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一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复杂工程,但由于教材文本内容的单一,学生阅读的有限,生活阅历的浅薄,经常在教学中出现“短路现象”。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
助读资料恰当、适时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激活课堂思维。它能促使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深入进行对话,从而实现文本阅读意义,帮助课堂教学的生成。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是治疗探究阅读“短路现象”的一剂良方。
介入的目的是什么?助读资料什么时间介入?用什么方式介入?都要进行周密的思考。
一、课前介入,做好铺垫
1.激发兴趣。如教《绿色蝈蝈》一课时,可以事先找来知了、蟋蟀、蜘蛛、蚂蚁、萤火虫、蝈蝈等小动物的图片,上课时,就充分利用这些图画来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你知道它们住在哪里吗?你知道它们以什么为食吗?你能说出它们的特长吗?“知了唱歌、蟋蟀鸣叫、蜘蛛织网、蚂蚁运货、萤火虫发光、蝈蝈唱歌……”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这时教师带着大家对小动物的好奇、猜测走进课文的学习。
2.补充背景。如《孔乙己》,它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痛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但对于初二学生来说,由于阅读鲁迅作品较少,对鲁迅那种想要唤起愚昧的国民的思想了解不够,有必要简单补充助读资料,这样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文本。
3.指导学法。如七年级上册《门外观球》《我的梦想》都是典型的散文,文章篇幅较长又不像前面所学文章一样叙事情节集中,学生学习起来就非常困难。教学前可先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资料的补充。如散文学习的方法:理线索、悟主旨、品语言、析手法、谈感受。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法,在学习时就会从理清文章的线索入手:我对足球的感情的变化;我的梦想的变化。理清了线索散乱的内容立刻被一根无形的线穿了起来,阅读就明朗起来,抓住了主旨(对真的赞美、健美的躯体与了悟人生意义的并重),“神”也就清晰了。品析语言、学习手法更是散文这种文质兼美的文体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这时一篇长而看似杂乱的文章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自主学习了。
二、穿插介入,激活课堂
1.突破重点。如特级教师余映潮教学《行路难》。在突破警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难点时,教师适时补充警句定义:“一般是一句話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然后不失时机地拓展课堂,引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诗句加深学生对警句的理解。这时学生对《行路难》中作者所抒发的那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雄伟壮志的理解就更深刻了,立体感也会更强了。
2.解决难点。如《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其中高超的素描技巧及景中情、事中情的特点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教授此课就要借助助读资料引导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
3.促进生成。如史铁生的《我的梦想》中关键句的理解“如果不能在超越自我局限的无尽路途上去理解幸福,那么史铁生的不能跑与刘易斯的不能跑得更快就完全等同”,学生没有丰厚的人生阅历自然无法体会其中的人生哲理,这时介入《生病也是生活的体验》中的一段文字:“生病通常猝不及防,生病是被迫的抵抗。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了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其实端坐的日子是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的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再加一个‘更’字。”读完助读资料句子的理解就深入了,学生对幸福的定义也变深刻了。
三、升华思想,拓展视野
新课标强调:“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这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心灵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初一课文《小溪流的歌》是一篇童话,文章“浅”,但很容易使这节课只有“风度”而没有“温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小溪流身上读出自己、读出社会,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当学生读完浅显的童话时,不失时机地介入诗歌《山泉戒》(节选):一道道亮晶晶的山泉,从千尺青峰上飞下来,像一柄劈天的长剑,像一道穿云的虹彩。他用沉雷般的吼声发誓:“一定要奔入大海!哪怕千山万岭拦路,哪怕一路风吹日晒!”他还是不停地向前奔走……
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语重心长地寄语:生命的价值在不停的追求中得以实现,没有了理想与动力,生命无异于终结,学生自得的体悟,教师恰当的“点睛”,为学生精神的发展播下了一颗饱满的种子!
