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光启蒙》是现代作家、诗人孙友田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通过回忆母亲在美丽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的事,赞扬了伟大的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文章以“启蒙”为情感线索,条理清晰、读来耐人寻味。
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赏析,使他们有所感悟、思考,并收到情感熏陶,获得精神洗涤,享受审美乐趣。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以品读感悟法为主要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感受涌动的情感,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此外,还以情景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重点内容。
一、营造诗意的氛围,让课堂孕育诗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就必须准确地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月光启蒙》中,我和学生找到文中的歌谣,初步品读后。为了加深印象,我问:“母亲是怎样为我吟唱这些歌谣的?”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三月的和风”给你什么感觉?
生:柔柔的。
生:轻柔的。
生:温暖的。
生:像母亲的手抚摸过我的肌肤。
师:小溪的流水给人什么感觉?
生:叮叮咚咚,非常好听。
生:清脆悦耳。
师:带着你的感受,轻轻地,柔柔的,来读这段话。
生读不到位。
师:谁能读得再深情些,甜美些?
生再读。
师:你想做一做童年夏夜里的那个孩子,听一听母亲的吟唱吗?闭上眼睛——多媒体传出无伴奏歌谣录音。
师:母亲的甜美的嗓音就像春风一样温柔,如溪水一样悦耳,可怎么会是“芳香”呢?
生:母亲的声音悦耳得仿佛让我闻到了香味。
生:这样写出了母亲声音的美妙。
生:我的身心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声音中了,不光听到了,感觉到了,还闻到香味了一般。
师:是呀,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感受,让我们像朗诵诗歌一样读读这段话。
孩子们悠扬的读书声和着缓缓的音乐,教室里立即飘满了孩子们那芳香的音韵。
二、补充有效的资料,让课堂延续生命
为了激发学生拥有像作者对母亲那样的爱,我在课堂上补充了《月光母亲》的部分原文。当多媒体课件出示满头白发,额上刻着深深皱纹而又失去记忆的母亲形象,课文中慈爱聪颖的母亲与此时痴呆傻笑的母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反差冲击着学生的心灵,画外音出现“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时,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师生饱含深情的对比朗读则把学生的情感波澜再次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为了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深华,我让学生拿出笔,写一写对母亲的赞歌。静默几分钟后,孩子们埋下头去,有的紧锁眉头,有的奋笔疾书,有的拭着眼角……在悠悠的音乐声中,一个孩子站了起来放声朗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我是一根微不足道的小草,您就是光芒四射的太阳,照耀我,温暖我,让我茁壮成长。(陈怡旋)
母爱是一本书,打开她,一股淡淡的清香就会扑面而来。用心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母爱无处不在。(刘晓瑄)
母爱像一缕阳光,温暖我们幼小的心房。母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母爱像一本好书,供我们慢慢欣赏。母爱像一首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张瑜鑫)
母亲是最伟大的,她把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
在我们年幼无知时,母亲最先将文化知识传授给我们,让我们能与伙伴快乐地交流。
在我们遇到危险时,母亲会用自己的身体为我们抵挡风雨,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我们碰到难题时,母亲会耐心地帮助我们排忧解难,让我们在学习道路上一帆风顺。
当我们遭到失败时,母亲会告诉我们胜败乃兵家常事,让我们学会自立自强。(陈嘉曦)
母爱是什么?母爱像太阳,照耀人生;母爱像玫瑰,幽香缕缕;母爱像茉莉,洁白无暇……
母爱是什么?母爱是一个爱抚的动作,母爱是一种无尽的牵挂,母爱是一句亲切的问候……
母爱是什么?母爱是病中的看护,母爱是临行的嘱咐,母爱是远行的思念……(蒋恒)
母爱是流水,缓缓滋润这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
母爱是微风,轻轻吹拂着我们,让我们心情愉悦。
母爱是明灯,高高照耀着我们,让我们看清前进的道路。(黄鑫怡)
母亲,您像甘露,滋润我们成长;您像阳光,温暖我的心房;
母亲,您像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您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吴敬维)
…………
看来水到渠成的点化,洞开学生的心门,引领学生到达了情感彼岸,润泽了学生的情感,使得课堂绽放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充满活力,更延续着生命。
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赏析,使他们有所感悟、思考,并收到情感熏陶,获得精神洗涤,享受审美乐趣。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以品读感悟法为主要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感受涌动的情感,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此外,还以情景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重点内容。
一、营造诗意的氛围,让课堂孕育诗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就必须准确地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月光启蒙》中,我和学生找到文中的歌谣,初步品读后。为了加深印象,我问:“母亲是怎样为我吟唱这些歌谣的?”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三月的和风”给你什么感觉?
