。
第二,好学生就不用操心吗?其实未必。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自然得到老师青睐,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些学生身上肯定也会存在缺点或问题,如果只因你喜欢,发现不了,或发现了也不及时批评教育,长此以往,好学生也会变成“后进生”。
一些教师对分数高、乖巧的学生总是偏爱有加,甚至宠着、惯着、护着,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这些“好学生”身上滋生出“娇、骄”气,久之他们便会认为自己真的完美无缺,从而不能主动发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更不能主动改正。再说,老师过分偏爱这些学生必然会对其他学生,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因此,我想说:别让“好学生”成为教育的盲区。
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我认为在“好学生”身上可能存在以下缺陷,值得引起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重视。
一、挫折感差,缺乏坚韧的意志
好学生深得老师喜爱,天天听的都是表扬和肯定,认为一切荣誉理所当然就该属于他们。慢慢变得“说不得”,受到一点批评,就瘪脸翘嘴的;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难也容易抱怨、放弃,缺乏与困难做斗争的顽强意志。据家长反映,这些孩子在家里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究其所因就是他们的成长过程太顺了,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夸赞,没有经过挫折的考验。要知道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现代社会的竞争如此激烈,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随时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禁得起考验。“好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狂风暴雨的考验,将来还能灿烂绽放吗?
二、比较自私,缺乏团结的协作精神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就对学习绝对是百分百的认真。但对自己分内的事,还能勉强应付,可对集体的日常事务便是袖手旁观,似乎来学校的唯一目的就是学习。至于帮助其他同学更是不可能,“没时间;家里有事;我也不会做;”理由层出不穷。他们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很冷淡,甚至是瞧不起。曾不经意间听到一位学习组长(“好学生”)在被要求给同学讲题时,嘴里嘟哝道:“笨蛋!给你讲题你听得懂吗?还不是对牛弹琴!”潜意识里他认为自己是老师眼里的红人,是优等生,没有义务去帮助同学。这真是非常可怕的思想,如果眼前连同班同学都看不起的话,很难想象以后他会和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三、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
这就是平常说的“两面派”,他们成绩好,智商较高,脑子灵活,老师传授知识,一听就会,成绩好,分数高,在学科竞赛中给老师争气。并且深知班主任的脾气,当着班主任的面规规矩矩,是名副其实的好学生,但上其他老师的课也时不时表现一番,比如说个话,逗个笑,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课;传个纸条,看本课外书,花样百出,是一个区域的中心人物。能量挺大,脑子好使,先听懂了再折腾,会给周围同学带来什么影响、干扰那可就不管了。一旦事发,告到班主任那儿,班主任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不可能呀!他可是好学生啊,搞错了吧!我上课他可从来不乱来。”等事情查清了,板子却往往落在周围尤其是学习较差同学身上,而对“好学生”的批评只是轻描淡写,来个“下不为例”了事。教师的这种心态和举动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却使学生的心理难以接受,感到不公平。这既不利于对“好学生”的教育,又不利于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还使师生间产生隔阂,更让那些后进生不服管教,给班级管理带来消极影响。
四、学习方法较呆板,工作能力较差,遇事没主见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老师总觉得他们在学习上有自己的一套东西,不用老师多操心,因此在学习上老师的注意力往往都用在学困生身上。
其实,“好学生”的学习也需要老师的指导,特别是女生擅长死记硬背,即使有良好的成绩也是暂时的。如果老师不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很有可能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加深而失去优势。还有一些学生有潜力,但由于学习中某个环节没有掌握或训练好,潜力发挥不出来,老师应该及时给予点拨,让这些“好学生”真正做学习的有心人,不但肯学,还要会学、巧学,冒尖子,出整体优势,这必定对整个班级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这些“好学生”平时拿老师的话当“圣旨”,缺乏主见,特别在工作上。老师交给他们一项工作要独立完成,往往信心不足,非得老师一步步教他们怎么做,才会怎么做。记得上学期开运动会,我让两个特听话的女生去给运动员买矿泉水,不一会她俩气喘吁吁地跑回来问:“王老师,那儿有五种矿泉水,到底买哪一种呀!”这事说起来是个笑话,却反映出某些“好学生”能力上的不足。遇事没主见,没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何况现今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如果只呆板地执行,不会决策,恐怕也难以成就一番事业。
综上所述,我认为分数的高低不能成为评价学生好坏优劣的唯一标准,作为教师不能只因成绩好就忽视他们身上的缺点,使他们成为教育的盲区。愿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既不偏激也不偏爱。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把爱的雨露洒向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