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礼仪就像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一路指引着孩子们提高修养;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孩子们通往知识的殿堂。让孩子们通过看、听、论、辩、练、演等多种形式,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生活中体验,明白礼仪的重要性,感悟道德境界,在生活中“做一个文明人”,养成德性。
关键词:倾听;辩论;练演;感悟;养成
《品德与生活》就是一门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对小学生进行启蒙思想教育的课程,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以浅显的社会公德、生活常识为基本内容;以教育学生初步养成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为主要目的。下面我结合第四册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来谈谈对学生礼仪教育的点滴体会。
一、 听一听,提供一片放飞的天地
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宽松的场景。如,教学《我随爸爸去做客》这课时,我手戴“乐乐猴”的头饰,向大家鞠躬问好,说:“多日不见,你们还记得我这位朋友吗?我可是每天都在想你们呢!快和我打个招呼吧!”学生大声地和“乐乐猴”打招呼。这样,既建立了一个宽松的场景,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无声地教育了学生要讲礼貌。老朋友“乐乐猴”再说:“我今年的春节过得可高兴了,又是吃了肯德基,又是去了旅游,甭提多快活了。我还到鹿大叔家做了一回小客人呢!”说完,老师出场,问:“小朋友,想知道樂乐猴是怎样做客的吗?”接着老师就边讲故事边表演,学生的眼球紧紧地被老师吸引着,听得是津津有味。最后,我抛出问题:“看见这样的乐乐猴,鹿大叔又会是怎样的心情?想一想你平时是怎么做客的,你想对乐乐猴说些什么呢?”整个环节以“乐乐猴做客”为切入点,把“乐乐猴”的形象由静变动,增添了生活的情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就卷入学习情境之中。
情境可以传递情感。在教学《家里来了客》这一课时,我先问学生:“你们家里来了客人,你的家长是怎么做呢?”接着出示图片,创设情境说:“盼盼家来了几位小客人,你看,盼盼该怎样做呢?”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大胆地表达着自己的看法,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我又说:“天色不早了,几位小客人要回家了,盼盼又该怎样做呢?”我引导学生从主客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感受等方面去体验,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然后,我和学生一起齐读儿歌,“小喜鹊,叫喳喳,今天客人到我家,忙招呼,请坐下,同学,你好!请你先喝一杯茶!”“小喜鹊,叫喳喳,客人告别要走了,我随父母来相送,同学,再见!欢迎再次来我家!”多么富有情趣的儿歌啊!既道出了待客的基本礼节,待客的真诚和热情,又让学生在赏析中情操得以陶冶,在榜样作用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最后,爱爱鸽问:“小朋友,盼盼的表现如此出色,那你平时是怎样接待客人的呢?”爱爱鸽的提示巧妙地将盼盼的表现与其他儿童的表现拉近了,形成互动,有利于我找到学生发展的“轨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诊断”。
二、 辩一辩,营造一方成长的沃土
如,《我随爸爸去做客》这课教学时,为了帮助“乐乐猴”找到自己的不礼貌行为,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四人小组,寻找讨论,说得最多的一队为赢家。这样开放性的讨论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明确了正确的行为导向。趁热打铁,我追问:“乐乐猴已经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是不礼貌的了,可是他不知道怎么做。小朋友,谁能帮帮他呢?”“我来,我来……”一声声激动的呼声,一只只高举的小手,学生的热情使我欣慰。但是我并没有马上请学生回答,而是要求学生耐心等待一会儿,继续把要求说完。我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后,借助课本上“小小点评台”这一练习把讨论的结果写下来,之后再点名回答。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做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孩子营造了一片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都有表达自己“闪光点”的机会。这种形式是对话,是交流,也是探讨和辩论,更是丰富多彩的快乐教育。
三、 演一演,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
