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场席卷厦门的互联网金融游戏中,似乎人人都是受害者。
互联网很烧钱。李传星在留给会员的最后声明中如此说。但谁也没有想到,公司这么快就“烧”没了。
今年1月,厦门福旺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互联网商业平台“智富惠”宣布停业,其董事长李传星被警方刑拘。一天以后,就有上百名当地智富惠会员聚集到经侦办公室报案。随后在自发组织起来的维权QQ群中,资金受损的会员很快超过了五六千人,不乏来自外地的会员。
这把火还在继续烧。智富惠的倒闭引发了恐慌,3月,另一家同类模式的“爱网拍”公司遭遇大量会员提现。其创始人姚盛旺从各处调来近6000万元资金应对会员提现,但“仍产生了8000万元的亏损”。他也撑不下去了。
两家公司相继关门,留下的是一群愤怒的会员,他们均有大笔资金在两家公司的平台里,很有可能再也拿不回来了。他们组织维权、到处申诉,目前仍无着落。
——难道真是互联网惹的祸?
“1元洗车”传说
虽然各自创业,但姚盛旺和李传星曾是一对最佳组合。两人是姻亲,姚是互联网技术出身,技术部的员工说他是“技术大牛”,李则做了二十多年的实业,资金雄厚。
两人在2009年联合创办智富惠,李传星作为大股东主要投入资金,而姚就贡献技术力量带领团队垦荒市场。就像所有对占领商业先机有所期望的传统企业家一样,他们也想在互联网里占据一席之地。
智富惠最早的模式是线上发展会员,线下鼓励会员去联盟商家消费,联盟商家获利后给智富惠返佣。而智富惠能在厦门崭露头角,靠的是“1元洗车”。其实就是公司贴钱请会员洗车,不过“1元洗车”的诱惑吸引了很大一批车主成为会员。而他们需要在自己的车上贴上智富惠的感应车标才能“刷标”洗车,也就成为智富惠的宣传窗口。
如果止步于此,智富惠可能的发展方向就是一家团购网。但姚盛旺设计了更多的步骤,让资金在智富惠停留得更久——号称要做物联网,但玩法却颇“金融”。
第一步是代币消费。让会员以1:1的比例充值购买“智币”,然后在联盟商家的POS机上输入手机账号消费。使用智币消费会有一定的折扣,还有额外的“智淘币”(相当于积分),可以在智富惠旗下的B2C网站“智淘网”上购物。
第二步是产权销售,这是智富惠模式中最被看重的部分。他们把公司的收入——也就是联盟商家的返佣,打造成“产权”,卖给产权人。简单形容的话,就是产权人可以享受公司分红,产权人也类似于投资人。
结合这两步,不难看出姚盛旺是想形成一个“消费闭环”:会员的消费越多,联盟商家就能获得更多收入,给公司的返佣也就越多,产权人的“分红”当然也就越高。
与此同时,会员消费越多,就能获得更多折扣,也有去联盟商家消费的动力。另外,产权人可以是会员、商家,也可以是单纯的投资人。他们希望有更高的“分紅”,自然也会愿意去联盟商家消费。
这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闭环,但如果没有大量的会员与商家进入,也无法循环起来。而借助既便利用户消费又利于宣传的“1元洗车”,智富惠的会员很快就发展到近百万人。后来“1元吃披萨”、“1元洗头发”等活动也陆续跟进,智富惠迅速运转壮大,合作商家发展到4000多家,商业版图也扩张至泉州、福州、无锡等地。购买产权的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从2009年时的4900元,一路涨至2015年的28800元。
在大好形势之下,姚盛旺却突然辞任总裁,离开公司。据他说,李传星与另外一名股东“只有初中文化,连基本的互联网知识都知之甚少”,“预感其必然失败”。而李传星则在公司内部下达公告,严厉地斥责姚盛旺“影响公司经营”。
有心,还是无力?
