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教学中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xy05js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理想的人格、塑造良好的个性。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德育渗透
  
  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德为素质之基,为人之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最基础的、也是最永恒的话题。德育作为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起着灵魂和核心的作用,是“照亮一切的光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那么,如何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这片沃土,让德育之花尽情地绽放呢?
  一、钻研教材,适时播洒德育之种
  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本身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不同,但都能达到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那些课文无不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德育因素,使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得到心灵的净化、品德的教益、情操的陶冶。
  如:《我们爱你啊——中国》、《九寨沟》、《庐山的云雾》这类课文,歌颂了祖国大好河山,风光秀丽,使学生不但受到美育熏陶及情操陶冶,而且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对祖国热爱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再如《军神》、《歌唱二小放牛郎》、《泸沟桥烽火》这类课文,讴歌革命前辈英勇顽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读为本,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愿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又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海伦·凯勒》、《二泉映月》、《轮椅上的霍金》这类课文,向学生们道出了“奇迹出于苦难、美丽出于逆境”的真谛。让学生明白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母亲的恩情》、《第一次抱母亲》则教育学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让学生明白要勇敢奉献、团结拼搏。再如《云雀的心愿》、《特殊的葬礼》、《狼和鹿》这类课文渗透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还有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神奇的克隆》、《跟踪台风的卫星》这类科普说明文,可以对学生渗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讲授课文时,既要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更要挖掘文章的情感目标,适时地在学生的心田上播洒德育的种子。
  二、创设情境,精心呵护德育之芽
  在语文教学中,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媒体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中,不留痕迹地让学生移情体验与感悟,使学生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共鸣,使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如:《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而抗洪抢险对学生而言,应该说比较陌生、遥远,学生没有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可利用1998年抗洪当时真实的录像资料、感人的图片,并且让音乐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教学,从音乐到录像,充分运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情境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点。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感人的录像,一曲《为了谁》激昂的歌曲,让学生耳闻目睹,聆听到人民子弟兵们发之肺腑的心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风声雨声涛声,声声入耳;雨水血水汗水,水水相融。”则是战士们与灾难搏斗的真实写照。
  形象的画面和具体的语言文字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走进了那些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铮铮铁汉的内心世界,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多媒体的运用,增强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德育的和谐、统一,让德育的种子悄悄地在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三、开展活动,尽情绽放德育之花
  德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道德意识的建立,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磨练,道德行为的养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渗透的过程。晓之以理是德育的归宿,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行为的意义,掌握调节行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语文课是开放的学科,组织好语文课外活动既是搞好、搞活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方法。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适时地组织开展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教育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活动,如春游、学雷锋活动、家乡风物调查、演讲、板报设计、知识竞赛、召开诗歌朗诵会、表演课本剧、举行作文比赛等活动,建立校内与校外、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过程中去学习、理解,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力,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如: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诵读《三字经》,能领悟仁义之道;阅读冰心的作品,使人懂得“爱”的高尚与纯洁;在动物的王国里,伊索寓言传递的是人生经验。《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会告诉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毛泽东、林肯、爱因斯坦、邓小平等伟人及名人的传记会让学生聆听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的思想,让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执著的追求激励着学生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而发愤图强。
  许多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必然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撞击,学生会把书中弘扬和推崇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追求目标,这种内化的道德教育力量是其他方式难以企及的。语文课外活动完善了学生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进行心灵净化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情操陶冶为一炉,就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可以使德育之花在语文教学中自然盛开,处处绽放!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高校学习推荐《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创造意识的激发、创造胆识的塑造和创造想象力的培养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思考,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 创造力 创造意识 创造胆识 想像力    当今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而创造力可谓是人才的一个核心能力。如何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而小学音乐课作为美育的重要环节,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首位,并且留给学生创造的机会与条件,为学生的
期刊
今年,四川进行了“颠覆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各科在课程内容上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应试教育”在中国的地位可谓根深蒂固,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进行高考训练,就指望三年后一招击中,虽然近几年,所谓“素质教育”一直在与“应试教育”做着“拉锯战”,新课改的理念早在几年前就略有耳闻,唯高考是命的高中学生在黑暗中也在期盼那一缕曙光,在煎熬中等待。今秋开学,最受社会关注的,无疑就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我省高一年级学生已
期刊
小学生养成教育是指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品质、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蕴含深刻道理以及丰富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凭借语文教材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透彻熟悉教材后,引导学生从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主要内容,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结合平时教学,浅谈我以下的几点做法:  一、在“词语”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所谓“词语”能体现文章的“道”,因为词语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对词语的理解,老师的引导更必须紧抓不
期刊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是自强的民族,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然而苏区精神,有独特的内涵,是共产党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形成了与国民党政权相抗衡的局部国家政权,这样的苏区精神永远激励和鼓舞着中华民族的斗志和建设热情。  关键词:苏区贡献 苏区精神 苏区精神内涵 苏区精神的时代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惊天动地,波澜壮阔,几度辉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轰轰烈烈,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一些体会:  一、启迪兴趣 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
期刊
当今时代潮流,使得“再穷不能穷教育”成了上下一致国人共识。“科教兴国”的口号提出顺应民心,顺和时代脉博。现在国家教育投资每年增加三十亿,大家都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硬道理。但是过去我们又提出“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说法于现实有悖。为此我呼吁“再富也要苦孩子”这一说法。殊不知在校园里,有一学生随便拿出一张百元大钞,吆五喝六地将一些同学召之小卖部大吃零食,找的零钱数也不数就揣进口袋,随之一呼扬长而去
期刊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也习惯了传统教学的基本模式——“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然而,新的课程改革迫使我们作为教师也必须有所创新,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在这种形式的要求下,笔者也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了新的教学方式,运用了新的教学手段,发现了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现在就英语教学中如何把音标教学、字母教学、单词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做一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 音标 字母 单词 语法 阅读 写作 整合    英语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就是把现代信息技
期刊
心理学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和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创造性人才都具有优秀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江泽民曾说:“教育肩负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使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等,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