生:柔柔的。
生:轻柔的。
生:温暖的。
生:像母亲的手抚摸过我的肌肤。
师:小溪的流水给人什么感觉?
生:叮叮咚咚,非常好听。
生:清脆悦耳。
师:带着你的感受,轻轻地,柔柔的,来读这段话。
生读不到位。
师:谁能读得再深情些,甜美些?
生再读。
师:你想做一做童年夏夜里的那个孩子,听一听母亲的吟唱吗?闭上眼睛——多媒体传出无伴奏歌谣录音。
师:母亲的甜美的嗓音就像春风一样温柔,如溪水一样悦耳,可怎么会是“芳香”呢?
生:母亲的声音悦耳得仿佛让我闻到了香味。
生:这样写出了母亲声音的美妙。
生:我的身心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声音中了,不光听到了,感觉到了,还闻到香味了一般。
师:是呀,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感受,让我们像朗诵诗歌一样读读这段话。
孩子们悠扬的读书声和着缓缓的音乐,教室里立即飘满了孩子们那芳香的音韵。
二、补充有效的资料,让课堂延续生命
为了激发学生拥有像作者对母亲那样的爱,我在课堂上补充了《月光母亲》的部分原文。当多媒体课件出示满头白发,额上刻着深深皱纹而又失去记忆的母亲形象,课文中慈爱聪颖的母亲与此时痴呆傻笑的母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反差冲击着学生的心灵,画外音出现“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时,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师生饱含深情的对比朗读则把学生的情感波澜再次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为了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深华,我让学生拿出笔,写一写对母亲的赞歌。静默几分钟后,孩子们埋下头去,有的紧锁眉头,有的奋笔疾书,有的拭着眼角……在悠悠的音乐声中,一个孩子站了起来放声朗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我是一根微不足道的小草,您就是光芒四射的太阳,照耀我,温暖我,让我茁壮成长。(陈怡旋)
母爱是一本书,打开她,一股淡淡的清香就会扑面而来。用心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母爱无处不在。(刘晓瑄)
母爱像一缕阳光,温暖我们幼小的心房。母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母爱像一本好书,供我们慢慢欣赏。母爱像一首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张瑜鑫)
母亲是最伟大的,她把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
在我们年幼无知时,母亲最先将文化知识传授给我们,让我们能与伙伴快乐地交流。
在我们遇到危险时,母亲会用自己的身体为我们抵挡风雨,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我们碰到难题时,母亲会耐心地帮助我们排忧解难,让我们在学习道路上一帆风顺。
当我们遭到失败时,母亲会告诉我们胜败乃兵家常事,让我们学会自立自强。(陈嘉曦)
母爱是什么?母爱像太阳,照耀人生;母爱像玫瑰,幽香缕缕;母爱像茉莉,洁白无暇……
母爱是什么?母爱是一个爱抚的动作,母爱是一种无尽的牵挂,母爱是一句亲切的问候……
母爱是什么?母爱是病中的看护,母爱是临行的嘱咐,母爱是远行的思念……(蒋恒)
母爱是流水,缓缓滋润这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
母爱是微风,轻轻吹拂着我们,让我们心情愉悦。
母爱是明灯,高高照耀着我们,让我们看清前进的道路。(黄鑫怡)
母亲,您像甘露,滋润我们成长;您像阳光,温暖我的心房;
母亲,您像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您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吴敬维)
…………
看来水到渠成的点化,洞开学生的心门,引领学生到达了情感彼岸,润泽了学生的情感,使得课堂绽放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充满活力,更延续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