双方恩怨对错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到的是,在姚盛旺离开后,智富惠就止步于“1元洗车”了。
姚对智富惠的“预感”一语成谶。
首先是管理上的漏洞。智富惠产权销售对象没有限制,智币消费也无有效的监督。不少智富惠的员工也是产权人,“有些员工在产权上赚的钱比工资还高”,但公司不加限制,还认为产权人越多越好。
而很多联盟商家同时也是产权人,这意味着他们在POS机上自己刷单,就能获得产权收益。公司为了控制刷单,用回访的方式加以限制,但往往“回访”得过犹不及。只要会员的一次性消费达到一千元,他们便会对会员和商家同时进行回访,查询消费单是否属实。这种方式令很多会员和商家备受骚扰,心生不满而退出。
在姚盛旺离开后的2013年,智富惠的经营重心越来越偏向产权销售,对闭环的重要环节——联盟商家的发展与服务却没有跟上。“以前智币可以在很多餐饮小店消费,像我平时就很喜欢去买杯奶茶。”一位产权人说,但后来,智富惠把这些小店排除在外,专注发展高端商家。“那些吃一顿饭要好几百元、上千元的餐饮店,我们当然不可能顿顿都去吃。”
其实智富惠模式的立身之本,应当是做量,把内循环推动起来,自然积少成多,滚动壮大。而做精是需要在量的基础上提升的,高端商家不但对折扣缺乏热情,智币系统需要一个月账期的结算方式,也会令商家有所犹豫。如果智富惠不能为商家带来足够的消费,商家自然也没有热情参与。
为什么李传星不着手整顿?有智富惠的前员工透露:李传星把公司交给一位股东管理,但这个人根本不知道怎么运营。就在管理漏洞和经营偏差造成大量商家和消费者流失的情况下,公司的解决方案却是向其他城市扩张。这无疑只会令资金链崩紧。
还有员工认为:李传星做互联网企业更感兴趣的是“高新技术企业”可获得政府补贴。他的心思根本没在经营上。
而姚盛旺的评价是,智富惠一直停留在早些年的返利模式上,对于车主群体也没有做深度挖掘,没有产生盈利点。
是“无力”也罢,是“有心”也罢,智富惠并没有如预想中那样进入良性循环。而“互联网是个烧钱的行业”,很快,有产权人隐隐发觉,智富惠产权收益“有猫腻”。 这位产权人本是入驻的联盟商家,禁不住产权经理的推销,买了几份产权。但一方面到自己店里消费的智富惠会员不多,另一方面她在其他店里消费时,发现不少联盟商家都对智币的兴趣不高。同时,“产权收益一直非常稳定。太稳定了。联盟商家很多是餐饮、快消品,但收益看不出淡旺季、也看不出盈亏,我怀疑这个数字是后台操作。”
但这种怀疑只是少数,在很多会员看来,李传星是有被信任的资本的。
都是竞拍惹的祸?
不管是在公司内部,还是在客户面前,李传星一直是一个东山再起的励志形象。他很喜欢在员工面前讲他当年被追债的故事。
二十年前,年仅20岁的李传星因经营不善,欠下数百万元债务。面对上门讨债的债主,他站上楼顶,对债主们大喊:“如果大家相信我,给我一点时间,一定把钱还给大家!如果不相信我,我就从楼上跳下去,我们下辈子再结算。”
后来他转行做装饰,真的把债务一一还清了。这段经历成为他个人信誉的“凭证”。而在会员和商家看来,李传星的人脉更值得信赖。走进位于厦门软件园的智富惠总部,一整面墙上挂满了李传星与本地、甚至全国政商界重要人物的合影,以及“中国电子商务最具投资价值网络平台”、“福建省唯一最具影响力 O2O平台”等荣誉证书。
所以在2014年左右,智富惠开始关闭分公司,力推竞拍平台“惠竞拍”时,更多的人加入了进来。但按姚盛旺的说法,当时智富惠已经“运营困难、资金短缺、无计可施”了。
姚盛旺离开智富惠后,自立门户成立了爱网拍,采取的是一种带抽奖性质的竞拍模式。惠竞拍的模式也“复制”于此。简单来说,一方面会员可以出价竞拍,拍卖时间结束时最后出价者获得竞品;另一方面,会员在首次出价时,可以获得一个随机码,随机码上的数字可与当日上证指数的数字对比(惠竞拍是与体彩“排列五”对比),只要尾数相同,便能以自己首次出价的价格获得商品。按此规则,往往1000元的油卡或购物卡,只用800多元就可以拍到。而对会员来说,这相当于有10%的中奖率,只要多开几个账户就可以确保竞拍成功。
不过,在竞拍的过程中,平台会冻结会员一笔钱,金额与竞品的起拍价等同。这就意味着,单个会员往往会开多个账户,并大量注入资金参与竞拍。
这是一种比产权节奏更快的互联网资金运作方式,返利也更加直接。新老会员蜂拥而至。由于门槛不高,很多年轻人还用信用卡透支的方式参与竞拍,甚至在智富惠和爱网拍内部,几乎所有员工都参与了公司的竞拍活动。
姚盛旺认为,爱网拍和惠竞拍都是很健康的,但惠竞拍“产生的资金和理财回报都不断地被智富惠抽离”,这是智富惠整体关闭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姚盛旺忘记了自己也是局中人。他和李传星一样,低估了快速资金流运作的反噬力量。往往钱来得有多快,资金漏洞的反噬力就有多猛。李传星不能全身而退,姚盛旺同样无法幸免。
担当,还是骗局?
