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时的一个重要部分。语文阅读的几个重点在于老师对孩子阅读兴趣的激发,自主阅读能力的锻炼和阅读思维的激活。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汲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寻找新颖的用词以及造句,发自内心的体会作者的思想变化,跟着作者一起领略文字的奥妙。
关键词:自主性;阅读成果的巩固;引导
一、阅读自主性的培养是重点
我国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语文教学工作来说,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直接给学生传授文学知识,比不上将获取语文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的教授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教师仅仅将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教给学生,那么学生所能吸收的知识就会受到局限。一旦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那么他们所能学到的知识是无法估量的。但在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扮演着阅读主导者的角色。教师会将一篇文章的修辞手法、用词语句、文章主旨等阅读的关键要素罗列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生硬的记忆与理解。于是学生只能在对于这些概念理解似是而非的情况下匆匆结束阅读,因而体验到的不是阅读的美好,而是记忆的枯燥。在这种情况下,阅读自主性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学会了自主地阅读,他们就会从标题开始对一篇文章的每一个部分进行探索,在阅读每一段话的同时思考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营造的氛围。这一过程中,他们也会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作者写作中运用的手法技巧,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中既收获了快乐也获取了知识。
二、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小学生具有异想天开、活泼好动的特质,想要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教师对孩子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当学生面对一篇未曾见过的文章时,他们的内心是充满疑惑和好奇的,他们渴望探究文章里的神奇世界,但是并不具备透彻理解的能力。这个时候,老师所扮演的引导者角色就显得尤为关键。作为引导者,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侧重点,选择性地告知学生文章的哪些部分需要注意和仔细品读,哪些部分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停留;这篇文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会带来哪些思考。学生们有目的地进入文章之中,就会在阅读的同时完成规定的任务,使得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这样的自主任务型阅读会让学生在完成阅读后收获成功的喜悦,无意之间也获取了知识,于是,教师的阅读教学目的也达成了。
那么接下来我们以一首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小池》为例,来讲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孩子进行主动阅读,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小池》一诗中,杨万里描绘了一幅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诗中荷花、蜻蜓、流水等自然万物的和谐关系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这样一篇写景古诗,孩子们在阅读时些许会感受到古文理解所带来的压力。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开始之前,为学生们展示一张夏日荷花池的实景照片,让学生对图画进行大胆地描述和欣赏,再以“那么我们进入今天的古诗,看看作者想为我们展现什么样的画面呢?”这一类的承接语句引导学生开始阅读。在阅读之后,即便孩子们不能完全理解诗中“爱晴柔”这类比较抽象的语句,但是他们脑海中就会发现诗中“泉眼”、“小荷”、“蜻蜓”等意象与课堂开始之前教师所展示的画面不谋而合,学生在恍然大悟的同时,脑海中的画面也能展现在眼前,于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三、阅读成果的巩固不可缺失
“温故而知新”的道理经常在教师的口中道出,它适用于每一个科目的学习,语文阅读也不例外。课堂阅读的结束并不代表学生知识获取的结束,面对全新的文章,全新的知识,学生需要时间来消化和体会。这一过程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以修辞手法为例,当学生在文章中学到了“比喻”和“拟人”两种手法后,手法的实际运用就可以成为复习的重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描述身边熟悉的景色、环境,在原句的基础上尝试使用这两种方法,让学生在应用手法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可能写出的句子会是“花儿是红色的,很美丽。”这样简单直白的句子,那么教师可以加以引導“花儿为什么这么美丽呢?”,于是学生就会尝试用更加准确的语句来描述花儿,进而造出“花儿像穿着红色衣服的舞娘,很美丽。”这样运用到修辞手法的句子。这样一来,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就会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描述得更加具体,也会在日后的阅读中收获更多的写作手法。相反,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上教授了修辞手法的概念和意义,在课后没有进行及时的复习和巩固,那么这些手法就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学生仍然不能理解并且运用这种方法。当然,如果老师进行了及时的温习,但是却没有做好引导工作,那么学生可能只会记得书中作者所用手法的示例,写不出自己内心想表达的意思。作者将“天空”比作“蓝宝石”,学生就只知道天空像蓝宝石,思维不能得到良好发散。当学生在描述过程中得到老师的引导,主动思考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时,天空就不再局限于“蓝宝石”,而可以拓展到“蓝色的画布”、“蔚蓝的大海”等等。
结束语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中来,并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从而收获语文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卢发成.浅谈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引导和教学探讨[J].求知导刊,2020(11):27-28.