“陌生人来了怎么办”,对低年级孩子来讲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稍有疏忽有可能酿成悲剧。《家里来了客》这课就安排了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讨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再让学生分组表演,把在日常生活中独自一人在家遇到陌生人敲门的情形演出来。学生表演得很认真,形式五花八门,点评更是精彩纷呈。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表演总结,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客人来了我们要热情接待,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如果一人在家遇到陌生人敲门,打电话约你出去,甚至是送礼上门的时候,我们就要动动脑筋,既要讲文明,又要防止中坏人的圈套,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俗话说得好,“说一遍不如做一遍。”随着电话、电视机的普及,可是有的二年级学生可能还不会使用。第四课《我会打电话看电视》正好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课刚开始,我手持移动电话,作通话状走进教室。最后一句故作大声说:“对不起,我已经到达了学校了,再见!”这样的情境为后面的课文学习作了铺垫,密切联系了生活,学生感到自然。接下来进入“送小旗”游戏,我事先请好两位学生,准备好了一部电话,让学生表演(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其他的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哪位同学表演的对就送上一面小红旗,不对就送上一面小蓝旗。在送旗的时候还要把理由说出来。“送小旗”活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看起来简单,其实大有文章可做。送给谁,为什么送,值得研究。因而,我不仅仅关注“送”的结果,更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体验。如果,不让学生演一演,学生可能记得不牢,谈得不多,体验不深。
当学生明白了打电话的礼仪和常识后,再让学生模拟一些情境,如,爸爸不在家,有人打电话来找爸爸,应当怎么说?自己正集中注意力做作业时,突然电话铃响了,却是对方拨错了号码,该怎么说?当发生火警,打电话时又该怎么说……通过模拟演练,不仅帮助儿童消除了打电话的紧张心理,还训练了学生打电话的文明习惯,提高了打电话的技能,真正做到学会关爱、学会尊重。
生活是一本书,儿童只有细心品读,才知道它的真谛;生活是一支歌,只有深情吟唱,才能了解它的激越;生活是一个源,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更好地生活。敞开生活的大门,儿童就是生活的主人。因此,不要一味地说教,而要通过看、听、论、辩、练、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生活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在活动中“学做文明人”,在活动中养成德性。
作者简介:
叶燕,江苏省太仓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关键词:倾听;辩论;练演;感悟;养成
《品德与生活》就是一门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对小学生进行启蒙思想教育的课程,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以浅显的社会公德、生活常识为基本内容;以教育学生初步养成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为主要目的。下面我结合第四册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来谈谈对学生礼仪教育的点滴体会。
一、 听一听,提供一片放飞的天地
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宽松的场景。如,教学《我随爸爸去做客》这课时,我手戴“乐乐猴”的头饰,向大家鞠躬问好,说:“多日不见,你们还记得我这位朋友吗?我可是每天都在想你们呢!快和我打个招呼吧!”学生大声地和“乐乐猴”打招呼。这样,既建立了一个宽松的场景,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无声地教育了学生要讲礼貌。老朋友“乐乐猴”再说:“我今年的春节过得可高兴了,又是吃了肯德基,又是去了旅游,甭提多快活了。我还到鹿大叔家做了一回小客人呢!”说完,老师出场,问:“小朋友,想知道樂乐猴是怎样做客的吗?”接着老师就边讲故事边表演,学生的眼球紧紧地被老师吸引着,听得是津津有味。最后,我抛出问题:“看见这样的乐乐猴,鹿大叔又会是怎样的心情?想一想你平时是怎么做客的,你想对乐乐猴说些什么呢?”整个环节以“乐乐猴做客”为切入点,把“乐乐猴”的形象由静变动,增添了生活的情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就卷入学习情境之中。
情境可以传递情感。在教学《家里来了客》这一课时,我先问学生:“你们家里来了客人,你的家长是怎么做呢?”接着出示图片,创设情境说:“盼盼家来了几位小客人,你看,盼盼该怎样做呢?”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大胆地表达着自己的看法,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我又说:“天色不早了,几位小客人要回家了,盼盼又该怎样做呢?”我引导学生从主客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感受等方面去体验,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然后,我和学生一起齐读儿歌,“小喜鹊,叫喳喳,今天客人到我家,忙招呼,请坐下,同学,你好!请你先喝一杯茶!”“小喜鹊,叫喳喳,客人告别要走了,我随父母来相送,同学,再见!欢迎再次来我家!”多么富有情趣的儿歌啊!既道出了待客的基本礼节,待客的真诚和热情,又让学生在赏析中情操得以陶冶,在榜样作用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最后,爱爱鸽问:“小朋友,盼盼的表现如此出色,那你平时是怎样接待客人的呢?”爱爱鸽的提示巧妙地将盼盼的表现与其他儿童的表现拉近了,形成互动,有利于我找到学生发展的“轨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诊断”。