似乎毫无征兆,智富惠突然关门了。会员和联盟商家们听说后赶到公司总部,却只能面对一扇紧闭的大门和一封贴在大门上的公开信。李传星在上面说,智富惠平台累计投入超过1.6亿元,互联网推广很烧钱,亏损远远超过注册資金。
在智富惠倒闭之后的几天里,李传星还接受了当地媒体的采访,他说,他会待在厦门解决问题,“手机24小时开着,谁的电话我都会接。”
尽管李传星摆出担当的态度,大量资金陷在智富惠里的会员却不吃这一套:倒闭根本是一场骗局!
如果担当,为何福旺达集团下属的实业公司都在近期内与李传星脱离了关系?会员们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询发现,因2014年到2015年期间的股权转让,李传星从福旺达集团下属公司福旺达装饰、喜旺达贸易的大股东变成了“无关人”。
如果担当,为何在公司倒闭前夕,还提高竞拍中奖率,并强行带走当期应发给惠竞拍会员的卡?多名会员和员工证实,倒闭前惠竞拍将中奖率提升至20%,吸引了许多会员加倍投入。而本应发放给会员的竞品购物卡,却被李传星的兄弟李传东从公司“强行带走”。
如果担当,为何在公司倒闭前两天,公司还如常举行产权人大会,并极力向产权人鼓吹上市、推销产权?
……
种种疑问,难有答案。警方日前回应,李传星已被控制,他的部分资产也被冻结。但此类案件需要时间调查,短时间内很难给出答复。
“只要我有一口气必定东山再起!也好来处理这么多人的问题!望理解,包含(涵),宽容!我在此感恩你们!”李传星在公开信中如此说。
能不能东山再起只是后话,如今那些被套牢的数千名会员和产权人们,却只能茫然无措地等待调查结果。
互联网很烧钱。李传星在留给会员的最后声明中如此说。但谁也没有想到,公司这么快就“烧”没了。
今年1月,厦门福旺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互联网商业平台“智富惠”宣布停业,其董事长李传星被警方刑拘。一天以后,就有上百名当地智富惠会员聚集到经侦办公室报案。随后在自发组织起来的维权QQ群中,资金受损的会员很快超过了五六千人,不乏来自外地的会员。
这把火还在继续烧。智富惠的倒闭引发了恐慌,3月,另一家同类模式的“爱网拍”公司遭遇大量会员提现。其创始人姚盛旺从各处调来近6000万元资金应对会员提现,但“仍产生了8000万元的亏损”。他也撑不下去了。
两家公司相继关门,留下的是一群愤怒的会员,他们均有大笔资金在两家公司的平台里,很有可能再也拿不回来了。他们组织维权、到处申诉,目前仍无着落。
——难道真是互联网惹的祸?
