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最早的博览会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q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一百年前的1906年,四川成都就开始举办博览会——成都商业劝工会。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博览会。
  
  一、成都商业劝工会的创办
  
  成都商业劝工会的发起人是清末四川商务劝工局总办沈秉。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他向四川总督锡良申请举办商业劝工会:
  现在青羊宫花会为期匪遥,查该会为成属各会之冠,历年已称繁盛,惟商情涣散,漫无纪纲,若能利导扩充,亦商市之一大观不惟工业以比较而精,即商情亦以团集而胜兹拟督同员绅,先赴会场详略查看,预将陈列地段量分为划,略仿博览会场,从简布置,一面通饬各州县示谕各商,届时一体赴会
  沈氏之请,很快获得批准,由商务劝工局负责筹力。
  1906年3月10日,四川省第一次商业劝工会在成都青羊官举行。这一天也是成都传统庙会——青羊官花会开会的日子。但从该年起,花会却赋予了新的形式和特点,即近代博览会的色彩。何以不直接叫博览会而取名商业劝工会?在清末,中国工商业刚刚起步,“振商务,首重劝工。”顾名思义,举办商业劝工会是为了进一步激励和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当时正值全国新政期间,各省普遍设立管理工商业的专门机构——商务劝工局。可见取名为商业劝工会,既含有此会举办的目的,也包含主办单位为商务劝工局之意。
  青羊官是成都市区最大的道教寺观,从唐朝起,香火一直旺盛。每年花会在此举行,为市民百姓游乐赏春,访仙问道及商贾贸易,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场所。之所以商业劝工会将青羊宫作为会场,除了传统的庙会基础外,还在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青羊官为当时华阳县、成都县交界地区,附近还有温江、新繁等县,历来“商贾辐辏喧阗,称极盛焉。”笔者在四川大学图书馆发现一份珍贵档案——1906年《成都商业劝工会场全图》。根据该图,1906年商业劝工会“略仿博览会场,从简布置”,以原花会会场青羊官、二仙庵及附近地区作为劝工会商品陈列地段,分为四区:自会场入口至二仙庵山门为第一区,陈列花木类;自山门至庙内各处为第二区,陈列书画古玩类,有学务处陈列所和官报书局;二仙庵大殿至青羊官山门为第三区,为四川各县劝工局产品陈列和售货处,是会场的主体;青羊宫庙内为第四区,以竹篾农器为主。各区凡百货物各以类从,陈列井然。四区之外,还设有车马场、招待所、各学堂休息地及警察驻地。据统计,当年赴会陈列的有巴县、沪州、雅安等21个官局;参展商品包括天然、制作、教育、美术、农业、动物、植物、水族、机械、玩具品十大类别,“聚中外货品,以资参考,而贸易之盛十倍于旧日花会”,从规模和形式已完全超越传统庙会,初步具备近代博览会的基本特征。
  1906年的成都商业劝工会持续了一个多月。4月13日闭会时,事务所对参展商品进行评比,分一、二、三个等级。四川总督锡良亲临闭会典礼为获奖者颁奖。其中获一等“牡丹商标”奖者有三项:成都技师余立堂发明“理化仪器”, “外表美观灵巧,非常询学界之壮观,亦商场之特色”;成都商号杨世兴所制“点翠挂屏”, “构造新奇,适于玩好,足觇文明之程度,启工匠之灵机”;江津陈江卿所造“提花夏布”,“心灵手巧,花样翻新,不惟川省向日所无,即湖湘他省亦无此佳品”。
  
  二、成都商业劝工会的庙会特色
  
  由于成都商业劝工会是在成都青羊官花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青羊官花会是沿袭千年的成都庙会,因此成都劝工会不仅具备近代博览会的特征,更有鲜明的传统庙会特色。这种有意识地将庙会和博览会融为一体,在近代中国堪称第一。
  传统的青羊官花会,又称为老君会,是成都旧时最大的庙会,千百年来名声震烁,文人颇多吟咏。南宋诗人陆游当年在成都逗留时,曾诗赞青羊宫花会:“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每至会期,百商云集,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李劫人先生曾记述说: “劝工会更是以前青羊官神会的后身,但有大大不同的两点。第一,是全省州县几乎所有的劝工局都将货品运来赛会。各个小陈列店确也有许多可以观赏的东西,吸引游人的眼睛。第二,是容许女的前来了。若干多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在以前是绝对不许抛头露面的,而在劝工会上,竟可以得到警察和巡兵的保护,大胆地游玩。”
  会场上茶园餐馆林立,还有各种数不胜数的小吃摊。这里,既是人们游览休憩、品尝美食的地方,也是人们请客会友、洽商事宜的场所。李劫人在其小说《大波》中,有一段描写于花会场著名的“聚丰园”餐馆宴请宾客的场景。一个日本人也在他的书中叙述,有个日本女教习当年(1906年)游览花会,在一家五香菜串店,吃了一碗荞麦面,要价两元。她回去想不通,认为被敲了竹杠,第二天跑到四川总督那里告状。
  会场设有戏园和游戏场所,还有武术表演和打擂赛,每天有四川川剧界的名演员的精彩演出以及武术高手的激烈比赛。成都各界人士倾城出观,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劝工会的热闹场面引起了外国人的关注。1906年日本人山川早水曾撰文描述当年的花会盛况:“二仙庵前面人如潮涌,烟尘滚滚,殿内走廊全成了展览的地方,上百个盆景店布满广场,各机关的红旗在人群头上飘舞”。
  人们一边游览会场,一边到庙内上香乞福。青羊官内有古铜羊两只,被视为神羊,俗传摸羊能治疾病,妇女摸羊肚子可生男孩,故人们到青羊官看花会时,少不了要摸铜羊。于是摸铜羊成了赶庙会的惯例。时人有《竹枝词》道此:“闻说铜羊独出奇,摸能治病怯巫医。求男更有新方法,热手摸他冷肚皮。”
  
