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发展,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造思维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首要条件
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形成充满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热情高涨,才能大胆想象、敢于质疑、有所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
教育创新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应该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造因素,使课堂教学有创造教育的内容。例如讲解轴对称图形时,可先提问 “如图,在河边修一个水塔,使到陈村、李庄所用的水管长度最少,如何选定这个水塔的位置?”从而把课本内容引申到实际生活中来,使教学富有实践性、科学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的那样,“任何思维,不认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那么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第一,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第二,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认识》这一章,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有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准备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用10、16、8厘米,10、8、6厘米和10、16、6厘米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16、8、6厘米长的三根小棒时,首尾不能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于图形,学生不但直观的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邊”,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因此,在概念的形成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归纳和分析的过程中亲自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
三、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第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
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或适当方法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种植园里种着各种郁郁葱葱的植物,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然后出示种有黄瓜和土豆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计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出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白菜地,让学生猜一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么求?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天然的好奇,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如下猜测:①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②面积是长边和它的高的积;③面积是短边和它的高的积;④先拼成一个长方形,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关……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从而更激起了主动探索的欲望。
四、提倡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
质疑就是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或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我们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多思独思,反对人云亦云或书云亦云。
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质疑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质疑思维的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质疑,使学生得到了创造性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为炼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或者,可以巧妙提出某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反例,这样以提高辨明似是而非的能力。
五、训练学生的求异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这样,通过一题多证和一题多变,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应成为我们以后教与学的着力点。
六、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灵感,是学生培养创造思维的又一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发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把“”重新排列,使之能用“>”号连接起来。
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过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烦。为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分数倒过来看,即观察这样的几个数字 ,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
总之,学习贵在求新,思维贵在创新,创造思维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孜孜不倦的学习去积累和培养的。千尺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克服浮躁和畏难的心理,从每一节数学课堂做起,让数学课成为放飞学生思维的大舞台
(作者单位:陇川县民族小学)
一、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首要条件
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形成充满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热情高涨,才能大胆想象、敢于质疑、有所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
教育创新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应该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造因素,使课堂教学有创造教育的内容。例如讲解轴对称图形时,可先提问 “如图,在河边修一个水塔,使到陈村、李庄所用的水管长度最少,如何选定这个水塔的位置?”从而把课本内容引申到实际生活中来,使教学富有实践性、科学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的那样,“任何思维,不认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那么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第一,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第二,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认识》这一章,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有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准备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用10、16、8厘米,10、8、6厘米和10、16、6厘米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16、8、6厘米长的三根小棒时,首尾不能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于图形,学生不但直观的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邊”,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因此,在概念的形成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归纳和分析的过程中亲自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
三、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第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
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或适当方法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种植园里种着各种郁郁葱葱的植物,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然后出示种有黄瓜和土豆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计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出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白菜地,让学生猜一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么求?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天然的好奇,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如下猜测:①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②面积是长边和它的高的积;③面积是短边和它的高的积;④先拼成一个长方形,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关……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从而更激起了主动探索的欲望。
四、提倡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
质疑就是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或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我们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多思独思,反对人云亦云或书云亦云。
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质疑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质疑思维的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质疑,使学生得到了创造性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为炼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或者,可以巧妙提出某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反例,这样以提高辨明似是而非的能力。
五、训练学生的求异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这样,通过一题多证和一题多变,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应成为我们以后教与学的着力点。
六、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灵感,是学生培养创造思维的又一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发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把“”重新排列,使之能用“>”号连接起来。
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过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烦。为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分数倒过来看,即观察这样的几个数字 ,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
总之,学习贵在求新,思维贵在创新,创造思维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孜孜不倦的学习去积累和培养的。千尺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克服浮躁和畏难的心理,从每一节数学课堂做起,让数学课成为放飞学生思维的大舞台
(作者单位:陇川县民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