总之,只要抓住了最精当的助读材料,把握了最关键的“出场”时机,助读资料一定能催化阅读教学,使阅读教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具魅力。
助读资料恰当、适时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激活课堂思维。它能促使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深入进行对话,从而实现文本阅读意义,帮助课堂教学的生成。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是治疗探究阅读“短路现象”的一剂良方。
介入的目的是什么?助读资料什么时间介入?用什么方式介入?都要进行周密的思考。
一、课前介入,做好铺垫
1.激发兴趣。如教《绿色蝈蝈》一课时,可以事先找来知了、蟋蟀、蜘蛛、蚂蚁、萤火虫、蝈蝈等小动物的图片,上课时,就充分利用这些图画来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你知道它们住在哪里吗?你知道它们以什么为食吗?你能说出它们的特长吗?“知了唱歌、蟋蟀鸣叫、蜘蛛织网、蚂蚁运货、萤火虫发光、蝈蝈唱歌……”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这时教师带着大家对小动物的好奇、猜测走进课文的学习。
2.补充背景。如《孔乙己》,它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痛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但对于初二学生来说,由于阅读鲁迅作品较少,对鲁迅那种想要唤起愚昧的国民的思想了解不够,有必要简单补充助读资料,这样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文本。
3.指导学法。如七年级上册《门外观球》《我的梦想》都是典型的散文,文章篇幅较长又不像前面所学文章一样叙事情节集中,学生学习起来就非常困难。教学前可先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资料的补充。如散文学习的方法:理线索、悟主旨、品语言、析手法、谈感受。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法,在学习时就会从理清文章的线索入手:我对足球的感情的变化;我的梦想的变化。理清了线索散乱的内容立刻被一根无形的线穿了起来,阅读就明朗起来,抓住了主旨(对真的赞美、健美的躯体与了悟人生意义的并重),“神”也就清晰了。品析语言、学习手法更是散文这种文质兼美的文体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这时一篇长而看似杂乱的文章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自主学习了。
二、穿插介入,激活课堂
1.突破重点。如特级教师余映潮教学《行路难》。在突破警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难点时,教师适时补充警句定义:“一般是一句話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然后不失时机地拓展课堂,引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诗句加深学生对警句的理解。这时学生对《行路难》中作者所抒发的那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雄伟壮志的理解就更深刻了,立体感也会更强了。
2.解决难点。如《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其中高超的素描技巧及景中情、事中情的特点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教授此课就要借助助读资料引导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
3.促进生成。如史铁生的《我的梦想》中关键句的理解“如果不能在超越自我局限的无尽路途上去理解幸福,那么史铁生的不能跑与刘易斯的不能跑得更快就完全等同”,学生没有丰厚的人生阅历自然无法体会其中的人生哲理,这时介入《生病也是生活的体验》中的一段文字:“生病通常猝不及防,生病是被迫的抵抗。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了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其实端坐的日子是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的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再加一个‘更’字。”读完助读资料句子的理解就深入了,学生对幸福的定义也变深刻了。
三、升华思想,拓展视野
新课标强调:“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这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心灵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初一课文《小溪流的歌》是一篇童话,文章“浅”,但很容易使这节课只有“风度”而没有“温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小溪流身上读出自己、读出社会,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当学生读完浅显的童话时,不失时机地介入诗歌《山泉戒》(节选):一道道亮晶晶的山泉,从千尺青峰上飞下来,像一柄劈天的长剑,像一道穿云的虹彩。他用沉雷般的吼声发誓:“一定要奔入大海!哪怕千山万岭拦路,哪怕一路风吹日晒!”他还是不停地向前奔走……
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语重心长地寄语:生命的价值在不停的追求中得以实现,没有了理想与动力,生命无异于终结,学生自得的体悟,教师恰当的“点睛”,为学生精神的发展播下了一颗饱满的种子!
总之,只要抓住了最精当的助读材料,把握了最关键的“出场”时机,助读资料一定能催化阅读教学,使阅读教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