二、 辩一辩,营造一方成长的沃土
如,《我随爸爸去做客》这课教学时,为了帮助“乐乐猴”找到自己的不礼貌行为,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四人小组,寻找讨论,说得最多的一队为赢家。这样开放性的讨论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明确了正确的行为导向。趁热打铁,我追问:“乐乐猴已经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是不礼貌的了,可是他不知道怎么做。小朋友,谁能帮帮他呢?”“我来,我来……”一声声激动的呼声,一只只高举的小手,学生的热情使我欣慰。但是我并没有马上请学生回答,而是要求学生耐心等待一会儿,继续把要求说完。我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后,借助课本上“小小点评台”这一练习把讨论的结果写下来,之后再点名回答。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做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孩子营造了一片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都有表达自己“闪光点”的机会。这种形式是对话,是交流,也是探讨和辩论,更是丰富多彩的快乐教育。
三、 演一演,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
“陌生人来了怎么办”,对低年级孩子来讲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稍有疏忽有可能酿成悲剧。《家里来了客》这课就安排了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讨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再让学生分组表演,把在日常生活中独自一人在家遇到陌生人敲门的情形演出来。学生表演得很认真,形式五花八门,点评更是精彩纷呈。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表演总结,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客人来了我们要热情接待,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如果一人在家遇到陌生人敲门,打电话约你出去,甚至是送礼上门的时候,我们就要动动脑筋,既要讲文明,又要防止中坏人的圈套,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俗话说得好,“说一遍不如做一遍。”随着电话、电视机的普及,可是有的二年级学生可能还不会使用。第四课《我会打电话看电视》正好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课刚开始,我手持移动电话,作通话状走进教室。最后一句故作大声说:“对不起,我已经到达了学校了,再见!”这样的情境为后面的课文学习作了铺垫,密切联系了生活,学生感到自然。接下来进入“送小旗”游戏,我事先请好两位学生,准备好了一部电话,让学生表演(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其他的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哪位同学表演的对就送上一面小红旗,不对就送上一面小蓝旗。在送旗的时候还要把理由说出来。“送小旗”活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看起来简单,其实大有文章可做。送给谁,为什么送,值得研究。因而,我不仅仅关注“送”的结果,更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体验。如果,不让学生演一演,学生可能记得不牢,谈得不多,体验不深。
当学生明白了打电话的礼仪和常识后,再让学生模拟一些情境,如,爸爸不在家,有人打电话来找爸爸,应当怎么说?自己正集中注意力做作业时,突然电话铃响了,却是对方拨错了号码,该怎么说?当发生火警,打电话时又该怎么说……通过模拟演练,不仅帮助儿童消除了打电话的紧张心理,还训练了学生打电话的文明习惯,提高了打电话的技能,真正做到学会关爱、学会尊重。
生活是一本书,儿童只有细心品读,才知道它的真谛;生活是一支歌,只有深情吟唱,才能了解它的激越;生活是一个源,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更好地生活。敞开生活的大门,儿童就是生活的主人。因此,不要一味地说教,而要通过看、听、论、辩、练、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生活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在活动中“学做文明人”,在活动中养成德性。
作者简介:
叶燕,江苏省太仓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