“1元洗车”传说
虽然各自创业,但姚盛旺和李传星曾是一对最佳组合。两人是姻亲,姚是互联网技术出身,技术部的员工说他是“技术大牛”,李则做了二十多年的实业,资金雄厚。
两人在2009年联合创办智富惠,李传星作为大股东主要投入资金,而姚就贡献技术力量带领团队垦荒市场。就像所有对占领商业先机有所期望的传统企业家一样,他们也想在互联网里占据一席之地。
智富惠最早的模式是线上发展会员,线下鼓励会员去联盟商家消费,联盟商家获利后给智富惠返佣。而智富惠能在厦门崭露头角,靠的是“1元洗车”。其实就是公司贴钱请会员洗车,不过“1元洗车”的诱惑吸引了很大一批车主成为会员。而他们需要在自己的车上贴上智富惠的感应车标才能“刷标”洗车,也就成为智富惠的宣传窗口。
如果止步于此,智富惠可能的发展方向就是一家团购网。但姚盛旺设计了更多的步骤,让资金在智富惠停留得更久——号称要做物联网,但玩法却颇“金融”。
第一步是代币消费。让会员以1:1的比例充值购买“智币”,然后在联盟商家的POS机上输入手机账号消费。使用智币消费会有一定的折扣,还有额外的“智淘币”(相当于积分),可以在智富惠旗下的B2C网站“智淘网”上购物。
第二步是产权销售,这是智富惠模式中最被看重的部分。他们把公司的收入——也就是联盟商家的返佣,打造成“产权”,卖给产权人。简单形容的话,就是产权人可以享受公司分红,产权人也类似于投资人。
结合这两步,不难看出姚盛旺是想形成一个“消费闭环”:会员的消费越多,联盟商家就能获得更多收入,给公司的返佣也就越多,产权人的“分红”当然也就越高。
与此同时,会员消费越多,就能获得更多折扣,也有去联盟商家消费的动力。另外,产权人可以是会员、商家,也可以是单纯的投资人。他们希望有更高的“分紅”,自然也会愿意去联盟商家消费。
这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闭环,但如果没有大量的会员与商家进入,也无法循环起来。而借助既便利用户消费又利于宣传的“1元洗车”,智富惠的会员很快就发展到近百万人。后来“1元吃披萨”、“1元洗头发”等活动也陆续跟进,智富惠迅速运转壮大,合作商家发展到4000多家,商业版图也扩张至泉州、福州、无锡等地。购买产权的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从2009年时的4900元,一路涨至2015年的28800元。
在大好形势之下,姚盛旺却突然辞任总裁,离开公司。据他说,李传星与另外一名股东“只有初中文化,连基本的互联网知识都知之甚少”,“预感其必然失败”。而李传星则在公司内部下达公告,严厉地斥责姚盛旺“影响公司经营”。
有心,还是无力?
双方恩怨对错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到的是,在姚盛旺离开后,智富惠就止步于“1元洗车”了。
姚对智富惠的“预感”一语成谶。
首先是管理上的漏洞。智富惠产权销售对象没有限制,智币消费也无有效的监督。不少智富惠的员工也是产权人,“有些员工在产权上赚的钱比工资还高”,但公司不加限制,还认为产权人越多越好。
而很多联盟商家同时也是产权人,这意味着他们在POS机上自己刷单,就能获得产权收益。公司为了控制刷单,用回访的方式加以限制,但往往“回访”得过犹不及。只要会员的一次性消费达到一千元,他们便会对会员和商家同时进行回访,查询消费单是否属实。这种方式令很多会员和商家备受骚扰,心生不满而退出。
在姚盛旺离开后的2013年,智富惠的经营重心越来越偏向产权销售,对闭环的重要环节——联盟商家的发展与服务却没有跟上。“以前智币可以在很多餐饮小店消费,像我平时就很喜欢去买杯奶茶。”一位产权人说,但后来,智富惠把这些小店排除在外,专注发展高端商家。“那些吃一顿饭要好几百元、上千元的餐饮店,我们当然不可能顿顿都去吃。”
其实智富惠模式的立身之本,应当是做量,把内循环推动起来,自然积少成多,滚动壮大。而做精是需要在量的基础上提升的,高端商家不但对折扣缺乏热情,智币系统需要一个月账期的结算方式,也会令商家有所犹豫。如果智富惠不能为商家带来足够的消费,商家自然也没有热情参与。
为什么李传星不着手整顿?有智富惠的前员工透露:李传星把公司交给一位股东管理,但这个人根本不知道怎么运营。就在管理漏洞和经营偏差造成大量商家和消费者流失的情况下,公司的解决方案却是向其他城市扩张。这无疑只会令资金链崩紧。
还有员工认为:李传星做互联网企业更感兴趣的是“高新技术企业”可获得政府补贴。他的心思根本没在经营上。
而姚盛旺的评价是,智富惠一直停留在早些年的返利模式上,对于车主群体也没有做深度挖掘,没有产生盈利点。
是“无力”也罢,是“有心”也罢,智富惠并没有如预想中那样进入良性循环。而“互联网是个烧钱的行业”,很快,有产权人隐隐发觉,智富惠产权收益“有猫腻”。 这位产权人本是入驻的联盟商家,禁不住产权经理的推销,买了几份产权。但一方面到自己店里消费的智富惠会员不多,另一方面她在其他店里消费时,发现不少联盟商家都对智币的兴趣不高。同时,“产权收益一直非常稳定。太稳定了。联盟商家很多是餐饮、快消品,但收益看不出淡旺季、也看不出盈亏,我怀疑这个数字是后台操作。”
但这种怀疑只是少数,在很多会员看来,李传星是有被信任的资本的。
都是竞拍惹的祸?