  三、成都商业劝工会的首创意义
  
  1906年3月10日,四川总督锡良在成都第一次商业劝工会的开会训词中称:
  今日为成都第一次商业劝工会开会之日,即川省工商业发达之第一日也……吾国达于四陬,而博览之会、劝工之场,则自南北洋以讫,东西各行省未之有也。蜀居僻远,提倡斯举,旁观私计或恐先时。
  1906年成都商业劝工会,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博览会,首开中国博览会之先河。此后,1907年4月,天津商务总会主办天津劝工展览会。1908年,上海总商会在上海南市举办“上海南市劝业会”, “然为隅之私立,规模不妨狭隘”。1909年,湖广总督陈夔龙在武汉倡办劝业奖进会,除展览本省工商品外,还设直隶、湖南、上海、宁波四馆,是一次规模较大的地方性博览会。1910年6月至11月,江苏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占地200余亩,全国大部分省份参与,还有南洋华侨及英、美、日、德等国商家赴会,是清末规模最大的全国性博览会。不过,它们的举办时间皆晚于1906年初的四川成都商业劝工会。
  为什么偏远的四川能首开近代中国博览会之先河呢?
  从国际大背景看,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继1851年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品大博览会”之后,各种形式的博览会在世界上广泛兴起。德国莱比锡展览会久负 盛名,每年春秋二季展览二次。1876年、1893年美国先后在费城、芝加哥举行博览会。随着西潮东涌,博览会影响渐及东亚,尤以日本反应最为迅捷,在明治、大正期间参加各种国际博览会44次。同时,日本也自办博览会,明治年间共举办5次国内劝业博览会。地方各都会,皆设有市立博览会。一股从西方国家掀起风靡全球的“博览会”热,把古老闭塞的中国也卷了进去。20世纪初年, “赛会热”在中国悄然兴起,人们从积极参加世界博览会发展到积极倡办国内劝业会、劝工会、物产会等各种赛会。 “中国不兴商务则已,中国而兴商务必自赛会始。”正是在清末倡办博览会、振兴实业的潮流中,四川成都商业劝工会应运而生。
  四川虽地处内陆,但自古多有识之士。当时主政四川的丁宝桢、岑春煊、锡良等人皆清末名臣,以开明及改革著称。丁宝桢被称为“四川近代工业之父”,1877年创办四川机器局,推出了四川最早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岑春煊在川时,整顿吏治,锐意兴学。锡良在蜀四年,锐意新政,建树颇多。其中举办“商业劝工会”,是锡良发展实业的一个重要举措。当然,这也是时任劝工局总办沈秉及后来首任劝业道周善培的直接推动的结果。1903年,沈秉率四川代表团赴日参加大阪博览会, “购有缫丝机器,令随员盛典、史光倬在工场学习”。沈氏回国后,一直对博览会“兢兢在念”,以为“唯商务之兴,必有赛珍博览会”。1905年,他终上书川督锡良“仿西洋博览会,将青羊宫花会量加整顿,改为商业劝工会。”周善培从1899年起,先后多次赴日。1905年后,他先后出任四川巡警道和劝业道,在四川最早推行近代警察制度和工商贸易。1908年,周善培倡建成都第一个新式商场“劝业场”,旋将“劝工会”改为“劝业会”。在他们的努力下,劝工(业)会成为清末四川一项“新政”。
  四川成都商业劝工会的举办,首开近代中国博览会的先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一,推动全国博览会事业的蓬勃开展,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继1906年成都商业劝工会成功举办后,到1911年清朝瓦解,四川连续每年在成都青羊官举办全省性的博览会——商业劝工会(从1909起更名为劝业会),共六次,在晚清中国独树一帜。其二,开启民智,有利于近代社会转型。作为近代中国早期的博览会,商业劝工会的举办,无异于在当时封闭的社会开了一扇窗口,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有利于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劝工会上的商品陈列与评选以及多种多样的游戏、武术擂台赛等活动,有利于竞争意识、尚武精神的培育与普及;会场上女人与男人同游同乐,也利于破除旧时男尊女卑的旧观念,树立男女平等的新思想,从而推动社会由闭塞走向开放,促进转型。
其他文献
秦始皇(赢政)的父亲是准,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吕不韦,一是秦庄襄王(子楚)。王立群先生认为是后者,否定了吕不韦。他在央视“百家讲坛”和《王立群读之秦始皇》中均说:“赵姬是‘至大期时生子政’……仅此一条,即可破赵政是吕不韦之子说……吕不韦与赢氏皇族有性关系而无血缘关系。”我认为,此说尚缺可靠证据,难以服人。以下将作辨析。  先说吕不韦、子楚及其相互关系。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吕不韦是生于卫国的大
期刊
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三国时期的历史是最为人们所熟知并津津乐道的历史。人们习惯将当时鼎立的三个国家分别称为魏、蜀、吴;或者是曹魏、蜀汉、孙吴。影响很大的90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就是让刘备的人马扛着“蜀”字大旗跑来跑去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称谓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因为:魏、吴分别是曹氏政权和吴氏政权的国号,而刘氏政权的国号是“汉”而非“蜀”,将刘氏政权不称“汉”而称“蜀”,实际上是作为刘氏政权