[2]王夏萍.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浅谈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的引导策略[J].求知导刊,2020(05):76-77.
左娇婷 安徽省铜陵市二十二中,安徽铜陵
关键词:自主性;阅读成果的巩固;引导
一、阅读自主性的培养是重点
我国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语文教学工作来说,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直接给学生传授文学知识,比不上将获取语文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的教授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教师仅仅将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教给学生,那么学生所能吸收的知识就会受到局限。一旦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那么他们所能学到的知识是无法估量的。但在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扮演着阅读主导者的角色。教师会将一篇文章的修辞手法、用词语句、文章主旨等阅读的关键要素罗列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生硬的记忆与理解。于是学生只能在对于这些概念理解似是而非的情况下匆匆结束阅读,因而体验到的不是阅读的美好,而是记忆的枯燥。在这种情况下,阅读自主性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学会了自主地阅读,他们就会从标题开始对一篇文章的每一个部分进行探索,在阅读每一段话的同时思考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营造的氛围。这一过程中,他们也会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作者写作中运用的手法技巧,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中既收获了快乐也获取了知识。
二、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小学生具有异想天开、活泼好动的特质,想要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教师对孩子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当学生面对一篇未曾见过的文章时,他们的内心是充满疑惑和好奇的,他们渴望探究文章里的神奇世界,但是并不具备透彻理解的能力。这个时候,老师所扮演的引导者角色就显得尤为关键。作为引导者,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侧重点,选择性地告知学生文章的哪些部分需要注意和仔细品读,哪些部分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停留;这篇文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会带来哪些思考。学生们有目的地进入文章之中,就会在阅读的同时完成规定的任务,使得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这样的自主任务型阅读会让学生在完成阅读后收获成功的喜悦,无意之间也获取了知识,于是,教师的阅读教学目的也达成了。
那么接下来我们以一首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小池》为例,来讲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孩子进行主动阅读,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小池》一诗中,杨万里描绘了一幅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诗中荷花、蜻蜓、流水等自然万物的和谐关系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这样一篇写景古诗,孩子们在阅读时些许会感受到古文理解所带来的压力。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开始之前,为学生们展示一张夏日荷花池的实景照片,让学生对图画进行大胆地描述和欣赏,再以“那么我们进入今天的古诗,看看作者想为我们展现什么样的画面呢?”这一类的承接语句引导学生开始阅读。在阅读之后,即便孩子们不能完全理解诗中“爱晴柔”这类比较抽象的语句,但是他们脑海中就会发现诗中“泉眼”、“小荷”、“蜻蜓”等意象与课堂开始之前教师所展示的画面不谋而合,学生在恍然大悟的同时,脑海中的画面也能展现在眼前,于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三、阅读成果的巩固不可缺失
“温故而知新”的道理经常在教师的口中道出,它适用于每一个科目的学习,语文阅读也不例外。课堂阅读的结束并不代表学生知识获取的结束,面对全新的文章,全新的知识,学生需要时间来消化和体会。这一过程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以修辞手法为例,当学生在文章中学到了“比喻”和“拟人”两种手法后,手法的实际运用就可以成为复习的重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描述身边熟悉的景色、环境,在原句的基础上尝试使用这两种方法,让学生在应用手法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可能写出的句子会是“花儿是红色的,很美丽。”这样简单直白的句子,那么教师可以加以引導“花儿为什么这么美丽呢?”,于是学生就会尝试用更加准确的语句来描述花儿,进而造出“花儿像穿着红色衣服的舞娘,很美丽。”这样运用到修辞手法的句子。这样一来,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就会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描述得更加具体,也会在日后的阅读中收获更多的写作手法。相反,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上教授了修辞手法的概念和意义,在课后没有进行及时的复习和巩固,那么这些手法就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学生仍然不能理解并且运用这种方法。当然,如果老师进行了及时的温习,但是却没有做好引导工作,那么学生可能只会记得书中作者所用手法的示例,写不出自己内心想表达的意思。作者将“天空”比作“蓝宝石”,学生就只知道天空像蓝宝石,思维不能得到良好发散。当学生在描述过程中得到老师的引导,主动思考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时,天空就不再局限于“蓝宝石”,而可以拓展到“蓝色的画布”、“蔚蓝的大海”等等。
结束语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中来,并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从而收获语文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卢发成.浅谈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引导和教学探讨[J].求知导刊,2020(11):27-28.
[2]王夏萍.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浅谈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的引导策略[J].求知导刊,2020(05):76-77.
左娇婷 安徽省铜陵市二十二中,安徽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