不管是在公司内部,还是在客户面前,李传星一直是一个东山再起的励志形象。他很喜欢在员工面前讲他当年被追债的故事。
二十年前,年仅20岁的李传星因经营不善,欠下数百万元债务。面对上门讨债的债主,他站上楼顶,对债主们大喊:“如果大家相信我,给我一点时间,一定把钱还给大家!如果不相信我,我就从楼上跳下去,我们下辈子再结算。”
后来他转行做装饰,真的把债务一一还清了。这段经历成为他个人信誉的“凭证”。而在会员和商家看来,李传星的人脉更值得信赖。走进位于厦门软件园的智富惠总部,一整面墙上挂满了李传星与本地、甚至全国政商界重要人物的合影,以及“中国电子商务最具投资价值网络平台”、“福建省唯一最具影响力 O2O平台”等荣誉证书。
所以在2014年左右,智富惠开始关闭分公司,力推竞拍平台“惠竞拍”时,更多的人加入了进来。但按姚盛旺的说法,当时智富惠已经“运营困难、资金短缺、无计可施”了。
姚盛旺离开智富惠后,自立门户成立了爱网拍,采取的是一种带抽奖性质的竞拍模式。惠竞拍的模式也“复制”于此。简单来说,一方面会员可以出价竞拍,拍卖时间结束时最后出价者获得竞品;另一方面,会员在首次出价时,可以获得一个随机码,随机码上的数字可与当日上证指数的数字对比(惠竞拍是与体彩“排列五”对比),只要尾数相同,便能以自己首次出价的价格获得商品。按此规则,往往1000元的油卡或购物卡,只用800多元就可以拍到。而对会员来说,这相当于有10%的中奖率,只要多开几个账户就可以确保竞拍成功。
不过,在竞拍的过程中,平台会冻结会员一笔钱,金额与竞品的起拍价等同。这就意味着,单个会员往往会开多个账户,并大量注入资金参与竞拍。
这是一种比产权节奏更快的互联网资金运作方式,返利也更加直接。新老会员蜂拥而至。由于门槛不高,很多年轻人还用信用卡透支的方式参与竞拍,甚至在智富惠和爱网拍内部,几乎所有员工都参与了公司的竞拍活动。
姚盛旺认为,爱网拍和惠竞拍都是很健康的,但惠竞拍“产生的资金和理财回报都不断地被智富惠抽离”,这是智富惠整体关闭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姚盛旺忘记了自己也是局中人。他和李传星一样,低估了快速资金流运作的反噬力量。往往钱来得有多快,资金漏洞的反噬力就有多猛。李传星不能全身而退,姚盛旺同样无法幸免。
担当,还是骗局?
似乎毫无征兆,智富惠突然关门了。会员和联盟商家们听说后赶到公司总部,却只能面对一扇紧闭的大门和一封贴在大门上的公开信。李传星在上面说,智富惠平台累计投入超过1.6亿元,互联网推广很烧钱,亏损远远超过注册資金。
在智富惠倒闭之后的几天里,李传星还接受了当地媒体的采访,他说,他会待在厦门解决问题,“手机24小时开着,谁的电话我都会接。”
尽管李传星摆出担当的态度,大量资金陷在智富惠里的会员却不吃这一套:倒闭根本是一场骗局!
如果担当,为何福旺达集团下属的实业公司都在近期内与李传星脱离了关系?会员们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询发现,因2014年到2015年期间的股权转让,李传星从福旺达集团下属公司福旺达装饰、喜旺达贸易的大股东变成了“无关人”。
如果担当,为何在公司倒闭前夕,还提高竞拍中奖率,并强行带走当期应发给惠竞拍会员的卡?多名会员和员工证实,倒闭前惠竞拍将中奖率提升至20%,吸引了许多会员加倍投入。而本应发放给会员的竞品购物卡,却被李传星的兄弟李传东从公司“强行带走”。
如果担当,为何在公司倒闭前两天,公司还如常举行产权人大会,并极力向产权人鼓吹上市、推销产权?
……
种种疑问,难有答案。警方日前回应,李传星已被控制,他的部分资产也被冻结。但此类案件需要时间调查,短时间内很难给出答复。
“只要我有一口气必定东山再起!也好来处理这么多人的问题!望理解,包含(涵),宽容!我在此感恩你们!”李传星在公开信中如此说。
能不能东山再起只是后话,如今那些被套牢的数千名会员和产权人们,却只能茫然无措地等待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