期刊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它总在我们的遥想、回味中复活。历史的尘埃尚未落定,也许永远不会落定……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群体的生命是浩瀚的。我们探寻历史,追思以往,无非是想扩展个体生命的张力,寻求人类发展的方向。中华民族既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又如何经受住了内外战争的摧残与动荡?帝王世袭制使得皇帝们威严无比,一手遮天,可又为何内心惶惑,忐忑不安?名人的光环何以致使其瑕疵越发暴露在外,令人慨叹?复杂的现象透
期刊
欧洲各国的文学作品,自清末开始便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只是翻译界关注的大多是英、法、俄、德等大国的文学,对小国则不太重视。就拿西欧的荷兰文学来说吧,我国读者对它就相当陌生。上世纪30年代以前,荷兰文学介绍到中国的极少,除鲁迅翻译了—本《小约翰》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部单行本。  鲁迅曾翻译过荷兰作家穆尔塔图里(1820—1887)的两篇散文:《高尚生活》、《无礼与非礼》,均发表于1924年12月的《京
期刊
某布政请按台(按察使)酒,坐间,按君止一子,忧其寡。吏在傍云:“子好不须多。”布政闻之,因谓日:“我多子,汝又何云?”答曰:“子好不愁多。”二公大称赏,共汲引之。(《客中闲集》)  不是自相矛盾,不是模棱两可。立足“好”字,定能左右逢源。  光绪时湖广督抚公宴于黄鹤楼。客有谈武汉江面宽窄者,巡抚谭继洵说五里三分,总督张之洞说七里三分,争执不下。江夏知县陈树屏于末座进言: “水涨时七里三分,水落时
期刊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故馆员吴俟庵(国泰)教授著《居易簃丛书》(巴蜀书社2006年,国家古籍出版专项资助)中《说文一得录》,是值得从事语言学、语文教育的教师、研究者认真阅读的学术性专著;同时也是高校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参考书籍。  该书虽于1932年编辑成书,但迟至1976年后始得面世。且该书属于少量精印品,印数不多,难以普及,省市图书馆或有收藏,恐亦不大可能开架外借。笔者有幸先读,获益良多;深感该书
期刊
东汉士大夫陈蕃年轻时曾自云:“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陈王列传》)李唐王朝从立国初期,就感受到来自北方和西北方向强敌的包围和侵略;与此相应,大唐社会从武德(618年-626年)初也就开始了反包围、反侵略的边塞战争。而作为社会脊梁与精英的唐代文人一诗人,每当边塞报急、朝廷召唤之际,自然会自觉承担起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义不容辞、义无反顾地投笔从戎,走向大漠边关。刘希夷的《从
期刊
编者按  今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周年祭日。当那山冢崒崩、陵谷激变的惨烈一幕徐徐合上之后,珍藏于历史深处的应是中国人民所特有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舟相济、患难与共的民族秉性以及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人类大爱!如今,灾区人民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已逐渐走出震痛,正在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包括精神家园)。他们于此所表现出的那种坚韧、乐观、万难不屈的优秀品质,那种不动摇、不懈怠、自强不息的斗争精
期刊
七杀碑的谰言    民间相传,张献忠刻过一种“七杀碑”,上面有他亲笔书写的七个“杀”字。如果真有这样一通碑,他那“杀人狂”的帽子便戴定了。七八十年前,许多人相信有这件事。比如先达陈稻心在《漫话“七杀碑”》一文里说:我听说“七杀碑”,大约是1939年;据说此碑还摆在少城公园展览。出于好奇,有一天我约同学去参观,确有一块高不过四尺、宽不到三尺的红砂石碑,陈放在陈列馆外的一间展房里,标牌上写着“张献忠七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一个深秋,我在川北广元市参加会议,以后大家前往汉阳镇大柏湾,游览举世闻名的金牛古道上的“翠云廊”。  古道两边遮天蔽日的高大古柏,让大家赞不绝口。那些斑斑驳驳的老树干,那些粗壮而扭曲得不可名状的虬枝怪桠,真像是数千年古蜀历史的缩影。大家完全沉醉在这一片苍翠的浓荫中,为四川还有保护得这样生态完好的古柏林和具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古蜀道而自豪。当时,陪同游览的广元文化局某老师却说:“这段古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